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0280386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风雨吟u统一u萧红墓畔口占u断章短诗诗五首月夜1917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十),新青年发表我国第一批白话诗。1918年元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了月夜。康白情说:“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品味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基础积累1读准字音。墓畔()漫漫()装饰()芦荻()舵手()差异()pnpnmnmnshshddduduchch基础积累舵手:埋没:口占:装饰: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在身体或物体

2、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夜夜月月走近作者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杂志编辑之一。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并在新青年等杂志上发表了如月夜三弦等著名的白话诗篇,是中国新诗的最早倡导者之一。诗歌品析1这首小诗写了哪些意象?霜风、月光、我、树。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首诗展现的画面。霜风呼啸,明月高照。

3、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诗歌品析4“我”与“树”的关系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什么?并排立着没有靠着互为风景,互为映衬。独立人格,自我意识。3“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萧条、凄清口占口占萧红墓畔萧红墓畔戴望舒萧红墓前寂寞自言。沈尹默月夜沉吟感慨万千,走近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写作背景萧红(19111942),现代女作家,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文笔细腻,抒情色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抗日战

4、争时期,她病逝于香港,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这首诗写于1944年11月,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诗歌品析1朗读诗歌,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寂寞、感伤,寄托着诗人对萧红的深情悼念。诗歌品析2有节奏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诗歌,谈谈诗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字词。六小时寂寞红山茶头边时间之长路途之远作者奔赴墓地时的心境暗含“萧红”之名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映照出悼者心情之庄严与热烈。诗歌品析3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蕴含的感情?这句诗蕴含的感情十分丰富。其中有对萧红不幸被夺走了生命的伤悼,有对萧红早逝

5、的惋惜,还有对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的羡慕。在诗人看来,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章章断断走近作者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知识链接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诗歌品析1这首诗有几幅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画面内容。四幅画面。画面一:“你”是看风景的主体,“你”在看风

6、景。画面二:“你”变成了被欣赏的对象,是客体,“看风景的人”在看“你”。画面三: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你”是“窗边月色图”的主体。画面四:梦中人的“你”变成了客体,那个做梦的人成了画面的主体。诗歌品析2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联系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风 雨风 雨吟PA R T.0 1走近作者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20世纪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诗歌品析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提示:抓住关键词诗歌品析2“卷”“奔”有什么

7、表达效果?一个“卷”字生动地描绘出动荡的、不安定的“风”被裹挟着冲过来的动态,充分体现了自然之力;“奔”字形象地写出了雨的滂沱之势。这两个动词的妙用把一场极有气势的自然景观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诗歌品析3“风”“雨”是指什么?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人生的坎坷与遭遇,以及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4“大地”是指什么?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诗歌品析5面对这样的“大地”,“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一个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统统

8、一PA R T.0 1走近作者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诗歌品析1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统一”这一思想的?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诗歌品析2作者为什么认为“繁多是一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这句话也是个比喻的说法。世间万物各有特点,也就是“繁多”的表象。但在作者看来,“繁多”的表象在迷惑、影响着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像“谎言”一样。诗歌品析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从这五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语言散文化。在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知识拓展再再见PA R T.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