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文本教学教育资料.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10493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城文本教学教育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边城文本教学教育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城文本教学教育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城文本教学教育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边边 城城 教教 案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沈从文及其所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3、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 4、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人情 5、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美、人性美。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小说构筑这样一个环境的深意,也就是对小说主题的把握。3、 第一课时一、导语一、导语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部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 “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 小说,它就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边城在哪

2、里?边城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请同学们走 进课本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进作者二、走进作者 1、生平: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 研究家, “京派作家群”发起人。14 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20 岁只身到北大 蹭课,1927 年参加“新月社” , 只有小学文凭,却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编辑过 京报 大公报 益世报等大报的文艺副刊,编撰过中小学国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 志。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 的研究,1988 年病逝于北京。22 岁初涉文坛,到 46 岁,出版小说、散

3、文、文论等共 70 多 本,是中国同时代最多产的作家。从水乡走出去的沈先生最终还是魂归故里。沱江岸边, 矗立着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在他的墓旁,不败的山菊,淡淡的色彩和一缕清香,陪伴着这 个不朽的灵魂。古语说,凤凰择良木而栖。沈从文终于回到他魂牵梦萦的良木故土。湘西 的流波碧水,裹挟着一个自称“乡下人”的深深眷恋,更加辽远悠长、绵绵无尽 2、 成就: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 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他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以其特异的生 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

4、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 悍,民俗的醇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 、 蜜柑 、 神巫之爱 、 虎雏 、 石子船 、 八骏图 、 湘 行散记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 贵生 三三 ,长篇小说边城 长河是其代表 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 形式。 3、 评价: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沈从文 “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汪曾祺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张充和 他不是过客,他是凤凰的归人。 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其小

5、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 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 式” ,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走进三、走进边城边城 1、故事梗概 民国初年,位于湘西山区的偏远小镇 - 茶峒,有位船总顺顺,颇有名望 。他的两个 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 ,同时爱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 。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 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复辙,对她的婚事十分关注。 端午节的夜晚,情窦初开的翠翠邂逅二佬傩送,心中萌发爱慕之情 ,但在二佬面前却 羞于表露。以后在 顺顺家又与大佬天保相识。一天,顺顺托杨马兵来向老船夫说媒。老船 夫得知大

6、佬喜欢翠翠,不胜欣喜,他试图说服翠翠,翠翠却十分恼怒。当天 ,王团总也派 人到顺顺家为女儿提亲,他愿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佬傩送表示宁要渡船,不要碾房。 大佬 得知弟弟也爱慕翠翠,郁闷不乐,遂乘船外出经商,不幸落水毙命。 噩耗传来,二佬傩送十分悲痛,不愿再提 亲事,离家出走。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 怅然伤怀,加之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诀别。翠翠依旧守 候在渡船上, 长年为人摆渡,同时,仍旧有所等待 。 2、 故事由来 1933 年夏,沈从文同未婚妻游青岛崂山时,意外地看到一个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边 提水。他回想起家乡“起水”的古老习俗和美丽如画的青山绿水、充满诗情的

7、淳厚民风, 情不自禁对未婚妻说,他要以那小姑娘来写一个故事。沈从文不久到北京结婚后,就开始 写起跟未婚妻说过要写的故事边城。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3、 创作背景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沈从文即已认识到:“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 “现代化”是人 类退化的根源。他要为现代的都市人呈现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在他看来,乡下原始、 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 4、 创作动机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 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 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

8、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 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沈从文强调的人性,基本不包含理性,是特指自然状态的人 性;与浪漫主义不同的是,他崇尚的自然人性,又主要不是心灵的自有激情,而是原始的 野性的生命力。 5、评价 边城充满了一种牧歌情调,是一幅没有任何阶级纷争与伦理规范的静穆和谐的人 生图画。 边城不是以塑造人物和设计惊险情节来取胜的,而是以描摹和谐的人际关性系与 淳朴的风俗民情见长。 沈光明牧歌下的边城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不仅保持着古老淳朴的民风,也相应 地保留着古老的风俗

9、习惯。这样的风俗,带有与民同乐的意味,更衬托出边城人和睦安乐的风貌。 一曲乡村挽歌一部怀旧经典。 “是世界上好多文学者永远要看,而且要给自己的子女看的。 ”(美)金介甫 “是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热烈欢迎的一部作品。 ”朱光潜 “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在亚洲周刊 “20 世纪中文小说 一百强排行榜”中, 呐喊位列第一, 边城名列第二。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 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 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

10、玛瑙樱桃。 ”汪曾祺 7、影响 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的光环之中。因为莎士比亚,英国的 斯拉特福小镇才会蜚声世界;有了莫扎特,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才成为世界音乐中心,有了 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才成为旅游圣地。同样,因为有了沈从文以及他的边城 的问世,凤凰镇也成为了风景名胜之地。 四、认真阅读,扫除障碍,初步感知四、认真阅读,扫除障碍,初步感知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蘸酒(zhn) 茶峒(dn) 傩送(nu) 岨(j) 悖时(bi) 喧阗(tin) 埋怨(mn) 氽(tn) 莞尔(wn) 蒿艾(ho) 俨然(yn) 傩送(nu) 泅水(qi) 荫处(yn) 拮据(ji) (j

11、) 舷(xin) 隅(y) 2、思考:(1)文本写了哪些民俗?这些民俗有怎样的特点?又有怎样的内涵? (2)概括小说情节 (3)理解题目含义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 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 作者 的意思是:他想用平凡的故事来“说明”怎样的爱才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 的人生形式” 。简言之,作品在力求回答“什么样的爱是合符人性的,是美的” 。答案迷蒙 于边城的风景中,隐藏在山民的故事里。需要我们细心探究。 下面看同学们能否从小说所表现的质朴的人物性格、古老

12、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印证一下作 者的话? 二、检查自学二、检查自学 1 简介故事 2、自读课文后谈谈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边城美三、解题三、解题 边城,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青山绿水风景美 古朴和乐风俗美 纯朴真挚人情美情” 。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 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四、整体感知,探究文脉四、整体感知,探究文脉 1、聆听朗读,用心感受风物美人性美人情美 2、文本写了哪些民俗?这些民俗有怎样的特点?又有怎样的内涵?(要求:

13、集体讨论 交流) 端午节:赛龙舟、穿彩衣、画王字、捉鸭子。 中秋节:赏月、男女青年对歌。 新年:舞龙灯、耍狮子、放鞭炮。 婚嫁:小轿子、羊、男孩、糍粑。 这些民俗具有古老而淳朴的特点,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生活,包含着美好的祝愿、表达着欢快的情感,充满了吉祥如意的氛围。更能 体现人们之间的和谐亲切的关系 3、把握情节结构(要求:集体讨论交流) (1)课文围绕哪个节日展开的?每个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 端午节第 3 节:眼前端午,筹备龙舟赛。第 4 节:前年端午,翠翠傩送邂逅 埋下爱情的种子第 5 节:去年端午,翠翠天保相识 引来天宝的爱意第 6 节:眼前端午,祖孙在家

14、 各自想着心事 (2)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 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 无缝。 五、要点解析,探究文本五、要点解析,探究文本 (一)探究环境美(要求: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讨论最后组间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自然景物的句子,看文章中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1) “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 。 (2)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成了一层银色薄雾- (3)河面已朦朦胧胧,看上去好像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 (4)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 上的云。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

15、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小说以川湘边境的小山城茶峒和距其一里多地的渡口为背景, 写了青山、绿水、夕阳、 朱红色的船、黄狗、月亮、长颈大雄鸭。这里的风景安静活泼、生机盎然。 还写了赛龙舟的鼓声、呐喊声,摇橹人的歌声,年节时的笑声,嫁娶的唢呐声,爷娘唤女 声这是个古朴、清纯、自然、健康、自然、优美、毫不雕琢、宁静平和世界。 2、齐读第三部分 1-4 段,说说这个地方人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环境。 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 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 不安分乐生。-说明这里生活环境太平。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

16、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 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 到。 -说明这里环境僻远使得边城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用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 体现边城之“边” 写端午节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写端午节家家户户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人龙舟竞赛、后文还写到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焰火。-这说明 这个地方民风淳朴。 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 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生活环境相对隔离,这也是民风淳朴的原因。 这里是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如世外桃源深处优美

17、而又相对封闭的地方。 3、体味文中风景画卷的内涵 湘西明净自然之风景,衬托了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也是边城人们古朴自然富有人性 美的健康优美的爱的象征。 (二)探究人性美 在这美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又有怎样的美呢?(要求: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讨论最后组 间交流) 1、文章写到了哪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翠翠与爷爷、翠翠与二老、驻军官兵与百姓、爷爷与顺顺、爷爷与他朋友、爷爷与顾 客、翠翠与大黄狗等。课文以翠翠与爷爷为主要形象。 2、小说是怎样体现纯朴的人性之美? 祖 父 亲情 翠 翠 爱情 天保 手足情 傩送 3、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

18、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 。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 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表明翠翠对爷爷的信任和依恋,仿佛一离开了爷爷便不知何去何从,写出了一个娇羞 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 “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 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明要爷爷去不是因为自己胆小,聪明可爱, 同时也隐隐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 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反衬着

19、她对爷爷深厚的感情,爷爷是她生活的依靠,更是她 心灵的寄托。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 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 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真的生爷爷的气,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有的娇 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这句中体会出翠翠对二老的喜欢,虽然这种 喜欢是淡淡的。 “大鱼咬你”这句话对翠翠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温柔的回忆,而且,这句话 带有俏皮味,也成了翠翠和二老以后相爱的一个隐喻。 再看看关于翠翠爱情的描写 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翠

20、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 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 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人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 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走去,一面 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 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

21、“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 ”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话虽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 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的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祖父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 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 问: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皆记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 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情窦初开,

22、爱情纯真、含蓄。 翠翠:天真善良、活泼可爱,情窦初开,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恋。 4、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外公、天保兄弟是怎样的人 女儿女婿的悲剧在老人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所以不敢直接告诉孙女天保兄弟的选 择。 内心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走其母的老路;对于天保的死,他既难过又自责,而 对此引起孙女的悲剧,他更无能为力,又无人可以诉说,因此,他在孤独中死去。 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外公:善良淳朴、工作尽职、慈善仁厚、重义轻利 哥哥痴情、豪爽、慷慨,既大胆表露爱情,又爱惜手足之情,糊里糊涂地陷入爱情的 矛盾中,最后因为竞争的失败

23、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 弟弟多才多艺,性格与哥哥很相似,孤独地追求爱情,唱情歌而不为心上人所知,最 后为亲情放弃爱情,也孤独地出走,不知所至。 傩送:淳朴善良、健壮俊美、幽默风趣、重义多情 (三)探究人情美 作者在小说中从祖孙情、爱情、军民情、邻里情、朋友情、摆渡情、人物情等多面构 筑了一个人性美的理想王国。 要求:各组选择一种大家所喜欢的情,结合具体语境,深入讨论。讨论后推荐一人发 言,其他同学补充,并可以选择喜欢的段落分角色朗读。 1、 祖孙情:爷爷关爱翠翠,翠翠爱戴爷爷 文中很多方面都能形象表现出这种浓浓的祖孙情。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24、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 了。 ” “即刻” ,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 “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 “哑”字,表现出爷爷的苍老以及急促 地神态。这些都表明了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 “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爷爷听见, “不是不是” “早被”这些心理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但这种嗔 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爷爷生气。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爱戴。 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翠翠说: “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爷爷为翠翠

25、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触动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说话很小心。 先说顺顺好,再说大老好,最后又似乎多余地说“这一家人都好” 。可见爷爷对翠翠的爱是 多么细致入微。 “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你就是没有说二老,你 认识二老吗?你光心动,你有行动吗?为什么不去提亲?可见翠翠说话也很委婉,也是用 暗示性的话,一则表现出少女的害羞与修养,二从对爷爷进一步采取准确行动的提示中, 表现出对爷爷的信任与依赖。 (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 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懂得孙女的害羞与懂事,不主动袒露心迹。 “不加检

26、点笑着说”表现出爷爷心情的迫切, 但为了考虑孙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带着玩笑的口吻来明确试探,可见爷爷用心良苦。 “你疯了!”一则表现出翠翠对婚事的重视与掩饰心态,还表现出对爷爷乱点鸳鸯谱的嗔 怪。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祖孙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2、 军民情:官民同乐,军民一家 “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 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 分乐生。 ”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好事的军 人,当每次某一船只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

27、 “你爷爷一定到 军营里喝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 “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好 勇取乐的军士” 其中“注重”写出了以民为本的慎重态度, “得法”表明了治安方法的得当, “既 也”表现出治安成果的巨大, “莫不”是从范围上、 “极”从程度上写出了官民同乐的 普遍现象, “好事”写出了军士的主动性, “必” 、 “照例”写出了端午军民同乐的常规性、 有序性, “抬”写出了军民一家亲的真诚之爱。这些都鲜明地表现出官民同乐、军民一家、 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构筑了其乐融融的理想的社会生活模式。 3、 邻里情:有仁有义,爱心奉献 “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

28、给翠翠。且知道祖 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 ” “肥鸭”说明鸭子的肥大健硕,是代表荣誉的战利品。将它不假思索地送于祖孙俩,说明 顺顺的慷慨大方、尊老爱幼。 “且知道” 、 “又送了许多”说明顺顺并不是为富不仁之徒,而 是心里装有贫困人家,一有机会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应了前文的“凡帮助人远离 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 “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的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 ” 称赞翠翠长得很美,表明了顺顺对翠翠的喜爱, “问”了“又问” ,表现出长辈对晚辈 的那份关爱之情。这些都表现出顺顺的

29、仁义慈善美德。 “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 在船上望着,翠翠说: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 ” “赶即” ,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动迅速,主动为他人着想。 “望着” 、 “上山了”写出 了翠翠同祖父视邻里如家人,目送时间之长,情意之真。4、 朋友情:人生知己,同怀视之 “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轻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来得及” , “看得好就不必再来” “也” 、 “换换” 、 “不必”表现出老船夫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质。对朋友十分关心、体 贴,真够朋友! “老船夫听说十分高兴,于是把酒葫芦取出,推给城中来的那个人一面一 面不到一会儿,那人却

30、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 老船夫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赶回来的好意,反而“十分高兴” ,表现出老船夫的 乐朋友所乐!“推给”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两位老朋友间的互相谦让,更表现出老船夫的 豪爽与热情。 “一面一面” ,所谓“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 ,我们 似乎可以看见老哥俩促膝交谈的无间场面,可听到觥酬交错、开怀畅饮的笑语喧哗。 “醉倒 了”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须“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夫的真情、盛情、关 爱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你那天只是很不得让城里的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 这里通过翠翠的口,侧面表现出老船夫对朋友的无比真诚,对友情的万分珍重以及倾 其所有

31、的慷慨盛情。 (4)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 爷说“礼轻仁义重” ,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份情。 5、 爱情:甜而美 “但男子听去却是另一番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的笑着,不 见了。 ” 境由心生, “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质朴,不朝坏里想,对翠翠是一片好意。 “放肆的 笑”表现出二老对翠翠误解人意的宽容以及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人说是二老告诉他的,他是二老家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 ” 说明了二老“不见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专程护送翠翠回家,表现出二老对翠翠的 爱护。 “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

32、,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 “沉没”的是表象,激荡的是内心,说明爱情已经在翠翠心头萌生,对二老人品的爱 慕,使她展转反侧,寤寐思服,彻夜不眠。 “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历的事情甜而美。 ” “但”表示语意转折,说明语意的重点在后面。 “总不如” ,是用比较来烘托爱情的份 量最重,那个端午最珍贵,爱情的滋味因真而甜,爱情的价值因善而美,爱情的长度因甜 美而难以忘怀。 6、 人物情:和而谐 狗随人行,尽保卫之职责。翠翠到哪里,狗也随到哪里。 “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 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 ” 狗通人意,尽探视之能事。 “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 ,忽然

33、性来便发疯似的乱跑, 过了河又回来可是一会儿那远处的声音被她发现了。 ”表现出狗的敏锐的感觉。 人安狗闲,平等相处。 “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簧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 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 止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这是一幅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宁静而神圣。 教师补充: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乡情民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乱痴心五、领悟提升,探究主旨五、领悟提升,探究主旨(要求:先思考再组内讨论最后推举代表组展示其他组做点 评) 作者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世外桃

34、源式的乡村社会,有怎样的思想背景?她想寻求怎 样的理想社会模式? 沈从文对边地小人物的赞美,常常是从对大城市的的上层人物的憎恶出发的。沈从文 20 岁之前生活在湘西,20 岁之后是生活在对湘西的回忆之中。他抱着对新的人生追求与向 往离开湘西的。但 30 年代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 他来到北京后,看到的是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众生相,于是他开始眺望 他早年生活过的故乡,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情,用热 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心灵的赞歌。理解这点要理解意象的象征意 义。 1、 翠翠象征着什么呢? 爱与美,人性

35、与人生优美的极致。翠翠凝聚了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2、 “渡船,爷爷,端午节”的意象又象征着什么呢? 渡船: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统 爷爷:风俗淳朴、重义轻利、正直素朴的人情美 端午节:民族古老的生活方式 3、文中的狗象征什么? 暗示人如要追求更高的美德,就一定要保留如动物一样的原始自然的天性不可。 4、 这些景、人、物、情构成了“边城的世界” ,沈从文要用“边城的世界”告诉我们 什么? 质朴的、纯真自然的爱才是优美健康的爱,这种爱值得赞美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 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应该批判 ;民族的传统品德和人格应该重建。 结束语:有人说,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 歌,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 ,那 最好的就是:美和爱。的确,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 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与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 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 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