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069134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目 录 1 规划方案概述.1.1 地理位置及规划范围.3 1.2 规划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3 3 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4 14 产业布局.5 1.5 用地布局.5 6.1空间管制划分及范围.7 1.交通道路规划.7 1.给排水规划.7 9.1电力工程规划.8 1.燃气工程规划.1.1 供热工程规划.9 21.绿地规划.1.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9 2集聚区开发现状.1 .集聚区开发过程回顾.2 土地利用开发现状 1 2.已建、在建企业基本情况.11 4.人口现状.12 5.道路现状.1 2.6 电力现状.12 2.7 给排水现状.供热现状.12

2、 .2集聚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对策.1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4 3.1 大气环境.14 3.2 地表水环境.14 .3 地下水环境.14 3.声环境.14 5.土壤环境.1 36 生态环境.4 4规划方案的协调性分析.1 5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9 6规划规模的能源环境承载力分析.20 规划选址及功能区布局合理性分析.21 17规划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和限制因素.21 7.2 规划功能区布局合理性分析.21 8集聚区的环境准入条件.22 社会影响分析.23 9.社会影响分析.3 9.2 规划搬迁方案问题及措施.23 0 规划方案调整和目标可达性分析.25 1.0规划调整建议 2

3、1 环境目标的可达性与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0.需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 11 评价结论.0 规划方案概述 1.地理位置及规划范围 规划名称: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020)。规划位置:固始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西部,省道沿线,西距规划建设的固始淮滨高速公路(2 国道)出入口约 3 公里。规划范围:固始县产业集聚区分为南区和北区,总用地面积约 14.5 平方公里。南区范围:东至蓼城大道,西至西环路以东约 400 米,北至新国道 312,南至南环路以北约 300 米,该区用地面积约 5.平方公里。北区范围:东至蓼城大道,西至西环路,北至信和大道,南至老 32 国道,该区用地面积约

4、 8.6 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09201年;中期:213015 年;远期:2016020 年。.2 规划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1.2.1 规划发展目标 用地规模 200年产业集聚区规划总用地约145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582 2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15;仓储物流用地 7.01 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4585 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 10.6;居住用地535 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9%。人口容量 产业集聚区完全建成后,总就业人口将达到 68000 人。集聚区内可安置居住人口约 45 万人,其中村民192 人,其余职工包括职工家属可在城市居住用地内统一安置。分阶段目标

5、到 2012 年,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5家,集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 90 亿元,地均工业产值达到000 万元/公顷,投资强度达到5万元公顷,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水耗较 200年降低20%,工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到015 年,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0 家,集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0 亿元,地均工业产值达到 3100 万元/公顷,投资强度达到 160 万元/公顷,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50%,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 4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3%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7%。到20 年,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130 家,集聚区工业

6、总产值达到 200 亿元以上,地均工业产值达到 3200 万元/公顷,投资强度达到 1650 万元公顷,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达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标准,形成结构合理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1.2.2 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以食品和轻纺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固始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1.3 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根据集聚区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采用“分片组团”的空间布局形式,形成“一条轴线、两个片区、一个生态走廊、九个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条轴线:现状省道04 成为联系

7、南北两个区的发展轴线。两个片区:集聚区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片区。一个生态走廊:由周小河及其支流形成的西部生态走廊。九个功能区:一个轻纺加工区、一个食品加工区、一个辅助产业区、两个高科技工业区、两个物流仓储区和两个综合服务区。(1)北部片区 轻纺加工区积极承接沿海转移的轻纺工业,引进知名企业设立生产基地,增加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规划面积约 145.公顷。食品加工区将现有的分散的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合并小企业,发展大企业。同时扩大相关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以达到节约能源,缩短运程,形成规模效益的目标。规划面积约3.6 公顷。高科技工业区利用现有的台商工业园,加大招商引资

8、力度,发展高科技企业。规划面积约48.1 公顷。物流仓储区 位于城市的西入口处,凭借其对外交通优势以及良好的的地域空间优势,可与西部的批发市场结合,建设成为以集储运、批发、中转为一体的区域性货物流通中心。规划面积约 1059 公顷。辅助产业区安排与集聚区产业相关的辅助产业用地,同时为不可预见的企业发展预留空间。规划面积约 9.8 公顷。综合服务区该区有居住区和配套服务设施区组成,居住区解决集聚区内就业人员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问题,配套服务设施区依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集聚区的发展服务。规划面积约 14.7 公顷。)(南部片区 高科技工业区集聚区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重点发展和吸纳外向型、

9、技术型、效益型产业,推动集聚区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规划面积约1.7 公顷。物流仓储区位于中心城区的南出口,未来中心城区主要经济流向上充分利用其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县域和跨县域的商品流通。规划面积约1.0 公顷。综合服务区该区北侧是行政区、西侧是工业区,因此该区加大规划面积,满足固始县新城和产业集聚区的双重需求。该区主要由居住区和配套服务设施区组成,为集聚区提供舒适、方便、安全的居住生活环境。规划面积约 283.公顷。.1 产业布局 集聚区工业生产主要以食品加工、轻纺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为主。其中北区主要是食品加工和轻纺加工业为主,北区的高新技术以台商工业园为主,预留一部分辅助产业用地,发展

10、集聚区辅助产业;南区主要为高新技术区,可发展成为回乡创业园。5.1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规划在204省道以东,靠近蓼城北路侧。规划至2020年集聚区内居住用地15.35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 1.,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354 平方米/人。公共设施用地 集聚区南北两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整体布局相结合,分别集中设置。1、行政办公用地 0.64 公顷。只有药监局在集聚区内征用了办公用地,集聚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与城市行政办公用地相结合,不再单独设置。、2商业金融业用地 4312 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分别设置在南北两个综合服务区内,内有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服务业用地、旅馆业用地和

11、市场用地。其中专业市场用地与物流中心相结合。、3文化娱乐用地 10.18 公顷,南北两个综合服务区内各设一处,主要以图书阅览、活动中心和影剧院为主,另在南区设有一处广播电视用地。4、医疗卫生用地 1.75 公顷,共有三处医疗设施用地,其中北区的医疗设施用地为现状人民医院康复中心,规划中予以保留,南部两处医疗设施用地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建的两个医院。、5教育科研用地 8公顷。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面积 582.2 公顷,占总用地的0.15%。主要分为五大片区,一个食品加工区、一个轻纺加工区、一个辅助产业区,两个高新技术区。只有一个高新技术区位于南区,其他片区均位于北区内。物流仓储用地 在南北两区分别设

12、置物流仓储区,在物流仓储区设置专用停车场、货运站、市场、仓储等配套设施。其中北区设在西入城口,南区设在城区的南出口。总用地面积 71.01公顷,占总用地的 4.90%。对外交通用地 目前国道 31和省道 204 从集聚区内穿越。结合环路建设,引导过境交通,国道 312、省道 2上的过境车辆均沿规划外环路通过。国道 3过境线路继续南移,从集聚区南端通过。204 省道移至规划中的西环路。总用地面积175 公顷,占总用地的81。道路广场用地 指集聚区内主、次干道、支路及广场用地等。道路广场用地面积65.31 公顷,占总用地的.3%。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包括集聚区内的供水设施、排水设施、电力设施、信息工

13、程设施、供气设施、供热设施以及环卫设施等用地。用地面积 81公顷,占总用地的 056%。绿地 主要指集聚区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绿地面积 26.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 14.3公顷,生产防护绿地 2.5 公顷。用地平衡表见表 2。表-1 集聚区用地平衡表 用地名称 规划 202 年 规划0 年 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居住用地 15.6 12 59.35 10.99 公共设施用地 138.2 147 45.85 10.6 工业用地 32.78 8 5823 40.15 仓储用地 6.31 3 71.01 4.90 对外交通拥地.05 43 1.75 08 道路广场用地 1

14、6.9 15 25.31 8.市政基础设施用地.01 8.11.56 绿地 148.5 6 206.9 4.2 规划范围总用地 95 100 145.00 00 .6 空间管制划分及范围 根据集聚区建设特点,把土地划分为适建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适建区包括工业区、新生活区、城边村等。其中工业区包括北部工业区和南部高新工业区;城市新生活区主要包括行政金融商业区和以凤凰新城为依托的北部生活区、以怡和新城为依托的南部生活区;城边村是未来城市发展后将纳入城市范围内的村庄。限建区主要是国道12、省道 204 和城市环路沿线等。禁建区主要是:区内的河流两侧以及工业区与居住用地之间的绿化隔离带。7.1

15、交通道路规划 1 7.1 道路交通现状 目前国道3和省道04 从集聚区内穿越。1.7 道路交通规划 结合环路建设,引导过境交通,国道 31、省道 24 上的过境车辆均沿规划外环路通过。国道 312 过境线路继续南移,从集聚区南端通过。04 省道移至规划中的西环路。8.1给排水规划 集聚区内无自来水厂,目前集聚区内的少数居民区靠城区地表水厂供水,企业均采用自备井供水。固始县地表水厂总供水规模已达到万 m/d。规划近期用水量约 4 98 万 m/d,远期用水量约.93 万 m3/。根据 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062020),确定规划城区近期 2010 年用水量为 10 万 m,远期为 16 万/d。

16、现状水厂规模共计 5m3d,不能满足县城发展需要,规划确定新建一处水厂,位于城区南部偏西,规划南环路与4 省道交叉口西南角,200 年规模 5 万 m3/,2020 年总供水规模 10 万 m3d。水源由鲇鱼山水库供水供给,采用管道引水的方法,从鲇鱼山水库引水到水厂。本次规划不再新建给水厂,拟从城市总规中新建的水厂取水,水厂规模可满足集聚区用户量需求。产业集聚区的供水管网与固始县城的供水管网相互连通成环,互为补给 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工业、消防共用的统一给水系统。给水管网控制点水压自由水头不低于28m。消火栓布置按照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布置间隔不大于 12m,重点消防地段适当加密消火栓确保安全。雨水由管渠收集后就近、直接或分片排入周小河、灌河;雨水、污水管网同步建设。生活、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