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 说明书.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7295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9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 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 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 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 说明书.doc(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说明书 设计题目: 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专业年级: 2011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116722003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5 年 05 月 27 日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 引言- 1 -1.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结果、关键问题和相关发展趋势- 1 -1.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1.2.2 预期设计结果- 1 -1.2.3 关键问题- 1 -1.2.4 相关发展趋势- 2 -1.3 本课题的设计方法- 2 -1.4 系统功能说明- 3 -第二章 机械手气动系统设计- 4 -2.1 明确机械手的工作要求-

2、 4 -2.1.1 气动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分析- 4 -2.1.2 工作要求- 5 -2.1.3 运动要求- 5 -2.1.4 动力要求- 5 -2.2 设计气动控制回路- 5 -2.2.1 列出气动执行元件的工作程序- 5 -2.2.2 作X-D线图,写出执行信号的逻辑表达式- 6 -2.2.3 画出系统的逻辑原理图- 7 -2.2.4 画出系统的气动回路原理图- 7 -第三章 气缸及气动元件设计- 10 -3.1 手臂回转、伸缩、夹紧、升降气缸的设计- 10 -3.3.1 确定气缸类型- 10 -3.3.2 气缸内径计算- 10 -3.3.3 选择气缸- 11 -3.3.4 验算气缸力的大小

3、- 11 -3.3.5 活塞杆直径d的校核- 12 -3.3.6 耗气量计算- 13 -3.2 选择气动控制元件- 14 -3.2.1 选择主控气动换向阀- 14 -3.2.2 选择行程阀- 14 -3.2.3 选择手控换向阀- 15 -第四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16 -4.1 控制系统分析- 16 -4.1.1 总体控制要求- 16 -4.1.2 PLC机械手的动作分析- 16 -4.1.3 系统硬件配置- 17 -4.2 系统变量定义及分配表- 17 -4.2.1 输入/输点数分配- 17 -4.2.2 输入/输出点地址分配- 18 -4.2.3 系统接线图- 18 -4.2.4 P

4、LC外围接线图- 19 -4.3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20 -4.3.1 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 20 -4.3.2 程序设计(梯形图)- 21 -第五章 PLC机械手的程序调试- 28 -5.1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28 -5.1.1 PLC程序调试及解决的问题- 28 -5.1.2 PLC与上位机联调- 28 -5.1.3 结果分析- 28 -第六章 设计总结-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词- 32 -摘要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

5、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机械手的结构、气动控制系统、主要技术参数、气缸的选型设计以及PLC控制程序的设定。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来实现气压驱动机械手,从而完成立柱的升降/回转、手臂的伸出/缩回和手爪的抓取动作。本设计探索的意义是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改变机械手的工作程序,来达到相要求的工作效果。PLC控制系统的机械手,简易方便且适应性较强,这对于未来机械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机械手;气动系统;气缸;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AbstractThe manipulator is imitate the part of the hand,

6、according to the given program, track and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 capture, handling or operation of the automatic mechanical device. The manipulator is used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known as industrial manipulator. Production of mechanical hand can improve the automation level of productio

7、n and labor productivity; can reduce labor intensity, to ensure product quality, to achieve safe prod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of the manipulator, pneumatic control system, the selection of the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cylinder design and PLC control program.This design is

8、mainly through the programmable control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pneumatic drive manipulator, thus completing the column lifting / rotation, arm extension / retraction and hand grasping movements.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design is to be able to change through a simple mechanical hand wor

9、king procedures, to achieve the work requirements. PLC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which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nipulator.Key words: Manipulator ; Pneumatic system ; Cylinder ; PLC ; Ladder diagram ;第一章 引言1.1 本课题

10、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中要快速高效的实现工件的装卸、转向、输送;或操持焊枪、扳手、喷枪等工具,进行加工、装配,就需要机械设备能够自动化作业,所以现如今自动化作业已受到生产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工业机械手”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它模仿人手的局部动作,来实现生产的自动抓取、搬运等复杂流程,它能够代替人手进行高效率作业,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厂加工效率,而且还保障了工厂及工人们的人身安全。本论文正是针对这一课题,选择了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PLC控制系统的机械手,在专用生产线上也有着重要

11、的地位。PLC控制系统的机械手,我们能够通过改变它的工作程序,达到工作效果,简易方便、适应性较强,尤其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这次课题主要包括机械手的总体方案设计、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以及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等。本设计机械手采用圆柱坐标型,各动作由气压驱动,并由电磁阀控制。通过气压缸来实现立柱的升降/回转、手臂的伸出/缩回和手爪的抓取动作。动作顺序及各动作采用时间间隔原则。功能主要用于上下料、搬运环类零件的重复动作,从内孔夹持工件,代替人手的繁重劳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可根据工件的变化及运动流程的要求随时更改相关参数,以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1.2 本课题研

12、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结果、关键问题和相关发展趋势1.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机械手的功能要求和现实意义,并对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加以学习和了解,熟悉了其运动机理等。在现有机械手技术基础上,确定了搬运机械手的基本系统结构,对机械手的运动进行了简单的力学模型分析,完成了机械手传动部分、执行系统、驱动系统等系统的相关设计,并对机械手的控制技术进行了一定的阐述。1.2.2 预期设计结果本课题的预期结果是完成机械手气动系统总体设计,并实现可编程序控制PLC控制方式,并对其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1.2.3 关键问题本课题的关键问题是对机械手气动系统的设计要符合技术参

13、数要求,气动控制回路整体布局要合理,控制方式要合理可靠,且具有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设计合理,准确,满足设计要求。1.2.4 相关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工业经济发展放缓,使得气动机械手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作为新兴科学技术的产物,气动机械手的发展势不可挡。目前,气动机械手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趋势: (1)、结构模块化(2)、控制智能化(3)、感觉功能变强(4)、系统应用与集成化(5)、可靠性越来越高(6)、易操作更灵活(7)、向微型化方向发展1.3 本课题的设计方法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下几种:1)、试凑法2)、逻辑法3)、分组供气法试凑法是将选用的的气动基本回路、常用回路试凑在一起组成控制

14、回路,然后分析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如若不满足要求,则要修改或另选回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此法是气动回路常用的设计方法,设计气动回路也可以参照使用。逻辑法包括逻辑运算法和图解法。辑运算法是根据控制要求,直接应用逻辑代数进行计算简化,但计算过程较复杂,对于复杂的控制回路不易得到最佳结果。图解法是利用逻辑代数的特性,把复杂的计算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出来,如信号-动作线图法(X-D线图)、卡诺图法等。分组供气法是在控制回路中,增加若干个控制元件对行程阀采用分组供气的方式。产生障碍时,可切断障碍信号的气源,防止障碍的产生。在本次机械手气动系统设计中采用逻辑法中的信号-动作线图法(X-D线图)设计气动回路,整

15、个设计过程如图1-1所示。非标准标准程序分析实际问题列出程序式X-D线图逻辑函数校正逻辑原理图控制回路图校核图1-1 气动系统设计步骤框图1.4 系统功能说明机械手气动系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机械手通过可控制编程来控制气动系统,从而实现机械手的立柱的升降/回转、手臂的伸出/缩回和手爪的抓取动作。机械手具有独立的控制系统、程序可变、动作灵活多样。并适用于可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生产,工作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控制方法,对于未来工业的发展,机械手气动系统的自动改进有着深远的意义。第二章 机械手气动系统设计2.1 明确机械手的工作要求2.1.1 气动机械手结构

16、示意图分析本设计介绍气控机械手模拟人手动作,按预先给定的程序,轨迹和工艺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完成工作的上料或下料。为了完成这些动作,系统共有 A、B、C、D四个气缸,可在三个坐标内工作。A夹紧缸、B手臂伸缩缸、C立柱升降缸、D立柱回转缸。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表2-1 气动机械手系统的初始状态执行元件初始状态功能A气缸伸出位置抓取工件B气缸缩回位置横向伸缩C气缸上端位置上下移动D气缸左端位置左右旋转图2-1 气动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31 -2.1.2 工作要求本设计机械手主要用于自动输送线的上下料,采用气动方式驱动,可控制编程进行控制。由于机械手工作速度的稳定性较差、冲击大、气源压力

17、较低,手爪抓重一般在30kg以下,所以结合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2.1.3 运动要求由于影响机械手动作快慢的主要因素是立柱的升降/回转、手臂的伸缩和手爪的抓取速度。本设计确定该手臂升降行、伸缩行程均定为500mm;手臂回转行程范围定为00-1800;立柱升降、手臂伸缩、立柱回转一次时间;手爪伸缩行程定为200mm,手爪抓取一次时间。2.1.4 动力要求手臂设计还包括手爪伸缩气缸推力FA5kN;手臂伸缩气缸推力FB15kN;立柱回转气缸推力FC20kN;立柱升降气缸推力FD30kN。 2.2 设计气动控制回路根据机械手(图2-1)结构的设计要求,其中A缸为夹紧缸,当活塞杆退回时将工件夹紧,当活塞杆

18、伸出时将工件松开;B缸为伸缩缸,实现手臂的伸出和缩回动作;C缸为升降缸,实现立柱的上升和下降动作;D缸为回转缸,通过齿轮齿条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立柱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立柱的回转运动。2.2.1 列出气动执行元件的工作程序q立柱下降C0手臂伸出B1手爪夹紧A0手臂缩紧B0立柱左转D1手爪松开A1立柱右转D0立柱上升C1根据上述工作要求,现列出气动执行元件的工作程序,如图2-2所示: qd1c0a1d0c1b0a0b1C0B1A0B0D1A1D0C1图2-2 机械手的动作顺序图2-3 机械手的工作顺序 2.2.2 作X-D线图,写出执行信号的逻辑表达式根据上述分析的可以画出气动机械手在C0-B

19、1-A0-B0-C1-D0-A1-D1顺序动作下的X-D线图,如图2-7所示,从图中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原始信号d1 、c0 、b0 、c1 均为障碍信号,因而必须排除。为了减少整个气动系统中元件的数量,这四个障碍信号都采用逻辑回路来排除,其消障后的执行信号分别为d1*(C0)=d1a1q 、c0*(B1)=c0a1和b0*(C1)=b0a0 、c1*(D0)=c1b0a0 。图2-4 气动机械手的X-D线图在图2-4中,顶端依次写入的是程序的相位及对应的动作名称,左侧由上至下是控制信号及对应的被控动作,其中控制信号在上,被控动作在下,在最右侧为“执行信号”表达式。在图中动作线的起点是在该动作的

20、开始处,用“O”表示,动作线的终点在对立动作的开始处(对立动作是指A1与A0、B1与B0等不能同时存在的动作),用“”表示;信号线的起点是在该信号所控制动作的开始处开始,用“O”表示,信号线的终点是在产生该控制信号动作的对立动作开始处结束,用“”表示。如控制第一个动作C0的信号d1,信号线的起点是在该信号所控制动作C0的开始处开始,即C0左侧,用“O”表示;信号线的终点是在产生该信号d1的动作D1的对立动作D0开始处结束,即D0左侧,用“”表示。画信号线时应注意:信号线的起点就是同组中动作线的起点,信号线的终点就是上一组中动作线的终点。在X-D线图中有的信号线比其所控制的动作线长,说明当动作状

21、态要改变时,其控制信号不允许它改变,这种阻碍动作改变的信号是障碍信号,其长于动作线的部分为障碍段,用“ ”表示,在图2-5中,其中d1(C0)、c0(B1)、b0(C1)、c1(D0)均为障碍信号。为了排除某个有障碍信号m 的障碍段,需要另外一个信号(又称为制约信号)n,将信号m与信号n相“与”,去除m信号中的障碍段。选择制约信号n的原则是:使信号n在信号m的障碍段中不存在,而在m信号的执行段有信号。如控制动作C0的信号d1是有障碍信号,选择信号a1作为制约信号;控制动作B1的信号c0是有障碍信号,选择信号a1作为制约信号;控制动作C1的信号b0是有障碍信号,选择信号a0作为制约信号;控制动作

22、D0的信号c1是有障碍信号,选择信号b0a0作为制约信号。2.2.3 画出系统的逻辑原理图系统的气动逻辑原理图如图2-8所示,图中列出了四个气缸的八个状态以及与气缸相对应的主控阀。图中左侧列出的是由行程阀、启动阀等发出的原始信号(简略画法)。图中四个与门元件四个与门均有排除障碍作,其中有两个是三输入的与门元件,是启动信号q对d1a1起开关作用;b0a0c1的和输出。c0a1c1b0a0q d1a1c1a0qd0101010&10&A1A0C1B1B0C0D1D0b1c0a0b0d1a1c1图2-5 气控逻辑原理图2.2.4 画出系统的气动回路原理图根据气控逻辑原理图,可绘制出相应的气动回路图。

23、如图2-8所示,系统中的原始信号d1、c0和b0、c1是无源信号,不能直接与气源相连。原始信号d1、c0和b0、c1 ,应分别通过a1与a0、a0c1才能与气源相连接。图2-6 气动控制系统回路原理图由系统图的工作循环分析可知:(1) 当按下启动阀q后,压缩空气经d1、a1阀和手动阀进入C缸主控阀左腔,使C缸主控阀处于左位,C缸活塞杆缩回,立柱下降,实现动作C0。 (2) 当立柱下降到位,C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c0后,压缩空气经c0阀和a1阀进入B缸主控阀左腔,使B缸主控阀处于左位,B缸活塞杆伸出,手臂伸出,实现动作B1。(3) 当手臂伸出到位,B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b1后,压缩空气经b1阀进

24、入A缸主控阀左腔,使A缸主控阀处于左位,A缸活塞杆缩回,夹紧工件,实现动作A0。(4) 当工件被夹紧,A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a0后,压缩空气经a0阀进入B缸主控阀右腔,使B缸主控阀处于右位,B缸活塞杆缩回,手臂缩回,实现动作B0。(5) 当手臂缩回到位,B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b0后,压缩空气经b0阀和a0阀进入C缸主控阀右腔,使C缸主控阀处于右位,C缸活塞杆伸出,立柱上升,实现动作C1。(6) 当立柱上升到位,C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c1后,压缩空气经c1阀和a0 阀和 b0阀进入D缸主控阀右腔,使D缸主控阀处于右位,D缸活塞杆左移,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立柱右旋,实现动作D0。(7) 当立柱回转

25、到位,D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d0后,压缩空气经d0阀进入A缸主控阀右腔,使A缸主控阀处于右位,A缸活塞杆伸出,放开工件,实现动作A1。(8) 当工件被放开,A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a1后,压缩空气经a1阀进入D缸主控阀左腔,使D缸主控阀处于左位,D缸活塞杆右移,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立柱左旋,实现动作D1。(9) 当立柱回转到位,D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d1后,压缩空气经d1 、a1阀和手动阀q后,再次进入A缸主控阀的左腔,使A缸的主控阀又处于左位,重新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第三章 气缸及气动元件设计3.1 手臂回转、伸缩、夹紧、升降气缸的设计气缸的品种繁多,各种类型及型号的气缸性能和适用工况条件不尽

26、相同。选择气缸的过程包括确定气缸的类型、安装方式、具体的结构尺寸、行程、密封形式、耗气量等。3.3.1 确定气缸类型根据设计要求,机械手的升降、伸缩、抓取选用单活塞缸,转动选用双活塞缸。又考虑到开闭时行程要平稳,可采用缓冲型气缸。因此初步选择执行元件为四台标准缓冲气缸。3.3.2 气缸内径计算3.3.3 选择气缸根据气缸标准缸径,查表22-4-34JB系列气缸7:夹紧气缸A型号为:JB-125200-S;伸缩气缸B型号为:JB-200500-S;升降气缸C型号为:JB-250500-S;回转气缸D型号为:JB-320500-S。3.3.4 验算气缸力的大小夹紧气缸A工作时,A气缸输出力为: (

27、3-8) 伸缩气缸B工作时,B气缸输出力为: (3-9) 升降气缸C工作时,C气缸输出力为: (3-10) 回转气缸D工作时,D气缸输出力为: (3-11)3.3.5 活塞杆直径d的校核按本设计,缸行程s=500mm,则查表22-1-56活塞杆的校核公式7 为: (3-12) 其中:活塞杆的作用力 活塞杆材料的需用应力,无特殊要求活塞杆选用45钢调质处理,则材料的抗拉强度,则活塞杆材料许用应力为: (3-13)则由设计题目要求:夹紧气缸A所产生的推力5KN,则活塞杆直径: (3-14)故所选活塞杆直径=32mm,满足要求;伸缩气缸B所产生的推力15KN,则活塞杆直径: (3-15)故所选活塞杆

28、直径=45mm,满足要求。升降气缸C所产生的推力20KN,则活塞杆直径: (3-16)故所选活塞杆直径=50mm,满足要求。回转缸D所产生的推力30KN,则活塞杆直径 (3-17)故所选活塞杆直径=63mm,满足要求。3.3.6 耗气量计算取气缸的容积效率已知夹紧气缸A的缸径DA125mm,行程s200mm,全行程需要时间t1s,且气缸A耗气量为: (3-18)已知伸缩气缸B的缸径DB200mm,行程s500mm,全行程需要时间t2s,且气缸B耗气量为: (3-19)已知升降气缸C的缸径DC250mm,行程s500mm,全行程需要时间t2s,且气缸C耗气量为: (3-20)已知回转气缸D的缸径

29、DD320mm,行程s500mm,全行程需要时间t2s,且气缸D耗气量为: (3-21)3.2 选择气动控制元件根据系统对控制元件工作压力及流量的要求,并按照气动控制回路原图选定下列各阀。气动换向阀、行程阀、手动换向阀均为控制气路上的阀,所以可选通径较小的阀,为了使气动回路管路尽可能一致,此处通径选用6mm。3.2.1 选择主控气动换向阀缸A主控换向阀:系统要求压力P0.6Mpa,查表22-1-27控制阀通径与通流能力7,选换向阀A的通径为10mm,则查表22-4-131 QQI系列四通气控换向阀7,选缸A主控换向阀的型号为:Q24Q2 I-L10。缸B主控换向阀:系统要求压力P0.6Mpa,

30、查表22-1-27控制阀通径与通流能力7,选换向阀B的通径为10mm。则查表22-4-131 QQI系列四通气控换向阀7,选缸B主控换向阀的型号为:Q24Q2 I-L10。缸C主控换向阀:系统要求压力P0.6Mpa,查表22-1-27控制阀通径与通流能力7,选换向阀C的通径为15mm。则查表22-4-131 QQI系列四通气控换向阀7,选缸C主控换向阀的型号为:Q24Q2 I-L15。缸D主控换向阀:系统要求压力P0.6Mpa,查表22-1-27控制阀通径与通流能力7,选换向阀D的通径为20mm。则查表22-4-131 QQI系列四通气控换向阀7,选缸D主控换向阀的型号为:Q24Q2 I-L2

31、0。3.2.2 选择行程阀a0、a1、b0、b1、c0、c1、d0、d1均为二位三通常闭直动滚轮式行程阀,通径为6mm,查表22-4-179 XQ系列三通机控换向阀7,选八个行程阀的型号为:XQ230611。3.2.3 选择手控换向阀q为二位三通手动按钮式换向阀,通径为6mm,查表22-4-143 K23JR1系列三能按扭式换向阀7,选手控换向阀的型号为:K23JR1-L6。第四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本设计整个系统由操控面板来完成整个机械手的的操作,机械手的各个动作由汽缸驱动,而汽缸由相应的电磁阀控制,完成各类的工作要求。如手臂回转、伸缩、上下移动;手爪的抓取、松开动作等。机械手的所有动作执

32、行,全部动作由PLC控制完成。4.1 控制系统分析 4.1.1 总体控制要求1)、本设计机械手由上升/下降、左转/右转、伸臂/缩臂的执行用双线圈二位电磁阀推动气缸完成。当某个独立的电磁阀线圈通电,就一直保持现有的机械动作。即:一旦左转的电磁阀线圈通电,手臂左转,即使电磁阀线圈再断电,手臂仍保持左转动作状态,直到相反方向的线圈通电为止。另外,夹紧/放松由单线圈二位电磁阀推动气缸完成,线圈通电执行夹紧动作,线圈断电时执行放松动作。设备装有上、下限位和左、右限位开关,它的工作过程:有八个动作且运行方式分为单步,单周期,连续三种模式。各个脉冲电磁阀的工作顺序是:原位下降伸臂夹紧缩臂上升右转松开左转原位

33、2)、为检修和维护方便,每个电磁阀应有自动/手动两种工作方式,正常工作时采用:自动方式;检修和维护时采用:手动方式。4.1.2 PLC机械手的动作分析机械手处在原始位置(左转到位、上升、缩臂),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臂开始下降。机械手下降到下限位置,状态开关动作,下降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伸臂。机械手伸臂到限定位置,状态开关动作,伸臂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夹紧。机械手夹紧到夹紧位置,状态开关动作,夹紧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缩臂。机械手缩臂到限定位置,状态开关动作,缩臂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上升。机械手上升到上限位置,状态开关动作,上升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右转。机械手右转到右限位置,状态开关动作,右转动作

34、结束,机械手开始松开。机械手松开到松开位置,状态开关动作,松开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左转。机械手左转到位,一个工作循环过程完毕。4.1.3 系统硬件配置按照设计的控制要求,在设计中选用了可编程序控制器S7-200系列PLC实现气动机械手的工作方式,用S7-200来编写控制程序,可编程序控制器CPU模块型号选用224XP,无需输出扩展模块。4.2 系统变量定义及分配表4.2.1 输入/输点数分配为了将机械手的控制关系用PLC控制器实现,PLC需要10个输入点(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和八个控制开关),4个输出点。输入输出器件代号地址表功能说明器件代号地址表功能说明开关10启动按钮开关211停止按钮SQ1

35、1手爪夹紧气缸开关YV4Y4手爪夹紧SQ22手爪松开气缸开关手爪松开SQ33手臂伸出气缸开关YV5Y5手臂伸出SQ44手臂缩回气缸开关手臂缩回SQ55手臂上升气缸开关YV6Y6手臂上升SQ66手臂下降气缸开关手臂下降SQ77手臂左转气缸开关YV7Y7手臂左转SQ810手臂右转气缸开关手臂右转表4-1 输入/输出点分配表4.2.2 输入/输出点地址分配 表4-2 输入/输出点地址分配表序号名称输入点序号名称输出点SB1启动按钮I0.0HL原始位开关Q0.0SQ1伸出位开关I0.1YV1抓/松电磁铁Q0.1SQ2缩回位开关I0.2YV2伸臂接触器Q0.2SQ3上限位开关I0.3YV3缩臂接触器Q0

36、.3SQ4下限位开关I0.4YV4上行接触器Q0.4SQ5左限位开关I0.5YV5下行接触器Q0.5SQ6右限位开关I0.6YV5左转接触器Q0.6SB2停止按钮I0.7YV5右转接触器Q0.74.2.3 系统接线图根据机械手的输入/输出点分配表,完成控制系统I/O接线图,如图4.2所示:X1 Y4X2 X3 Y5X4X5 Y6X6X7 Y7X10X0 COM1 X11 COM224VKA4KA5KA6KA7PLC夹紧松开伸出缩回上升下降左转右转启动停止图4-1 PLC系统接线图4.2.4 PLC外围接线图图4-2 PLC外围接线图SB1、SB2分别接主机的输入点I0.0、I0.7;SQ1、S

37、Q2、SQ3、SQ4、SQ5、SQ6分别接主机的输入点I0.1、I0.2、I0.3、I0.4、I0.5、I0.6;HL、YV1、YV2、YV3、YV4、YV5、YV6、YV7分别接主机的输出点Q0.0、Q0.1、Q0.2、Q0.3、Q0.4、Q0.5、Q0.6、Q0.7;开始系统启动? 调取数据子程序右转电磁阀下降电磁阀上升电磁阀伸臂电磁阀左转电磁阀松开电磁阀抓取电磁阀是否停止?结束YNNY4.3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4.3.1 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 图4-3 控制程序流程图4.3.2 程序设计(梯形图)图4-4 梯形图第五章 PLC机械手的程序调试5.1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5.1.1 PLC程序调

38、试及解决的问题在PLC程序调试过程中,首先必须连接好实验设备的接线口。L+端连接V+端,1M、2M端连接L+端,1L、2L、3L端连接M端;然后打开用软件S7-300打开设计的PLC梯形图,打开实验设备开关后进行对PLC梯形图进行调试,打开通讯找到实验设备所对应的CPU连接之后,点击下载程序将程序加载到实验设备,打开程序监控按钮,将软件启动至RUN模式,按照其实验要求进行整个实验的模拟;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实验设备上的开关以及相关按钮进行调试。将编写好的PLC控制程序和实验设备模拟运行程序进行仿真测试,要确保做到:1)、当PLC在通讯情况下,刷新不出实验设备的CPU,应当查看实验设备开关是否打

39、开或查看电脑与实验设备之间的连接线是否松动,当及时解决。2)、当PLC在RUN情况下,实验设备模拟运行程序进行仿真测试时,出现仿真出错或异常,应当暂停设备,进行起查看程序书写是否出错、程序符号书写是否重复等,应及时进行修改。5.1.2 PLC与上位机联调将编写好的PLC控制程序和上位机组态画面用仿真软件和编写的模拟运行程序进行仿真测试,要确保做到:1)、PLC程序IO变量与实际PLC模块地址对应正确。2)、检查上位机与PLC的通讯设置是否正确,向PLC下载程序。检查PLC之间的通讯设置和PLC模块的地址拨码开关设置和DP插头上拉电阻设置,观察PLC通讯指示灯是否正常、通过上位机监控测试PLC之

40、间通讯是否成功。3)、检查上位机组态项目与PLC的通讯设置,测试PLC与上位机监控画面通讯是否成功。5.1.3 结果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现气动机械手的动作要求,方法是使用S7-300来编写控制程序,限位开关及定时器控制延时来进行信号输出。气动机械手的PLC控制如下:将手动/自动转换开关扳到自动位置,则PLC控制系统根据预先编好的控制程序,自动控制相关设备的运行。当控制系统给出自动运行的信号后,立柱开始下降,限时2s后动作位碰到限位,状态转移;手臂开始伸出,限时2s后动作位碰到限位,状态转移;手爪开始夹紧,限时1.5s时间到,状态转移;手臂开始缩回,限时2s后动作位碰

41、到限位,状态转移;立柱开始上升,限时2s后动作位碰到限位,状态转移;手臂开始右转,限时2s后动作位碰到限位,状态转移;手爪开始松开,限时1.5s时间到,状态转移;手臂开始左转,限时2s后动作位碰到限位,状态转移。以此类推,直至所有动作结束,完成一个循环,下一个循环又开始。第六章 设计总结本论文主要设计了一台基于PLC来控制的气动机械手,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动作要求,即立柱的升降/回转、手臂的伸出/缩回和手爪的抓取动作。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首先分析气动机械手的功能与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动作要求;2)、其次设计了气动系统回路图,并确定了气动系统方案和回路,并绘制出图形;3)、

42、然后对系统参数的计算,并进行系统估算,绘制出相关的图形(二维和三维);4)、最后用PLC作为控制器,优化了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达到最终设计要求。参考文献1王积伟,章宏甲,黄谊.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田勇,高长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3黄永红.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4宾洪赞,王润孝.先进制造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设计及实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6田勇,高长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7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气压传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第三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致谢词本毕业论文是在吴喜平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设计的最终完成,吴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要向吴老师致以最诚挚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这次毕业设计是对四年大学所学知识的总结,它考察了对气动传动系统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