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80457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分析论点的能力。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对材料进行理性的分析的能力,增强文章说服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分析论点的能力。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辩证分析法,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先看两幅画面中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意思,然后再看几组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呢?(学生讨论交流)(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长(2)唇亡齿寒;一叶知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3)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4)吃一堑,长一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5)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

2、师出高徒(6)华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什么是辩证思维?明确: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研究事物、认识问题时注意事物之间的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等等关系。(1)依存关系。例如:“学与问”,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问总是连在一起。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2)主次关系。例如:“成绩与缺点”、“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就要分清主要与次要,主流与支流,切忌平均使用笔墨。(3)取舍关系。例如:“自卑与自强”,自卑会使精神萎靡,未老先衰,才华和智力被埋没在哀叹之

3、中;自强是事业的“催化剂”,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惟有自强才能使我们的人生熠熠生辉。两个事物一正一反,感情色彩一褒一贬。(4)条件关系。例如:“树木森林气候”,众多的树木形成森林,森林改变气候,也就是说森林是改变气候的根本条件。其次这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决定的 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辩证分析的核心,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从写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多角度认知和对论据的剖析两个方面。3、辩证思维有什么作用?明确:认识全面、论证周密、见解独特、立论深刻 二、写作指导 用辩证分析展开议论。写好议论文,当然不能缺少论证分析,也不能绕过论证的方法。议论过程中,倘若作一

4、些辩证分析,那么论述就会透彻得多。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写下这样的名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示例:世界每天一个样 近日,一位心烦的母亲上门“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已初三了

5、,成绩依旧在四五十分之间徘徊。谈话中,她用得最多的话就是:“他还有什么前途?”说实在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同情,为她伤心;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难过,为她的孩子竟连母亲的信任都得不到;而当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的已是一种反感情绪了。明天就一定和今天一样吗?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说他看了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后,根据这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做出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是这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在这一点上,这位母亲和巴尔扎克的错误是一样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史表明,地球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太古代、远

6、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发展才进入奴隶社会,此后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和变化是永无止境的。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的发育,思维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更改,知识体系的深化,在这之中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变得怎么样?昨日种种,那不过是今天的起点,明日种种,还要看今日的汗水几何。狭隘的一成不变的观点是一种腐蚀剂,消磨了意志,消磨了自信,也就消磨了前进的动力。连动力都丧失了,你的明天就真的销毁了。从这点看,我很庆幸巴尔扎克小时候没有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否则人间就不会有人间喜剧了。年年岁岁花

7、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位伤心的母亲,也请你想一想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他们小时候读书并不聪明,兴许也和您的孩子一样,可为什么他们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因为自信、坚持和发展。别再叹息了,你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请相信,一切都会改变,未来同属于大地。评析:这篇文章以“世界一天一个样”为题包含着发展的观点。文章从一位母亲的“诉苦”谈起,指出其“诉苦”的错误所在,即“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从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希望和前途。在行文之中,作者列举了巴尔扎克、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等典型事例,雄辩地证明“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看问题的错误所在。全文分析辩证,说理有力。2、运用联系的观点

8、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示例:“象棋”折射中西文化 中国与外国都有象棋,它们的祖先虽然都为古印度象棋,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化,早已大相径庭了。有趣的是稍稍观察规则,竟能发现不同的民族、国家在文化、政治上的区别,实在发人深思。凡略通棋术者一定知晓,国际象棋最厉害的是“后”,它可以直飞、横飞、斜飞,真可谓“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其他棋子的战斗力远远

9、弗如。由是可见,外国历来不“重男轻女”,女子照样可以“爵禄高登”,如现实生活中的英国女王。而中国的礼教早在几千年前就规定了妇女的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只配做贤妻良母。武则天历尽艰辛登上了皇帝的金碧宝座,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死后,仍落个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大逆不道”!唯其如此,中国象棋上就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中国象棋在底线中央规定了一个四方框,将、帅只在框里活动,这大概是因为中国皇帝向来只在宫中度日,不能越雷池一步,除非国势危急,断不“御驾亲征”的缘故。但在外国,皇帝领兵打仗却是家常便饭,如英王查理为了平叛,亲自带兵去法国打仗。国际象棋中的“后”威力之大,是与此有关的。有道是,“过河的兵顶

10、个车”。诚然,中国象棋里的卒只要越过“楚河”“汉界”使可东南西北“任遨游”。殊不知,一旦沉底,就几乎失去了战斗力而任人宰割。这表明中国古代军人为封建朝廷拼一辈子的命,到头来只会落个悲惨下场。即使韩信这样侥幸从乞丐到将军的人,也只是汉高祖手中的一件“工具”,定国安邦之后,难逃劫数,被处以极刑身亡。在国外则不同,,只要士兵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建立功勋,那么就有机会“平步青云”。当年拿破仑由普通士兵成为皇帝的史实就是证明。所以,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到达终点线,就立即成了“后”,威力陡增。象棋这一方寸世界乃是人类社会各不一样的大千逸事之缩影,给人启迪不浅。评析:这篇文章由象棋生发感想,立意深刻独到,令人耳目

11、一新。文章抓住象棋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由棋及人,由棋道到文化,使议论由表及里,形象生动。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很辩证地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从全文来看,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应该是既“占有”,继承好的,又“挑选”,剔除坏的;既不是无选择的兼收并蓄,也不是盲目的全盘否定。在论述对“鱼翅”“鸦片”,“烟具和姨太太”的正确态度时,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

12、,全面科学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因此全文充满辩证法,富有极强的说服力。具体而言,鲁迅谈到“拿来主义”的两个基本目标“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一句话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好地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示例:勇士耶?葬夫耶?评漂流的价值 自尧茂书单人漂流长江不幸遇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那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圣地青海省海拔米的各拉丹冬雪山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所在。为了骄傲地说一声:“是中国首先征服长江!”他们没有被前赴者的牺牲所吓倒,也没有畏缩于虎跳峡那几十米的落差,毅然投入这中华民族的大动脉中。漂流壮举,在全国引起极大

13、反响,褒贬各异,称赞者认为这是为国争光。批评者则认为是冒险活动,寻求刺激。我对它的看法是:“赞赏其精神,不解其行动。”首先,我们不能把漂流单纯地看作是年轻人寻求刺激。试想一只古老的皮筏,载着血肉之躯,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搏击,难道是一般人所能为之吗?他们是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呀!在过去那段令人心酸的日子里,外国的炮艇轮船在长江上肆意横行,川江航道就是英国人首先打通的。国耻呀!现在,美国人又宣布要首漂长江,于是,以尧茂书为首的一批勇士站起来了,前赴后继,终于完成第一漂的壮举。所以,他们的精神实在可敬,能够催人奋进。但即使是最支持漂流的人,我想,在看到那些伤亡报告的时侯也不禁会摇头叹息:

14、“代价是不是太高了?”这走一场战争吗?是的,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战争。而作为世纪的年代的现代人,所使用的武器是什么呢?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是古老的皮筏。这场战争只能称为人以原始的蛮力与大自然的搏斗,因为人把他最具有威力最强大的武器舍弃了,那就是人的智慧。就身体各方面的因素而言,人在自然界中是弱者。但是人类还是生存下来了,并成为世界的主宰。这一切,都是因为人能够思维,具有智慧。而漂流的勇士们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着那小小的皮筏被巨浪肆意戏弄,我不禁疑惑,这难道就是曾经遨游过太空与深海的人类吗?此为我不解之一。那么之二呢?乃是我对漂流者过虎跳峡的方式感到吃惊。一个橡皮艇,密封的,四周捆上一些轮胎,人

15、就在艇里,任激流冲打,里面的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旦漏水,便意味着死神降临;否则,功成名就,称为征服长江的英雄。试问,这行动与昏天黑地的赌博者有何区别?(请原谅我用这个词,很明显,两者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高尚的。)如果说坐在皮筏里靠船桨与长江搏斗是使用蛮力,那么躲在皮艇里漂流又算什么呢?惭愧呀!诚然,漂流在精神上是足以称之为勇士,而在行动上呢?只能算是莽夫。进一步想,目前亟待漂流的果真是长江、黄河吗?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业不也像一条待漂的长河吗?朋友们,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到改革的洪流中去搏击吧!在这漂流中,我们也能成为漂流的英雄!评析:这篇文章是针对长江第一漂发表自

16、己的看法。在分析时,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既肯定了长江第一漂的积极影响,也点明长江第一漂存在的缺陷,一是使用的工具,二是过虎跳峡的方式,看法独到,分析辩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作点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在议论时,只有注意辩证地看待问题,才有可能使所议论的问题深刻、全面、客观、有理,使议论有较强的说服力。4、写作训练:普希金有这样的诗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试以“失去与获得”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写作能力特别弱。议论文的写作不知道如何展开议论,更不知道如何深层次地阐明事理。因此,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理显得尤其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