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练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63518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8 大小:10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练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练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练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练习.ppt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忘路之远近()之之 闻之,欣然规往()见渔人,乃大惊()乃 乃不知有汉()的这件事就竟然第1页/共8页第一课时课堂作业1、写出下列黑体字的古义与今义。句子古义今义(1)芳草鲜美(2)阡陌交通(3)妻子邑人(4)来此绝境(5)无论魏晋(6)仿佛若有光鲜艳美丽多指味道鲜美交错相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和儿女男子的配偶指与世隔绝的地方指没有出路的境地不要说,更不必说关联词语,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隐隐约约好像第2页/共8页2、解释下面黑体黑体的词语。咸咸来问讯()此中人语语云()欣然规规往()便扶扶向路()欲穷穷其林()渔人甚异异之()便要要还家()不足为为外人道也()3、出自本文的成语很

2、多,请找出四个。都告诉计划沿着走到尽头认为.奇怪通“邀”,邀请对,向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人自乐无人问津第3页/共8页第二课时课前预习题按照提示或要求填空。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著有 。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3、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4、写桃花源中环境优美、生活古朴的句子是: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第4页/共8页第二课时课堂作业1、“渔人甚异之”有哪些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至少3点)2、第一段对桃花的

3、描写有何作用?3、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结合全文,揣摩上面这段话在,分析一下村人对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A、以前未见过桃花源;B、桃花林面积之广;C、桃花林里没有其他树种;D、景色优美。渲染神秘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遇见桃花源人作铺垫。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桃花源人”为“避秦时乱”而来此,到晋太元中已将近六百年。文中没有提到渔人所说的具体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第5页/共8页第三课时课前预习题课文描写的情节,一波数折引人入

4、胜,处处体现出一个“奇”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景”奇,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等。2、“人”奇,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等。3、”踪“奇,后人再去寻找桃源,都一无所获,不见踪影。第6页/共8页第三课时课堂作业1、如今,桃花源已成为旅游名胜,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到那里云寻找那份亦真亦幻的感觉。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将怎样向游客介绍桃花源?2、某住宅小区开发商的售楼广告巧妙地改用了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即改为“室外桃源”。请你品析这则广告的妙处。本则广告运用谐音,巧改成语,向消费者展示了该小区环境安静、祥和、优美的特点,给人印象深刻,具有很好的宣传效果。游客朋友们,这里就是著名的“世外桃源”,清清的溪水、粉红的桃花,整齐的屋舍,你是否有如在仙境的感觉?当年陶渊明憎恶腐败、混乱的黑暗社会,幻想过上世外桃源的生活,描绘出了自己理想中的佳境。这样美好的愿望在他的后代子孙身上早已实现了,而他留下的文字和思想却还世世代代影响着我们。第7页/共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8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