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教学技术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526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教学技术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教学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教学技术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教学技术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教学技术名词解释.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 :AECT94 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AECT2004 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

2、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二者比较从 2004 定义来看,缩小了它的内涵,不再提理论体系了,而只提研究和合乎伦理或道德的实践领域,这与国外只将教育技术看成一个应用领域是直接相关的,与国人一定要将它学科化是相反的。 同时实践的范畴也只提创设,使用,管理呢,不再是以前的设计,开发,利用,评

3、价,管理,但其实本质的过程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关键在于它们后面加了“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作宾语,翻译成“适切的与技术相关的过程与资源” ,可以作如下理解,学习与教学过程中与技术相关的过程与资源可以作为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研究领域,其它不相关的则不再是我们的研究与实践的领域,而这一点明显比 94 定义更切符合教育技术的实质了,否则的话,依据94 定义, “与技术相关”各“与技术不相关”的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都是我们的专业的,有些抢饭碗之嫌!在现在,这个技术尤指信息技

4、术!这一点好像印证了 greenforrest 以前的观点,教育技术就应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 材料一)2.2.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3 3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1)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广义、中义、狭义(2)信息素质: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管理、创新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品质的总和。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感。信息知识:人们在利用信息过程中所积累知识与经验的总和。是信息素质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人们成功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需具有个性心理特征 是信息素质的核心。信息情感与意识:涉及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情感、态度、意识及道德规范,是形成信息

5、素质的重要动力。4 4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特征:多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层面)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 环境虚拟化(教育层面)5.信息化教育6.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参见材料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参见材料二)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6、、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从而达到培

7、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功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的根本目的,应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

8、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也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目的: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研究对象:教学系统研究方法:系统方法,科学方法层次:以产品为中心:这个层次主要是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到当作产品来设计。以课堂为中心:这个层次的设计范围是课堂教学,它是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下,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以系统为中心:这个层次 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的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的建立,试行和评价、修改等。结果:经过验证的、能够实现预期功能各个层次的教学方案8.8.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建构

9、主义9.9.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定义: 利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与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方法采用的一般步骤是:系统方法采用的一般步骤是:(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

10、的准则;(4)具体设计出能体现最优方案的系统;(5)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直到实现或接近理想设计为止;(6)应用和推广。10.10.绩效技术: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绩效技术是一种用于改进人的绩效水平的多学科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绩效进行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来解决人的绩效提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个体和组织的行为,最终提高绩效水平。电子绩效系统(EPSS):实质是一种集成化,支持特定服务的信息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和工作平台的结合。(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11、提供给每个学员具体的信息,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走出了传统培训过程中学员所处的被动地位。第二,以绩效为中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人员介入达到高水平的工作绩效。第三,资源经验共享。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凡是与这个系统有关的人员都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取信息资料以及别人的经验等等,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信息发送到系统,与别人共享。 )11.11.(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在应用、双向、交互电子信

12、息技术基础上的第三代远程教育。12.12.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定义: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的构成: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同,它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教材,根据网上教学法的特点和人才的需要,完整的网络课程应由如下几个系统构成;1、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内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2、虚拟实验室系统:包括实验情境、交互操作、结果

13、呈现、数据分析等3、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4、诊断评价系统:包括形成性练习、达标测验、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果显示等5、学习导航系统:包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6、学习工具系统: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7、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区、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8、开放的学习环境系统:包括拓展知识、参考文献、网址等。13.13.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使多种媒体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系统的技术14.14.超媒体超

14、媒体参见材料 41515 E-learningE-learning 参见材料参见材料 5 5e-Learning 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1616 BlendingBlending learninglearning“混合学习” (Blending Learning) 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

15、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见材料 6 及请参见新版教学设计第 248 页)1717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主导-主体(“学教并重” )教学法系统设计是在兼取以教为主教学法系统设计,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其理论基础也就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的结合,也就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两者的结合。参见新版教学设计第 25 页 1818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经对知识进行远东

16、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主生,获得和重新利用。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和共享。参见旧版教育技术学第 336 页 1919 知识工程知识工程一门研究人类智能及为类知识的机理以及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并促进人类知识发展的学科。 (黄荣怀 2004)参见新版教育设计学导论第 162 页2020 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AutomatedAutomated InstructinalInstructinal DesignDesign)是指能够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

17、人员在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其产品不仅仅是软件也包括一些教学方案,由此可见,教学设计自动化的并不专指高度智能的开发工具,也不强调用机器代替教师、学科专家的所有职责。2121 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或以数字化形式传递信息的媒介。数字媒体技术是指在各种形态的数字媒体的设计、制作、利用、管理、评价以及数字化传播环境的创设中所运用的各种技术的总和。参见新版教育技术学导论第 108 页2323 协作性学习协作性学习 发现式、随机式、抛锚式2424 开放性学习开放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2525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23

18、-25 请参见新版教学设计第 90 页-113 页)2626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 是指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强及其具体可操作折教学活动方式。2727 教学结构教学结构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式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2828 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 (见旧版(见旧版教育技术教育技术 )2929 (教学)代理(见旧版(教学)代理(见旧版教育技术教育技术 )3

19、030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于满足学生个别需要的教学(参见材料 7)3131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根据教育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教学行动进行系统的调查,确定其价值和优缺点并据此予以调整的进程。功能:诊断、导向、激励、调节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论据,制定科学标准。运用一节有效的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3232 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参见材料 9)3333 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参见材料 10)3434 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而正常的教学活动尚未纳入轨道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

20、以及情感等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3535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下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3636 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是指教育活动隆后关于教育效果的评价。(二者区别参见旧版教育技术第 346 页)以上 34-36 请参见新版教学系统设计第155 页3737 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资源的评价(参见旧版教育技术第 347 页)3838 网络课程的评价网络课程的评价3939 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

21、、清晰度和组织结构,是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等理论构成。认知结构具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和稳固性的三个方面的特征。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参见(参见旧版教学系统设计第 65 页)及 ARCS 动机模型)4040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参见旧版教学系统设计第 62 页)4141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 (参见材料 7)4242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对教学设计和项目开发过程的计划、监督、与调控。

22、(参见旧版教育技术学第328 页)4343 移动教育移动教育在移动的学习场所或利用移动的学习工具所实施的教育。参见新看到教育技术学导论第 106 页4444 智能导师系统(智能导师系统(ITSITS) 4545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4646 认知策略(认知策略(CognitiveCognitive strategiesstrategies)是每时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

23、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两方面内容:1、有关认识的认识;2、对认知的调节(45-46 参见旧版教育技术第 117 页)4747 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48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要使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必须首先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他已经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一种是他可能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学生要借助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quo

24、t;最近发展区“。正是教育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所以,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那么教育过程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49 教学系统教学系统教学系统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由各要素按照一定互动方式组织起来的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它可以是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或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实施的、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 、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们是系统运行的前提

25、,并组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50 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5151 WebQuest(WebQuest(网络探究网络探究) )WebQuest(网络探究) 是一种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为学习教材,基于任务(Task-based learning)的学习模式 ,让

26、学生得以运用网站上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考活动来探索一些教育性的议题,完成一些指定的任务或工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相对于收集信息而言,WebQuest 关注的重点是信息的使用,用来支持学生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级别上的思考。WebQuest 至少有两种不同水平的学习模式,即短期探究和长期探究学习:前者指的是13 课时单元的学习,教学目的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合。在短期 WebQuest 结束时,学生可获取并整合了一定数量的新信息。后者的时间在一周到一月之间,学习目标是学习扩展和知识求精。完成一个长期 WebQuest ,学生应该学会分析某一主题的深入知识,学会将知识进行转换和迁移,并且要求他们提供某些体现他们理解能力的作品,如网页或模型等,以帮助他人进行学习。通过设定一些在线讨论组方式,更可以与他人相互交流学习数据或信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