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教案必修1第1单元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29965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教案必修1第1单元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教案必修1第1单元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教案必修1第1单元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教案必修1第1单元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考 纲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 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确立:唐朝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2)演变北宋元朝:把三省合并为“中书省”,六部归其管制。(3)影响:决策、审议、执

2、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选官制度(1)隋唐以前(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形成:隋炀帝时设_,以试策取士。完善:唐代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影响: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3监察与谏议 (1)演变与发展秦朝:_掌管监察。汉代: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十三州刺史。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明清(2)评价归纳总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1)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2)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3、1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王国问题问题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问题解决:汉武帝实行“_”,强干弱枝,监察地方。(2)藩镇问题问题根源:唐中后期的“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权力膨胀,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后出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北宋解决措施表现及作用评价收精兵编练禁军,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中央集权的强化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削实权削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设置_,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来源:学科网ZXX

4、K来源:学科网ZXXK制钱谷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关键点拨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斗争的性质:既是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斗争,也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废丞相原因:明初沿袭元朝制度。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初丞相胡惟庸权倾朝野,骄恣擅权。措施: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影响: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使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君主专

5、制进一步加强。(2)设内阁目的: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确立:明洪武十五年,设_,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权限:起初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阁臣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叫_,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概念辨析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地位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职权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对皇权的作用制约皇权不能

6、制约(3)设军机处时间:_时设置。原因:办理西北紧急军务。职权: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影响: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归纳总结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2)专制程度空前强化;(3)体现了时代特征。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三省六部制是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不断发展的结果。在此制度下,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且各有分工,这就使秦汉以来的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品级较低,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权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

7、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它表明封建国家的专政机构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主题1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史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史料表明唐初一道圣旨主要包含了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主题2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史料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

8、同也。”贞观政要 史料反映了唐初政治制度呈现了皇帝之下的民主制的突出特点。其成因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主题3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史料“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行政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史料表明,唐朝三省六部制使相权被分割,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加强了皇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人才选拔制度和监察制度主题1选官制度主题2选官制度标准的演变史料一(先秦)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史料反映的选官标准是血缘、门第、等级。史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

9、,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 史料反映的选官标准是品行、才学、道德。史料三(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 史料反映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士族大家。史料四(唐代)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以进士为士林毕选,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隋唐五代史论集 史料反映的选官标准是学识、科举考试成绩。主题3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皇帝拥有最高监察权。(2)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3)重视监察官的选任。(4)凭实绩黜陟,严格考核监察官。

10、(5)允许风闻言事。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间的斗争1原因(1)中央集权措施不得力。(2)最高统治者昏庸无道,政治腐败。(3)地方割据势力恶性膨胀。(4)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尖锐。2性质:既是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斗争,也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3结果:一方面,战争造成了社会的极大混乱,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破坏、阻滞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力地维护了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汉、唐、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1汉朝VS宋朝相同中央削弱、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不同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来削弱相权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

11、军权、财权、行政权来削弱相权地方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宋太祖则将地方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2.唐朝VS宋朝相同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不同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了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最高行政机构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主题1历史根源明清封建专制的加强,归根到底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发展以及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产物。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已步入晚期,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明显,封建社会的基础很不稳固。因此,地主阶级

12、迫切要求国家政权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封建统治,以保证地主对农民剩余劳动的榨取。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就是适应封建社会晚期地主阶级的这种需要而出现的。主题2皇权加强的基本要点及认识(1)制度沿革重要时期: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雍正帝设军机处。(2)内阁首辅与宰相的主要区别职责:宰相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内阁首辅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任免:宰相的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内阁首辅直接由皇帝任免。对皇权的影响:宰相制约皇权;内阁首辅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3)军机处的特点:“勤”“速”“密”。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办事速度快,效率高,为速;皇帝

13、召见军机大臣,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主题3明朝废除丞相制度(1)原因:根本原因是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此外,与元朝时丞相位高权重、专权内乱以及朱元璋的个人因素也有一定关系。(2)实质:专制皇权不断加强。(3)结果: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另一方面,便利了君主独裁专制,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史料(明代)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后有臣下敢奏请设立丞相者,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神宗实录 体现了明代朱元璋废除丞相,皇权取得彻底胜利,后来的内阁大学士仅具顾

14、问职能。主题4清代设置军机处史料(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史料反映了清代军机大臣不再参与决策,仅承旨书写,上传下达政令,皇权专制达到顶峰。主题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1主要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2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二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其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例1 (201

15、1上海高考)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答案A审题突破“吸取教训”“引发新问题”是关键信息,只有A项与这一命题一致,B、C、D三项措施并没有产生新问题。命题感悟提出“命题论点”寻找史实论据,是近几年常见题型,需扎实准确识记并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才能应对。例2 (2011江苏高考)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16、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答案D审题突破把握图中进士出身来源于多个阶层,掌握科举制实行以前的选官制的相关内容是关键。进士源于各个阶层,但士族仍占主流,可知D项正确。命题感悟学会准确有效地利用图表信息是备考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例3 (2011上海高考)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问题:(1)按示例填写表格。(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答案(1)世卿世禄制;察举制;考试成绩。(2)就察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

17、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审题突破第(2)问在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科举制时一定要注意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性,也要看到局限性。如察举制可从其举荐优秀人才和结成特殊关系等角度入手;科举制可从统治基础和真才实学等角度分析。命题感悟回答观点评述题,亮明观点、一分为二、辩证地组织答案仍是大题抢分的重要技巧。题型突破材料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四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18、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第四,判断备选项内涵上有无从属包含关系。在此四步基础上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现实社会中的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政治体制创新等热点均可从历史中找到相对应的史实。题点三省六部制当今民主法制建设12011年9月17日,QQ论坛一文指出:“李世民创制度、立谏言、重法制,分化决策权力,避免一言堂,用法治与权力制衡管理天下”。其中“权力制衡”主要是针对 ()A完善科举制 B实行三省六部制C善于用人纳谏 D出现“贞观之治”局面题点官员选拔当今教育改革22011年4月22日,媒体针对大学生药家鑫恶意杀人被判死刑评论认为,当代人才选拔缺失自我道德教育。

19、而历史上我国特别重视当事人道德水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A世官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察举制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题点:主干知识监察制度32011年度法制日报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重庆打黑”、“贪官外逃”、“赖昌星引渡回国”、“安全系数”等,都与反贪倡廉的民主制度改革相关。我国古代与反贪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A西汉:刺史制度 B唐代:御史台C宋代:提点刑狱司 D清代:军机处题点概念科举制42011年5月3日,法制日报一文称中国古代某制度是开放报名、公平竞争的官员选拔制,蕴含民主因子,可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种制度可能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C行省制 D“改土归流

20、”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题点新史观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52011年10月数字报刊一文提出:“同时代的历史人物乾隆与华盛顿如果见面了,谈三权分立,双方会打起来,谈文字狱,他们会打得更凶。”乾隆与华盛顿出现分歧从文明史观视角看源于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B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异C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D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运用已有知识解读新材料6范进,是“杯具”还是“洗具”?QQ新闻网认为范进在此制度下由一赤贫之民一跃官至御史巡抚,使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有参政机会,体现了它的公平公正。该制度是()A封邦建国制 B三省六部制C察举制 D科举制第2讲古代政治制

21、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下图所含历史信息的提取和阐释,正确的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是影响当时中央集权的重要因素之一“推恩令”的实施削弱了王国势力王国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A B C D2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提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3右图是唐朝开元时官修政书大唐六典的书影,该书记载了唐代的规范官制。从该书中可以

22、查到的内容应该是()A察举和征辟制、三省六部制B三省六部制、科举制C察举和征辟制、藩镇割据D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4史书记载:“举凡典章制度,均以汉唐故事为理应遵循的典范。”隋唐时期的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种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加强5(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在中国古代,最能体现“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的“某种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赵匡胤一日内罢免了三位宰相

23、,以至于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出现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象。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由于不合乎任命新宰相的程序,只得暂时作罢。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赵匡胤的皇权专制思想浓厚 B当时宰相对专制皇权没有约束作用C相权对皇权具有牵制作用 D赵匡胤想临时改变宰相的任命程序7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8某历史学家指出:“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

24、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政府里的真正领袖。”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9军机处建立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也”。对军机处“隐然执政之府”的准确理解是()A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B军机大臣大权独揽C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D军机大臣有决策权10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比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

25、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 BC D11史书记载,有一次唐太宗正在把玩一只名贵的鸟,突然看到大臣魏征走过来,他赶紧把鸟藏在袖子里。魏征故意长时间和皇帝交谈,最后鸟给闷死了。这件事的结果体现了唐朝某一制度的功能。这一制度应是()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谏议制12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随着大量农民工的入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社会

26、关注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11年6月3日法制日报在关于考试选拔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评论文章称:以考试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当前有的地方村支书代代相传爷爷当了爸爸当,爸爸当了儿子当。古代的科举制就很好,杜绝了任人唯亲乃至世袭垄断的弊病,含有民主的因子,值得我们再度审视。材料二厦门大学院长刘海峰在科举制的贡献一文中表示:科举制比四大发明贡献大,它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这是其他文明所没有的,它比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大,因为它建立的是一种制度公平。“科举制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

27、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政权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请回答:(1)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一说科举制的进步性影响。(10分)(2)除科举制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评判标准分别是什么?这些制度演变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10分)14 2011年9月11日,凤凰网一篇名为牵制管理“进化论”文章指出:“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大大强化了皇权。”请回答:(1)以上材料表明了唐代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2)根据这项制度,丞相的权力有何变化?(

28、4分)(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到宋代丞相制度的变化。(12分)答案知识整合一、1.(2)枢密院2(1)征辟制(2)进士科3(1)御史大夫按察使司(2)地方割据二、1.(1)推恩令(2)通判2(2)殿阁大学士票拟(3)雍正命题探究1B2D3D 4B5A6D课时规范训练1C 2D 3B 4C5D 6B 7D 8C 9C 10C 11D 12B13(1)主题:科举制体现了公平、民主原则,影响深远。影响:限制了特权,建立了制度公平;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参政积极性,扩大了统治基础;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2)制度及标准:世袭制血缘等级;察举制品德能力;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趋势:范围由贵族扩展到平民;标准由出身门第到才学,体现了公平、民主的趋势。14(1)三省六部制。(2)权力分散,相互制约。(3)秦、汉初时期: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汉武帝时,由于内朝的设立,限制了丞相的权力。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设立,相权被分散。宋代:增设副宰相,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分割。-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