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秘密》.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7987481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秘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秘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秘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秘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秘密_中班科学教案夏天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叶子的主要特征(叶脉、叶片、叶柄等),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叶子产生探究的兴趣。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预备 阅历预备:家长事先和幼儿找一找关于叶子的资料,丰富幼儿的阅历。 材料预备:制作各种各样的叶子ppT;各种各样的叶子若干、白菜、包菜、青菜;两盆一样的植物、记录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看叶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难点:用动作仿

2、照叶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看大树的叶子。 1、观看大树的叶子 师:看!画面上有棵大树,这棵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请你认真的观看一下这些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绿绿的、叶子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线。 2、师:这些叶子是由哪些局部组成的呢?(叶脉、叶片、叶柄)这些树叶都长在大树的什么地方? 幼1:叶子上有像树枝一样的小棒。 幼2:有的叶子长在树枝上,有的长在树干上。 师:高高的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这些叶子都长在大树的树枝树干上,虽然它们长得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的。 (评析:树叶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帮忙幼儿清楚的观看到树叶的样子,!.

3、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从而翻开了幼儿的思维,也为下一个仿照环节做较好的铺垫。) 二、观看各种各样的叶子,用身体动作仿照叶子的生长过程。 1、师:那除了大树有叶子,还有什么植物也有叶子呢?(幼儿沟通争论) 幼1:花上面有叶子,小草上也有。 幼2:苹果树上有叶子。 幼3:芹菜上有叶子。 2、展现幼儿采集来的各种各样叶子。 师:原来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长着叶子,我们一起来观看桌子上的的这些叶子,看看它们一样吗?它们长的什么样?像什么? 幼1:它们不一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幼2:这个叶子大大的,像一把扇子。 幼3:这个叶子小小的,有一点圆圆的像小葡萄。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植物的叶子长得

4、很特殊?(出示枫叶、杏叶)它们的特殊之处在哪里? 幼1:这个是枫叶,它的叶子分成好几瓣,每个头都是尖尖的。 幼2:这个杏叶像把小扇子,它有的时候是红色的,有的时候是黄色的,颜色会变的。 3、用身体动作仿照叶子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熟悉了这么多种叶子,那你知道这些叶子是怎么长大的吗?(播放ppT中叶子生长的视频)请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它的生长过程。(幼儿分散匀称,用身体动作仿照叶子的生长过程) (评析:通过观看实物叶子和ppT中的叶子,丰富了幼儿的相关阅历,在观看叶子的生长视频时了解了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用身体动作表现叶子的生长过程,这给整个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用肢体动

5、作表现了叶子的生长过程,更是表现了不同叶子的形态。) 三、多种形式了解叶子的多样性。 1、出示白菜、包菜、青菜 师:叶子渐渐长大后都有不同的作用,我这里还有一些特别的叶子请你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这些叶子都有什么用?(可以食用) 幼1:这个是白菜的叶子,它是可以吃的。 幼2:这个是青菜的叶子。 2、师:原来叶子还可以让我们人类食用,那它还可以做成什么呢?(出示ppT中一些用植物的叶子制成的中药药材图片)我们平日里生病了会用到一些中药,这些给我们人类治病的药材有的也是用一些特别的叶子做成的。 (评析:本环节通过联系幼儿的生活阅历,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中发觉叶子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幼儿的

6、探究兴趣,拓展幼儿的各种思维,丰富幼儿的学问面,也为幼儿的自主进展开渠。) 四、集体试验观看争论叶子的作用。 1、师:叶子的用处可真多,那植物为什么要长叶子呢?叶子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试验。 幼1:它不长叶子就很难看。 2、出示两盆一样的植物和记录表 师:这里有两盆一样的植物,我们把其中一盆植物的叶子剪除,放置一边,然后过两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盆植物的变化,也看一看被剪除的叶子和以前有什么区分,最终把它们记录下来。 五、延长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看植物的变化,并将变化记录下来。 (评析:本环节通过一个小试验让幼儿发觉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幼儿的连续探究的兴趣,从

7、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观看力量。)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四周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奇怪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沟通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静态学问的传递,而是注意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看、操作和试验,对探究的结果进展推理、得出结论。 1、熟识的材料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供应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究,从而发觉了叶子的隐秘,由于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

8、最愿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现,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布满了兴趣。 2、真实的体验 实物的亮相打破了以往的图片展现,给了孩子们更直接的阅历,在平日里孩子们都有食用过各种叶子,也都会有相关的阅历和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用手、胳膊等动作表现各种叶子,感受各种叶子的生长过程,在看、闻、摸中感知叶子的多样性,在最终环节和延长活动中,通过为幼儿预备了各种帮助材料,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发觉这些叶子的作用和变化,由于他们是直接参加者,所以能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的隐秘 活

9、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究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压力、作用等,并在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 2、鼓舞幼儿质疑,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3、培育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推理、推断,表达探究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预备: 1、大水盆每组一个。 2、吸管、毛线、透亮胶、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蜡烛 活动过程: 集中活动谈话:空气在那里? 1、引题:教师出示透亮塑料袋,请幼儿说说里面有什么?(幼儿答复:什么也没有)。教师把塑料袋随便一装,捏紧问幼儿?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请幼儿答复并感知)

10、。 2、引导:假如塑料袋里没有东西为什么鼓鼓的?按不下去,里面究竟有什么呢?为什么有东西,我们看不见呢?塑料袋里究竟有什么? 3、嬉戏:找空气 教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就象一个隐身娃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它究竟躲在哪里?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教师提出嬉戏任务:用塑料袋装空气,并说说在哪里找到的。 幼儿嬉戏 沟通发觉,教师小结:处处都有空气。 分组探究: 1、教师:空气处处都有,空气还有很多隐秘,谁知道? 教师为小朋友预备了很多东西,有气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们一起动手找空气有什么隐秘,好吗? 2、分组探究: 幼儿按意愿自由分成二组,选择喜爱的材料探究,说一说自己怎么玩的,教案来.自:发觉

11、了什么,把自己的发觉登记来,等一下告知小朋友和教师。 A组:供应蜡烛、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嬉戏:不吹自灭、泡泡出来了、不湿的手帕 B组:供应毛线、吸管、气球 嬉戏:气球火箭 幼儿分组探究空气的存在、作用。空气动力等特性,可相互沟通发觉,由教师记录。 幼儿交换嬉戏 鼓舞幼儿大胆发觉问题,思索争论找出解决的方法,鼓舞幼儿质疑,发觉不同问题。 幼儿沟通发觉,教师小结: 空气无处不在,它有动力、压力,帮忙人们做很多事,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进展初步的探究力量。成人要擅长发觉和爱护幼儿的奇怪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时

12、机,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比拟、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忙幼儿不断积存阅历,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力量。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水的隐秘 活动设计背景 天气慢慢变暖了,我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常常有水的地方玩耍、打闹。我想起了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擅长发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大事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供应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加幼儿的探究活动。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亮、可流淌的。 2、知道水会

13、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省用水。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亮、可流淌的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省用水。 活动预备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预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开头局部; 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刚,孩子们都玩得很快乐,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大状)水呀,还有很多隐秘呢。今日,我们就来熟悉水的隐秘,好不好? 2根本局部; 熟悉

14、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亮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屡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阅历,尤其对寻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简单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

15、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究兴趣更浓了 3、观看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艳丽的花片,引导幼儿观看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观察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晰,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晰。水是透亮的,而牛奶不透亮。 小结:水是透亮的。 启发幼儿想方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亮的? 例:把小手放入洁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相互能观察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准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准时回到要表达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争论、探讨中形成了学问。 4、动 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淌,提问:水是怎样的?

16、 小结:水是可以流淌的。 水的流淌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学问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楚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亮、可流淌。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二、熟悉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大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状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心情高涨,求知欲望更剧烈。

17、 2、观看体验 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状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温和了 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想。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渐渐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试验 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爸妈烧开水时你发觉了什么? 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觉什么? (2)试验观看 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看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消失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看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

18、: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幼儿通过猜想及平常的观看,到今日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假如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爱护水资源? 幼儿争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殊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三、完毕局部;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肯定要节省用水,不能铺张水。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育幼儿探究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究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气氛,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熟悉物质的性质。(.来源.教案网)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

19、、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试验者,学问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水的纸船 活动目标 1、能观看比拟不同性质纸的吸水性。 2、懂得进展简洁的试验记录,大胆表达自己的发觉。 3、积极探究纸的隐秘,体验发觉的乐趣。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学问预备:已熟悉过各种各样的纸、滴管的使用方法。 物质预备: (1)蜡光纸、报纸、宣纸、牛皮纸。 (2)滴管、碗、泥工板、脸盆。 (3)记录表、勾线笔、投影仪。 (4)折纸小船、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20、,激发兴趣。 师:小蚂蚁要到河的对岸参与竞赛,可是小河上没有桥。请小朋友帮小蚂蚁想想要用什么方法过河。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小蚂蚁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许多小朋友都认为可以用船来帮忙小蚂蚁过河。 过渡语:教师带来了四种不同材料的纸船,哪种纸船才可以帮忙小蚂蚁过河呢? 二、介绍材料,引发猜测。 师:我先来看看这几只纸船是什么纸做的。!.来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拟清楚,教态自然,能够依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表达幼儿对活动的乐趣。材料的预备上不够合理,不能表达出探究纸的吸水性的目的。在幼儿的自主探究试验操作方面上,我会赶着给幼儿总结性的答案,没有让他们

21、在探究中自己去发觉问题去记录表格,形成一问一答,干预了幼儿的自主性的想法。在试验结论,那些纸会吸水那些纸不会吸水的时候忘了在大记录表上做结论,漏掉了这个大环节,很不应当。小结语也将有待提高,要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在下次的活动上,操作材料要考虑周全,运用各个感官去感知物体,能够做到不紧急,不漏环节,带动活泼的活动气氛。学问阅历的预备要充分,各个活动的环节好玩并能够层层递进,小结语中要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语言要严谨。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沉浮小隐秘 活动目标: 1.知道有的物品会沉在水中,有的物品会浮在水面,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根底上,尝摸索索转变物体沉浮

22、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学会做科学小试验,体验操作的乐趣。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物质预备: 课件、4个水盆、相机、人手一条干毛巾;雪花片、木块、树叶、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铁钉各8份;记录本每2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日的天气真好,小乌龟和小蚂蚁要出去玩了,它们俩一块儿来到河边。 2.小乌龟说:呀!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们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3.小蚂蚁说:不行,不行,我不会游泳,我一到水里就会给淹死的。 4.小乌龟说:那可怎么办呢?(请幼儿想方法,引导幼儿说出蚂蚁在水里会沉下去,需要能浮起来的物品当小船。)文章.出自.哎!有

23、了,我可以送一些东西给你,或许这些东西可以帮忙你浮起来。 二、熟悉沉和浮的标记,并能用身体来表示沉和浮。 师:小乌龟的篮子里消失了2个标记,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幼儿说一说) 师: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沉和浮吗? 三、出示记录表,课件演示记录步骤。 师:小乌龟送了什么东西给小蚂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一说) 师:(消失了?)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这些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能浮起来的物品下面打,会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来,再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一人把小乌龟要送给小蚂蚁的物品轻轻地放进水里,另一个人把试验结果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五、

24、展现幼儿记录结果。 找出有异议的瓶子进展重点讲解。 六、探究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现在雪花片、铁钉和玻璃珠有点不快乐了,由于它们也想像木块、泡沫、树叶和瓶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帮忙小蚂蚁在水面上游玩,怎么办呢? 七、幼儿尝试操作,师小结。 师:浮的东西可以帮忙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也可以帮忙浮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延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出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针对纲要提出的:对四周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奇怪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沟通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等。这节课我取材自幼儿身边较熟识的东西,来进展了中班科学探究活动

25、沉与浮,探究身边的科学,感知沉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洁的分析推断,尝试用简洁的标记符号记录观看和探究的结果,在这类活动中培育他们从小爱观看和发觉的力量,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供应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树叶、塑料玩具、铁钉、玻璃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试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想、动手操作 、大胆尝试、观看、 探究、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出现象并学会做简洁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猜测,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

26、是沉在水里的。最终环节:探究转变物体的沉浮。我通过小铁钉和玻璃球等也想帮助作为一个引线,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舞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究。 自主的科学活动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不是许多,这里面主要有两个缘由:一是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操作记录表,二是这次活动只是我们班级对沉出现象探究的一个起点,一盏沉出现象的指明灯,还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们将投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展接下来的相关探究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不见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测、试验、记录等活

27、动,发觉生活中有些东西是简单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1.学问阅历预备:课前玩过针筒。 2.教具:二个八宝粥瓶子,大记录表一张。 3.学具: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餐巾纸,盖子上开一个小口)。 每桌一盆水、毛巾、积木、海棉、石头、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圆弧形。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 今日符教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不见了。 1、出示材料:二个

28、八宝粥瓶子(一个空的和一个装有餐巾纸)和二个针筒。 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请你看看这两个瓶子一样吗?(是一样的) 我现在要把水注入这二个瓶子,我要让这个瓶子里的水流出来,而这个瓶子里的水变不见了。 你们可要看认真哦!现在我要来变魔术咯。 二、科学发觉,找出水不见了的缘由。 (一)教师试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缘由所在。 1、提问:惊奇,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隐秘,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把这个瓶子的盖子翻开,你们发觉了什么? 3、用筷子夹取瓶内餐巾纸,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拧,有滴水现象。 5、小结:原来当我们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会流淌,最终通过洞口流出来;

29、当我们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纸的瓶子里,餐巾纸有吸水的本事,会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 三、猜测、依据供应的材料,再次进展试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一)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儿猜测,个别叙述,教师记录。 符教师还预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看一看。 2、介绍材料。 3、你们觉得这些东西简单吸水吗?为什么? (二)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究竟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交代要求:6个小朋友一组。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放进八宝粥瓶子里变魔术,变魔术之前先要把盖子翻开,把材料放进去,然后

30、把盖子盖好。.教案网出处记住:注水时要请针筒帮助,千万不能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沟通争论:你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它简单吸水吗? 5、小结:原来符教师给你们预备的材料里只有海绵跟毛巾可以吸水。 四、阅历迁移:请幼儿说说这些简单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五、完毕。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头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教师的兴趣。明明看到一针桶水射进八宝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来时,水却倒不回

31、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请孩子翻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隐秘,原来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纸,水就是被餐巾纸吸掉的。发觉缘由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阅历集中到生活中,为幼儿供应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连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究、发觉。固然活动中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导入局部需不需要进展二次试验进展比照;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终就是是否需要结合生活中吸水的东西绽开叙述。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的隐秘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试验和嬉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展观看和试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

32、天气,从小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预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试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测: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看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试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争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

33、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进展初步的探究力量。成人要擅长发觉和爱护幼儿的奇怪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时机,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比拟、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忙幼儿不断积存阅历,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力量。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很多小隐秘,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的隐秘这一活动的内

34、容实际是很抽象的,雾霾天气更是难以理解,但对幼儿进展这方面的环保教育又是特别必要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学问点是个难点。对比指南的要求以及依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过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和不吹自灭两个小试验进展探究,试验一是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这个环节依据幼儿的阅历觉得特别简单吹进瓶子里,而结果却让幼儿很惊讶,不管是用劲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试验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看了解空气中有燃烧需要的氧气。!出自:屈老.师!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欢乐的气氛

35、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最终环节,抓住了今年的社会关注点雾霾,虽然雾霾对我们南方城市来说是少见的,可以说对我们而言是较遥远的,但在现代社会里对治理雾霾又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动后半局部从了解什么是雾霾?雾霾天气哪里来?到雾霾对人类的影响。最终争论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这几个环节中让幼儿多方位了解关注雾霾,让幼儿知道从小这样做的重要性,到达对幼儿从小进展环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奇怪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到达了预期目标,效果特别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试验胜利时的欢乐、增加了自信念,也知道了爱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育了幼儿的观看力及动手操作的力量,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特别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隐秘”一文,盼望“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隐秘”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我们还为您精选预备的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