2023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54216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产业兴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看法,供大家参考。 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夫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显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旺盛农村、富有农夫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主动成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现提出如下看法。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

2、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连接、与城镇化联动推动,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显明的

3、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确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夫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加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夫。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爱护红线,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动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三)目标任务。力争用510年时间,农村一

4、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夫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二、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四)做强现代种养业。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延长拓展产业链,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应,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别爱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爱护区。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实力,推动奶业振兴和渔业

5、转型升级。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五)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爱护和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爱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六)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激励农夫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

6、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邮政局等负责)(七)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漂亮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林草局等负责)(八)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夫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改

7、造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等负责)(九)发展乡村信息产业。深化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全面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农业农村部、中心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负责)三、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十)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

8、显、功能有机连接的格局。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长,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十一)推动镇域产业聚集。发挥镇(乡)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镇(乡)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乡)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十二)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引导农业企业

9、与农夫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支持镇(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负责)(十三)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巩固和扩大产业扶贫成果。支持贫困地区特殊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激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夫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大型加工流通、选购销售、投融资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激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

10、。(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等负责)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乡村产业聚合力(十四)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其向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启动家庭农场培育安排,开展农夫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激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夫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加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多种主体参加的融合模式,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十五)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

11、态势。推动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推动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发展中心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教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推动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才智农业等。(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林草局等负责)(十六)打造产业融合载体。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多主体参加、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十七)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

12、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把利益安排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夫持续增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安排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夫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五、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加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十八)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制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业态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主动参加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引导和激励农业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拓展国际市场。(农业农村部、市

13、场监管总局等负责)(十九)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平安县整县推动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平安管理,推动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负责)(二十)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建立农业品牌书目制度,加强农产品地理标记管理和农业品牌爱护。激励地方培育品质优良、特色显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牌,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学问产

14、权局等负责)(二十一)强化资源爱护利用。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书目的、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推动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六、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加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二十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种业企业集团

15、。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二十三)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夫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共青团中心、全国妇联等负责)七、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二十四)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新增耕地

16、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激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术创新。激励地方按规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赐予相关补贴,落实相关税收实惠政策。(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负责)(二十五)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汲取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实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激励地方通过实施担保费用补助、业务奖补等方式支持乡村产业贷款担保,拓宽担保物范围。允许权属清楚的农村承

17、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加大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纯公益性项目建设。激励地方政府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肯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人民银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负责)(二十六)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互惠互利,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夫参加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吸纳农夫就业、开展职

18、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工商资本进入乡村,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不得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产业,不能侵害农夫财产权益。(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二十七)完善用地保障政策。耕地占补平衡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在支配土地利用年度安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探究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推动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制度,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应。有序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

19、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方法。(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司法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二十八)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向农业农村领域延长覆盖,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夫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开展面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评审。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科技部、教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部、共青团中心、全国妇联等负责)八、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落地见效(二十九)加强统筹协调。各地要落

20、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协作、社会力气主动支持、农夫群众广泛参加的推动机制。(农业农村部牵头负责)(三十)强化指导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作用,为从事乡村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供应高效便捷服务。完善乡村产业监测体系,探讨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状况统计。(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等负责)(三十一)营造良好氛围。宣扬推介乡村产业发展鲜活阅历,推广一批农夫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倡诚信遵守法律,营造崇尚创新、激励创业的良好环境。(农业农村部、广电总局等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