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中的介入_陈碧霞.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889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社会工作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中的介入_陈碧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学校社会工作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中的介入_陈碧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社会工作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中的介入_陈碧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社会工作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中的介入_陈碧霞.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 抗逆力是指当个体遭遇困境时,会理性地做出正面、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 策略的能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存在抗逆力水平不高的情况,在日常的学习生 活中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青少年社会问题,如今己成为了社会新的关注热点,本文的 研宄有利于了解学校社会工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形成的影响,以便更好地 介入辅导,挖掘他们的潜能,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 本论文在梳理学术界研宄动态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 经验,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为密集的学校为例,开展学 校社会工作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中的介入研究。论文中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为引导,通过个案辅导重建自我

2、认识,小组介入增强效能感,家庭、学校和社区联 合营造接纳、互助氛围,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身效能感、家长教育、教师影响、 学校及社区环境等方面阐述学校社会工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形成的影响 作用。 本文研究结论得出,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重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环境, 增加其外在保护性因素影响力;通过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及社区服务发掘服务对象 潜能,提升服务对象效能感等,增加其内在保护因素的力量,进而促进外来 务工人 员子女抗逆力的形成和巩固,以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抗逆 力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 i司 :学校社会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 ABSTRACT Res

3、ilience refers when individuals encounter difficulties, the ability to reason to make a positive, constructive methods and coping strategies. Now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resilience problem has become the new hot point of society, this paper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school socia

4、l work on the tomation of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resilience, in order to better intervention counseling, tap their potential, enhance the resilience of migrant workers5 childre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dynamic academic theories, experience in the school social work of the author fo

5、r many yea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Futian District one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more intensive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intervention of school social work resiliency in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aper, the representative case as the guide, through case co

6、unseling reconstruction of self-awareness, group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self-efficacy,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mutual atmosphere,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their self-efficacy, parent education, teacher influence, study on effect of school social work on the form

7、ation of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resilience of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widespread resilience level is not high, easy to produce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among the youth in the daily study life, this research conclusion, school social work thro

8、ugh the living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of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crease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the external protection; through case counseling, group work and community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object potential, enhance the service object of self-efficacy, increase the protection of it

9、s internal forces, and then promote the foKey words : School social work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Resilience n 目录 m . I ABSTRACT . II 胃 . III 1 、 导 论 1. 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1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 1.3以往研究不足与本研究的创新 . 5 1.4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5 1.5核心概念的界定 . 6 2、 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2.1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现状 . 9 2. 2深圳市外

10、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问题分析 . 11 3、 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3.1外在保护因子的影响 . 14 3. 2内在保护因子的影响 . 17 4、 学校社会工作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中的介入 4. 1学校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问题 19 4. 2学校社会工作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工作的成效评估 .42 5、 结论 m 5. 1学校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 . 46 i射 . 49 参考文献 . 50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社会上的青少年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更有多层面的 竞争及压力,环境

11、和自身因素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尝试。面对相同的困惑或难 处,部分青少年能顺利地挑战成功,进而得到成长与发展,但部分青少年却因为这 些困难而退缩或被击败。专家学者认为这种应对挫折和困境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现代社会所认同的成功不仅仅只是围绕安稳地享受短暂的成功及无挑战性的生活, 而是学着如何处理生活中各种困难、挫折和逆境,这种能力称为抗逆力。 抗逆力,是指主体在面临使自己身心失去平衡的逆境时,理性地表达出正面的、 建设性的适应能力。 它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求助者的内在潜能,不仅是关注问 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关注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的潜能发掘和自我超越。因 此,青少年抗逆力的形成对他们应对复

12、杂社会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深圳作为一个典型的 “ 移民城市 ” ,其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远远超过本地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根据深圳市出租屋综管办的最新统计,截至 2011年 10月底, 深圳登记在册的非户籍人口达到了 1280万人,加上户籍人口 274.7万,全市实际 管辖人口已超过 1500万人,深圳非户籍人口近年来以年均 100万人的速度增加。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外来人口己经成为深圳市人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成 为促进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深圳的外来人口中,青少年的人口占据 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成长影响着深圳市的长远发展。在社会矛盾日益增长的 当 今社会,外来务工人员子

13、女的抗逆力问题成为了社会新的关注热点。本文的研宄有 利于了解学校社会工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形成的影响,使得社会工作者及 其他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介入辅导,协助处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抗逆力问题,挖 掘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应对逆境的能力。 :i孙积宏: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青少年学生抗逆力的培养,现代基础教育研宄 2012年第 6卷,第 1页。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 80至 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培养青少年抗逆 力问题的研宄逐渐形成 高潮。抗逆力一词慢慢地用来描述个体相对稳定的、可以使得个体不被困难或挫折 所击倒并能产生一定正能量的能力。随着研宄的发展

14、,学者也认为抗逆力不再只是 一个固定的个体特征和具体细致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影响 着个体应变各事物。抗逆力不再是成为个体所特有或不曾拥有的特征,而是可以在 个体出生、社会化及再社会化过程中可以得到锻炼和培养的部分。因此,对抗逆力 的认识及界定是一个从单一层面到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过程。有抗逆力的个体不能 仅被定义为有此特征,而是能够通过抗逆力积极应对 挫折的人。 首都师范大学的范燕宁教授指出,不少研宄者认为,抗逆力是使个体从生活困 境及挫折中得以摆脱的能力,它可以使人们从失败、气馁的生活经验中得以恢复, 进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 有研究者进而认为,对于抗逆力问题的

15、 研宄,是把过往仅仅关注个体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治疗和辅导的服务方式转变为为 服务对象增权及争取最大利益的优势视角,这样有利于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和自身 个体发展,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精神病学领域中带来了哲学变革。 抗逆力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案主的内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影响,更加强调 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 其他关于青少年抗逆力的研宄大 多是分析影响抗逆力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分析青少年抗逆力形成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等。如:田国秀在对抗逆力进行研究时认为,抗逆力是激发的结果,当个体遇到 困难或危机时抗逆力才会出现;抗逆力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只有正面的良好 的环境

16、才能把潜在的抗逆力很好地培养,当个体遇到危机时能及时发挥该有的作 用,当周围的环境是腐败的、负面混乱的,潜在的抗逆力无法很好培养甚至消失 , 钟宇慧:香港抗逆力辅导工作及其启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 23卷,第 77期。 范燕宁: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两面性特点,中国青年研究 2006年第 11期。 钟宇慧:香港抗逆力辅导工作及其启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 23卷,第 77期。 田国秀:从 “ 问题视角 ” 转向 “ 优势视角 ” ,中国教育学刊 2007年第 1期。 当个体面对逆境时,就会束手无策。,尤之菲在抗逆力研宄中提出应该从关注问题 的视角转向关注优势,

17、即 问题发生后应关注个体身上能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优势,而 非关注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根源,这样能更好地发挥抗逆力的作用,及时处理问题。 他在对抗逆力研究时提出抗逆力是一种重要心理品质。他认为抗逆力是可测量的, 并由多种因素构成。抗逆力从积极的视角积极发现个体的外在和内在保护性因素, 提升青少年的内在潜能,不仅仅关注困难所带来的的不良影响,更注重关注个体在 面对困难和逆境时的潜能发挥和自我发展。对青少年抗逆力进行研宄和培养的目标 是了解青少年,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社会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源泉,让挫折对 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降到最低,使青少年的适应和成长发挥得最好。因此,他认为抗 逆力的学习模式应以内在保

18、护性因素为抓手,以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培养抗逆力。 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对抗逆力的研宄及应用,慢慢地从关注问题本身转 移到关注个体的优势。过去心理健康教育把偏差行为、心理问题等看成是危机的结 果,于是努力去降低或杜绝问题产生,辅导者的注意力集中专注于问题本身。抗逆 力的提出让我们看到,困难和挫折可能会带来问题,也有可能激活生命的潜能,把 个体未开发的能力激活,推动个体往更好的方向成长。部分研宄者认为抗逆力培养 应该从个人消极 防御转化为主动建构系统。通过积极面对问题、了解问题背后的原 因及其隐藏的抗逆力、建立各种支持抗逆力的系统、重构生活规范等方法处理问题 和培养抗逆力。 向翔在对上海市中小学

19、生抗逆力进行研宄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中小学生具备 一定的抗逆力。他从影响抗逆力的内部和外部因子进行分析,认为对于不同抗逆力 水平的学生应该给与不同的辅导和抗逆力培养环境,注重外部因子中学校因子对青 少年抗逆力养成的影响。 钟宇慧总结香港抗逆力辅导工作的报告中,再次提出抗逆力对青少年成长的重 要性及抗逆力解决问题的视角转移,他认为要最大限度 地发挥个人抗逆力的作用, 田秀国:抗逆力研宄及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人教期刊 2007年第 3期。 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思想理论教育 2008年第 1期。抗逆力: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思想理论教育 2010年第 18期。 向翔:学校因子

20、影响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的策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 2011年第 4期。 必须要超越个人介入个人支持系统中获取更多的可利用资源。 综上所述,学者对抗逆力的研究集中在抗逆力的性质、抗逆力培养环境、影响 抗逆力培养的因素、抗逆力介入视角等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抗逆力。部分研宄结 合实际的情况如:上海市青少年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进行调查分析,向读者阐述 了抗逆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1. 2.2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对抗逆力的研宄始于美国的 20世纪 70年代中期, Anthony在其研究中发现, 有些来自父母精神异常家庭的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像原先认为的那样会出现精神问 题或成长障碍,而是保持着健康的情绪和生活能力

21、,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免疫力和成 长胜任力, Anthony称其为 “ 适应良好的儿童 ” 。其后的研宄者开始留意到这些适应 良好的青少年好像存在某种抗压能力。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起,保护因子和抗逆 力的研究获得重视和开始迅速发展。 国外研究与探索抗逆力的学者很多,成果丰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包括 Garmezy、 Hunter、 Rutter、 Kumpfer、 Richardson, 他们具有创意的模型设计、基本 观点和重要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Garmezy等学者对美国城市地区经历过生理残疾等重大生命事件的 200名儿童 进行的精神病理性行为分析。这次研究证明 了个体的能力作为一种因

22、变量,它与风 险性因素之间的互动结果,以及这些互动结果对儿童行为方式的影响。他们研宄出 抗逆力的三个行为目标,分别是补偿型:行为目标寻求对危害性结果的补偿;挑战 型:风险和挑战激发个体潜能。免疫型:保护性因素的天然免疫性。研究发现,保 护性因素本身具有免疫功能。当个体缺乏一些能力特质时,保护性因素会对压力进 行调节,降低外界风险的影响,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上述模型亦可称为 “ 免 疫 -脆弱模型 ” 或 “ 保护性因素模型 ” ,揭示了风险、压力、个人能力特质、行为结 果等主要因素之间存在的线性互 动关系。 Garmezy认为三种行为类型并非相互独立、 :i钟宇慧: 香港抗逆力辅导工作及

23、其启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 77期,第 23卷。 刘玉兰:西方抗逆力理论:转型、演进、争辩和发展,学科流派第 67-74页。 僵化静止,而是相互联系,动态作用。 国外学者对抗逆力的研宄更多的是对抗逆力形成、抗逆力运行过程的特点、抗 逆力内部结构的分析上,从抗逆力的本质上透析其特点,便于读者从本质上认识抗 逆力并懂得运用抗逆力的技能。 1.3以往研究不足与本研究的创新 1. 3. 1以往研究之不足 通过梳理既往研究的文献,发现存在这样二个方面的问题: (1)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问题的研宄大多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家庭教育问题、青少年抗逆力及其他影响抗逆力形成因素等相对独

24、立的视角进行分 析,较少研究从社会工作介入层面和视角进行分析和介绍介入策略。 (2)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问题研究的相关著作或文献并不多,己有 的资料中也大多从心理学、政府介入、社会关注等较为宏观方面的介入,研宄不够 深入和具体,理论基础也不够深厚。 1.3. 2本研究的创新 本研究能够结合真实个案,综合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外来务 工人员子女目前抗逆力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这将会透析学校社 会工作对青少年抗逆力形成的重要作用。同时,本研宄会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对问题 介入进行阐述,提出切合实际的改善方案,增加微观介入的措施,全方位地帮助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提升抗逆力

25、。 1.4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1研究思路 根据笔者对所在实习机构的两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学校的了解及手 :i田国秀,邱文静,张妮: 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1年第 4期,第 9-19 页。 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两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家 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情况。围绕抗逆力的主题,开展个案、家访的服务, 总结并提取服务中对研宄有利的数据资料。分析实务研宄得出的数据并结合数据撰 写论文报告。 1.4. 2研究方法 (1) 案例分析 笔者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进行案例分析,从实务中提炼总结研宄结果。具体方 法如下:一、抽

26、取工作中的与抗逆力相关的典型案例 2个,对案例进行详细评估、 分析和总结;二、抽取存在抗逆力相关问题的服务对象,采用家访的方式进行研宄, 分析总结经验。 (2) 文献研宄法 充分利用图书馆、知网等资源,搜查与研究题目相关的资源进行阅读和分析, 抽取资源中值得借鉴的知识并加以笔者的观点进行讨论、归纳,丰富本研宄的内容, 加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5核心概念的界定 1.5. 1抗逆力 早期的抗逆力研究来自于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注重强调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与 不良环境互动,并快速的进行自我调整最终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效果,而目前的研宄 更加注重个体是如何养成抗逆能力的。 有的学者认为抗逆力是一种特质

27、。抗逆力既要有类似坚强、阳光、独立、坚軔 不拔等一些积极正面的特质,又要具有自我主观的独立意识,如自信、自我价值观、 自我效能感等。学者们还认为,抗逆力是一种动力适应过程。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有个体的身心两方面素质,外部因素主要 与个体成长环境有关,内外部因素互相影响相互作用。 :i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思想理论教育 2008年第 1期。 有的学者认为抗逆力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他们认为人在出生的时候就 具备了抗逆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中以一种隐性特质潜伏在人的身体 里,当人在面临困境时才会出现,并呈现出巨大的能量。此外,抗逆力

28、是一种结果。 在经历挫折时,个体能够有效的应对,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抗逆力看做是一种能力,它在困境中激发人的反弹,主 动正面地与环境互动,使得个人能够有效地应付困境,同时个体本身得到发展的能 力。笔者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认为,抗逆力不仅仅是与生倶来的,更重要的是后天 成长过程中培 养出来的。当个体遇到困境时,他们自身或者环境的影响会促使他们 一定程度地积极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会促进个体吸取经验,影响抗逆力 的发展。面对解困的过程,环境的影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并非经常面对逆境的个 体抗逆力则会迅速提升,倘若个体受到家庭系统的不断打击、朋辈支持系统的脱离、 社会环境

29、的不支持和不接纳,逆境将会使得个体抗逆力进一步削弱。因此,抗逆力 的形成更注重后天的培养,我们应该营造有利于抗逆力提升、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 促进青少年抗逆力的形成。抗逆力可以从合作与交流、同感、问题解决、自我效能、 自我觉察、目标与期待等六个维度进行评估。 1.5.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指的是由外地来到本地城市或地区工作的人员,与民工含义 相近。一般泛指泥水、建筑行业,搬运、苦力行业等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为主的 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指以上定义中以体力劳动为主从业人员的子女。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经验,外来务工人员不仅仅是从事体力劳动,随着社会的发 展,跨省市的人才输出越来

30、越多,社会人员的跨地域流动频繁,只要是非本地人员 均属于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更多的是从事各行各业,包括以体力为主的劳苦工、建 筑工、清洁工等,以脑力结合为主的 IT人才、管理人才等,体力脑力结合的服务 业如社工、服务员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发展更多的受家庭系统影响,父母的文 化程度与职业往往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和水平。外来务工人员是现今社会关注的焦 点,全国关于外来工子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也越来越多。目前 :i田国秀: 抗逆力研宄及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课程 .教材 .教法, 2007年第 3期。 来说,外来工家庭的生活质量在提高,经济水平在提高,他们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这

31、表明我国的经济在 不断的发展。相比之下,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能力却没有 经济能力提升的快,他们对子女的管教和辅导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5. 3学校社会工作 美国社会工作协会 (NASW )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 (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在坚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基础下,运用社会工 作的理论与方法以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学校社会工 作本质上是社会工作的其中一个领域;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以全体学生为主, 兼顾学生家长与老师;学校社会工作常常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社 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对象

32、;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协助学校完成教育学 生、协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协助学生准备现在及未来的生活。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有: 1)协助学校对一般学生实现教育功能。给予特 殊群体贴切他们需求的个别化服务。 2)协助学校相关部门研究学生发展过程中的 问题,并积极联络校内外各部门资源,提出改善问题的建议。 3)协助老师促进学 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4)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联系各方资源培养各类学生人才。 5) 联系医院、福利院、社区等,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 6)积极 向学校领导、社会工作专家、心理学家等请教学习,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以上概念从定义、主要工作、目标、方法等中层

33、宏观的角度阐述学校社会工作 的含义,笔者认为,学校社会工作不仅仅是关注它的服务方法与内容,同时应该密 切关注它的服务执行者,即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专业 理论与科学技巧,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获得社会资源,实现发展的工作,社会工作者 在服务过程中承担着聆听者、引导者、倡导者、资源联络者等角色。目前国内学校 社会工作的发展正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的道路方向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 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充分地发挥资源整合者的角色,积极联络各种资源为服务 对象提供更有素质的服务,不断地创新服务的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2、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2. 1深圳市外来

34、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现状 笔者在深圳市某外来人口子女较为集中学校实习期间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深 圳市福田区上 x中学、下 x小学为例,笔者通过抽样访谈不同服务对象、观察及 家访的形式,从环境支持、内在特质等 维度了解和评估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抗逆力的现状。笔者利用两个月时间,分别对上 X中学及下 X小学的 40位学生 进行了访谈和家访(访谈提纲见附表 1),主要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水平 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访谈结果显示,对于 “ 你在生活中,会时常出现何 种情绪? ”60% 的学生表示时常是愉快的,感觉生活有希望,这表明大部分的外来 务工人员子女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这样的学生不容易被

35、挫折打倒,更能够有力的 面对挫折。 80%被访谈学生不认为遇到问题时向学校社工倾诉或求助是尴尬或心理 有问题的事情,这说明了学校社工 宣传工作较为到位,学生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与健康。事实上在笔者实习期间,能主动到社工个案室与社工沟通的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并不多,学校社工在促进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机制还有待加强。访谈数据分 析中也了解到一些抗逆力的问题,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 现郁闷、紧张、焦虑等情绪,在受困扰后, 80%的学生选择沉默不语,把事情放在 心里;选择找朋友同学倾诉的占了 70%,选择向家人倾诉的学生占 30%,选择找 学校社工帮忙的学生占 20%,选择向老师沟通的学生

36、人数较少,占 10%。可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为信任最能敞开心扉的对象是朋友和家人,而对于老师则较 少寻求帮助。对于 “ 你是否有接受过抗逆力训练? ” 的问题, 75%的学生明确回答 “ 没有 ” , 20%的学生回答 “ 不确定 ” ,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周围环境中较 少得到抗逆力的支持和锻炼。 通过访谈和评估了解总体的情况,目前这两所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抗 逆力水平普遍一般,总的来说具有一定抗逆力,小部分抗逆力水平较低。部分的 学生在遇到困境时基本能够运用自己的方法或支持系统自行解决问题并获得处理 类似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抗逆力水平总体上比本地学生低,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中男孩的

37、抗逆力水平大于女孩,中学阶段孩子的抗逆力水平比小学阶段孩子高, 独生子女抗逆力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学校内同时存在一部分抗逆力情况较差的 学生,他们的情况表现可以概括为,遇到困难时出现逃避、学习成绩不良以致逐 步放弃学业或者沉迷网络,早恋,抽烟等偏差行为、小部分学生甚至因为家庭的 教育方式不当而跟社会青年交往,从事违法行为。 以笔者在访谈中的个案为例。刘芳(化名 ) 是上 X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父 母来自潮州,来深工作两年,家里主要从事 海鲜冻品批发,家人大部分时间在打 理生意,刘芳及她的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在周末也需要协助家里的生意。家长较 少时间照顾或关心孩子的学业,尽管学校老师有要求家长每天

38、监督孩子学习并在 作业完成后签字确认,但刘芳的家长往往是让孩子代签名。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 式以放任式为主,孩子的需求经常以金钱满足,若遇到严重问题则以打骂为主。 刘芳喜欢打扮,在学校同学眼中她是班里最时尚的女生之一,部分爱打扮的同学 喜欢跟她交往,课余时间她更多的是与社会上的青年接触,尽管班主任多次批评 及通知家长,学校政教处多次通报,但未见改良成效 。在某一天,刘芳突然不去 学校上课,班主任老师通知家长希望家长能找到刘芳并让其上学,家长不以为然, 并表示孩子可能一时贪玩,第二天会去学校上课。结果,连续三天刘芳都没有在 学校出现,老师再次联系家长时却得到家长追宄责任的回复,家长表示孩子也几 天

39、不在家,他们迁责于学校老师,认为是老师的批评导致他们的孩子离家出走。 学校老师经过认真反思并与政教处沟通,认为尽管平时刘芳的行为规范不好会有 批评教育,但在刘芳离校前并没有批评她。学校因为介入调查此事的身份尴尬而 陷入了困境,最后政教处主任找到学校社工,希望社工能以 第三方的角色介入此 事件进行调查了解。 笔者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中立的价值观介入了解此事。多次的家访,社工 了解到刘芳的父亲非常疼爱女儿,总是以金钱满足女儿的各种需求,常常因为忙 碌而没时间跟女儿沟通。刘芳的母亲主要照顾刘芳的日常生活,但也因为忙于生 计,对刘芳的照顾仅限日常饮食,有时候甚至不做饭,让刘芳兄弟姐妹到快餐店 吃饭。母

40、亲对刘芳的教育以打骂为主,凡是收到学校老师的教育短信,母亲必定 会打骂刘芳。长期以来,刘芳已经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并慢慢地开始与社会青 年接触,希望从他们身上能得到关怀。因为家庭的原因,刘芳慢慢地对学校学习 失去了兴趣,遇到事情喜欢逃避或消极应对,曾经因为不满同学的打扮,召集社 会青年在学校门口打同学,事情发生后却躲起来害怕承担责任,刘芳的抗逆力水 平较低。同时,学校社工及时联络刘芳的好友,通过她的好友了解到刘芳在离家 出走前一天晚上发生了重要事情。母亲因为女儿经常跟社会青年接触,怀疑她跟 社会青年有不正当的行为,而且最近经常收到学校老师关于刘芳学校行为的投诉, 经过打骂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母亲

41、一气之下拿着菜刀和绳子走到女儿房间,扔下 绳子并 要求女儿选择上吊自杀或是用菜刀解决或是通过煤气爆炸自杀,此举动吓 到刘芳并使得她不敢再回家,去到好友家里寄宿。刘芳母亲对于孩子问题的出现 并没有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更没有通过鼓励、陪伴等正面的方式处理,使得 刘芳的抗逆力无法因为家庭教育而提高。经过介入了解,刘芳的离家出走并不存 在学校老师批评的因素,而此事件真相有赖于刘芳的同学帮忙。案例再次说明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水平不高,家庭教育夹杂着较多的负面教育,较少涉及抗 逆力问题的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遇到问题或挫折时,他们会更倾向于与同伴 倾诉或逃避。 2. 2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问

42、题分析 通过笔者的访谈调查及上文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 逆力存在以下的问题: (1) 遇到挫折与困难时找不到多渠道进行排解或资源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在遇到挫折时,往往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处理或资源帮助,他们的内心没有足够 的能力支撑使得他们得以正面应对困难,缺乏自信心和成功感的他们首先会选择 向朋辈寻求帮助,他们的朋辈实际上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提供协助甚至是不理会 这些求助,于是这些孩子就会陷入更深的困境,消极面对问题。学校的老师每天 面对几十人的班级,基本上没有安排另外的时间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当这些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遇到问题时,难以从教师处获得支持和帮助。正是因为遇到挫折

43、 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有得到及时的正面鼓励和支持,他们的抗逆力可能会出现 进一步降低的情况。 (2) 家庭系统未能对子女的抗逆力问题重视并处理。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忙于 生计较少时间兼顾孩子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依赖学校或是打骂为 主,当孩子出现困境时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工作而放弃关注孩子,因而孩子得不到 家庭的支持而消极面对困难 。孩子的问题不能解决时,家长会把问题解决的责任 放到学校老师与孩子身上,恶性循环的要求孩子面对困难而自身不协助问题解决。 案例中刘芳家长平时忙于工作,甚至要求孩子花大部分时间在协助打理家庭生意 上,缺乏沟通的基础上更是甚少关心孩子的学业和交际,于是根本不了解孩子内

44、 心的想法和社会行为,问题出现时刘芳的家长则把责任推到学校,并没有协助刘 芳寻求解决办法或是给予正面的鼓励,培养孩子的抗逆力以应对挫折。尽管事情 真相最后了解到的是刘芳因为母亲的恐吓而离家出走,但是刘芳的家长并没有与 孩子做良好的沟通,处理此次离家 出走事件并辅导,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打骂, 导致刘芳可能会出现其他更为极端的负面行为。 (3) 社会系统缺乏有效的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的机制。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生活在社区,他们的抗逆力问题同时也受到社区环境的影响,社区治安、 社区文化、社区邻里关系等社区管理深刻地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问题的 改善。如刘芳的案例,倘若社区或邻居及早了解到刘

45、芳家人的教育方式、了解到 刘芳与社会青年的接触及交往并介入,刘芳离家出走的行为甚至自杀的危机则可 能不会出现。社区在文化娱乐、公共设施、邻里关系建设、环境优化等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青少年自身抗逆力的培养,可以开展社区邻里 节服务,增强社区居民及青少年间关系维系,协助他们建立更为完善的朋辈支持 系统,可以开设社区图书馆、社区猎奇活动、青少年夏令营等有利于增强外来务 工人员子女抗逆力的服务。社区也应该制定相关应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问 题的措施和管理办法,需要有危机介入工作的专门负责人,尽量协助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正面应对挫折。 (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身存有习得性无助感,正

46、面能量较低。由于一些需 要、规范或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满足、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慢慢地形成习得性 无助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会选择逃避或消极应对,这些负面的经验会使得他们 正面能量降低,抗逆力难以形成和发展,甚至出现抗逆力降低的情况。习得性无 助感的长期存在会使得个体越来越对事物失去兴趣,遇到困难时甚至会极端应对, 危害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降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习得性无助感有利于提升他 们的正面能量,增强对事物的兴趣,进而影响抗逆力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目前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水平一般,他们遇到困难时 选择沉默或找朋友倾诉寻 求帮助的较多。在抗逆力问题上,家庭和环境的影响较 大,但家庭对子女抗逆力问题的关注和介入较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身的习得 性无助感及正面能量也是他们抗逆力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社工在介入时可 以从心理承受力训练、自信心、效能感、自尊感等方面开展服务。 3、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受到外在和内在保护性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