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桂林山水》.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1386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桂林山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课《桂林山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桂林山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桂林山水》.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课题: 第2课 桂林山水 设计者: 刘娟 教材简介桂林山水是一篇传统课文,文章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攀登、波澜壮阔”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再重点研读山水描写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初步感受排比句的魅力。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特

2、点的图片、文字资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漓江水的特点。共享同案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二、整体感知1.在我国的广西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它是著名的浏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因为那儿的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它是哪儿呢?2.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美景之中。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顺,勾画优美语句并反复朗读。找出本文的中心句。2.再读课文“林山水甲天下”写了哪些内容? 文章的结构是什么?1. 齐答:桂林。2.概括说出自己的印象。1.问题自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2明确“总分总”式结构。好的画面胜过千言万语,一幅幅桂林山水图

3、将学生对桂林的兴趣迅速激发起来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快速掌握课文内容的方法,为细读课文打下基础。共享同案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细读感悟1.范读课文第1自然段。2.组织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第2自然段。3.这一段共有几句?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了解有关分号的知识。4.引读第二句,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并在后面都带个“啊”字?5.小结,启发思考:对于漓江水的这三个特点,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来具体说明,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6.作者描写漓江水的“静”、“清”和“绿”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7.引读排比句,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

4、层推进的感觉。8.启发想象漓江水的“静、清、绿”是怎样一种意境。如果我们泛舟漓江,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如果我们往江底看,能看到什么?书中描写漓江水的绿,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用什么比什么?9.用记关键词、列提纲等方法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1.认真听教师范读。2.读读,在组内讨论不懂的地方。3.小组交流、讨论。4.“真”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表明程度;“啊”字抒发了赞美之情。5.再读句子,体会排比的魅力。6.动态、透明度、色彩7.个读,仿读,齐读。8.随着教师的描述想像画面,感受漓江水的特点。9.掌握记忆方法,自背、互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初学,给学生充分的读的空间

5、,让学生由朗读中感受文字的美和景色的美 。排比句式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句式,也是本文最具特色的句式,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当堂检测一、 看拼音写词语。W xi pn dng t w lu tuo png zhng( ) ( ) ( ) ( ) ( )二、 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 ( ) _ ( )似 卷 _ ( ) _ ( )三、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大海 ( )的翡翠 ( )的泰山 ( )的西湖 ( )的竹笋 ( )的画卷四、 把词语补充完整。波澜( )阔 水平( )镜 ( )地而起 峰( )雄伟 危峰( )立 奇峰( )列 色彩( )丽 连( )不断板书设计桂林山水

6、甲天下大海(波澜壮阔)静漓江的水 清 西湖(水平如镜)绿教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细读课文后半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的独特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进一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共享同案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二、细读感悟三、感悟“连绵不断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四、总结升华。五、拓展运用1.听写生字词。2.背诵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抬头望望两边 的山吧,它们同样是美不胜收。桂林的山有些什么特点呢?2.引导背诵:

7、作者在描写漓江的水时,一开篇便采用了比较的方法,以表明漓江水的独特。他是怎样写的?3.引导:桂林的山同样是独特的,这里作者采用了和写水时同样的句式。他又是怎样写的?4.范读“奇”一句。5.引入下文:桂林奇特的山又岂止这些呢?桂林的山又何止奇特呢?它还是那么的秀丽,那么的险峻。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读相关语句,感受桂林山的特点。6.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用上节课所学到的方法尝试背诵。1.范读最后一段。2.提问:“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引导分析“围绕”、“倒映”,可让学生尝试用别的词语替换它们,看看效果。3.引读:再加上4.引导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5.朗读本段。总结激情:

8、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课,如同尽情游览了桂林山水。桂林美景是一幅宏伟连绵的画卷,可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美丽山河又岂止于桂林山水?我们应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1. 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2. 试着运用本文学习的排比句写一段话。1.自读第三自然段,归纳出山的特点:奇、秀、险。2.背诵: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这样的水。3.齐读: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这一带的山。5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想像,理解山之“秀”、“险”。6熟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背诵课文。1.认真听,想像画面。2.齐背具体描写山水的语句,想像山绕水,水映山的画面。3.跟读:空中云雾迷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9、5.朗读,尝试背诵。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在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本节的学习秀丽的桂林山水画,使学生的心海掀起波澜,也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积累了素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排比句。当堂检测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说_,这句话在文中起_的作用。2、课文将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_的特点;将_、_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_的特点。3、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方法。 把()比作了()。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_。这两句诗在文中起_的作用。二、学习收获: 三、知识延伸: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 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小精灵儿童网站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