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27946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精品文档.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目录 1规划方案概述.3 1.1地理位置及规划范围.3 1.2规划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3 1.3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4 1.4产业布局.5 1.5用地布局.5 1.6空间管制划分及范围.7 1.7交通道路规划.7 1.8给排水规划.7 1.9电力工程规划.8 1.10燃气工程规划.8 1.11供热工程规划.9 1.12绿地规划.9 1.1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9 2集聚区开发现状.10 2.1集聚区开发过程回顾.10 2.2土地利用开

2、发现状.10 2.3已建、在建企业基本情况.11 2.4人口现状.12 2.5道路现状.12 2.6电力现状.12 2.7给排水现状.12 2.8供热现状.12 2.9集聚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对策.12 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14 3.1大气环境.14 3.2地表水环境.14 3.3地下水环境.14 3.4声环境.14 3.5土壤环境.14 3.6生态环境.14 4规划方案的协调性分析.16 5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19 6规划规模的能源环境承载力分析.20 7规划选址及功能区布局合理性分析.21 7.1规划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和限制因素.21 7.2规划功能区布局合理性分析.21

3、 8集聚区的环境准入条件.22 9社会影响分析.23 9.1社会影响分析.23 9.2规划搬迁方案问题及措施.23 10规划方案调整和目标可达性分析.25 10.1规划调整建议.25 10.2环境目标的可达性与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5 10.3需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5 11评价结论.30 1规划方案概述 1.1地理位置及规划范围 规划名称: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 规划位置:固始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西部,省道204沿线,西距规划建设的固始淮滨高速公路(312国道)出入口约3公里。 规划范围:固始县产业集聚区分为南区和北区,总用地面积约14.5平方公里。南区范围:

4、东至蓼城大道,西至西环路以东约400米,北至新国道312,南至南环路以北约300米,该区用地面积约5.9平方公里。北区范围:东至蓼城大道,西至西环路,北至信和大道,南至老312国道,该区用地面积约8.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1.2规划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1.2.1规划发展目标 用地规模 2020年产业集聚区规划总用地约145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582.2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0.15%;仓储物流用地71.01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4.9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5.85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10.06%;居住用地159

5、.35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10.99%。 人口容量 产业集聚区完全建成后,总就业人口将达到68000人。集聚区内可安置居住人口约4.5万人,其中村民9192人,其余职工包括职工家属可在城市居住用地内统一安置。 分阶段目标 到2012年,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集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地均工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公顷,投资强度达到1500万元/公顷,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水耗较2008年降低20%,工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到2015年,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家,集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地均工业产值达到3100万

6、元/公顷,投资强度达到1600万元/公顷,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0%,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4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35%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到2020年,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0家,集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地均工业产值达到3200万元/公顷,投资强度达到1650万元/公顷,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达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标准,形成结构合理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1.2.2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以食品和轻纺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固始县经

7、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3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根据集聚区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采用“分片组团”的空间布局形式,形成“一条轴线、两个片区、一个生态走廊、九个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条轴线:现状省道204成为联系南北两个区的发展轴线。 两个片区:集聚区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片区。 一个生态走廊:由周小河及其支流形成的西部生态走廊。 九个功能区:一个轻纺加工区、一个食品加工区、一个辅助产业区、两个高科技工业区、两个物流仓储区和两个综合服务区。 (1)北部片区 轻纺加工区积极承接沿海转移的轻纺工业,引进知名企业设立生产基地,增加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规划面积约145.9公顷。 食品加工区将现有的

8、分散的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合并小企业,发展大企业。同时扩大相关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以达到节约能源,缩短运程,形成规模效益的目标。规划面积约234.6公顷。 高科技工业区利用现有的台商工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高科技企业。规划面积约148.1公顷。 物流仓储区位于城市的西入口处,凭借其对外交通优势以及良好的的地域空间优势,可与西部的批发市场结合,建设成为以集储运、批发、中转为一体的区域性货物流通中心。规划面积约105.9公顷。 辅助产业区安排与集聚区产业相关的辅助产业用地,同时为不可预见的企业发展预留空间。规划面积约90.8公顷。 综合服务区该区有居住区和配套服务设施

9、区组成,居住区解决集聚区内就业人员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问题,配套服务设施区依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集聚区的发展服务。规划面积约134.7公顷。 (2)南部片区 高科技工业区集聚区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重点发展和吸纳外向型、技术型、效益型产业,推动集聚区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规划面积约215.7公顷。 物流仓储区位于中心城区的南出口,未来中心城区主要经济流向上充分利用其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县域和跨县域的商品流通。规划面积约91.0公顷。 综合服务区该区北侧是行政区、西侧是工业区,因此该区加大规划面积,满足固始县新城和产业集聚区的双重需求。该区主要由居住区和配套服务设施区组成,为集聚区

10、提供舒适、方便、安全的居住生活环境。规划面积约283.3公顷。 1.4产业布局 集聚区工业生产主要以食品加工、轻纺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为主。其中北区主要是食品加工和轻纺加工业为主,北区的高新技术以台商工业园为主,预留一部分辅助产业用地,发展集聚区辅助产业;南区主要为高新技术区,可发展成为回乡创业园。 1.5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规划在204省道以东,靠近蓼城北路侧。规划至2020年集聚区内居住用地159.35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10.99%,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5.4平方米/人。 公共设施用地 集聚区南北两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整体布局相结合,分别集中设置。 1、行政办公用地0.64公顷。只有

11、药监局在集聚区内征用了办公用地,集聚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与城市行政办公用地相结合,不再单独设置。 2、商业金融业用地43.12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分别设置在南北两个综合服务区内,内有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服务业用地、旅馆业用地和市场用地。其中专业市场用地与物流中心相结合。 3、文化娱乐用地10.18公顷,南北两个综合服务区内各设一处,主要以图书阅览、活动中心和影剧院为主,另在南区设有一处广播电视用地。 4、医疗卫生用地10.75公顷,共有三处医疗设施用地,其中北区的医疗设施用地为现状人民医院康复中心,规划中予以保留,南部两处医疗设施用地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建的两个医院。 5、教育

12、科研用地89.22公顷。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面积582.22公顷,占总用地的40.15%。主要分为五大片区,一个食品加工区、一个轻纺加工区、一个辅助产业区,两个高新技术区。只有一个高新技术区位于南区,其他片区均位于北区内。 物流仓储用地 在南北两区分别设置物流仓储区,在物流仓储区设置专用停车场、货运站、市场、仓储等配套设施。其中北区设在西入城口,南区设在城区的南出口。总用地面积71.01公顷,占总用地的4.90%。 对外交通用地 目前国道312和省道204从集聚区内穿越。结合环路建设,引导过境交通,国道312、省道204上的过境车辆均沿规划外环路通过。国道312过境线路继续南移,从集聚区南端通

13、过。204省道移至规划中的西环路。 总用地面积11.75公顷,占总用地的0.81%。 道路广场用地 指集聚区内主、次干道、支路及广场用地等。 道路广场用地面积265.31公顷,占总用地的18.3%。 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包括集聚区内的供水设施、排水设施、电力设施、信息工程设施、供气设施、供热设施以及环卫设施等用地。 用地面积8.11公顷,占总用地的0.56%。 绿地 主要指集聚区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 绿地面积206.3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84.34公顷,生产防护绿地22.05公顷。 用地平衡表见表2-1。 表2-1 集聚区用地平衡表用地名称规划2012年规划2020年面积(hm2)比例(%

14、)面积(hm2)比例(%)居住用地115.8612159.3510.99公共设施用地138.2714.47145.8510.06工业用地362.7838582.2340.15仓储用地26.31371.014.90对外交通拥地4.050.4311.750.81道路广场用地146.2915265.3118.3市政基础设施用地8.0118.110.56绿地148.5116206.3914.23规划范围总用地9501001450.00100 1.6空间管制划分及范围 根据集聚区建设特点,把土地划分为适建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适建区包括工业区、新生活区、城边村等。其中工业区包括北部工业区和南部高

15、新工业区;城市新生活区主要包括行政金融商业区和以凤凰新城为依托的北部生活区、以怡和新城为依托的南部生活区;城边村是未来城市发展后将纳入城市范围内的村庄。 限建区主要是国道312、省道204和城市环路沿线等。 禁建区主要是:区内的河流两侧以及工业区与居住用地之间的绿化隔离带。 1.7交通道路规划 1.7.1道路交通现状 目前国道312和省道204从集聚区内穿越。 1.7.2道路交通规划 结合环路建设,引导过境交通,国道312、省道204上的过境车辆均沿规划外环路通过。国道312过境线路继续南移,从集聚区南端通过。204省道移至规划中的西环路。 1.8给排水规划 集聚区内无自来水厂,目前集聚区内的

16、少数居民区靠城区地表水厂供水,企业均采用自备井供水。固始县地表水厂总供水规模已达到5万m3/d。 规划近期用水量约4.98万m3/d,远期用水量约6.93万m3/d。根据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规划城区近期2010年用水量为10万m3/d,远期为16万m3/d。现状水厂规模共计5m3/d,不能满足县城发展需要,规划确定新建一处水厂,位于城区南部偏西,规划南环路与204省道交叉口西南角,2010年规模5万m3/d,2020年总供水规模10万m3/d。水源由鲇鱼山水库供水供给,采用管道引水的方法,从鲇鱼山水库引水到水厂。本次规划不再新建给水厂,拟从城市总规中新建的水厂取水,水

17、厂规模可满足集聚区用户量需求。 产业集聚区的供水管网与固始县城的供水管网相互连通成环,互为补给 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工业、消防共用的统一给水系统。给水管网控制点水压自由水头不低于28m。消火栓布置按照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布置间隔不大于120m,重点消防地段适当加密消火栓确保安全。 雨水由管渠收集后就近、直接或分片排入周小河、灌河;雨水、污水管网同步建设。生活、生产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预测近期2012年集聚区污水量为2.66万m3/d,远期2020年3.70万m3/d。 根据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在中心城区西北角建设一处污水处理厂,规模7万

18、m3/d,近、远期各建设3.5万m3/d,占地8公顷。 本次规划区域污水拟排入该污水处理厂,污水厂规模可满足集聚区污水量。 1.9电力工程规划 集聚区内现有一个220kv的变电站。规划新建两处110kv变电站,一处在南区,位于蓼城大道和新312国道交叉口的西南角;另一处在北区,位于信合大道和百川路交叉口东北角。 1.10燃气工程规划 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规划确定固始县燃气工程的气源为“西气东输”天然气。气源引自“西气东输”淮阳武汉支线工程,从潢川敷设长输管道至固始。 建于城郊乡大棚村王党子村民组附近的天然气门站,不在集聚区范围内,但靠近集聚区,满足集聚区天然气用气要求。 集

19、聚区输配管网采用中压(A)一级管网系统,中压输气、中压配气,箱式和柜式调压相结合。 中压管网起点压力0.4Mpa.,末端压力0.05Mpa。 1.11供热工程规划 在集聚区南区和北区分别设一个区域锅炉房,实行集中供热。本规划供热对象为居民、商业和工业采暖用户,总负荷为289.4兆瓦。 1.12绿地规划 “一心”:处在集聚区南北两个区之间的城市西入口公园,成为集聚区的一个绿心。 “一环”:规划沿城市环路两侧各控制50300m的防护绿地,形成一条环绕城市的绿环。集聚区内的半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斑状点缀”:结合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居住区级绿地、小区级绿地、街头绿地等,均匀分布于集聚区内

20、部,形成“绿斑”。 “带状辐射”:规划沿河渠和道路建设大型带状绿地形成绿色廊道,相互连接辐射全城,形成连贯、完整的脉络系统。 表 16 规划方案相关规划目标和环境保护措施分类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措施水环境集聚区附近灌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集聚区产生的工业废水经预处理达到城市污水管网接收标准后,和集聚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均进入区域集中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统一排放。环境空气集聚区按照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进行控制,保证集聚区和周边邻近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标准。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限制入园企业的大

21、气污染物排放量;建设项目的排放源高控制在适当高度以上;合理设置工业卫生防护带;使用清洁能源;改进工艺,逐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合理布设停车场,加强管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声环境按照环境噪声区划的要求,集聚区为二类控制区域。进行车辆噪声污染防治,在主干道与居民区之间设定缓冲距离,设置绿化带,建立绿色防护的声屏障。 固体废物确保区域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建立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危险废物按规定收集、运输和贮存,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处理;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保护和恢复植被景观的完整性,确保建设区域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景观。根据发展进度,逐步合理开发产业集聚区土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

22、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社会。 2集聚区开发现状 2.1集聚区开发过程回顾 集聚区是在固始县民营工业园区、台商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入驻企业41家。 固始县民营工业园区位于县城西北部,东依312国道,204省道横贯中部,实施于2001年,是省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定位是发展工业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2007年,固始县民营工业园区申报了固始县城工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固始县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得了省发改委的批复,固始县城工业集聚区规划用地面积6.04km2。 信阳台商工业园位于固始县凤凰新城,实施于2006年。一期规划面积3

23、.14km2。 2009年初,固始县城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14.5km2。位于固始县城西北部和西南部,以原民营工业园区为雏形,以204为中心线东西幅射,北起信合大道,南至南环路,总体控制在县城规划区内。 2.2土地利用开发现状 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450公顷,现状建成区450公顷,发展区520公顷,控制区480公顷。其中发展区现状农用地398公顷,控制区农用地438公顷。现状集聚区内还有一部分耕地,这些用地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全部调整为建设用地。集聚区现状土地利用情况详见表21。表 21 产业集聚区现状用地类型统计表(单位:公顷)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

24、称规划面积(公顷)比例(%)1M工业用地191.2742.50M1一类工业用地58.1312.92M2二类工业用地108.4524.10M3三类工业用地24.695.482R居住用地53.5911.91R2二类居住用地47.6510.59R22中小学校用地5.941.323C公共服务设施用地61.7713.73C1行政办公用地1.060.24C2商业金融业用地9.772.17C5医疗卫生用地4.350.97C6教育科研用地46.5910.354WW仓储物流用地3.380.755TT对外交通用地13.042.906S道路广场用地119.6926.607UU供应设施用地2.160.488G绿地2.

25、690.60G2生产防护绿地2.690.609DD特殊用地2.390.53合计集聚区现状总用地4501002.6电力现状 集聚区内现有一个220kv的变电站,架设输电线路约16km。 2.3已建、在建企业基本情况 集聚区现有生产企业41家,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主要分布于现状建成区内。 2.4人口现状 集聚区内现状居住人口约1.2万人,其中现状农村人口8557人,现状就业人口约3500人。 2.5道路现状 目前国道312和省道204从集聚区内穿越。已建成安山路、凤凰路、蓼北路、长江河路、双板桥路、工农路、湖滨大道等道路共约20km。 2.6电力现状 集聚区内现有一个220kv的变电站

26、,架设输电线路约16km。 2.7给排水现状 集聚区内无自来水厂,城市地表水厂位于城区东南角,近史河处。目前集聚区内的少数居住用地靠该水厂供水,但由于距离水厂太远,到达集聚区时水压不足,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 目前集聚区内没有系统的排水管网,企业污水经简单处理后,独立排水,大多通过排污沟汇入周小河,再进入灌河。 2.8供热现状 集聚区内现状无集中供热设施。企业自备锅炉,供应蒸汽。燃料有煤、稻壳炭等。 2.9集聚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对策 目前集聚区内企业分布较为零散,部分处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现状企业存在问题: (1)企业布局分散,各种产业混杂,工业与居住区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用地浪费。

27、(2)多数企业规模小,手工作坊式企业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单位产值的能耗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3)部分企业未做环评、环保验收,环保手续不健全; (4)现状大部分企业自建锅炉房,独立供热、供蒸汽燃煤烟气未经脱硫、除尘,直接排入大气,不能做到达标排放。 (5)现状无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企业污水经自行处理后排入周小河、灌河。部分企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周小河、灌河水质污染。 对现状企业提出以下整改建议: (1)对不符合集聚区发展目标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予以取缔。 (2)对于符合集聚区发展目标的企业进行管理,不在相应规划区的,进行搬迁。 (3)对现有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对于

28、清洁生产水平低于三级标准的要进行技术改造,使其清洁生产水平达到三级及以上水平。 (4)集聚区建立集中供热锅炉房,对入区企业进行集中供热,现有企业小锅炉进行淘汰。集聚区建立污水处理厂,入区企业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达到排入污水厂标准后,进入污水厂集中处理。 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3.1大气环境 根据2008年信阳市环境监测站在集聚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集聚区内的大气监测点SO2、NO2、TSP日均值和小时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没有出现超标现象。SO2、NO2污染指数较低,绝大部分在0.5以下,TSP污染指数相对较大,但也都在0.7以下。固始

29、县产业集聚区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3.2地表水环境 根据2008年信阳市环境监测站对周小河和灌河的监测结果,灌河和周小河水环境质量较好,除灌河上游断面的石油类指标略超标外,其他各个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要求。灌河上游断面石油类指标超标,可能主要与沿途生活污染源的影响有关。 3.3地下水环境 根据2008年信阳市环境监测站对集聚区地下水水质的监测结果,各监测指标中除总大肠菌群数超标外,其它各个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 监测指标中,总大肠菌群数超标较大,主要是因为各水井水位较浅,一般在10m以内,容易受大肠菌群的污

30、染。 3.4声环境 根据2008年信阳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和2009年的现状补充监测,集聚区的声环境质量状况基本良好,但部分地区受交通噪声的影响。国道312和省道204从集聚区穿过,对集聚区声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根据集聚区规划,随着环路的建设,国道312和省道204上的过境车辆,均引导沿规划外环路通过,届时过境交通对集聚区的声环境质量影响将大大降低。 3.5土壤环境 根据2008年信阳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集聚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较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中的二级质量标准要求。 3.6生态环境 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文物保

31、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生态敏感和脆弱区。 4规划方案的协调性分析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的产业规划是以食品和轻纺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分析发现,规划产业与国家级产业发展规划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国纺织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河南省的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河南省生物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32、的规划发展产业均协调。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与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协调性分析见表4-1。 表4-1与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 指标 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 说明 工业发展 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工业,走“工业民营化”之路。 集聚区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发展食品、轻纺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协调 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 规划两处工业区:一是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正在建设的工业区,沿204省道两侧布局,以制药、纺织和粮食加工业为主,发展一、二类工业;二是在中心城区的西南部,规划一处回归创业园,该园

33、区以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集聚区形成以省道204成为联系南北两个片区。 集聚区规划两处工业用地均在城市规划的工业用地范围内,二者是协调的。但对比两规划功能区划图,发现功能区具体规划与城市规划有一定区别,如北区一类工业用地范围较城市规划有一定增加,相应二类工业用地面积变小,属于正常调整,是完全可行的。 仓储用地 在中心城区的西入口规划一处仓储用地,以工业制成品的储存及原材料、货物中转为主要职能;在中心城区的东入口规划一处仓储区,可供农用物资和农产品的集散;在中心城区的南出口未来中心城区主要经济流向上规划一处仓储区,充分利用其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县域和跨县域的商品流通。 仓储用地分两个区布局

34、,一片在北区,城市的西入口处,可与西部的批发市场结合,建设成为以集储运、批发、中转为一体的区域性货物流通中心;一片位于南区,中心城区的南出口,未来中心城区主要经济流向上规划一处仓储区,充分利用其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县域和跨县域的商品流通。 集聚区规划了两处仓储用地,分别指城市规划仓储用地中的、用地,但集聚区规划的仓储面积较城市规划有所增加;同样,对比两规划的功能区划图,集聚区规划将仓储用地移至紧靠西环路的位置,便于物流中转,因此更为合理,优化了城市规划内容。 综合服务区 在城区规划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用地 北区和南区分别设有综合服务区,包括居住和相关配套设施

35、如行政办公、教育等。 总体相协调,细节有变动,如北区增加居住区面积,以满足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 产业布局 产业内容 八大支柱产业:食品、制药化工、柳编、水暖器材、医用银针、机械制造、针织服装和茶饮品。 固始产业集聚区主导选择确定为:以食品加工、轻纺加工业为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集聚区规划产业发展内容包含在八大支柱产业内,完全符合产业规划。 规模 固始县民营工业园位于七大工业基地之首,到2010年入驻企业达到100家。 到2012年,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到2015年,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家;到2020年,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0家。 规划指标不同,分别为入驻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

36、。两规划没有原则性冲突,只要合理规划发展,应能实现集聚区发展目标。 基础设施 给水 规划新建一处水厂,位于城区南部偏西,规划南环路与204省道交叉口西南角,近期规模5万吨/日,远期总供水规模10万吨/日。 本次规划不再新建给水厂,拟从城市总规中新建的水厂取水。 经论证新建的给水厂规模可满足集聚区用户量需求,但没有给出具体建设时间,建议给出具体时间,以满足集聚区的发展。 排水 规划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中心城区西北角,规模7万吨/日,近、远期各3.5万吨/日。 根据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在中心城区西北角建设一处污水处理厂,规模7万m3/d,近、远期各建设3.5万m3/d,占地8公

37、顷。本次规划区域污水拟排入该污水处理厂,污水厂规模可满足集聚区污水量。 目前产业集聚区内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居民生活污水大都随意自行排放,各企业的工业废水未进行集中处理,而是经各企业预处理后直接排放。因此亟需建立污水处理厂,建议尽快施工,以免造成水环境污染。 供热 在两处规划工业区分别设置一个区域锅炉房。 集聚区南区和北区分别设一个区域锅炉房。 协调 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环境空气 2010年,城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TSP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级标准。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进行控制。 城市规划目

38、标是2010年TSP达三级标准,而集聚区规划没有给出具体的年限,并都要求达二级,从现状看城市规划目标更为合理,建议集聚区规划分时间段设立控制目标。 水 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 生活、生产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协调 噪声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为98%,主要交通干线噪声达标率为95%,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 环境噪声达标率为98%,主要交通干线噪声达标率为95%,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 协调 固体废物 工业固废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率、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理分别达到95和100%,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规划

39、期末达到100%,危险固废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尽量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能利用的送往垃圾填埋场填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临时贮存地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危险固体应遵循全过程管理,分类收集,强制处置和集中处理原则。 集聚区规划没有给出具体指标,但只要严格按规定执行,是完全能够实现处置目标的。 5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表5-1产业集聚区规划实施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 环境空气 集聚区入园产业为食品加工、轻纺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污染物排放量很小,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很小。 地表水 集聚区的近、远期总用水量为4.98万m3/d、6.93万m3/d,集聚

40、区的近、远期废水排放量为2.66万m3/d、3.70万m3/d。灌河作为集聚区纳污河流,现状水质较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集聚区产生的污水经区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灌河的环境容量允许浓度后排放,能够保证灌河水质达标。 地下水 根据规划产业结构,集聚区入园产业为食品加工、轻纺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较少涉及有毒有害的原辅材料,在集聚区实现集中供水和污水集中处理的前提下,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 噪声 规划的实施将为集聚区引进大量的工业企业,企业运行后将增加许多噪声源。进入集聚区的项目平面布置应采用“闹静分开”、“合理布局”的原则,将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噪声敏感区;应早规划早实施集聚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防

41、护、隔音降噪效果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固废 随着集聚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的工业固废的数量和种类均将有所增加,通过增加集聚区及其他地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并将不能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理,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接受。 6规划规模的能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表6-1资源环境制约因素与规划需采取的环境对策和措施 主题 承载力分析 制约因素 对策和措施 能源 集聚区规划的主导产业:食品加工、轻纺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均为低能耗产业,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力、燃气,能源不会成为集聚区的发展限制因素。 配套电力设施、燃气管道设施能力不足。 合理配套建设相应设施; 采用低能耗的先进生产工艺。 “西气东输”

42、为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清洁的能源。 土地 通过将规划区中的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和我国其他地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的指标相比较分析,集聚区的规划指标合理,其工业用地面积可以承载规划工业产值。 粗放式土地利用方式; 不合理的土地布局。 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合理的土地布局 水资源 集聚区的给水依托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规划的给水厂,水源为鲇鱼山水库调水。规划规模可以满足集聚区发展需要。 水源为规划给水厂,尚未建设,且水源为异地调水。 尽快落实规划给水厂和调水工程的建设; 采用先进节水工艺; 将污水深度处理,进行中水回用。 地表水环境容量 集聚区的纳污水体灌河,目前水质良好,有

43、一定的环境容量,可以满足集聚区发展的需要。 集聚区的污水首先排入规划中的污水处理厂,但尚未建设。 尽快落实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采用先进工艺,减少废水的排放; 各企业排水均需预处理达到区域污水处理厂的入水要求。 大气环境容量 集聚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可以满足集聚区发展的需要。 高污染行业的进入。 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严禁高污染行业的进入。 7规划选址及功能区布局合理性分析 7.1规划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和限制因素 通过对比分析,集聚区的选址符合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要求。 在自然因素上,集聚区所在地没有断裂构造通过,地面起伏不大,适合建设;从主导风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