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大体解剖.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43417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咽喉大体解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耳鼻咽喉大体解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鼻咽喉大体解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大体解剖.ppt(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耳鼻咽喉应用解剖与生理耳鼻咽喉应用解剖与生理第一节第一节 鼻与鼻窦的应用解剖与生理鼻与鼻窦的应用解剖与生理一、鼻与鼻窦的应用解剖一、鼻与鼻窦的应用解剖 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窦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一)(一)外鼻外鼻o外鼻呈锥体形,有骨和软骨外鼻呈锥体形,有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覆皮肤及软组构成支架,外覆皮肤及软组织。织。o由鼻根、鼻尖、鼻梁、鼻背、由鼻根、鼻尖、鼻梁、鼻背、鼻翼、鼻小柱等构成。鼻翼、鼻小柱等构成。o由鼻翼的游离缘及鼻小柱共由鼻翼的游离缘及鼻小柱共同构成了双侧前鼻孔。同构成了双侧前鼻孔。o鼻翼向外侧与面颊交界处有鼻翼向外侧与面颊交界处有一浅沟,称之为鼻唇沟。一浅沟,

2、称之为鼻唇沟。外鼻静脉特点外鼻静脉特点o外鼻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与面静脉汇入颈内静外鼻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与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脉o与海绵窦相通:与海绵窦相通: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海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绵窦相通;o面部的静脉面部的静脉无静脉瓣无静脉瓣,血液可双向流动。,血液可双向流动。o鼻疖等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感染可引起鼻疖等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感染可引起海绵窦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的发生(二)鼻腔(二)鼻腔n以以鼻阈鼻阈为界分为为界分为鼻前庭鼻前庭和和固有鼻腔固有鼻腔1、鼻前庭、鼻前庭o覆盖皮肤覆盖皮肤o富于皮脂腺、汗腺,易发生疖肿富于皮脂腺、汗腺,易发生疖肿o缺乏

3、皮下组织,皮肤与软骨膜紧密联合,发缺乏皮下组织,皮肤与软骨膜紧密联合,发生疖肿时疼痛明显。生疖肿时疼痛明显。2、固有鼻腔、固有鼻腔o起止于鼻内孔、后鼻孔,起止于鼻内孔、后鼻孔,o有内、外、顶、底四壁。有内、外、顶、底四壁。(1)鼻腔内侧壁特点)鼻腔内侧壁特点p鼻中隔鼻中隔鼻中隔由鼻中隔由软骨及骨膜外覆软骨及骨膜外覆盖以粘膜。盖以粘膜。p鼻中隔前下方为鼻出鼻中隔前下方为鼻出 血好发部位,称之为血好发部位,称之为 利特尔区利特尔区(Littles区区)(2)鼻腔外侧壁特点)鼻腔外侧壁特点(A)o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其大小依次缩小三分之一其大小依次缩小三分之一前端位置依次后退

4、三分之一前端位置依次后退三分之一 o下、中、上鼻道下、中、上鼻道 三个鼻甲的下缘游离向下悬于鼻腔,均与对应三个鼻甲的下缘游离向下悬于鼻腔,均与对应的鼻腔外侧壁形成一间隙的鼻腔外侧壁形成一间隙下鼻甲与下鼻道特点下鼻甲与下鼻道特点 最大、最前鼻甲最大、最前鼻甲下鼻甲后端距咽鼓管咽口下鼻甲后端距咽鼓管咽口11.5CM(下鼻甲(下鼻甲肥厚时可引起耳部症状)肥厚时可引起耳部症状)下鼻道的前上方有下鼻道的前上方有鼻泪管的开口鼻泪管的开口下鼻甲前端在外侧壁的下鼻甲前端在外侧壁的附着处附着处,上颌骨的骨壁,上颌骨的骨壁最薄(上颌窦穿刺的进针部位)最薄(上颌窦穿刺的进针部位)吴氏鼻吴氏鼻-鼻咽静脉丛鼻咽静脉丛:

5、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的鼻后侧静脉丛,为的鼻后侧静脉丛,为老年人常见鼻出血的部位老年人常见鼻出血的部位。(2)鼻腔外侧壁特点(B)o中鼻甲中鼻甲附着于筛窦顶壁与筛骨水平板连接处;o中鼻道有:钩突、筛泡、半月裂孔、筛漏斗o中鼻道内鼻窦开口中鼻道内鼻窦开口l 额窦(经鼻额管)、前组筛窦、上颌窦额窦(经鼻额管)、前组筛窦、上颌窦窦口鼻道复合体窦口鼻道复合体总鼻道和嗅裂总鼻道和嗅裂(又叫嗅沟又叫嗅沟)o以中鼻甲游离以中鼻甲游离缘为界,上方缘为界,上方鼻甲与鼻中隔鼻甲与鼻中隔之间为嗅区。之间为嗅区。下方鼻甲与鼻下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为总中隔之间为总鼻道。鼻道。3、鼻

6、腔粘膜、鼻腔粘膜o分为嗅区粘膜和呼吸区粘膜两部分。分为嗅区粘膜和呼吸区粘膜两部分。o嗅区粘膜特点嗅区粘膜特点l分布于上鼻甲及部分中鼻甲内侧面及相对应分布于上鼻甲及部分中鼻甲内侧面及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的鼻中隔部分;l含有具有嗅毛的含有具有嗅毛的双极嗅双极嗅 细胞细胞。(三)鼻窦p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p前组鼻窦(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开前组鼻窦(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口于中鼻道;p后组鼻窦(后组筛窦、蝶窦),后组筛窦开后组鼻窦(后组筛窦、蝶窦),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二、鼻的生理学二、鼻的

7、生理学o鼻腔的鼻腔的主要功能主要功能l 呼吸(对空气的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呼吸(对空气的过滤、清洁、加温、加湿)l 嗅觉嗅觉l 共鸣共鸣l 反射反射小 结o1鼻部静脉回流特征鼻部静脉回流特征l A、外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外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B、与海绵窦相通、与海绵窦相通 无静脉瓣;无静脉瓣;C、感染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感染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o2鼻腔外侧壁解剖及临床意义鼻腔外侧壁解剖及临床意义lA、三个鼻甲特点(二个、三个鼻甲特点(二个1/3););B、三个鼻道解剖。、三个鼻道解剖。p3各鼻窦窦口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各鼻窦窦口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lA、前后组鼻窦;、前后组鼻窦;B

8、、各鼻窦开口位置;、各鼻窦开口位置;C、窦口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概念;复合体概念;o4鼻出血好发部位鼻出血好发部位l利特尔动脉丛(利特尔动脉丛(Littles区)和吴氏鼻区)和吴氏鼻-鼻咽静脉丛。鼻咽静脉丛。第二节第二节 咽的应用解剖与生理咽的应用解剖与生理oA、立体结构:消化道、立体结构:消化道 呼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吸道的共同通道。o 上起:颅底;下达:第六上起: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颈椎平面o 前通:鼻腔、口腔、喉前通:鼻腔、口腔、喉o两侧:大血管、神经毗邻两侧:大血管、神经毗邻oB、形状:漏斗形、形状:漏斗形oC、长度:、长度:12cmoD、咽分三部分、咽分三部分 o 鼻咽、口咽、喉咽

9、鼻咽、口咽、喉咽(一)鼻咽o从软腭游离缘向后作一假想延长线,该线平面以上的咽从软腭游离缘向后作一假想延长线,该线平面以上的咽部为鼻咽。部为鼻咽。o 分:(分:(1)顶壁:)顶壁: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若肥大),若肥大可引起鼻疾和耳疾。可引起鼻疾和耳疾。o(2)前方:与鼻腔相通)前方:与鼻腔相通o(3)后方:平第)后方:平第1、2颈椎颈椎o(4)下方:口咽相通)下方:口咽相通o(5)两侧:)两侧:咽鼓管咽口、咽鼓咽鼓管咽口、咽鼓管扁桃体、咽鼓管圆枕、咽隐窝管扁桃体、咽鼓管圆枕、咽隐窝(鼻咽癌好发部位,易经此经颅底(鼻咽癌好发部位,易经此经颅底破裂孔侵入颅内)。破裂孔侵入颅内

10、)。(二)口咽o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o 咽峡咽峡的构成的构成l 由上方的由上方的悬雍垂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软腭游离缘、下方的、下方的舌根舌根、两侧、两侧腭舌弓、腭咽弓腭舌弓、腭咽弓所围成的环所围成的环 形狭窄部分。形狭窄部分。o两侧:扁桃体窝的组成:两侧:扁桃体窝的组成:l腭舌弓、腭咽弓之间为腭舌弓、腭咽弓之间为 扁桃体窝,腭扁桃体位于其中;扁桃体窝,腭扁桃体位于其中;o咽侧索咽侧索o舌扁桃体舌扁桃体(三)喉咽又称下咽(三)喉咽又称下咽o位于会厌软骨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位于会厌软骨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o向下:连接食管、环咽肌向下:连接食管、环咽肌o后

11、壁:平对颈椎后壁:平对颈椎o前面:喉口与喉腔相通前面:喉口与喉腔相通o左右:左右:会厌谷会厌谷o喉口两侧:喉口两侧:梨状窝梨状窝 o两侧梨状窝之间:环后区两侧梨状窝之间:环后区o喉口:由会厌、杓会厌皱襞喉口:由会厌、杓会厌皱襞 、杓状软骨围城、杓状软骨围城(四)咽的淋巴组织(四)咽的淋巴组织o咽淋巴环咽淋巴环(waldeyer 淋巴淋巴环环)u内环内环l 由由咽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咽鼓管扁桃体桃体、腭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咽后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舌扁桃体构成。构成。u外环:外环:l 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

12、淋巴结巴结等组成。等组成。腭扁桃体o1.扁桃体隐窝扁桃体隐窝:是扁桃体表面粘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是扁桃体表面粘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陷入形成620个深浅不一的盲管,是细菌、病毒存留个深浅不一的盲管,是细菌、病毒存留繁殖,形成感染病灶的部位。繁殖,形成感染病灶的部位。o2.6-7岁生理性肥大,后逐渐萎缩。岁生理性肥大,后逐渐萎缩。二、咽的生理学二、咽的生理学n(一)呼吸功能(一)呼吸功能n(二)言语构成(二)言语构成n(三)吞咽功能(三)吞咽功能n(四)防御保护功能(四)防御保护功能n(五)调节中耳气压功能五)调节中耳气压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o喉是呼吸的门户

13、喉是呼吸的门户o喉的解剖位置与毗邻关系喉的解剖位置与毗邻关系l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l上通喉咽,喉上端为会厌上缘。上通喉咽,喉上端为会厌上缘。l下接气管,喉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下接气管,喉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一)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o3块单一软骨块单一软骨l 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o3块成对软骨块成对软骨l 杓状软骨杓状软骨、楔状与小角软骨、楔状与小角软骨。o两个关节两个关节l 环杓关节环杓关节l 环甲关节环甲关节(二)喉肌o喉外肌喉外肌l 位于喉的外部,是喉与周围结构相连的肌肉,与喉的位于喉的外部,是喉与周围结构相连的肌肉,与喉

14、的上、下运动及固定有关。上、下运动及固定有关。o喉内肌喉内肌按其功能分为按其功能分为5组:组:lA、声带外展肌声带外展肌:环杓后肌;:环杓后肌;l 功能:声带外展、声门变大。功能:声带外展、声门变大。lB、声带内收肌声带内收肌:环杓侧肌、杓肌;:环杓侧肌、杓肌;l 功能:声带内收、声门闭合。功能:声带内收、声门闭合。lC、声带紧张肌声带紧张肌:环甲肌;:环甲肌;功能:声带紧张度增加。功能:声带紧张度增加。lD、声带松弛肌声带松弛肌;甲杓肌;甲杓肌;功能:声带松弛。功能:声带松弛。lE、使会厌活动肌使会厌活动肌:使喉入口关闭和开放。:使喉入口关闭和开放。喉腔分区喉腔分区1声门下区:声带以下声门下

15、区: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下缘环状软骨下缘2声门上区:声带以上声门上区:声带以上-喉入口喉入口 喉前庭,室带,喉室喉前庭,室带,喉室 杓区、杓会厌襞及会厌游杓区、杓会厌襞及会厌游离缘组成离缘组成喉入口喉入口.3声门区:两侧声带之间声门区:两侧声带之间的区域的区域 喉的神经喉的神经n均为均为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的分支n喉上神经喉上神经舌骨大角舌骨大角分内外支,内感,外动分内外支,内感,外动(环甲肌环甲肌)n喉返神经喉返神经左绕主动左绕主动脉弓,右绕锁骨下动脉,脉弓,右绕锁骨下动脉,运动,环甲肌以外的喉运动,环甲肌以外的喉内肌内肌左侧声带麻痹多见?左侧声带麻痹多见?(七)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七)小儿喉

16、部的解剖特点o1、喉部粘膜下组织较疏松。、喉部粘膜下组织较疏松。临床意义:炎症时易发生肿胀。临床意义:炎症时易发生肿胀。o2、喉腔尤其是声门区较小。、喉腔尤其是声门区较小。临床意义:急性喉炎易发生喉阻塞,引起临床意义:急性喉炎易发生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o3、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临床意义:急性喉炎,易发生喉梗阻。临床意义:急性喉炎,易发生喉梗阻。o4、小儿喉的位置较成人高。、小儿喉的位置较成人高。二、喉的生理学o呼吸功能呼吸功能o发声功能发声功能o保护功能保护功能o屏气功能屏气功能咽、喉应用解剖小结o1、咽分三部分:鼻咽、口咽、喉咽咽分三部分:鼻咽、口咽、喉咽o

17、2、咽淋巴环构成(内环)、咽淋巴环构成(内环)o3、腺样体和腭扁桃体的意义、腺样体和腭扁桃体的意义o4、喉软骨的解剖及临床意义、喉软骨的解剖及临床意义o5、喉腔的分区、喉腔的分区o6、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 耳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耳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一、耳部的应用解剖一、耳部的应用解剖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内耳(一)外(一)外 耳耳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外耳道外耳道o外耳道呈外耳道呈s形,外形,外1/3为软骨部,内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为骨部。o外耳道皮下组织少,感染时疼痛剧烈。外耳道皮下组织少,感染时疼痛剧烈。o软骨部有耵聍腺,可分泌耵聍。软骨部有

18、耵聍腺,可分泌耵聍。耳廓耳廓o由皮肤、软骨膜、软骨构成由皮肤、软骨膜、软骨构成(二)中耳(二)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及咽鼓管组成由鼓室、鼓窦、乳突及咽鼓管组成1、鼓室、鼓室由六壁组成由六壁组成 内壁内壁鼓岬,蜗窗鼓岬,蜗窗前庭窗前庭窗 上壁上壁 鼓室盖鼓室盖 下壁下壁 颈静脉球颈静脉球 颈内动脉管颈内动脉管 后壁后壁鼓窦入口,面神鼓窦入口,面神经垂直段经垂直段 前壁前壁鼓膜张肌半鼓膜张肌半管,咽鼓管管,咽鼓管鼓室口鼓室口 外壁外壁 鼓膜鼓膜l听骨:听骨:锤骨、砧骨、镫骨锤骨、砧骨、镫骨,三者以关节连接成链,称之为,三者以关节连接成链,称之为听听骨链骨链。l鼓室的肌肉:鼓室的肌肉:鼓膜张肌鼓膜张

19、肌和和镫骨肌镫骨肌(人体最小的肌肉)防止强(人体最小的肌肉)防止强声对鼓膜及内耳的损伤。声对鼓膜及内耳的损伤。l神经:神经:鼓索神经鼓索神经。鼓室的内容鼓室的内容鼓膜鼓膜o为半透明的薄膜为半透明的薄膜o分为分为紧张部和松弛部紧张部和松弛部两部分。两部分。鼓膜分为鼓膜分为4个象限:个象限: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线,再经鼓膜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线,再经鼓膜脐作一与之垂直的假想线,将鼓脐作一与之垂直的假想线,将鼓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四个象限。四个象限。鼓膜的主要标志鼓膜的主要标志鼓膜脐鼓膜脐锤凸(锤凸(又称锤骨短突)又称锤骨短突)光锥光锥2、咽鼓管咽鼓管p通连鼻咽部与鼓室之

20、间的管,长约通连鼻咽部与鼓室之间的管,长约3138mm;p由外由外1/3骨部和内骨部和内2/3软骨部构成软骨部构成p咽鼓管的鼓室端称为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咽鼓管的鼓室端称为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p鼻咽端的开口位于鼻咽侧壁、咽隐窝之前,距下鼻甲后端鼻咽端的开口位于鼻咽侧壁、咽隐窝之前,距下鼻甲后端11.5cm处。处。小儿咽鼓管特点:小儿咽鼓管特点:短、平、宽短、平、宽,故,故感染容易从鼻咽感染容易从鼻咽部上行到达鼓室部上行到达鼓室引起中耳炎。引起中耳炎。(三)内耳(又称迷路)(三)内耳(又称迷路)p按解剖学角度分为按解剖学角度分为前庭、半规管、耳蜗前庭、半规管、耳蜗p按组织学角度由按组织学角度

21、由骨迷路骨迷路和和膜迷路膜迷路组成。组成。p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的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的间隙内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不相通。间隙内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不相通。二、耳部的生理学:二、耳部的生理学:主要为主要为听觉听觉与与平衡觉平衡觉o(一)听觉(一)听觉l声波两种传入内耳途径:声波两种传入内耳途径:气传导气传导与与骨传导骨传导气传导声音传入的途径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主要是空气传导:声音传入的途径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主要是空气传导:声波声波 锤骨锤骨砧骨砧骨 耳廓耳廓外耳道外耳道鼓膜鼓膜 镫骨镫骨前庭窗前庭窗外、内淋巴外、内淋巴空气振动空气振动 传声变压传声

22、变压 液体波动液体波动(外耳)(外耳)(中耳)(中耳)(内耳)(内耳)听觉中枢听觉中枢听神经听神经螺旋器螺旋器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 神经冲动神经冲动 感音感音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迷路后)(迷路后)骨传导骨传导o为声波直接振动颅骨,使内耳淋巴液发生相为声波直接振动颅骨,使内耳淋巴液发生相应的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冲应的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冲动,引起听觉。动,引起听觉。o有有移动式移动式和和压缩式压缩式两种学说。两种学说。(二)平衡(二)平衡oA、半规管半规管:主要感受:主要感受正负角加速度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的刺激。oB、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受:感受直线加速度直线加速度的刺激。的刺激。oC、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核:传导神经冲动,并可经许多传导:传导神经冲动,并可经许多传导束引起眩晕、眼球震颤、恶心、面色苍白、心悸等束引起眩晕、眼球震颤、恶心、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症状。耳科应用解剖与生理小结耳科应用解剖与生理小结o1、中耳组成、中耳组成o 由鼓室,鼓窦,乳突及咽鼓管组成由鼓室,鼓窦,乳突及咽鼓管组成o2、鼓室解剖及临床意义:六壁及内容物、鼓室解剖及临床意义:六壁及内容物o3、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小儿咽鼓管的特点o4、内耳解剖及临床意义:分为前庭、半规、内耳解剖及临床意义:分为前庭、半规管、耳蜗管、耳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