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价值冲突与处理_麻岔_教改现象解析_余剑波.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888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价值冲突与处理_麻岔_教改现象解析_余剑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价值冲突与处理_麻岔_教改现象解析_余剑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价值冲突与处理_麻岔_教改现象解析_余剑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价值冲突与处理_麻岔_教改现象解析_余剑波.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 价值冲突与处理 * - 麻岔 教改现象解析 余剑波 (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研宄室,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 :在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面临被漠视和边缘化的命运。这种完全与时代精神相悖的改革 为何存在?本文以 麻岔 教改现象为研宄对象,通过对 麻岔 教改实践的现场考察、深度访谈和文献调研,从信息 技术在教学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价值冲突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 学融合的可能性和思路: ( 1)人的发展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契合点。 ( 2)中小学校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 合,一方面,需要重新考量效率 ;另一方面,需要从数字

2、化校园环境、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系统三个层次 将信息技术内化为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融合 ;价值冲突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目 永顺县石堤镇麻岔初级中学率先在湘西自治州 中小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其敢于挑战的教改勇 气、如火如荼的教改氛围和颠覆性的改革力度引起 了当地教研部门的广泛关注。通过实地考察,笔者了 解了麻岔初级中学教改的基本情况。自 2009 年秋季 下学期开始,在 把课堂还给学生 理念的指导下,在 四面黑板 +粉笔 的教学环境中,麻岔初级中学在 单个学科推行了 学案导学一三环六步一分步推进 的开放型教学模式。 2010

3、年春,七年级、八年级所有 学科全面实行这种模式的教学。管理和教学人员似 乎尝到了教改甜头,同时也存在诸多困惑需要探宄。 从 麻岔 中学的一堂 订鬼 课堂教学观摩中可以看 出,因为信息技术还没有进入课堂,从教师刻印的纸 制学案中发现教学目标中缺少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学 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沿着学生的 教鞭 游动,最 后 ,一 堂课的教学任务都没有 完成。从整个课堂教学 效果看,这种缺少信息技术元素的课堂教学系统,课 堂教学的进度得不到保障,学生知识拓展的广度、思 维挖掘的深度、情感交互的沉浸度等方面都没有取 得预期效果。 此类现象早己在其他省份普遍存在。为便于分 析,笔者姑且将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

4、室四面都有黑 板,老师讲课只有 10 分钟,剩余的时间由学生在其 附近的黑板进行主动学习的 三三六 自主学习模 式 ,称为 麻岔 教改现象。对此现象,人们各执一 词。有人认为:无论是否信息化,这些教改都可以改 善课堂,只是信息化的教改可能更具有一种传播能 力,能 跨越空间与时间,同时,信息化只是教改的必 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称 这种现象为非典型教改经验,追问了 用信息化支持 教改与不用信息化的教改有何本质区别 ,从信息化 教育的文化视角提出:信息技术的意义不在于提高 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而是保证学生在 21 世 纪的生存之道。 笔者认为以上现象只能说明该校的信息技

5、术与 教学融合比较缓慢和滞后,但是绝对不能忽略或遗 忘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硬件环境还不够用和软件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 类教改能否科学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标准和 落实新教 改精神?能否呈现生动、有序、高效和大容量、立体 式、快节奏学科教学的高效课堂?能否把人培养成为 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达到育人目标?深入剖析此现 象,对理解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厘清信 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具 *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十二五 规划 2011 年度重点课题 网络教学的交互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113520543)研究成果之一 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

6、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含义,从 信息技术在教学融合中的价值冲突中找寻此现象产 生的根源,并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可能性与 思路,借此反思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方法、教师教 育技术能力培训理念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序参量, 以期为此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意见。 二、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技术在教学进化过程中,每当出现一种新的技 术,就会引起一阵对技术促进教学的美好憧憬,甚至 是虚妄的幻想。然而,这些美好的幻想最终都无法逃 避破灭的命运,成为后继者的警示,广播、电影、电视 等等,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ra。 信息技术能否挣脱 陈 旧枷锁 ,还是沦为 新技术 宿命论 ?教育本身是一个 相对独立和外界作用缓慢的领域

7、,信息技术在教学迁 移中己经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 (CAI)和信息技术 与教学整合两个阶段,正进入深度融合阶段。从前两 个阶段看,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外在因素,即作为 一种手段、媒介和工具与教学结合,辅助教学,优化课 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在云技术环境下, 人人有空间,校校有平台 , 空间教学已蔚然成风。信 息技术己不是一种外在要素,它作为课堂教学改革中 最活跃要素,正与教学深入融合成为了教学系统内部 要素。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具有发展人的教学潜能 ,只 有在对信息人造物进行重新设计时将教学合理需求 和价值内在化,才能摆脱 新技术宿命论 。如果它不 与教学相融合,那么,就根本不能促使课

8、堂结构发生 变化与创新,仍然是守旧而不是变革。因此, 麻岔 教 改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课堂改革。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系统与 教学系统双向互动,重构教学结构和变革教学方法的 过程。其结果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信息技术 成为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 将面临变革和创新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因为蕴含教学 价值而改造为教学技术。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 互动的 过程中,正成为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并不断打破已有 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新的教学范式。但是,从 麻岔 教改中,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能 完全由信息技术的自组织进化实现,人必须作为信息 技术主体,发挥信

9、息技术在教学中应有的潜能。 三、 信息技术在教学融合中的价值冲突 毋庸置否,无论有无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课堂 教学中的一切都是人带来的。和其他价值冲突一样,技 术在教学融合中的价值冲突也经历了潜伏、被认识、被 感觉、处理和结局五个阶段。认识和感知价值冲突是处 理它的前提,以下是不同认识主体 间的价值冲突。 (一 M 言息技术发明者与决策者的价值冲突 信息技术发明者与技术决策者的价值冲突是指 信息技术发明者与技术决策者因发展目标各不相同, 而产生不同的使用方式、使用态度和使用结果。作为 技术发明者,信息化企业是以服务和产品换取利益, 以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偏重于技术功 能。作为技术决策

10、者,教育行业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 其技术作用的速度要慢,幅度要小。不同于企业的运 营机制,教育部门统筹考虑教学对于技术需求和着重 反思技术的使用是否需要符合教学的原则和规律。作 为技术决策者,教育行政部门认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 缩小地区间教学质量差异,实现均衡发展,同时,信息 技术还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实现优质发 展,注重于人的发展。然而, 技术不是免费品,而是一 种经济商品,只出售给愿意花钱购买的人,而不是那 些最需要它的人。所以,如果要将信息技术产品和 服务引入学校,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双方包括内部的 价值博弈必然发生。从麻岔中学实地视察中,我们发 现该校有一个老化废弃了的 2005

11、年农村远程教育工 程的机房,最近为了迎接示范校检查配置了一些电 脑,语音室更是面临拆建两难的境 地。在校长的访谈 中,校长充满期待地说 : 如果学校能够配置一个教师 备课室那就如虎添翼了。 但从最近消息了解到,通过 轰轰烈烈的教改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学校软 硬件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正是体现了一种技术 决策者对技术发明者的一种博弈。 (二 M 言息技术发明者与使用者的价值冲突 技术的发明和技术的使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 过程,技术使用的需要不仅不同于技术发明的需要, 而且不同于技术发明者所能预见的对该技术的需 要。 H 诚然,任何一种技术本身一开始并不是为技术 使用者而发明,而是由少数技术

12、精英分子通过创 造 性努力而发展起来的。譬如,电子计算机产生于二战 的需求,是由莫奇莱提出了制造电子计算机用来计 算指导火炮发射的 弹道表 的方案。信息技术发明 者和使用者的价值冲突是信息技术发明者和使用者 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和方法各不相同,而产生的认 知分歧。技术的内在属性是技术发明者对问题及问 题解决方法之间联系的认识。这种功能属性直接影 响技术使用者决定采用何种技术解决什么问题。技 术使用者必须将发明者的内在属性和当前面临的问 题建立联系。在教学领域中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蕴 含了技术发明者对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认识,而不 能 为教师直接使用,需要教师创造性使用。比如 , Blog 一开始是一

13、种个人传播自己思想,带有知识集合链接 的出版方式,并不是为教师开展作文教学而被开发,只 有教师发掘其作文教学功能时, Blog 才成为教学技术。 (三 )信息技术使用者自身的价值冲突 当一种技术被释放,归于使用者使用时,仍然还 面临自身的价值冲突。信息技术使用者自身的价值 冲突是指原有技术应用的惯性思维影响信息技术使 用的效果,包括教师个体间、教师群体间及教师自身 的价值冲突。从教师个体间看,由于不同学科教师 对 技术的需求存在差异,技术对各个学科知识领域的 作用也存在差异,不同学科教师主体对技术认识也 就不同。从教师群体看,由于存在教师岗位、年龄、分 工等不同,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和

14、学科教 师对技术使用同样存在价值冲突。于是,有人提出教 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 四会 目标,即学校领导会 指导、骨干教师会设计、专业教师会制作、学科教师 会应用。从教师自身发展看,教师作为技术使用者面 临自身的认知冲突,技术应用过程中遭遇习惯性思 维的干扰。譬如,多媒体环境下线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将对网络环境下交互性教学模式产生 负迀移效应。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几乎每个教师都 要经历技术阻碍者、技术过滤者、技术使用者、技术 设计者四次角色转换。从 麻岔 教改中的语文教师 访谈中,教师透露学案对于学校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教师设计和誊写油印学案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学生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易修

15、改、不好交流、容量小等困 难。相反,如果教师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融入语 文教学知识系统,形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融 合的方法,则可解放教师劳动,有效支持教学。 正由于以上价值冲突的存在,出现了一个比较 落后地区教改的新局面,同时也显现了 信息化时代 背景下教改的尴尬和窘境。 四、从人的自身发展协同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 融合中的价值冲突 (一)融合的契合点 由于人们对信息技术本质认知的局限和信息技 术与教学之间关系的误解,信息技术与教学通常会 出现 两张皮 互不相干的现象,比如 麻岔 教改现 象。实际上,人的发展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契合点。 信息社会,技术不仅对人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且 要求培养适

16、应这种新环境的 创造人 。唐凯麟指出 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人的发展具有两种不同的模 式。一种是适应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新型的 创造人 。 这类人有全新的品 质结构、全新的智力结构、全新的 审美结构,他们意志坚强,发展全面,能够独立地管理 自己的生命活动,自觉地意识到在这个瞬息变化的世 界上自己的地位和使命,自觉地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服 从人类共同的崇高的理想和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去 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和创造办法。还有一种人在社会 上消极沉闷,具有遵从意识,没有高尚的道德上和精 神上的需求,对生活抱着一种消费主义的态度,沉浸 在庸俗低级的生活方式中间而不能自拔,这种人被称 为 消费人 或 享乐人 。 毋

17、庸置疑,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 宿的。在人本主义思潮下,以人为本成为了当代课堂 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 以人为本 的教学观, 强调以学生自我指导学习方式为主,以解决问题为导 向,通过 体验、探宄、合作、展示 的方式进行学习;强 调重建人道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 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和指 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从信息技术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目前 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说, 既然人的自身发展成为了信息技术和教 学共同关注 的焦点,那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就具有现实可能 性。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一种

18、 一切以人发展为基 础 的同步(不存在谁先谁后)、共生(不是此消彼 涨)、并存 (不是谁存谁亡)的关系。按照发生逻辑看 , 麻岔 先教改后建设信息技术环境,显然不符合信 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同步关系。 (二)融合的思路 以上分析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基础,人的 发展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成为可能。然而,在信 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价值冲突的 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利用价值冲突激发课堂教学的 积极变革,提高行政管理决策 的科学性和教师教学 的有效性。根据当前 整合 现状,要实现信息技术与 教学融合,我们需要做到两个务必:一要重新考量效 率;二要将信息技术作为数字化校园环境、课堂教学 过程、

19、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系统的要素内在化。 1.重新考量效率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厘清观念是首要 任务。在技术应用的初期或者不成熟时期,存在 唯 工具论 、乱用、滥用、误用的错误倾向,效率是唯一 的支配性原则,结果剥离了技术与人的关系,教学中 出现了功利主义思想和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 的进程,甚至对技术产生恐惧、依赖、否定、怀疑等心 理 。实际上,陷入了一种 工具理性 的囹圄。按照李 芒教授的观点, 工具理性 是指人和技术处于一种 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中,只关心怎么做,它可以解决一 切问题,它的价值通过对人和自然操纵和控制的效 率来衡量例如,一些被狭义化的高效课堂正是这 种工具理性的集中体现,他

20、们按照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将 效 狭义地定义为效率,信息技术是科学安 排教学要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最快完成教学任 务,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的手段,结果造成功利主 义严重,课堂中生命价值缺失,对技术全盘否定和排 斥。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和技术应用的理性回归, 需要重新考量效率。 在这样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垄断知识,且个人发 展的自主性大大增强的新时代,技术应用的观念更 要关注和张扬 目的理性 。 目的理性 认为技术是 一种揭示事物的形式,重构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经 验,关心是否应该去做,它是一种解蔽的方式,它的 价值在于建立一个人和技术和谐相处的新世界 M。 我 们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现了一个现代

21、化的、真实 的、生态的生活空间和经验世界的形式,其中,多媒 体技术为教学还原或再现了一个与语言文字相对应 的真实世界,网络技术为学 习创设一个自由、互动、 安全的虚拟环境。在这种技术观下,学生的学习力和 思维力是衡量技术应用的重要指标,而不只是效率 ; 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和谐的信息化环境、开发丰富的 教学资源、指导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固有的优质潜能 自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就是要实现信 息技术的教学潜能和学生的发展潜能的统一,实现 效率、效果和效能的统一。 2.内在化原则 相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内在和外在因素是相对稳 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内在化原则是指 当某种外在因素变化和影响力

22、不断増强,直接影响一 个系统本身属性时,决策者 按该系统本身演化的规 律,将其内在化为系统要素,以实现对外界的适应和 自身的控制。为了引导和控制信息技术在教学系统中 得到合理、有序、生态的应用,我们引入内在化原则。 在教学系统中,技术作为一类物种经历由排斥 到接受、自发到自觉、感性到理性的进化历程。通过 优胜劣汰的自然机制,有些技术物种同化或变异为 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另外一些技术物种则为教学系 统所淘汰而消亡。同样,作为一种强势物种的信息技 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系统来说 ,一 开始是一堆仪 器、一种手段或一门工具,只不过是一种外在的影响 因素,然而,目前信息 技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人造自 然的世

23、界和虚拟现实的交流空间,我们现在身处其 中,正改变着人们生存和认知的方式。所以,按照技 术在教学系统中的进化逻辑,信息技术需要内在化 为教学系统的要素。笔者试从数字化校园环境、课堂 教学过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系统三个层次为中小 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一个内化路径。 将信息技术内化为学校数字化校园环境的要素 Web2.0 时代,良好的学校数字化环境能够为课 堂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为解 决技术发明者和技术决策者的价值冲突,各级各类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协同出台政策、制定制度与规划, 积极采取多种方式、途径和手段筹措资金,与信息技 术企业合作开发或将少数精英所持有的信息技术产 品

24、直接收购和重新改造,为学校营造良好的信息化 学习环境,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与管理 平台、信息化服务,营造理想的符合网络时代教学实 际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丨 2 丨将信息技术内在化为学科课堂教学过程要素 仅仅将信息技术引入校园就试图彻底变革课堂 教学,这是 痴人说梦 。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 影响 重点体现在信息技术能够变革与创新学科课 堂教学结构和模式 。技术使用者只有结合学科教学 的特点和需求,创造性地对技术发明者的人造物包 括教学工具、资源和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二次开发和 合理运用,才能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信息技术与 学科课堂整合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信息技 术不能停

25、留在改变教学的细枝末节,丰富教学内容, 増加教学容量,拓展教学规模这一机械、浅显和粗糙 的应用层面,而是要全面地、整体地、无痕迹地融入 学科教学系统之中,包括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 丨 3丨将信息技术内化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系统要素 我们应该把信 息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作为教 学目地,帮助学生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活和学习, 建立新的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要做到这一点,前提 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仅要重视由于年龄结构、 性别差异、学科知识不同造成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 的价值冲突和效果差异,更重要的是,教师个体自身 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面临价值冲突和方法困境。

26、要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的解决办法是将信息技术作为 教师知识体系一个内在要素,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 教学的有效融合。正如赵勇教授所说, 如果技术没 有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联系起来,那么技术就只是教 学系统结构中 的一个外在的要素。而教育研宄表明, 教师所持有的教学法知识和观念极大地影响着技术 运用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什么技术必须与教 师如何教学直接联系起来。换言之,教师的技术知识 必须和教学法知识整合起来。技术知识必须被看作 教师教学知识与观念的一部分,并从其教学活动获 得这些技术知识。而且只有当技术融合到教室的教 学活动中,并成为他们教师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时,技 术才能常规性地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

27、支持教学 。 ”n 目前,技术一教学法一内容知识 ( TPACK)正成为研 宄的前沿热点,技术知识 CT)、教学法知识 CP)、学科 内容知识 CK)这三类知识成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 合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这三种知识是未来教师专业 发展的重要框架 8。 五、结束语 总之, 麻岔现象 作为一种非典型的教改经验, 虽然有着教改跟风的 嫌疑 、国际化视野的 缺乏 及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 硬伤 ,但也在全省范围 甚至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 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 的关系 的头脑风暴。笔者作为教育技术行业的实践 者,并非 技术优先论 ,既不提倡将信息技术供奉于 神台之上,也不提倡技术滥用和误用而导致教学要 素的

28、缺位。只因为在信息技术时代, 教什么 如何 教 教得如何 等一系列教学问题亟待大家研宄和 探讨。为了避免信息技术在教学融合中价值冲突带 来损失,我们必须在 用 的观念上,从片面追求效率 走向营造思维对话的空间;在 用 的思路上,坚持信 息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环境、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学科 教学知识系统三个方面的内在化原则。希望以上论 述能为基础教育区域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中 小学中传播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一个可供 参考的意见。最后,笔者引用 通用技术 教材中的一 句结论 要从人类根本的、共同的、长远的利益出发, 理性地看待技术,要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 的方式使用技术。 作为本文的结

29、束。 参考文献: 汪晓东 .教育技术学 永远的虚妄? pB/OL.http:/ch.bokee. com/content/5130503.html, 2012 05_08. Pj Denis Goulet,丹尼斯 “ 古莱特 .靠不住的承诺 一一 技术迁移中的价 值冲突PV1.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29 Mm 赵勇 .传统与创新 :教育与技术关系漫谈 tMj.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6.137-138. 4j唐凯麟 .当代新技术革命与人的发展 J1.中国德育, 2010, : 9-13. 56李芒 “ 对教育技术 工具理性 的批判 DB/OL. http:/www. 上 tml,2012 05 08. 间焦建利等 .技术一教学法一内容知识 (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 “ 远程教育杂志, 2010, (1):39-45. 作者简介: 余剑波 :硕士,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网络教学、区域教育 信息化、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 )。 泛收稿日期 :2012 年 6 月 16 日 责任编辑 :宋灵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