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3).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2124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3).doc(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及特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设计理念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及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

2、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步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式);利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0课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口算卡。第一课时:小熊购物教学目标:1、掌握“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关乘加、乘减的算式。2、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景,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

3、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准确找到算式与现实情景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教材主题图。教学过程: 第1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一、复习引入.1、口算练习(卡片出示)。抢答:35 4876 36-179385 37-15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二、情境活动。2、小黑板出示: 36 + 518 451820 问:这两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看一看,想一想。 出示情境柜台的一角问,你们知道哪些信息? 2、购物活动,提出活动要求。3、组织小组汇报。 根据回答:34=12(元) 126=18(元

4、)观察后答:第一个算式,有加法和减法,先算加,后算减。 第二个算式有加和减,先算减,后算加。回答:有许多商品,都表出了价钱。以小组为单位购物。 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说想法。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列式: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2)346 =126 =18(元)(3)634=612 =18(元)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2)(3),可指导学生把(1)合并成(2)或(3)。 4、规范书写格式,师板书346 = 12 6 =18(元) 5、引导讨论算式346的计算顺序。34=12(元) 126=18(元) 小组交流346表达的意思。 交流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要先算

5、乘,126=18(元)表示共付18元。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三、师生活动。6、引导学生陈述:“346”和“634”的算理及算法。 师问:上面的两个算式有加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课本13页,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规律。 独立陈述: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34=12(元) 2012=8(元) 讨论得出: 2034 =2012 =8(元) 有减法和乘法,应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学生独立完成。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四、教学效果测评。五、总结。1、课本13页试一试第1题,要求:把先算的一步下面用直线画出来。 2、试一试第2题,

6、指三名同学板演,其余练习。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生答。板书设计:小熊购物先 34=12(元) 3 4 6 6 3 4 后 = 12 6 =6 12 算 126=18(元) =18(元) =18(元) 算答:胖胖共付18元。乘 20 3 4 加 =20 12 =8(元) 法 答:应找回8元。 法作业设计: 1、脱式计算。24+ 7 5 50 6 7 3 7 +437 34 139 6 5085 2、判断并改错。(1)5+48 (2)698 98 61 72() 改正: 6() 改正:作业反馈: 作业基本上完成得很好,只有个别学生由于粗心,有待于进一步练习。

7、课后反思:在教学“购物活动”中,需要两步运算才能得出结果,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就要有一定的运算顺序,这样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第二课时:小熊请客(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能正确计算有关乘加、乘减的算式。2、能结合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2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一、基本练习。1、提问: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二、运用提高。 2、在一个算式里有减

8、法和乘法,应先算什么,在算什么?3、脱式计算。 3864 3712 1257 1586 4435 指明板演,其他下面做。 1、我是小老师。(对的画“”,错的打“”)(小黑板出示) (1) 1572=82=16( )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生板演,其他下面做。 集体订正,指明说说运算顺序。学生判断,并说说错在哪儿。 (1) 错了,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2) 5418 =2018 =38( )(3) 729 =99 =81( )2、看电影。成人票每张8元,儿童票每张4元,小红和他的父母去看电影,一家人买票共需多少元? (2)对了。(3)错了,运算顺序错了,应先

9、算乘法,再算加法。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生1:我们的算法是:884=20(元) 生2: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2=16(元) 164=20(元) 生3:我们组是这样算的: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师:你们都算出是20元,算对了,你们真聪明 ,现在你们比较一下,看看哪种算法最简便。 3、小小书屋。 字典5元 科技书6元 故事书7元(1)买2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共花多少元? (2)用20元买买3本故事书,钱够吗?824 =164 =20(元)生汇报。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三、拓展练习。四、总结。你能用“4283”编一个故事吗?编编看,然后讲给同学听。

10、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讲故事,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学生说一说。板书设计:小熊购物练习课成人票每张8元,儿童票每张4元,小红和他的父母去看电影,一家人买票共需多少元?(1) 884=20(元) (2)82=16(元) 164=20(元) (3)824 =164 =20(元)答:一家人买票共需20元。作业设计:1、解决问题。(1)有26米白布,每5米布做一条被单,做了4条被单,还剩下多少米?(2)某公园每张门票7元,小丽一家共6人,50元够买门票吗?2、脱式计算。 30+ 486 39648 3529+17 6364作业反馈: 作业基本良好,有个别同学由于粗心出错,还要进一步练习。课后反思:

11、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回答问题特别精彩的,有进步的孩子进行表扬,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第三课时:买鲜花教学目标:1、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 2、结合花店买花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出有关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3、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除加、除减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第3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小环节

12、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 二、情境活动。红准备买束花送给妈妈,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1、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知道哪些信息? 2、提出购花活动要求。(1)在小组的带领下依次进行购花活动。(2)组长将小组内成员购花的结果记录在统计表内。(3)有算式计算小组购花情况,组内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一说。观察后回答,说说图中的花店有什么花?每种花是多少钱? 以小组为单位购花,明确要求,进行购花活动。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3、提出问题: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48=3(元) 53=2(元) (2)5248 =53 =2(

13、元) 4、提问:5248表示什么意思?5、根据乘加、乘减的经验,说说乘减的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思考如何解答,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和评价。生说一说。规范书写格式。5248 =53 =2(元)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三、试一试。四、全课总结。5、算一算。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钱?6、引导学生小结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中的6道算式。 2、引导完成15页的 练一练,先理解题意,在列综合算式,独立完成。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除加、除减的算式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前面探索的经验,独立完成。 84=2(元) 24=6(元) 844 =24 =6

14、(元) 回答: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在算加减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明说出运算顺序。生说一说。板书设计:买鲜花1、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1) 248=3(元) 53=2(元)(2)5248 =53 =2(元) 答:便宜2元。2、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1) 84=2(元) 24=6(元) (2)844 =24 =6(元) 答:共花6元。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有除加,除减,应先算除法,再算加减。作业设计:1、脱式计算。 15+74 3263 36819 4274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53+2 24168 =155 =88 =3 (

15、) = 1( )作业反馈: 作业完成情况很好。课后反思:创设“买鲜花”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体会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第四课时:买鲜花(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2、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解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4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一、基本练习。1、指名板演。 1574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3263 3715 4273 4557 让学生说

16、说计顺序。2、我是小老师。(对的画“”,错的画“”)(小黑板出示)12204 =324 =8( ) 42752 =652 =58( ) 60405 =205 =4( )五名学生板演,其他下面做。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学生判断,并说明对错的理由。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二、巩固提高。1、小红买1千克苹果,花了5元,小明花20元买了5千克梨,哪种水果便宜?便宜多少钱?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到底哪种水果便宜呢? 注意看清,苹果是1千克5元,梨是20元5千克。这样能直接比较吗?你们真聪明,现在算一算,那种水果便宜?2、小小文具店。 文具盒5元 书包1

17、8元 笔记本4本12元 尺子2元生1:苹果便宜。 生2:不对,梨便宜。 教师一提示,学生恍然大悟。 应该是1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比较,才对。 205=4(元) 54=1(元) 梨便宜,便宜1元。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三、拓展升华。(1)买2个文具盒和1个书包一共多少元? (2)用5元钱买3把尺子够吗?差多少元? (3)尺子和笔记本那个便宜?便宜多少元?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按规律接着画。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观察后,进行画,画好后,交流画法。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四、本课总结。(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说说。板书设计:买鲜花(练习课)在一个算式里

18、,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作业设计:1、脱式计算。 94364 37+568 5639 242482、解决问题。 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2元,儿童享受半票,星期天小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公园玩,他们要花多少元门票钱?作业反馈:从作业上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好,有个别学生不认真,有待于进一步练习。课后反思:在每探索解决完一个问题后对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掌握四则运算计算方法,养成提炼知识的习惯。第五课时:练习二(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

19、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5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一、基本练习。 二、运用提高。1、小黑板出示,同时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创设开家长会的情境。(1)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准备开家长会,准备了34把单人倚,8把双人椅,你能帮他们算算一共能坐多少人?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给同桌听一听。男女生进行接力比赛。 说说计算方法。 独自列式计算,同桌检查。 8234 =1634 =50(人)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 (3)全班交流学生

20、提出的数学问题。 2、引导完成练习二第3题。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问:买一张成人票和6张儿童票,共花多少钱? 接着问:如果小红有50元钱,买8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钱?同桌互相提问题。观察图并回答。 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864 =824 =32(元) 生列式: 5084 =5032 =18(元)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三、综合练习。四、总结。指导完成练习二第4题。师巡视个别指导。2、练习二第5题。引导学生理解要想算出每瓶便宜多少钱?必须先算出1瓶多少钱?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独立列式计算: 126=2(元) 32=1(元) 学生

21、说一说。板书设计:练习二(1)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准备开家长会,准备了34把单人倚,8把双人椅,你能帮他们算算一共能坐多少人?8234 =1634 =50(人) 答:一共能坐50人。 作业设计: 1、填空。(1)4575,先算( )法,再算( )法。(2)23+497,先算( )法,再算( )法。(3)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2、计算。244+39 366+18 15364 8732 作业反馈:通过今天的作业,学生基本完成良好。课后反思: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汇报以及小组之间的相互补充,总

22、结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以后也注意这个问题。第六课时:练习二(2)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6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一、综合练习。练习二第六题。 师引导理解题意,在完成。生汇报完成结果:(1) 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 2、练习二第7、8题。 (1)第7题要求学生画出第一步先算的,然后计

23、算。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2)第8题指定4名学生板演,采用大家比赛等形式完成。3、练习二第9题。先让学生观察判断对错,然后找出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比赛完成。(1)1232 =92 =18() 改正1232 =126 =6(2)7415 =28 =43()改正7415 =2815 =4324408 =648 =8() 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二、总结。4、完成第10题。 先找出规律,在画。 依次加2、3、4通过今天的练习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改正:24+408 =245 =29生汇报:(1) (2)(3) (4) 生谈收获。板书设计

24、:练习二(2) 先找出规律,在画。 (1) (2) (3)(4) 作业设计:1、填空。(1)3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2)40364,这道作业反馈:作业基本完成良好,望今后继续努力。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练习课,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有许多策略和方法,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题思路。第七课时:过河(集体备课)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通过“过河”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教学重难点: 探索“先小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教具准备: 教学

25、挂图。教学过程:第7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一、创设情境。教师讲故事:“同学们,春天到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树儿也换上了新装,多美啊!”小淘气他们学校的同学们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你们看,他们来到哪里?他们想干什么?(出示学生看图后纷纷抢着说:“他们想过河。” 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二、探索新知。主题图)“过河”活动一:看一看。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教师引导: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谁能说说限乘9人是什么意思? 活动二:独立尝试,合作解决。(一)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巡视。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

26、的问题。学生说说“限乘”的意思。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二)展示学生解答问题的 方法。(1)29+25=54(人) 546=9(人)(2)29+256学生汇报时,要求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组织学生讨论 “29+256”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个算式是先算256,再算加法,这种运算不符合问题的要求。学生说计算顺序和算理。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即“29+25

27、”。 (4)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运算问题呢?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人们一般做什么记号的吗?”趁机向学生介绍括号: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习它的读法。引导提问:“加上小括号以后要怎么样读才能和没有小括号区分开来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到的办法,讨论后汇报,可能每个组想到的办法不一样但都想到了可以做一个特定记号。明确:有小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三、应用新知。四、本课总结 。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4、完成解答过程,教师板书: (29+25)9 =549=6(条)1、亲兄弟,算法不同

28、。 出示亲兄弟“24+168,(24+16)8”引导学生观察:“这对亲兄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啊?”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独立完成后, 集体反馈交流。板书设计:过河2925=54(人) (2925)9 =549549=6(条) =6(条)答:至少需要6条船。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作业设计:1、连线。1523 (549)9 (31+5)6 691064271 725937+6 3612作业反馈:作业情况良好,望今后进一步练习。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对“过河”问题的逐个解决,了解了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学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八课时:过河(练习课)教学目标:

29、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通过练习,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先小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8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一、基本练习。1、算一算,比一比。 54369 488224408 (5436)948(82)(2440)8 2、列式计算。 (1)80减去45的差,然后把差两组同学进行比赛,下边同学也比赛。 比赛结束后,进行集体订正,评出优胜组。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2加

30、上66的和,然后把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3)80减去45的差,再加上80与45的和,共事多少?(2)22加上66的和,然后把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3)80减去45的差,再加上80与45的和,共事多少? (4)25加上80与45的差,和是多少?指明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 我知道,没有括号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的)。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二、运用提高。指导分析,理解题意。 1、比一比,谁判断的最准确。(对的打“”,错的打“”) (1)(103)5与1035都要先算乘法。( )。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1、 ) (3)81减去6乘6的积,列式为(816)6。( ) 2、解决问题。 (1)有一本故事书80页,淘淘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生判断,并说明理由。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三、总结。两天看了24页,剩下的他要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2)有32只绵羊,16只山羊要过河,每条船一次可以放下8只羊,需要多少条船能一次过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啥收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明计算的方法。 学生畅谈收获。板书设计: 过河(练习课) 在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作业设计:1、列式计算。(1)80减去45的差,然后把差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2)22加上

32、6的和,然后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2、脱式计算。(2416)8 (93)3 6(3328)作业反馈: 作业完成良好,有待于进一步练习。课后反思:整堂课都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多角度地解决问题。第九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带有小括号试题的运算顺序及运用。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第9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33、自主调整设计一、基本练习。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的方法,今天老师就要考考你们,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小黑板出示) 计算: 2052 5328 6066 (189)2 30(61)(1624)8 全班学生比赛做,完成后集体交流,并说说运算顺序,对优胜者进行奖励。 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二、运用提高。1、引导完成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说说自己的发现。你说的太棒了。那你能说说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谁能说说这道题的意思是什么?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生:我发现上下两个算式数字和符号都一样,上面的没括号,下边的有括号

34、,计算顺序就不一样,得数页就不一样。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说:把所有的桃子平均分在5个篮子里,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桃子?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设计三、总结。谁会列式?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为啥要上括号?3、指导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问:谁还能在提出两个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26+19=45(个)455=9(2619)5=455=9(个) 理解图意,想方法,尝试独立完成。 生自由说一说。板书设计:练习三 妈妈带了100元,买大米用去64元,剩下的钱可以买每桶4元的方便面,能买几桶? (10064)4 =364 =9(桶) 答:能买9桶。

35、作业设计: 1、比较大小。53+25(3+2) 3+3233 34+1352、有26米白布,每5米布做一条被单,做了4条被单,还剩下多少米? 作业反馈: 作业情况良好。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练习可让学生直接解题方式,把学生引入相应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第十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带有小括号试题的运算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