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模拟测试.doc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792635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一轮复习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模拟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一轮复习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模拟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一轮复习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模拟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一轮复习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模拟测试.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隋唐时期 检测四1(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5)唐代初期“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差别。自唐太宗在修氏族谱时规定“不顺论数世之前,至取今日官爵高下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这一变化( )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 B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土族势力C为度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2(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5)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

2、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3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睉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A吏治渐趋清廉化 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官员日趋专业化 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4(2019清华大学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6)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 )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

3、制皇权的作用 B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C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 D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5(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25)杜佑通典写道:“安禄山称兵内侮,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则势疑,力伴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据此,杜佑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边疆军事力量强大 B统治阶层更迭频繁C中央官吏管理疏漏 D地方管理体系不当6.(2019清华大学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7)隋唐以前,政府规定,“兄弟均分”和“子承父分”是标准的财产继承原则,唐中期以后,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一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室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

4、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变化反映了( )2A宗法血缘关系的根深蒂固 B商品经济冲击家庭伦理C国家对财产私有权的保护 D均田制度已经难以为继7(2018安徽合肥一模4)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8(2018重庆三模26)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 )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 B茶叶生产形成

5、了专业化的产区C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9 (2018广东佛山一模26)表 1 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表 1 时期 规定 曹魏 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 6/10 为地租。西晋 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唐代 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 据表可知( )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6、遭到了削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10(2018安徽马鞍山三模26)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 )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11(2018广东汕头三模25)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7、当时( )3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12(2018湖南怀化三模26)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在此强调( )A回归儒学本原 B儒释道三合一 C儒学传承断绝 D儒学传统久远13(2019广东江门高三调研测试26)唐宋时期的庄园具有“藏富于民”“为国守财”“为国养民”的特点,与乡村社会的宗族组织融合,庄园经济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这说明当时的庄园( )A成为农

8、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B一定程度上代行乡村治理职能C实行类似西周的宗法制度 D推动了乡村商品经济的发展14(2019四川内江一模26)下表是我国唐朝中期以前,全国“户数及人口数”表,表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唐朝( ) 公历 唐历 户数 总人口 618 高祖武德元年 2000000 12000000 652 高宗永徽三年 3800000 22800000 705 中宗神龙元年 46156141 35705617 762 玄宗开元二十年 7861236 45595168 A统治者持续实行鼓励人口增长政策 B继续推行均田制,农业持续发展C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自耕农经

9、济发展15(2018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题26)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年份 建置 作用 开皇三年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年 开通济渠。 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二十二年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4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16(

10、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

11、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 年 3 月 5 日北京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6 分) 17(2019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测试21)坊市制是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达千年之久,其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 汉代坊市制进一步完善,汉代长安城内“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彖得旋,阗城溢郭,傍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12、”。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白居易描述了坊市制下长安城整齐划一的概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有利于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管理和控制。政府还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忽略了各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得利计赃重者,计利准盗窃论。贩卖者,亦如之。 摘编自肖建乐唐代坊市制度及其历史定位 村料二 唐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居州县郭内者为坊,郭外者为村,里、村、坊皆有正。

13、里正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坊正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5岑仲勉隋唐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坊市治理的主要特征。(3 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汉唐时期坊市制度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0 字左右)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隋唐时期 检测四BDCAD CBBAA AABBC16.(1)意义:(6 分,任答三点) 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 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 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7.【答案】(1)特点:时间限制;空间

14、限制;政府监管。(3 分) (2)论文(9 分) 论点(2 分) 论据(6 分) 坊市制度的积极影响(1 分) 有利于城市的治安与稳定;有助于城市整体规划;有利于维护交易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赋役征收。(3 分) 坊市制度的消极影响(1 分) 忽略了各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自由。(3 分) 结论:坊市制度有双重作用,在前期以积极为主,后期以消极为主。(1 分)【解析】(1)据材料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得出空间限制;据材料一“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有利于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管理和控制”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据材料一“

15、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和“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得出政府严格监管。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首先明确观点:汉唐时期坊市制度的影响,然后结合史实从积6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证。积极影响是有利于城市的治安与稳定;有助于城市整体规划;有利于维护交易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赋役征收,消极影响是忽略了各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自由。最后得出结论坊市制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1.【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唐代初期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有了很大 的差别”等级的本质没有变化,故 A 项错误;“

16、不顺论数世之前,至取今日官爵高下 等级”对过去传统的门阀有一定的打击作用,故 B 项正确;“不顺论数世之前,至取 今日官爵高下等级”没有体现庶民地位的上升,故 C 项错误;“门第等级逐渐以 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与科举制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B2.【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根据材料“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 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可知,政事堂的出现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而非强化皇权,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原有决策程序的相关提及,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推断, 政事堂的出现所提升的是门下省而非中书省的法定地位,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凡 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

17、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 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可知,政事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初相权集中 并扩大的趋势,故 D 项正确。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反映中枢机构权力变化而 不是清廉的问题,故 A 项错误;据所学,唐初具体政务由尚书省负责,据材料“中书 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可知部门权力出现重合,故 B 项错误;据材料 “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可知官员的政务要求提高,即官员日趋专业化,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中枢权力的变化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故 D 项错误。4.【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通

18、过题干中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在一定程度 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 ,故 A 项正确;题干主要述及隋代史官的作用,而没有涉 及其记载史实的客观性,故 B 项错误;题干主要强调隋代史官的作用,没有涉及其 “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故 C 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 其参与政治管理并没有淡化其历史记录的职能,故 D 项错误。【答案】A5.【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安禄山称兵内侮,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 则势疑,力伴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可见强调安在地方拥兵自重造成叛乱的局面, 故选 D 项;“地逼则势疑,力伴则乱起”材料没有强调一定是边疆,排除 A 项;材料 中没有涉及

19、到统治内部的调整问题,排除 B 项;“地逼则势疑”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 理而不是“中央官吏管理”,排除 C 项。【答案】D6.【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唐中期以后,“遗嘱继承人 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说明财产所有者对自己的私有财产有支配的权力, 没有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故 A 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家庭伦理的变化,故 B 项错误; 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唐中期以后关于财产继承权的变化,即“在室女、出嫁女、归宗 女对户绝财产已有一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室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 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变化反映了财产所有者对自己私有财产有绝对的支配权 力,即国家

20、对私有财产权实行了保护政策,故 C 项正确;均田制度难以为继是因为由7于唐中后期人口的增加,再加上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故 D 项错误。【答案】C7.【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茶叶的发展变化,而不是人们消费 观念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据材料“茶叶市场广泛,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开始征收 茶税”可知茶叶作为农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 B 项正确;“茶叶 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产量多”而非农民主要财源,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 的是茶叶的商品化,未涉及到南北经济交流,故 D 项错误。【答案】B8.【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解析】材料只反映出两地茶叶的种植,没有体现

21、出其在农业 中的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两地从事茶叶种植的人较多,“业于茶者七、八”“召 采茶人力百余人”,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故 B 项正确;唐朝农业的耕作方式仍然是 铁犁牛耕,没有变化,故 C 项错误;材料“佣工者杂处园中”,存在雇佣关系,但没 有体现出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故 D 项错误。【答案】B9.【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解析】由材料内容分析可知,曹魏屯田制下耕种者可以获得 收成的 4/10,西晋占田制下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北魏均田制下农民可出卖一部 分桑榆枣树,唐代均田制下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可出卖,由此可知从曹魏到 唐代政府将农民所获得的土地福利部分制度化,故 A 项正

22、确;曹魏屯田制至唐代均田 制尽管土地属于国有,但耕种方式依然属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 B 项错误;材料 仅提供不同土地制度下农民利益的分配,无关社会贫富差距,故 C 项错误;贵族和地 主也可授田,因而授田法不会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故 D 项错误。【答案】A10.【考点】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题干反映户籍由客户 与土著的变化到客户到主户的变化,以及客户的含义由外来户到无田产者的变化,反 映了土地集中的影响,故 A 项正确;客户含义的变化是均田制崩溃的一个结果,而非 原因,故 B 项错误;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使得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故 C 项错误;有 无田产是农村土地

23、兼并的结果与表现,故 D 项错误。11.【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据材料“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到“少见到土 地买卖文书”说明政府限制土地兼并,有利于保护自耕农经济,故 A 项正确;材料 “土地买卖文书”反映的农业的土地买卖而不是商业贸易,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就 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反映农业土地买卖减少而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 C 项错误; 据材料“西北的高昌国”和“安西都护府”可知材料涉及的都是西北而不是南方经济, 故 D 项错误。【答案】A12.【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 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24、,文、武、周公传之孔 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可得出作者以儒学传承人自居,回归古代 儒学的本原,故 A 项正确;“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可见其没 有主张三教合一,故 B 项错误;“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不能说明儒 家已经灭亡,故 C 项错误;作者强调的是“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强 调儒家主旨的丧失,没有强调历史的渊源,故 D 项错误。【答案】A13.【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故 A 项错误;B 项表 述与题目中“与乡村社会的宗族组织融合,庄园经济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相符,故

25、B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D 项与题目中“庄园经济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不相符,故 D 项错误。14.【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由图表信息可以看出,总人口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社会人口增 加的主要原因应是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统治8者在农业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大量土地得以开发,使农业持续发展,故选 B 项;古代 社会,统治者一直坚持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但是安史之乱后,由于生产受破坏 和长期的战乱,人口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排除 A 项;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的 基础是农业的发展,所以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排除 C 项;均田制受到破坏在唐朝中后 期,排除 D 项。【答案】B1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解析】材料主旨是通过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来 说明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关系,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不符合材料的主 旨,故 A 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代,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济 重心逐渐南移,而政治中心仍在北方,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故 C 项正确;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政治中心仍在北方,故 D 项错误。【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