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doc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8067503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出炉)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出炉)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出炉)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

2、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3、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解释下列加点词。(1)谪守巴陵郡: (2)增其旧制: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4)横无际涯: (5)朝晖夕阴: (6)南极潇湘: 【答案】(1)谪:贬官。(2)制:规模。(3)胜:美好。(4)际涯:边际。(5)晖:日光。(6)极:至、到达。【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类型的题。同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如此题中的“制”就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规模”的意思。注意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5、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不可久居: (4)乃记之而去: 【答案】(1)可:大约。(2)蛇:像蛇一样。(3)居:停留。(4)去:离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

6、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中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可”:大约。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三、古文阅读。与朱元思书吴 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五柳先生传陱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

7、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猛浪若奔: (2)千转不穷: (3)亲旧知其如此: (4)造饮辄尽: 【答案】(1)飞奔的马;(2)通“啭”,鸟叫声;(3)亲戚朋友;(4)就。【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

8、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转”是通假字,通“啭”,鸟叫声。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五注意”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一些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以词的含义去理解古义,这就会闹出笑话。要注意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的缩小。就是古义反映事物的范围大,而今义反映的事物范围变小。(2)词义的扩大。就是古义所反映事物的范围小,而今义反映事物的范围变大。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而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3)词义的转移。就

9、是在古文中是这个意思,而今义却是另一个意思,词义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发生了变化。2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甚至有几个引申义,要注意实词在不同语境中表示的不同意义。3注意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文言文中的名词可用作动词,形容词可用作名词,还有使动、意动等用法。 4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变化。即古贬今褒,或古褒今贬,或中性向两极转化。 5注意字词的通假特征。“通假”也叫“通借”,“通”是通用,“假”是借用。两个字的形体不同,意义也不同,由于读音一样或相近,古人就常用甲字来代替乙字,被借作乙字的

10、甲字,就叫“通假字”。其基本类型有:(1)同音通假。如:满坐(通座)寂然,无敢哗者。(2)近音通假。如:河曲智叟亡(wng,通无,读w)以应。(愚公移山)(3)异音通假。(如果探讨它们的古音,也相同或相近。现代的读音不同是古今语音演变的结果)如:将军被(通披,音p)坚执锐。(陈涉世家)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

11、,百事也尽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1)齐人有好猎者(_)(2)其所以不得之故(_)(3)君宜致力于耕作(_)(4)百事也尽然(_)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12、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节选自管晏列传)【注】莱:国名,在今山东平度以西。越石父:齐人。缧绁:拘禁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犯。戄然:震惊的样子。诎:通“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既相齐( )(2)延入为上客( )(3)夫问其故( )(4)晏子怪而问之( )3阅

13、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广西。时侬智高守昆仑关。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元规,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座客。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

14、:“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选自梦溪笔谈)【注】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侬智高:宋朝壮族首领。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燕:通“宴”,宴请。孙元规:宋朝会稽人,为湖南安抚使兼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安抚使。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小信未孚( )(2)小大之狱( )(3)数使人劝劳座客( )(4)青忽称疾(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15、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去后乃至( )(4)元方入门不顾(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问侍臣

16、:“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行拂乱其所为乱:_(2)发于声而后喻发:_(3)创业与守成孰难孰:_(4)征与吾共安天下安:_1【2020年中考长春卷】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

17、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贲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濯清涟而不妖_ (2)不蔓不枝_2【2020年中考扬州卷】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18、。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注】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灾异数发_悉在党中_诏下郡县_变服易形入山中_3【2020年中考眉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诸

19、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

20、为久驻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屈致:(让他)屈意前来。病笃:病重。开府:设立臣相府。仪轨:礼仪法规。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召亮于成都,属以

21、后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B亮每患粮不继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D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4【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任元受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

22、”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任元受:名尽言。事:侍奉。迨(di):及。辟:征召。辞:推辞。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未尝离左右_或以语话稍多_尽言方养亲_必持以遗老母_5【2019年中考江苏徐州卷】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

23、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匀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种:指越国大夫文种。成:讲和,和解,质:人质。罢:通“疲”,胙:祭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越王勾践反国厚遇宾客为质于吴勾践已去6【2019年中考贵州贵

24、阳卷】古代诗文阅读。沧浪亭记(节选)(宋)苏舜钦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注】阜(f):土山。并

25、(bng):靠近。纵广:纵横。杠(gng):独木桥。亏蔽:掩映。坳(o):低洼。碕(q):弯曲的堤岸。榜(bng):摇桨,划船。幅巾: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洒然:畅快的样子。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踞:蹲坐。形骸:身体。汩汩:沉浮。磨戛:折磨。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其地益阔 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孙权劝学)B旁无民居 居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C水之阳又竹 已而夕阳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D不亦鄙哉 肉食者鄙(左传曹刿论战)闯关检测1(1)喜欢、喜爱。(2)原因、缘故。(3)应该、应当。(4)这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

26、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好:喜欢、喜爱。故:原因、缘故。2(1)既:已经。(2)延:邀请。(3)故:原因。(4)怪:对感到奇怪。【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延”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请”的意思;“怪”在这里是意动用法。3(1)为人所信服(2)案件(3)多次(4)生

27、病【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孚”意思是“为人所信服”,“狱”意思是“案件”。4(1)约定。(2)通“否”。(3)才。(4)回头【解析】回答此题,注意第小题中“不”为通假字,通“否”。5(1)扰乱;(2)显露、流露;(3)哪一个;(4)使安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

28、含义和用法。注意“安”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中考链接1(1)洗 (2)旁生枝茎【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濯,本义,洗。枝,名词作动词,旁生枝茎。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多次;全,都;下达;改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此题,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意,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多次发生天灾。数:多次。句意为:都在党人之中。悉:全,都。句意为:朝廷下诏到州郡。下:下达。句意

29、为: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易:改变。3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动词,通“嘱”,嘱托/名词,类;B两个“患”都是动词,解释为“担忧,担心”;C两个“悉”都是副词,解释为“全,都”;D两个“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故选A。4身边。稍微。正。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子翻译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句子翻译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句子翻译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句子翻译为:一定拿回去给母亲。遗:给。5同

30、“返”,返回。对待、招待。作为。离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反”:通假字,同“返”,意为“返回”。“遇”:古今异义,今义为“遇到”,古义为“对待、招待”。“为”:一词多义,有“是”“做、担任”“作为”“被”等意,这里的意思是“作为”。“去”: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意,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项,第一个“益”,更加;第二个“益”,好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项,第一个“居”,民居;第二个“居”,经过。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第一个“阳”,北面;第二个“阳”,太阳。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项,两个“鄙”都是“鄙陋,庸俗”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