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11015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石潭记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 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 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2选自:柳河东集。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 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待同游者。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

2、景交 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 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3写作特色: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 侧面相结合。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三、要点。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 西南而望。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态游姿的 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2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前的一篇小记,

3、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段):交待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及桃花林的美景,为下 文写桃花源作铺垫,并以桃花林的美来衬托桃花源的美。第二部分(第二到第三段):写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和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二段,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气氛(安闲、舒适、宁静、祥和)。第三段,写桃花源中人的社会风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三部分(第四五段):故事的结局。写渔人告知世人却无法找到桃花源的结果。2中心思想:本文用客观的方式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 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 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3写作特色:1)想象力丰富,与现实形成

4、鲜明对比。2)语言朴实、自然,文字简洁有概括力。三要点。1人物形象:源中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2桃花源中的人“叹惋”:1)世界的变化、战乱繁多。2)对自己身处桃 花源感到庆幸。而桃花源中的人叹惋却不愿离开,因为:1)桃花源中生活安闲、舒适、宁 静、祥和。2)桃花源中的人风尚淳朴。3)百姓安居乐业、厌恶战争、追求和平。3本文最后写“不复得路”、“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1)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暗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世外桃源。2)说明了向往桃花源的人多,不止作者一个。4本文线索主要是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辞别桃花源。5成语:1)豁然开朗:从

5、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2)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 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6源中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源中人向往桃花源中没 有战争、和平的生活,不希望受到外人打扰。 核舟记核舟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魏学洢,明朝人 2出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 第二部分(第二五段):以空间为顺序,围绕“奇巧”的特点,有条不 紊的细致描述核舟的各个部分。 第三部分(第六段):总述核舟的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

6、者“技 艺灵怪矣哉”。 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舟上的人、物等,赞美了 核舟雕刻得精妙,表现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卓越成就。3写作特色: 1)总分总的结构。 2)空间顺序说明核舟的各个部分。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描写细腻,通过动作、神态刻画舟上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5)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三、要点 1“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体现王叔远的技艺高超。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字样配合了“大苏 泛赤壁”的主题。分别出自赤壁赋、后赤壁赋。 3“通计一舟,为人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突出核舟体积小、

7、容量大、精细的特点,表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 巧。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2选自:范文正公集。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 的缘由。第二部分(第二四段):写“迁客骚人”登楼的“览物之情”,观看景 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第一层(第二段):总写远眺洞庭湖的景色。第二层(第三、四段):写“迁客骚人”因景而异,或喜或悲。第三段:由霪雨霏霏的景色而产生的悲伤的情感。第四段:由春和景明的景色而产生的快乐的情感。第三部分(第五段):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

8、定的信念、原则。是进亦忧,退亦忧-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2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 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即是自勉, 又是与友人共勉。3写作特色:1)综合运用记述、抒情、描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2)以景抒情议论为主线写作。3)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三、要点。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说明了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政绩卓著,以次表现他宽阔的胸怀。2本文祥写览物之情,略写巴陵胜状,安排的原因在于文章重在

9、表达作者 的见解,抒发自己的胸怀,因此详略围绕中心来安排。狼狼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2选自聊斋志异。短篇文言小说集,主要运用唐代传奇小说的文言体, 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对当时社会、政治多有批判。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节第一层(开头缀行甚远):屠夫遇狼;第二层(屠惧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夫惧狼;第三层(屠大窘眈眈相向):屠夫避狼;第四层(少时盖以诱敌):屠夫杀狼。第二节议论。2中心思想:本文写了屠夫从遇狼、惧狼、避狼到弊狼的经过,生动的揭 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的刻画了屠夫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 程,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10、:面对像狼一样的恶 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3写作特色:1)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2)直接写狼,间接写人,写出了对狼的蔑视与讽刺,赞扬了人的智慧。三要点。1人物形象:狼:贪婪、凶残、狡猾。屠夫:机智勇敢。 黄生借书说黄生借书说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袁枚。 袁枚,清朝诗人。中年即辞官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筑随园,自号仓山居士、 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著有小仓山 房文集、随园诗话等。黄允修是袁枚的学生。 2出自:小仓山房文集。 3说: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部分(第一三段):阐明“书非借不能

11、读”的观点。 第一段:这一部分的首段,先说黄生借书,缘事而发引出下面议论。 第二段:在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后,一连用了“天子”、“富贵人家” 没有几个读书者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三个实例加以证明,并以“非独 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再以“强假焉”和 “吾所有”作对比论证,分析了“天下物皆然”的原因。 第三段: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有力的论据,现身说法,进一步论证了“书非 借不能读”的观点,并向包括黄生在内的青年人提出希望,由此过渡到下文。 第二部分(第四五段):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要专,归书要速。最后一段 照应开头。 2中心思想:本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

12、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观点,勉励青年人要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愤学习。 3写作特色: 1)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 2)由点及面,层层深入。 三、要点。 1成语:汗牛充栋(汗牛塞栋、汗牛充屋):形容藏书非常多。 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写出了借书读的人既担心主人讨还,又非常珍爱借来 的东西的心情。 3几处对比:1)天子、富贵人、祖父积子孙弃者;2)借书读的人和藏书的人; 3)作者小时候和做官后。 4“其切如是”的原因是往借,不与;具体表现是“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中“是”指代的是“归而形诸梦”。 捕蛇者说捕蛇者说一、文学常识。选自柳河东集。详见小石潭记。二、文

13、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段):交待捕蛇的缘由:蛇极毒,可治病,捕蛇抵租,冒 死捕蛇。暗示:赋敛毒于蛇。第二部分(第二四段):蒋氏自述三代捕蛇的遭遇并哭诉不愿更役复赋 的原因。第二段:蒋氏三代的悲惨遭遇。第三、四段:写作者与蒋氏的对话,由蒋氏声泪俱下的诉说,表明宁可捕 蛇也不愿更役复赋,具体反映出横征暴敛害民币毒蛇还厉害。第三部分(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并交待 写作目的。2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 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 情。3写作特色:1)从全文来看,紧扣中心,层层深入,先叙后议

14、,借事说理。2)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3)运用对偶、排比、引用等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炼。三、具体复习。1蛇的“异”具体表现在:1)外形 2)毒性强 3)药用价值高2第二段在文中的具体作用是:突出捕蛇的危险,引出蒋氏的哭诉。3作者一开始便提及蛇毒之甚,其用意在于:1)交待捕蛇的理由。2)暗示赋敛毒于蛇。3)为下文作铺垫,引出蒋氏的 哭诉。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深 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但同 时表明了作者的政治局限性,5“永之人争奔走焉”写出了永州人争先恐后去捕蛇的情景,结合全文,这句话也反映了当

15、时横征暴敛使得百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1作者:左丘明。2选自:左传。左传,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曹刿帮助鲁国做战前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第三段):写战争的经过。第三部分(第三段):写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2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 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要取信于民、详察敌 情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 能及强烈的爱国精神。3写作特

16、色:1)对比、对话突出人物。2)内容详略得当。三要点。1人物形象:1)曹刿-远谋。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鲁庄公-鄙。急躁冒进、鲁莽行事,但虚心求教、知人善任。本文从三方面突出鲁庄公的“鄙”:战前,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同样鄙陋 的“肉食者”和子虚乌有的神灵身上;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胜而 不知何以胜。其目的在于和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2本文对战争略写,“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便带过。但 对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却写得很详尽,是因为:1)本文重点在“论”战,对话可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2)能够以次将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见形成对比,突

17、出中心。 出师表出师表一文学常识。1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谥 忠武侯。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选自诸葛亮集。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表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 禅的奏章。3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问题,也称“奏章”。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五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力,分析了当前形势, 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层(第一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诚宜 开张圣听)。第二层(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第三层(第三-五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18、, 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 小人”。第二部分(第六-七段):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 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第六段:自述自己的身世及追随先帝的经历。第七段:接受先帝重任(临终托孤)以来的所作所为,同时强调此次北伐 的意义。第三部分(第八-九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己”,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 ,行“自谋”之宜。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表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2中心思想: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

19、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 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和效忠蜀汉的真挚感情,充分显示诸 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3写作特色:1)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2)作为一篇表,陈词委婉,语言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3)运用多种修辞、写作手法,句式工整,条理清晰。三要点1人物形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2作者追叙往事,表达的是“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3成语: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2)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3)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4)裨补阙漏:补就缺点和

20、疏漏之处。4第一段中,诸葛亮向后主分析蜀国形势的用意在于:让后主明白当前情 势的危急,并告诉他要充分利用有利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登泰山记登泰山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姚鼐。姚鼐,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姚鼐也叫“惜 抱先生”,桐城派集大成者。2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介绍泰山及日观峰的地理位置;第二段:写登泰山的经过。这一段先叙述从京城到泰安的旅程,接着写登山过程,再写到达山顶时所见的景色;第三段:写观日出的情景;第四段:介绍泰山的古迹-建筑群和石刻;第五段:写所见泰山的冬季景色。2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

21、描 绘了泰山壮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3写作特色:1)按作者登山浏览的顺序来描绘景物,详略分明,条理清晰。2)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巧用动词。三、要点1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两句最能 反映当时气候恶劣,登山艰难。文中能表明这一季节特征的句子是:1)自京师冒风雪。2)苍山负雪。3)大风扬积雪击面。2第五段中“少杂树,多松”和下文中“无树”不矛盾。前者指的是整个 泰山范围内,后者是指日观峰五里内,范围不同,因此不矛盾。3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一文学常识:1作者:战

22、国列御寇。2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著。今有列子八篇,可能是晋人作品。内容多为民间 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二文章内容。1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两小孩争论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的问题 及圣人孔子也不能解答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大胆 质疑的精神。启示: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在求知过程中,任何人都要不断 进取,实事求是,不能骄傲自满。2写作特色:1)对话描写,观点明确。2)语言简洁,寓意深刻。3)比喻,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三、要点。1人物形象:两小儿:坚持自己观点,敢于探索真理。孔子:对科学实事求是,学无止境,不能以偏盖全。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学常识:1

23、作者:司马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2选自史记。史记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此书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书中不少传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的军容;军令如山、天子也不例外的军纪;“介胄之 士不拜”严谨的军礼。第三段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2中心思想:本文叙述了汉文帝到霸上、棘门、细柳劳军的经过,赞扬了 周亚

24、夫的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 深明大义,知人善任。3写作特色:1)文章善用对比和衬托手法,从侧面突出人物形象。2)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侧重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3)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三、要点。1人物形象: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有礼有节、刚正不阿。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2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汉文帝去慰劳霸上、棘门和 去细柳营劳军的不同待遇。在霸上、棘门时,将士们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细 柳营中,将士们刚正不阿、军纪严整,突出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治军严明。3本文从侧面写了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礼严谨,衬托了(省略)。口技口技一文

25、学常识。1作者:林嗣环。2选自:虞初新志。这本笔记小说由清朝涨潮人所编。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 1 段):写表演前的情况,交代了口技人的表演场所和道具;第二部分(第 2-4 段):写口技人的精彩表演;第二段:写四口之家由梦而醒。第三段:写一家人由醒而梦第四段:写深夜失火,众人救火。第三部分(第 5 段):写表演结束,重写口技人的道具,呼应开头。2中心思想:全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坐着通过生动的描述, 记录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表现了我国古代民间技艺的精湛。3写作特色:1)首位呼应,结构紧密。2)口技人表演的正面描写与对道具和宾客反应的侧面描写相结合。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一

26、文学常识。1作者:刘向。刘向,西汉末年史学家。2选自战国策。是我国著名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谋臣 策士言行,该书善于剖析事理,叙事生动,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故事的起因,交代“唐雎使于秦”的原因;第二段故事的发展,写唐雎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弗敢易的观点,抵制 秦王骗局;第三段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挺 剑而起”;暗示他将效仿古人,行刺秦王。第四段故事的结局,写秦王“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2中心思想:文章通过记述唐雎以超人的胆识和雄辩之辞折服骄横、狂妄、 狡诈的秦王,打消了秦王企图吞并安陵的妄想,终于不辱使命之事,赞颂了唐

27、雎的机智沉着、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3写作特色:1)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与动作描写来进行。2)在塑造人物形象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3)运用对比、反问、排比、引用典故等方法突出中心。三要点1人物形象唐雎:机智沉着、不畏强暴、胆识过人、善于雄辩。秦王:骄横、狂妄、狡诈、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前倨后恭。2唐雎与秦王的斗争可分为两个回合,简要概括为:1)唐雎用受地于先王的理由,拒绝秦王易地。2)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决定以死相拼,捍卫国家尊严。 周处周处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2选自:世说新语。本书记载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语言精炼,

28、朴实自然,对后 世的笔记文学颇有影响。二文章内容。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周处勇于改过,最后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告诉人们一个人有了过错,只要能够改正,弃恶从善,同样能够成为有用的人。2写作特色1)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2)详略得当。3)运用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4)语言朴实,结构完整。三要点。1人物形象周处:年轻时:凶强侠气。后来:知错能改、有决心、有毅力。2“有自改意”写出了周处改过自新的主动性“具以情告”则体现出了他改正错误的勇气。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 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选自:欧

29、阳文忠公文集。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交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做亭者及命名原因,写出作者对山水的热 爱,引出“乐”字,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段醉翁亭周围的景色,即自然赏景之乐;第三段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酣之乐;第四段喝醉酒归来时所见之感,并抒发自己的感受太守之乐是与民同 乐。2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 作者寄情山水,以“乐”来排遣心中被贬的痛苦和于民同乐的思想,。3写作特色:1)寄情于山水,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2)由外及内,由远及近运用对仗、反复及判断句式使文章一唱三合,有节 奏感,有韵律美。3)写景写人抓住特点,文字简练。三要点

30、。1游琅玡山的四个情形可依次概括为: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 太守醉也。2“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自然的美景和百姓的安宁富足。3小石潭记中的“乐”和本文的“乐”不相同。小石潭记中的 “乐”是暂时的,心情随作者所见而变化着,并且只有寄情于景。但醉翁亭 记中,“乐”字贯穿全文,且不仅意味着寄情山水,还包含着与民同乐的思 想,有着更高的思想境界。4文中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黔之驴黔之驴一文学常识。1作者:柳宗元。详见小石潭记。2选自柳河东集。本文是三戒之一,另两篇为临江之

31、麋和 永某氏之鼠。“三戒”的意思是三件值得警戒的事。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老虎初见“庞然大物”的驴子,小心谨慎地进行观察;第二段:老虎认清驴子“技止此耳”,终于吃掉这个“庞然大物;”2中心思想:文章旨在讽刺当时政治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同时启示人民,貌似强大 的东西不一定强大,不要害怕,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 定能战胜它。3写作特色:1)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2)详略得当。三要点。1人物形象:驴:外强中干、无才无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成语:1)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

32、 虚弱的事物。2)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黠鼠赋黠鼠赋一文学常识:1作者: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 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选自:东坡全集。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咏物小赋。3赋,汉代时最流行的一种文体铺陈事物,表达志向,体物写志,讲究文 采。以四言六言为主,可押韵,换韵。中唐后赋渐散文化。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叙事,写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第二段:分析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 所蒙骗。2中心思想:本文借一只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 最有智慧的人类被一只老鼠欺骗,原因在于自己

33、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 右。讽刺了自以为是、眼高手低的人,反而因自己的疏忽让小任得了利。公输公输一文学常识。1作者: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2选自墨子。墨子是墨家经典著作,由墨子及其弟子著述。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交待了时间的起因;第二段:墨子劝服鲁班的经过。2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通过墨子劝服公输盘不要助楚攻宋的经过,表现了 墨子“非攻“的政治思想以及他为实现自己政治主张不辞辛劳、顽强斗争的可 贵精神和善于辩论的政治才能。3写作特色:1)巧妙设喻,层层推进,逻辑性强。2)运用对话,开宗明义,直陈其事。3)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气势,增强说服力。三要

34、点。1人物形象:墨子:善于雄辩,主张和平,不辞辛劳,顽强斗争。公输盘:手艺高超,工艺精湛,为人正直,知错就改。2用巧妙设喻、层层递进、逻辑推理的方法,让公输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3墨子认为楚国不该打宋国是因为:1)宋国并无过错。2)楚国并不缺少土地。4墨子善于雄辩可从两个方面看出:1)巧妙设喻,旁敲侧击。2)用托辞引出公输盘的“吾义”,再连用五个 “不可谓”,深入揭露对方“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和“义”的虚伪性,咄 咄逼人,简洁有力。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战国策。详见唐雎不辱使命。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1-2 节):邹忌讽齐王的依据(现身说法),原因;第二段:邹

35、忌讽齐王的经过;第三段:齐王纳谏;第四段:纳谏后的效果。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邹忌自身的生活经验巧妙设喻,通过类比联想向齐 威王阐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为政必须善于纳谏!齐王采纳讽谏,广开言路, 齐国也因此国势强盛。3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衬托手法。2)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话描写人物,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3)三叠排比结构,读起来有一种结构美。4)现身说法,巧妙设喻,类比联想三要点。1人物形象:邹忌: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有辩才,善谏,有责任心,有爱国精神。齐王:深明大义从善如流,善于纳谏,纳谏除弊,修明政治,治国有方。2近义词: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讥,议论、微言规劝。诽,背 里议

36、论。谤,公开指责别人过失。刺,当面指责。说,用一般的话规劝别人。 活板活板一文学常识:1作者:沈括。沈括,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2选自:梦溪笔谈。它的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 农学、工程技术、天文、史事、音乐和美术等,是一本笔记体综合学术著作。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介绍活字版发明前,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第二段:扣住活板印刷术“活”所的特征,进行了条理清晰的说明:1.活板印刷术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2.活板印字的制作方法。3.活板的制作、使用及其功效。4.活板字印的使用方法和优点;第三段:交代毕升所制活字的下落。2中心思

37、想:本文通过介绍宋代发明家毕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 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 创造精神。3写作特色: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2)按活板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3)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4)本文语言简洁,用字准确。三要点。1人物形象:毕升,具有高度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精神的人。2文中两个最能反映活板功效的词语:极为神速、瞬息可就。3本文运用了两处比较,其原文分别是:1)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2)不以木为之者,不可取;不若燔土,殊不沾污。陈涉世家陈涉世家一文学常识:选自史记。详见周亚夫军细柳。

38、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段):介绍陈胜的身世和远大抱负;第二部分(第二、三段):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间接)。度已失期(直接);准备:念鬼、鱼腹藏书、故作狐疑;经过:并杀两尉-召令徒属-袒右称大楚-攻大泽乡-入据陈;结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诸郡县应陈涉。2中心思想:本文生动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末农民起 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 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3写作特色:1)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层次分明,条理清晰。2)详(原因、准备)略(经过、结果)得当,突出中心。3)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

39、画人物形象。三要点。1人物形象:陈胜:胸怀大志、胆识过人、足智多谋,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组织领导才 能。2“苟富贵,无相忘”:反映出朴素的阶级感情,祸福与共。“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远大的志向。3陈涉所言的“鸿鹄之志”,使指: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发动起义, 摆脱受压迫的奴役地位。4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度已失期;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 久矣。5陈胜、吴广为引起舆论所做得两件事是:置书鱼腹、故作狐疑。 孔孟论学孔孟论学一文学常识:1作者:孔子,孟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

40、孔子学 说的继承者及发扬者,有“亚圣”之称。2选自:论语,孟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孟子游说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 论辩的情况。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人生经验需不断积累的规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要获得成功就要 勤勉好学、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第四则,劝人自强不息、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第五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坚持不 懈,持之以恒。不能

41、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六则,是说孟子并不相信尚书中有关周武王伐纣时杀人很多,流血 将木杵都漂起来的记载。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2中心思想:通过选举孔孟谈论学习的道理、方法、态度来告戒后人。三要点。1人物形象:孔文子:不耻下问,敏而好学。2成语:1)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2)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3)一暴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4)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勉学勉学一文学常识:1作者: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朝)齐(国)文 学家。2选自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颜

42、之推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 后人誉为家教规范。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指出古今学者的学习目的不同,后以种树为喻,阐明学习是为了 “修身利行”;第一部分: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为人-行道以利世。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为人-但能说之。第二部分:学者犹种树:春玩其华-讲论文章;秋收其实-修身利行。第二段:论述的是一个最佳的学习年龄段问题。第一部分: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说明了学习要趁早,并提倡晚了也不能放弃。第三段:谈了如何正确对待经文。2中心思想:全文从学习目的谈起,主张学习古人“修身利行”、“行道 以利世也”,并勉励后人应从小努力学习,注重学习方

43、法。给人以深刻启示。3写作特色:1)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写。2)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3)比喻和现身说法使文章更生动、更具说服力。三、要点1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2两处对比:1)古、今学者的对比,强调学习应为了修身利行、行道以利世。2)小幼和长成后学习效果的对比。3作者讲述自己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的目的在于:通过现身说法,阐 明“固须早教”,说明小时候是学习的最佳时期。4作者以种树为喻,是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阐明学习是为了修身利行。5古代人刻苦求学的事例有:1)孙敬“悬梁”。2)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3)囊萤映雪。车胤囊萤、 孙康映雪。4)匡衡凿壁借光。熟读精思熟读精思一文学

44、常识:1作者:朱熹。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集大成者。博览 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2选自:朱子大全、童蒙须知两书。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体现了朱熹熟读精思的主张,着重谈的是精思之法。第二段:对如何读书提出了三点主张。一是充分做好读书前的准备:要有整洁安定的环境,思想上要认真专心; 二是读书方法:要读得正确,读得遍数多,从而起到“其义自现”作用;三是 读书要做到“三到”,特别是“心到”最为重要。2中心思想:作者总结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出“熟读精思”等读书方 法,主张阅读与理解的统一,给我们以深刻启示。3写作特色:1)内容丰富,文字简洁。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3)运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形象、更有力。三、要点。1“攻坚木”和“解乱绳”两个比喻分别阐述的道理是:如攻坚木:先易后难。如解乱绳:遇到不懂之处暂时搁置,慢慢梳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