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 (4).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2596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节描写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细节描写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节描写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节描写 (4).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细节描写细节,是能引起心灵触动的细微末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小场面、一个景物片断等等,只要能加强真实感和真切感,能生动地揭示人物内心,能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的细枝末节,就可以作为文章的细节。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很久以前看过的作品,大多情节忘却了,但一些精彩细节会时时浮现在眼前,历久而弥新像祥林嫂手中的空碗,开裂的竹竿,以及她那木刻似的脸。因此,我们要从细节描写的作用入手,打开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的缺口。首先我们要多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分析其作用,然后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一、细节描写的作用一、在小说中1细节的描写有助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中心思想的表达。如在祝福中,鲁

2、迅描绘鲁四老爷的书房:“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是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描绘了一个散发着腐朽气息的书房环境,为塑造生活在这书房中间的鲁四老爷这一人物服务。同时,这些描写相对于整个鲁镇上的大环境而言,又是属于点上的具体刻画。正是有了这个具体描写,才使得读者对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既有宏观的认识,又有具体的感受,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有助于文章的主题的表达。2细节描写有助于再现当时的环境,给读者一个

3、具体可感的印象。如在边城里:“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了。”这是写翠翠在溪边等着爷爷回来时的情景,这同样是一个细节描写,沈从文也同样是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可感的风情画面。在这里如果说溪面的暮色是一个远景的话,那么那个吸着旱烟在船边上剥剥地敲着的人,就是一个近景了。这远近的有机结合,吸引着读者随着翠翠的目光一起看过去,和翠翠一起去体会那种暮色中的凄美,去体会翠翠由于看到别人而自伤情怀的那种内心的薄薄的凄凉感伤。3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艺术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在孙犁荷花淀中

4、:“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这是对水生嫂们去看望自己的丈夫时的细节描写,描绘了水生嫂们的生存环境,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晰的水乡画面。那棵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的菱角是一个特写镜头,活灵活现地浮在我们的心头,挥之不去。的确,细节描写既体现了作者行文的细密周到,又展现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仔细品味这些细节,对我们品味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感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二、在散文中善于融入细节描写来抒情,更让你的抒情不空洞,感情表达更细腻,即使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也不例外。例如:“幸福,时时刻刻围

5、绕在你的周围:如果你与母亲逛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引下,邀游在知识海洋,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朦胧的灯光下,静静看书,凝神遐想,那就是幸福”如我与地坛作者写到自己残废时地坛的情形:“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结合和文中“我”的残废的事实,读起来沧桑而沉重。又如:“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

6、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让人感觉到绝望中的生机。再如:“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这样一个母亲,怎能不让人感喟万千呢?三、在诗歌中就是诗,特别是叙事诗,

7、细节描写也居于很重要的地位。杜甫羌村中,写回家时节,正是阴历八月间的傍晚,诗的头两句“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景色已经非常鲜明,但他还要补上一句“柴门鸟雀噪”。这时就进一步切近的写到了自己的家门,自己家门上的傍晚景色鸟雀噪。鸟雀噪是鸟雀就要回巢了,因而又引出他自己的回家,发生一种像鸟雀回巢时同样欣喜的情感。再进而见到了妻孥,但是,妻孥却发生了惊奇,因为认定他已死亡,而今忽然见到,以至于不得不惊怪。惊怪虽然过去了,照理应该高兴了,但又是痛定思痛,而不免于“惊定还拭泪”。再后面“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许多邻人爬到墙头上来觑探,并且为此叹气。最后则是“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虽然夫妻相聚了,

8、还疑心是做梦。为什么会疑心是做梦呢?正因为过去的惊吓还没有过去,而以后的生活也并没有什么保障。这么短短的一个描绘,竟然追叙到过去,穷想到未来;无穷的忧虑,只用梦寐两字便都写出来了。可见细节描写的应用范围很广,只是在表现的方式上有些不同而已。所有文学写作都要注重细节描写。二、细节对象的选择选择进行细节描写的事物应具备一定条件。 1.所选事物要真实,能让读者感觉到真情实感。据说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见画后,说:“你怎么画一匹瞎马?”画家辩解说:“你怎么知道是瞎马?它的眼睛不是睁着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画中的马睁着眼睛头埋在草

9、丛里吃草,准是匹瞎马。”画家愕然一个细节的失真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而且应该真切表现。如:“中年人接过找零和购物袋,边走边取出帐单核对,突然发现多找了一元钱,随即一愣,停住脚步又核对了一遍,还是不对。正当我以为他会转身时,他却左右看了一下,从从容容地将钱和帐单装衣口袋里,快速地走出了超市”(2002高考心灵的选择)文学作品当然允许我们根据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虚构细节、设置细节,但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精妙细节往往是那些坐在屋里的创作者永远创造不出来的。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捕捉,在写作时要懂得联想和提炼。2.所选事物要典型,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岑参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10、空留马行处。”雪地上曲曲折折的马蹄印,使读者想象到主人公因为思念朋友而呆呆地伫立于风雪之中,凝望着雪地上朋友走后留下的串串马蹄印的情形。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3.所选事物要动情,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因为无声是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到极点的表现,此时的细节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

11、世界。同时也能让读者安下心来,沉醉其中,产生共鸣,为想像留下纵横驰骋的广阔时空。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君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张静淑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杨德群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此处,作者只描写了子弹的出入部位和一只手枪,却表现了反动政府的官兵们穷凶极恶,不择手段地枪杀青年学生的场景。这样写,比正面描述喊杀震天的全景更令人回味。还有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生动表现,这远比描写一声声地唉声叹气,断肠哭诉更具表达效果。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在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棋王中

12、的场面描写: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又有许多人支了自行车,站在后架上伸脖子看,人群一挤,连着倒,喊成一团。半大的孩子们钻来钻去,被大人们用腿拱出去。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棋王中的细节描写: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

13、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三、细节的详略取舍描写细节,往往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杂乱无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却就是不能给读者深刻印象,大多数时候,读者干脆跳过去不看。这样的段落,不光是浪费了作者的时间,更有可能使读者感到繁乱头疼,失去耐心。要表现真实的画面,并不是把所有细节都写出来。或者有人说,写得越详细,作品不就越真实吗?详细是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把每个细节都详写出来。读者跟着你来到一个场景中,看到主角所看到的一些东西,或是主角没看到的东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他们要看到主角的行动,对场景的反应,所做的决定;二、你也可能

14、加入一些细节,作为伏笔或是引线;三、场景的气氛,也会令他们产生一些印象和感觉。除了这三种之外,其余细节,应该尽量舍去不用。举个例子,我们的主角走上山坡。“群山起伏,碧草如茵,微风习习,艳阳高照,小溪流淌,牧人放歌,女子嬉戏,野鹿奔驰,白云飘移,苍鹰高飞,花香满鼻”读者会看吗?要看风景照片,他们可以去找摄影师,何必找个作家来写上一大段,然后在字里行间苦苦追寻风景的样子。主角走上山坡,有那么多东西摆在他面前。他都能看到吗?就算他看到了,他真的注意了吗?就算他注意了,那些东西在他心里激起了什么感情吗?听过一个故事。毕加索家中失窃,小偷逃走的时候,他和仆人都在阳台上看见了。于是两人都画了一张小偷的背影

15、。警局的人按照毕加索的画去抓人,怎么也找不着。后来按照仆人的画去找,居然很快就找到了。难道毕加索还不如仆人画得好吗?不是。只是因为,在画的时候,他顺手做了艺术加工。他那张画,论到真实性,确实不如仆人准确。不过,每个人一看到他的画,都会说:“这是一个逃跑的小偷。”毕加索抓住了动态、心理,准确画出了小偷仓皇逃走的状态。仆人的画则更像是照片,虽然真实准确,但并没有有意识地去抽出本质。用来缉拿小偷是很有用的,用来欣赏则没有什么价值。毕加索捕捉人物的本质,捕捉这一瞬间的核心动态和矛盾冲突。为此他会省略甚至改变一些细节。所以毕加索是艺术家。细节描写有时也可以用粗线条勾勒,初看上去似乎很简单,然而笔锋所到,

16、却是深刻有力的。如孔乙己中:“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褪,下面垫一个蒲包,草绳在肩上挂住。”这里并没有细描细画,只是寥寥几笔,人物就神情毕现了。细节描写就是要以小见大,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鲜活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在文章中,应抓住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主题,最传神动情的点去描写,而其他地方可以一带而过。四、细节描写常见方法举例一、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

17、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上的血可以“搽”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参军有些舍不得,但不能拖后腿,此时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二、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 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

18、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三、前呼后应 百合花写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前后有三次:第一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第二次,去前沿阵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膀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第三次,包扎所里,“我看见一张十分稚气的圆脸,军装的肩头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三次描写,其效果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对小通讯员的印象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

19、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的部分。四、详略有致 细节,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的真实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时可以写得详细,有时可以写得简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偷听”的细节有两处:一为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从“偷听”者角度讲,店小二妻虽在门外,但心里紧张,既要偷听,又要防止被人发现;而后者林冲,身在暗处,无须防备,尽管细听。从谈话者角度讲,前者心怀鬼胎,怕人听到,密谋声低;而后者自以为阴谋得逞,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因此,店小二妻子只能听得藏头落尾,似是而非,

20、而林冲当然听得真真切切。正是作者这样详略有致的细节安排,才使故事悬念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五、对比展示 鲁迅的小说祝福有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有多处描写祥林嫂眼神的细节。从祥林嫂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她被迫害的经过。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二年,她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时,“她顺着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再嫁、再寡、夫死子亡的极度悲痛之后,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然而,灾难仍向她袭来。同情的人与冷酷的人、自私的人

21、一起,把她往死里赶,残酷的精神折磨,逐渐使她精神失常,到后来,在别人冷冷的笑容里,“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从“顺着眼”到“直着眼”,这眼神前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不难发现,是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宗教制度,使她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细节的对比描写,还可以用来展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鸿门宴刘邦献礼情节,项羽与范增两人态度各异,一个安然收下“置之坐上”,一个则“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显示出前者幼稚,轻信,缺乏心计又自视不凡,后者则显得独具见识又急躁易怒。 六、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手段,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

22、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变色龙四次反复描写那件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小说开头与“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

23、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七、借用标点 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见到“我”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的黄金般的友谊,在他们感情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方法很多,不一而足,有的放矢即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