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培训.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899493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培训.ppt(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培训检测与认可准则项目受理(合同评审)抽样(抽样和样品处置)检测(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记录、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报告(结果报告)质量体系与评审准则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文件控制;申诉和投诉;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结果质量控制;组织。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是我国通过计量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对第三方实验室的行政许可。实验室认可:是我国完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套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目前已有亚太、欧洲、南非和南美洲等地区实验室认

2、可机构承认其认可结果。这里所指的实验室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不是指具体的哪一个实验室。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吸纳国际标准ISO/IEC17025的主要精髓,兼顾政府对实验室的强制性要求。准则的结构:共19个要素;75条。第1章:总则;第2章:参考文献;则第3章:术语定义;第4章:管理要求,11个要素,22条;第5章:技术要求,8个要素,53条。1总则1.1 为贯彻实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为实验室资质行政许可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

3、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准则。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授权、验收)的评审应当遵守本准则。1.3本准则所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1.4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1.5对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只对本准则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进行评审。同时申请实

4、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的,应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本准则的特定条款进行评审。4管理要求(11个要素,22条)4.1 组织4.2 管理体系4.3 文件控制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6 合同评审4.7 申诉和投诉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9 记录4.10 内部审核4.11 管理评审4.1组织(共12条)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4.1.1 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4.1.2 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

5、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4.1.3 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4.1.4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1.5 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6、4.1组织(共12条)4.1.6 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4.1.7 实验室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4.1.8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独立法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4.1.9实验室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4.1.10 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

7、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4.1.11 实验室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4.1.12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验收的实验室)。4.2 管理体系实验室应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理解要点:1、保证公正性、独立性,与检测活动相适应;2、应形成文件;3、阐明质量有关的政策;4、相关人员理解

8、并有效实施。说明:我们单位的质量体系为四层结构,第一、质量手册,第二、程序文件,第三、作业指导书,第四、记录、表格等。4.3 文件控制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理解要点:1、建立控制程序;2、确保文件现行有效。说明:1、文件:内部制定和来自外部文件;2、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以及有关规章、标准、检测方法、图纸、轶件、规范、规程等;3、文本文件和电子版文件;4、内部文件制定程序;5、文件有效性的控制,质量文件,质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标准、大纲、细则、作业指导书等。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如果实验

9、室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的实验室一定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实验室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实验室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理解要点:1、分包的概念;2、资质认定可以分包;3、对分包、分包方的要求;4、分包需征得客户同意;5、报告上应注明;6、分包不能计算在本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之内;7、有些项目不允许分包,如推广鉴定。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理解要点:1、采购服务,

10、采购供应品;2、建立采购程序;3、服务方和供应方进行评价,建立合格服务方/供应方名单;4、采购验收;5、建档。4.6 合同评审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理解要点:1、与客户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沟通,真正理解和获知客户的真实需要,有不同意见,一定要在开始前得到解决,双方达成一致意见;2、建立程序,有效实施、记录必要的评审过程;3、合同评审的检测项目,应在资质认定的检测能力范围之内(说明:推广鉴定等);4、一般合同评审、特殊合同评审。4.7 申诉和投诉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

11、的记录。理解要点:1、“投诉”是客户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表达对实验室提供的服务的不满意或报怨,“申诉”是对服务或数据、结果的异议;2、制定申诉和投扩程序文件;3、主动征求客户意见;4、对申诉和投诉处理,按程序文件夹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形成记录,并按规定全部归档;5、若实验室存在问题,应当纳入改进环节,采取纠正措施。最好口头投诉也做好记录。说明:此“投诉”与农机产品质量设诉的区别。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实验室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理解要点:1

12、、不符合工作的理解,不同与检测产品中的不合格;2、纠正与纠正措施;3、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4、有程序、要实施,再验证。4.9 记录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实验室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所有记录、

13、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理解要点:1、管理记录是指实验室管理体系活动中所产生的记录,包括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记录、申诉和投诉记录、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等;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活动的记录,包括抽样、检测原始记录,观测记录等(设备档案,服务和供应方记录等);2、建立程序;3、当时予以记录、不允许事后补记或追记;4、信息足够,能够“再现”已经过去的工作过程;5、保存期限;6、安全存储;7、为客户保密。说明:书面文本记录与电子信息记录。4.10 内部审核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

14、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理解要点:质量体系审核分为外审和内审,主要考核执行情况和符合性。1、定期进行;2、所有要素、所有部门、所有工作场所;3、内审员资格,内审员独立于被评审工作;4、质量负责人组织;5、不符合项的纠正与纠正措施;程序、记录等。说明: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与其他内审。4.11 管理评审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4.11 管理评审理解要点:适应性1、最高管理者组织;2、制定管理评审程序;3、每年到少组织一次;4、形成评审报告,有关措施纳入改进,其结果应得到验证;5、作为一个过程,应当明确“过程”的输入;6、一般采用召开评审会议的方式进行。说明: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区别。5技术要求(8个要素,53条)5.1 人员5.2 设施和环境条件5.3 检测和校准方法5.4 设备和标准物质5.5 测量溯源5.6 抽样和样品处理5.7 结果质量控制5.8 结果报告5.1

16、人员(共七条)5.1.1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理解要点理解要点:1、人员数量和能力应满足从事工作的需要(管理、监督、执行人员);2、合同制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确保胜任且受到监督。5.1.2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

17、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理解要点:理解要点:1、所有人员需持证上岗;2、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的要求。5.1.3实验室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实验室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理解要点:1、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2、培训内容要求、培训记录、有效性评价。5.1.4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5.1.5 实验室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技术人员档案)5.1.6 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技术主管)5.1.7 依法设置

18、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授权签字人)5.2 设施和环境条件5.2.1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5.2.2 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监控记录)5.2.3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安全作业管理程序)5.2.4

19、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环境保护程序)5.2.5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隔离措施)5.2.6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安全控制及标识)5.3 检测和校准方法(共七条)5.3.1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方法选择)5.3.2 实

20、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新方法的采用)5.3.3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等都应现行有效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受控、便于使用)5.3.4需要时,实验室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国际标准的使用)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自制方法标准)5.3.6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和客户接受,并将该方法偏离进行文件规定。(方法偏离)5.3.7 实验室应有适当

21、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数据处理)开展新工作项目的管理程序明确新开展检测项目的标准;编制原始记录表格和确定检测报告格式;培训检测人员;准备新项目所需的技术资料、仪器、设备等;采购所需物品的购置;新仪器的检定、校准,建档;按标准规范、检测细则进行试验并记录,形成检测报告并审批。同时应组织安排一次比对验证试验,确保新开展项目的可靠性;对照标准要求评审检测工作,证实其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22、要求;若完全符合要求并经过指定次以上检测后,方可确认;扩项申请资质。标准变更的处理标准只是代号变更,其检验方法、技术指标或参数没有变化的,只需将标准名称和代号用文字说明统一汇总报资质认定部门办理标准变更手续;不仅年号发生变化,检验方法、技术指标或参数也了随之提高,必须新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才能满足要求,属于检验性质发生变化;作为扩项处理;更换新的检验标准,作扩项处理。说明:推广鉴定大纲、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变更也可作为标准变更;有实质性变化时,应按开展新项目进行评审。5.4.3如果要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

23、备,且应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理解要点:1、可以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但有要求,自已操作、记录、出具结果报告;2、本条款与“分包”的区别;3、有些检验可能不允许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5.4.4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理解要点:1、重要的、关键的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应由专指定(以授权方式体现)的操作人员操作,操作者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2、有关设备使用和维护作业指导书应现行有效,便于取用。5.4.5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a)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b)制

24、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c)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d)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e)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f)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g)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h)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i)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理解要点:仪器设备档案要求。1、对检测有重要影响设备和主要的仪器设备;2、一台一档;3、动态管理;4、至少9项内容。5.4 设备和标准物质(共十条;说明:我们单位不涉及标标准物质)5.4.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

25、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理解要点:1、设备包括直接用于检测仪器设备,抽样、制备样、保存样品设备,自检/自校设备;2、设备的配置,应满足要求;3、设备维护,主要设备维护程序或维护计划,维护记录。5.4.2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实验室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所造成的影响。理解要点:1、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可能出要了故障的处理;2、贴停用标识,避免误用;3、分析、修复;4、确认、检定/校

26、准;5、追溯,若有影响,通知客户,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程序处理。5.4.7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检查,记录)5.4.8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理解要点:理解要点:1、“期间核查”(运行检查)的概念:为使被检测仪器在检定周期内始终处于良好地运行状态,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两次校准(或检定、验证)之间应经受运行检查;不是所有的仪器都需要运行检查,但总有仪器需要运行检查;不是一般的功能检查,更不是缩短检定校准周期;2、应制定检测用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程序。3、需制定期间

27、核查计划(清单),实施核查、记录、存档;4、检查的重点应是:使用频次较高的、灵敏度下降、稳定性较差、经常搬动使用或脱离了质检机构直接控制等的仪器设备;5、“期间核查”方法是多样的,基本上以等精度核查方式进行,如仪器间的比对,方法比对,更我的是通过核查标准来实现,所谓的核查标准是批用来代表被测对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仪器、产品或其他物体。5.4.9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5.4.10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5.4.6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理解要点:用三色标志管理仪器设备状态。“合格”为“绿”、“准用

28、”为“黄”、“停用”为“红”。合格标志(绿色):合格标志(绿色):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收合格。准用标志(黄色)准用标志(黄色):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的(即受限使用);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丧失,但检测所用功能正常,且检定校准合格;测试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查检验所用量程合格者;降等级后使用的仪器设备。停用标志(红色):停用标志(红色):目前状态不能使用,不是报废的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不合格;超过周期示检定校准;性能不法确定。8、检定和校准和区别:(5个方面)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检定具有法制性,属于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校准主要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

29、;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校准的依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是检定规程。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校准结果通常是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5.5 量值溯源5.5.1实验室应确保其相关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实验室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对于设备校准,应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

30、定。理解要点:1、量值溯源的概念,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通常是国家的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2、检测结果溯源到国家基准,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的量值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3、我国实现量值统一的方式有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4、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量值传递是国家规定的法制性要求,以自上而下逐级传递的方式实现,溯源可以不受量传的限制,是一种自下而上寻量值“源”的行为;5、根据国家现行法律的规定,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工作计量器具,应依法送检;其他可以溯源的讲理器具,由实验室自行寻求校准机构;6、外部校准的确定:(1)资格,(2)测量能力,(3)溯源性;7、检定、校准、自校准、功能

31、和性能验证;5.5.2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应提供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证据。5.5.3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检定/校准的计划。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理解要点:1、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仪器设备的关键值,实验室应制定检定/校准计划;2、用前检定/校准,并不要求检定/校准的连续性,但需办理相关的手续;3、可以例外;4、检查在停用期间未使用该仪器进行检测,资质认定认为该仪器符合相关要求。5.5.4实验室应有参考标准的检定/校准计划。参考标准在任何调整之前和之后均应校准。实验室持有

32、的测量参考标准应仅用于校准而不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证明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5.5.5可能时,实验室应使用有证物质(参考物质)。没有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时,实验室应确保量值的准确性。5.5.6实验室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5.5.7实验室应有程序来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5.6 抽样和样品处置(共七条)5.6.1实验室应有用于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或清理的程序,确保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完整性。理解要点:1、抽样和样

33、品处置程序;2、保证样品的完整收。5.6.2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实验室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理解要点:1、按规定抽样和处置样品;2、没有抽样方法,制定抽样计划;3、抽样,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5.6.3实验室抽样记录应包括所用的抽样计划、抽样人、环境条件、必要时有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如可能,还应包括抽样计划所依据的统计方法。理解要点:抽样记录。5.6.4实验室应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计划的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理

34、解要点:抽样记录。5.6.5实验室应记录接收检测或校准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理解要点:样品接收状态及记录。5.6.6实验室应具有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样品或记录中的混淆。理解要点:1、建立样品的惟一性标识系统,即样品编号(惟一性标识);2、目的:第一确保样品在实验室自始至终不会发生混淆,第二实现样品的可追溯性。5.6.7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不受损坏。实验室应保持样品的流转记录。理解要点:1、样品流转及记录。5.7结果质量控制5.7.1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

35、)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b)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d)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e)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理解要点:1、质量控制程序;2、质量控制计划;3、监控方法:比对或能力验证,相同或不同方法的反复检测,保留样品再检测;4、定期评审。5.7.2 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5.8 结果报告5.8.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

36、时出具检测和/或校准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理解要点:1、依据的正确性;2、报告的及时性;3、报告的准确性;4、使用法定计量单位;5、其它特定要求。5.8.2检测和/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报告必须信息)a)标题;b)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与实验室地址不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c)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d)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e)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f)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g)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必要时);h)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用

37、抽样计划的说明;i)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j)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k)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品有关的声明。5.8 结果报告5.8.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和/或校准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5.8.2检测和/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a)标题;b)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与实验室地址不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c)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d)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e)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f)样品的

38、状态描述和标识;g)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必要时);h)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用抽样计划的说明;i)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j)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k)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品有关的声明。5.8.3 需对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做出说明的,报告中还可包括下列内容:(报告附加信息)a)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测和/或校准条件信息;b)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c)当不确定度与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d

39、)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5.8.4 对含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报告抽样信息)a)抽样日期;b)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c)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d)抽样人;e)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f)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5.8.5检测报告中含分包结果的,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报告的分包信息。5.8.6 当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电磁方式传送检测和/或校准结果时,应满足本准则的要求。5.8.7对已发出报告的实质性修改,应以追加文件或更换报告的形式实施;

40、并应包括如下声明:“对报告的补充,系列号(或其他标识)”,或其他等效的文字形式。报告修改应满足本准则的所有要求,若有必要发新报告时,应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资质认定评审结论:符合;基本符合;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不符合。符合:无重大缺陷和不符合项,基本符合项共10项及以下,其中无重点项,整改期一个月以内。基本符合:整改较容易,用书面报告就可以表述清楚,不符合项和基本符合项中*项1120项,其中不符合项13项或(和)基本符合项中*项13项,整改期为1个月以上;整改有一定难度,用书面报告可以表达清楚,不符合项和基本符合项中*项2130项,其中不符合项46项或(和)基本符合项中*项46项

41、,整改期为23个月。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缺陷较多或比较严重,涉及技术能力和硬件条件方面,整改有较大难度,需要较长时间,整改结果难以用书面报告表述清楚,需要进行现场部分复查,不符合项和基本符合项中*项3140项,其中不符合项79项或(和)基本符合项中*项79项,整改期为羽个月。现场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但被评审方存在技术能力和硬件条件方面的不符合条款时,也应进行现场复核。不符合:有重大缺陷,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无法满足公正性要求,不具备为社会出据公证数据的检测能力,不符合项和基符合项共40项以上,其中不符合基10项及以上或基本符合中*项10项及以上。对存在1项及以上带*的不符合项或缺此项,评审结论也应判定为不符合。感谢您的关注!二0一二年六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