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3929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阴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蒙阴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阴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阴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前 言蒙阴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为蒙阴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蒙阴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蒙阴县城市总体规划。1. 规划编制的背景蒙阴县虽然地处沂蒙山区腹地,但是却因为革命战争年代的南北岱崮保卫战和孟良崮战役而名扬中华。改革开放以后,蒙阴县分别于1984年和1997年编制了两轮总体规划。最近的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 尽管这一轮总体规划时1997年编制,但它的规划起始年是1994年,所以本纲要中将其简称为“1994年版总体规划”。是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7年编制的。随着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特别

2、是1999年9月京沪高速公路通车并在蒙阴县境内设有两个出入口,2000年对蒙阴县域各乡镇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以及蒙阴县自身和其在临沂市域乃至山东省范围内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蒙阴县需要重新审视和检讨过去的发展思路和轨迹。通过新一轮蒙阴县总体规划的编制,重新从城市规划和城市政策上对未来发展做出综合整体的把握。对于本次规划编制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因素有下列几个方面: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描绘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因此,未来15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次规划期限2005-2020年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5年,如何在未

3、来15年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整体水平是本次规划必须面对的目标。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统筹”的重要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统筹”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4、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次规划必须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内容,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为目标,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途径,着眼于全面发展,使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达到协调发展的状态,从而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保障。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镇)化。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山东省近一步制定了积极推进城市(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三化”发展战略。山东省在全面反思过去发展历程中,认为山

5、东省中心城镇的计划作用薄弱是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02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就提出要强化中心城市的作用以形成三大城市圈,从而带动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的发展。随着农村人口的城市(镇)化,中心城区将承担较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本次规划需要对这个大趋势有所应对,研究城市空间的形态与结构,以及产业发展的出路,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5) 长期以来山东省经济布局的重点一直集中于胶东地区和省会济南,这一地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进程。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胶东地区与济南和鲁南沂蒙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该地区长期处于发展战略的盲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全省经济的发展。根据木桶原理,该地区严重

6、地阻碍了山东省的整体发展水平。2004年编制的临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临沂市总体规划,在认识临沂市自身差距的基础上,调整了临沂市在山东省域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对策,也进一步完善了临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无论是“一心七轴”结构还是“一心两轴四象限”结构都将蒙阴县作为临沂市西北部山区的中心城市,并在本地区的“三化”进程中应该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蒙阴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期,它肩负着作为沂蒙山区中心城市带动鲁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全省经济实力的战略使命。所以此次蒙阴县总体规划编制必须充分理解临沂市域发展战略调整的内在涵义和蒙阴县面临的机遇,同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临沂市乃至山东省内

7、几个兄弟城市(镇)之间的竞争会比以往更加激烈,有必要从城镇体系、区域产业和空间调整方面研究如何积极做出相应调整,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6) 蒙阴县近年的城市成长表现并不突出。目前蒙阴地区生产总值(GDP)名列临沂市第9位,其它经济指标与相同类型城市相比较也处于中下游的水平。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规划应当围绕如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做文章,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蒙阴县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2000年蒙阴县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为进一步极化中心城市(镇)的聚集作用提供了操作平台。根据县委、县政府对蒙阴县总体规划的要求,本次规划确立了“高标准、远目标、重实际、可操作”的编制目标。

8、本次规划不仅肩负着振兴蒙阴经济的重任,而且对于临沂市,特别是沂蒙地区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规划必须正确把握未来15年规划期内,甚至更远期蒙阴县的区域职能和城市规模,并将探索符合蒙阴县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城市空间结构作为本次规划的具体目标。2. 规划指导思想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规划的总原则,结合蒙阴县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经济社会实际状况,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 根据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蒙阴县在临沂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根据国家、山东省城镇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和技术规定,基于蒙阴县域

9、各城镇的现状条件和发展潜力,科学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推进县域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3) 城市发展的目标应切合实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衔接,根据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处理好发展的时序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利于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 根据蒙阴县城区在县域的地位、职能以及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加快城市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其在县域及更大区域范围内的中心作用。5) 统筹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目标,强调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筑绿色生态网络,营造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6)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延续城市发展的脉络,继承和弘

10、扬优秀的地域文化。重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培育和壮大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3. 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3.1.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6)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等相关技术标准;7)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以及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文件);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

11、通知(国办发200025号文件);9)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10)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11) 临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12)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13)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14) 蒙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15) 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的和法律的文件。3.2. 规划期限本次蒙阴县总体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1) 近期20052010年;2) 远期20112020年;3.3. 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蒙阴镇行政区划所辖范围(云蒙湖除外),共243.11平方公里用

12、地范围。3.4. 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蒙阴县域和蒙阴县城区1) 蒙阴县域:本规划的区域范围为蒙阴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601.8平方公里。2) 蒙阴县城区(以下简称城区):其范围为现状蒙阴城区范围内城市建设连绵区域,东至曹庄河,西至西环路,南至京沪高速公路,北至北部山脉山脚,总面积约为28.8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26.8平方公里。4. 规划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4.1. 规划技术路线4.1.1. 原则(1) 战略性、前瞻性城市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远大理想。在问题分析的前期,摆脱局部利益和具体项目的干扰,着眼于客观和长远,才能把握城市发展的大目标和方向,为实现高标准

13、、高起点、科学的发展打下基础。(2) 现实性、可操作性规划编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这种引导是基于对现实的逐步改进而实现的,城市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编制中,注重规划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就是要使规划能对空间拓展起到引导作用。(3) 系统性、综合性以系统研究的方法逐步深入,突出研究和规划中的系统性、综合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蒙阴城市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及深入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规划的客观基础。另外需要借鉴以往的各项研究成果,综合协调各部门的发展思路,针对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提出具有弹性的空间发展方案。这是规划系统综合的另一体现。(4) 实证性、针对性以蒙阴县发展和规划管

14、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主要问题为起点,强调规划的实证性和针对性,重点把握城市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与提高、生态保护与土地资源利用、交通体系完善与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等重点问题。4.1.2. 技术路线(1) 以研究为支撑的规划通过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两个层面上比较蒙阴县城镇发展的态势:第一是在临沂市域范围研讨蒙阴县和其它城市间的竞争和协作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形成自身的城市核心竞争力。第二是在蒙阴县域范围内探讨蒙阴城区和其它乡镇的关系,极化蒙阴县城区的中心地位,重点培育次区域型的重点城镇,为快速提升经济实力奠定必要的基础。(2) 以时空为体系的规划本次规划以时

15、间和空间两条线索贯穿于整个规划之中。以时间为线索,进行了近期建设规划、远期建设规划和远景规划构想;以空间为线索,进行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其中每一项规划都经历现状解读、优劣分析、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和支撑环境的规划过程,由此组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3) 以问题为导向的规划以问题为导向的规划,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回答了“我是谁”、“到何处去”、“怎样姿态去”和“靠什么去”等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以解决本次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图1-1 技术路线框架示意图4.2. 主要工作方法本次规划针对蒙阴县近几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状况,认为蒙阴县未来15年可能会遇

16、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城市发展速度的快与慢,可能不仅仅取决于蒙阴县自身的战略思路与理想抱负,更多的取决于外部发展的条件。因此,这就要求本次规划要有较强的应变外界不同变化条件的能力,要强调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引导政府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对土地需求的控制。本次规划提出如下工作方法:4.2.1. 公众参与调查研究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直接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战略与布局。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全面贯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让公民以主体姿态参与到城市规划及相关研究中,这不但

17、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而且增强了人们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体现的则是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在现状调研阶段,除了常规的现场踏勘、部门访谈和乡镇调研,规划组在蒙阴县建设局的大力协助下还进行了总体规划阶段的公众参与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发出问卷800份,回收问卷642份,剔除18份无效问卷,一共收回有效问卷614份,总有效率为76.75%。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最后形成了公众参与问卷调查报告,并且为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提供了民意指导。4.2.2. 选择与城市发展动力相匹配的发展方向和城市规模由于前面对城市可建设用地和城市功能的研究,都是在城市所拥有的土地容量范围内

18、展开的,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远景空间结构。如何确定本次规划的空间结构是这次规划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规划通过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规模,来确定本次规划的空间结构。1) 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在对城市发展现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强调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研究和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2) 确定城市规模。考虑到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拥有的各种变数,提出城市规模的预测采取低、中、高三种方案,从而保证城市在不同发展条件下,拥有较为合理的空间结构。本次规划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更加强调对相应人口规模所应达到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研究,使人口规模预测、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有效衔接。方案一为低

19、速发展方案,即根据过去蒙阴县人口与城市化的发展演变趋势,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和逻辑,在现有的发展轨道上,保持现在的发展趋势来推断未来城市人口演变情况。方案二为中速发展方案,方案提出的前提条件是蒙阴县工业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能如期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有关规划内容中所确定的增长目标和调整指标。方案三为高速发展方案,规划假设未来蒙阴县社会经济能够出现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在巨大的、快速增长的投资规模支撑下,蒙阴县作为临沂市乃至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县域总人口及中心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呈现加速的趋势。4.2.3. 多方案比较和推荐方案确定1) 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规模

20、的研究,确定低、中、高不同规划方案,强调规划对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条件、城市发展实力与开发步骤的分析,保证每一方案能够代表城市在某一发展条件与规模下的城市较为合理的空间形态。2) 考虑到规划的前瞻性,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能够保证城市近期和未来的发展,为城市可能的发展留有弹性空间,推荐规划是在三个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选择。3) 在多方案比较选择的基础上,提出本次规划的推荐方案。4.2.4. 确定城市发展的远景空间结构规划认为像蒙阴县这类正在步入高速发展的城市,如何保证城市合理的空间结构尤显重要。本次规划提出一套技术方法,意在探讨中心城区内各个片区最适宜的功能,保证城市在快速

21、发展过程中拥有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具体地说,本次规划根据城市用地的工程地质评价、城市自然条件和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分析,在对土地使用的现状和拟建项目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各片区土地使用的功能,并对各类用地功能的兼容性进行研究,确定各个片区最适宜的功能。这一工作内容将有效地保证城市各个片区土地使用功能的合理,为确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提供依据。5. 规划重点根据蒙阴县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新特点,针对原有的规划和建设所暴露出的问题,本次蒙阴县总体规划的工作重点如下:1) 明确县域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确定城镇化战略和途径,提出配套的城镇发展政策,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区与重点城镇集聚,

22、提升城区和中心镇的竞争力和聚集力,适当调整城镇数量,控制发展主体。2) 明确城区的城市性质和区域职能,充分发挥城区在整个县域中的主导地位和带动作用。3) 寻求城区合理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用地结构,确定城市用地可持续拓展的结构模式。4) 组织处理好市域交通网络与县域城镇发展的关系,完善城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协调城区道路系统与用地布局的关系。5) 注重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对城区整体城市风貌的构造,以及山水城市景观的塑造。6) 城区内部功能的组织和优化,城区内部各类建设用地的统筹安排。第二部分 蒙阴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 蒙阴县域发展综合现状分析1.1. 地理位置蒙阴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511815,北纬3

23、5273602。县境在山东省中南部沂蒙山区,泰沂山脉的腹地。蒙阴县因位于山东省第二高峰蒙山之阴而得名,自西汉初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秦朝大将蒙恬和东汉天文历算学家、珠算发明人“算圣”刘洪的故乡。蒙阴县现在隶属于临沂市,东邻沂水、沂南县,西靠泰安市的新泰市,南依蒙山,与费县、平邑县交界,北与沂源县接壤。城区距临沂市95公里,距山东省会济南市186公里,距首都北京市673公里。现辖9镇2乡、587个行政村。截止到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3.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32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4.1%。1.2. 历史沿革西汉初(公元前205年)建县,隶

24、属兖州泰山郡。王莽篡位后,曾改称蒙恩县。东汉初,废蒙阴县,地属盖、牟二城。三国时曹魏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琊郡。东魏时东安郡之新泰县改称蒙阴县,仍属东安郡。自此经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都属新泰县。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阴地又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置新泰镇,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建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又改属莒州。清雍正二十年(1734年)属沂州府。1913 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济宁道。1925年改属琅琊道。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行政区。1949年属鲁中南行政区沂蒙专区。1950年改属沂水专区。1953年属临沂市(地区)

25、至今。蒙阴县自西汉初建县以来,共有四次建城。一是西汉初,在联城乡城子一带置“汉蒙城”,二是西晋初,在今城东南公家城子村置“晋蒙城”;三是南北朝时,北魏在蒙阴地方置新泰县,治所在今城东4公里徐家沟村西;四是1313年,置“元蒙城”( 即今城区)。1.3. 自然条件1.3.1. 地质(1) 地层蒙阴县的地层出露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界震旦系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以及新生代第三系及第四系。(2) 岩浆活动蒙阴县地层中的岩浆活动频繁,但规模不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泰山群期的岩浆活动,县内主要是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中生代的岩浆活动,是蒙阴县一次最主要的岩浆活动。县内阎庄虎

26、头崖岩体和金星头岩体(部分),岩性是以闪长玢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的一套岩体呈岩床状侵入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在其接触带形成了矽卡岩,在部分的卡岩带中有铁、铜、金矿化,局部形成了小矿点,围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大理岩化。(3) 地质构造蒙阴县地质构造属于华北地台,鲁西台背斜、鲁中隆断区,新蒙断块束的新甫山单断凸起东段南翼,新汶蒙阴单断凹陷东段、蒙山单断凸起中段北翼。其构造由南北两个单断凸起夹一个单断凹陷而成。蒙阴县基底岩系为褶曲构造,由新甫山背斜和泰山徂徕山蒙山背斜构成;古生代盖层是一个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中生代盖层则为一个断陷向斜构造。1.3.2. 地貌与土壤(1) 地貌形态蒙阴县地貌整个地形南北高,

27、中间低,由北西向东南倾斜。境内南有蒙山山脉,北有新甫山山脉,有东汶河、梓河、蒙河三大河流,山岭连绵、沟壑纵横。海拔标高一般200600米,最低120米(垛庄镇西师古庄东),最高1108.3米(桃墟镇冷峪顶)。全县总面积1601.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26%,丘陵占58%,平原占10%,其他种类占9%。(2) 山脉蒙阴县山脉,以东汶河为界,北岸以北系新甫山脉、南岸以南系蒙山山脉。有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头105座。属于“崮”的有36座。县内山的高度,在海拔2381108.3米之间,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其中已查有山名的8座。另外,还有紫荆、九女、白马三个关隘与槐花、老子、龙虎、仙人、云

28、霞五个名洞。(3) 土壤全县土壤共有3个土类,8个亚类,15个土属,49个土种,可利用面积共133,574公顷(合2,003,609亩),棕壤类最多,褐土类次之,潮土类最少。1.3.3. 气候与气象蒙阴县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气压低,温、湿度高,多为东南风。冬季,气压高,温度低,雨雪少,西北风盛行,气候干冷。蒙阴县常年降水量为13.05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为782.4毫米,降雨最多年份(1970年)为1282毫米,径流量6.04亿立方米。降水量在全县分布上也相差很大,南部、东部偏多,北部偏少。蒙阴县年总辐射量为504.2kJ/c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2.8。南部

29、高于北部地区。气温日较差5月份最大,为12.4;7月份最小,为8.5。蒙阴县的冬季风西北风从10月中旬开始到12月达到全盛时期,至4月中旬消失。夏季风东南风从6月中旬开始,7月进入极盛时期,9月初结束。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季风相互交替的过渡时期。季风对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是冬干冷、夏炎热、降水多。蒙阴县19591987年相对湿度平均为65%,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以7月份最大为79%,4月份最小为55%。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的1415点时湿度最低,日出前为最高。蒙阴县初霜日一般出现在10月23日,终霜日一般为4月14日。平均霜期174天,最长220天,最短159天。1.4. 自然资源1.4.1.

30、水资源(1) 概况全县水资总量,年平均为67409.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9798万立方米,地下水7611.2万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1553.2立方米,是全临沂地区平均数的1.76倍,居临沂各县之首位。但由于降雨量年际悬殊很大,特枯年水资源仅有27254.8万立方米,占常年平均值的40.4%。实际用水量很少,一般每年用水60007000万立方米,最多时不超过8000万立方米。每人仅用水160立方米。1) 地上水资源蒙阴县地处山东省暴雨中心,夏季雨量充沛,19591984年年平均降水量13.05亿立方米,径流总量6.04亿立方米。全县水利工程总库容9.22亿立方米,其中县内兴利库容8746.1

31、万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14.6%。2) 地下水资源全县地下水总贮藏量年平均3.4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7611.2万立方米,已开采量为50%左右。地下水绝大部分属重碳酸盐钙型水,PH值6.59,总硬度2.5823.4德国度,是全县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2) 河流现状情况蒙阴县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全县主要河流有东汶河、梓河、蒙河,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1条,均为季节性河流。(3) 现状水库情况1) 主要水库表2-1 蒙阴县主要水库一览表名称地理位置最大淹没面积(平方公里)水库大坝高(米)抗震强度最大泄洪量(立方米/秒)最大库容量(万立方米)岸堤水库县境东部84.7029.8

32、07级1400078200张家庄水库蒙阴城东北6公里1.6717.468级2001153黄土庄水库蒙阴城北5公里1.7317.238级2601100朱家坡水库野店乡朱家坡村西北0.5公里1.4024.528级76212302) 小型水库小型水库分为小型和小型两类。至1987年共建小型水库28座,小型水库60座,总控制流域面积302.93平方公里,库容8563.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12万亩。1.4.2. 矿产资源 蒙阴县已查明有花岗石、金刚石、黄金、麦饭石、陶土、石灰石、钾长石、钠长石、煤、铁等22种矿藏。以“齐鲁红”为代表的花岗石分布广泛,储量达百亿立方米。县内拥有全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

33、矿,已探明储量为2000万克拉,曾发现重119.01克拉的“蒙山一号”钻石。煤炭可采储量1亿吨。优质石灰石遍及全县,陶土储量8000万吨以上。矿泉水质好量大,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利用麦饭石矿泉水和蒙山金银花配制的“银麦”啤酒,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宴会用酒”,现已成为蒙阴县的主导产品之一。1.4.3. 农业资源蒙阴盛产以苹果、板栗、桃、大雪枣、甜杏、大樱桃等为主的干鲜果品。全县经济林面积45万亩,2000年果品产量21.5万吨,居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第33位,是全国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之一,现有果园面积52万亩,果品年产量4亿公斤。其中桃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2.5亿公斤,是山东省最大的优质蜜桃生产

34、基地县,岱崮镇被农业部授予“中华蜜桃第一镇”称号。苹果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2亿公斤;板栗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2000万公斤。蒙阴县由于海拔高、土质好、光照足、温差大,出产的苹果色泽美、口感好、营养丰富,被誉为“水果之乡”。蒙阴县饲草资源十分丰富,全县草山草坡面积51万亩。畜牧业以猪、兔、羊、牛、草鸡、草鹅为主,2000年全县存养各类畜禽544万头(只),其中鹅19万只,长毛兔饲养量270万只,年产兔毛1550吨,居全国之首,1999年被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毛兔之乡”。蒙阴县还是著名的名贵中药材出产地。全县拥有各类中药材近200种,家种中药材有金银花、黄芹、黄芪、丹参等品种纯、药

35、物有效成份含量高,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1万亩。1.4.4. 旅游资源蒙阴县内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众多。绵延百里的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拥有10万亩水面的云蒙湖,碧波荡漾,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和举办大型水上活动的胜地。孟良崮雄伟壮丽,因孟良崮战役名扬海内外,是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胜地。杏山溶洞,景色优美别致。目前全县以蒙山、云蒙湖、孟良崮和山水生态农业为主体的旅游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泰山、曲阜相呼应,构成了山东省独具特色的三角旅游格局(详细情况参阅第10章和蒙阴县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1.4.5. 文物名胜目前,蒙阴全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县级

36、文化保护单位74处。蒙阴的文物名胜遍及全县。有闻名世界的盘足龙化石;有吕家庄、南蓉芙的大汶口文化古遗址;有巍峨的蒙山及其三关;有岱崮保卫战和孟良崮战役革命遗址等等。全县被列入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1.5. 社会经济1.5.1. 社会经济1994年以来,蒙阴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5亿元,增长17.2%,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产值8.87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完成产值16.96亿元,同比增长20.8%;第三产业完成产值14.32亿元,

37、同比增长19.9%。2003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2.1:42.2:35.7,第一产业下降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到2.43亿元,同比增长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71元,比上年增加1511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722元,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8563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3476元。1.5.2. 产业结构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增长速度最慢,并相对稳定,曾出现小幅波动。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最快。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由1994年的41:33:26逐步调整为2003年的22:42:36。1996年以前,第一产业比重超过第二、第三产业。1996年以后,第二产业比重一直

38、高过第一、第三产业。不过从三产构成情况来看,蒙阴近年来生产总值构成状态基本相同。一、二、三产的比重各年份相差不大,二三产业的发展显得滞后,这是阻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之一。因此,蒙阴县需要在强化第一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其它产业,进一步发展二、三产业,使各个产业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和优化。综合来看,蒙阴县产业结构的特征为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相对稳定。1.5.3. 经济增长特征从1995年到2003年,蒙阴县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1999年以来则超过了10%。2003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则比1995年翻了一番以上。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以1998年为转折点,1998

39、年以前,增长速度逐渐趋缓,1998年以后,增长速度逐步提高,显示出蒙阴县经济较强的发展潜力。1.6. 人口发展1.6.1. 县域人口 2003年末,蒙阴县总人口为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人,占总人口25.89%;农业人口人,占总人口74.11%。2004年末,蒙阴全县总户数17.67万户,总人口53.02万人,户均3人。2004年出生人口为0.43万人,较上年减少0.03万人,死亡人口为0.27万人,较上年增加0.0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迁入人口为0.37万人,迁出人口为0.59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为 - 4.0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31人。蒙阴县域1995年总人口为人,到2003年

40、达到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25,其中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4,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2.03。整个县域的人口增长还是以自然增长为主。根据近1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表明,人口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稳定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6.06下降到2003年的0.56。1.6.2. 城区人口根据统计数据,2003年末蒙阴县城区总人口14.59万人,较上一年增加了5.41,其中农业人口7.22万人,占总人口的49.5%;非农业人口为7.37万人,占总人口的50.5%。2004年出生人口为0.12万人,死亡人口为0.06万人。迁入人口为0.37万人,迁出人口为0.59万人。从1995年到2003年,蒙阴镇的人口增

41、加16950人,年平均增长14.52。对比分析表明,近年来蒙阴县城区的人口增长率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已经从1996年的27.23下降到2003年的5.41。从总体增长情况看,城区人口的增长还是以机械增长为主。城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略高,大致在710左右,波动范围不大。而城区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波动较大,近几年机械增长率呈稳定下降的趋势。从人口流动的趋势看,主要是外出务工、就学等,目的地主要是省内的胶东地区和省会城市。2. 蒙阴县发展条件分析2.1. 发展优势与机遇2.1.1. 区域发展机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东、中、西三大地带形成梯度发展态势。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

42、全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在中国整体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凭借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有利的外部国际环境,山东省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实现全省的繁荣富强。在山东省“十五”及到2010年城市化发展规划和山东省中心镇发展规划中都强调了让一批小城市尽快成长成为中等城市,不断增强其要素积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实行“五动发展战略资源开发推动、工业带动、市场牵动、农业产业化拉动、基础设施引动、与中心城区配套联动”等多种发展思路,加快小城镇的膨胀,形成规模,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地。2.1.2. 优良资源禀赋蒙阴县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都十分丰富,为地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

43、基础,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依托。其中尤其是旅游资源,目前全县以蒙山、云蒙湖、孟良崮和山水生态农业为主体的旅游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泰山、曲阜相呼应,构成了山东省独具特色的三角旅游格局。2.1.3. 自然环境优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拟定长期发展计划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蒙阴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水热条件优越,生态环境极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环境的市场价值也就越高。蒙阴优越的自然环境将促进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2. 发展弱点与劣势2.2.1. 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紧缺蒙阴县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内、市内相

44、对较为薄弱,工农业产品仍处于低水平的原料产品阶段,附加值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抗风险能力弱,效益差。集中反映在:1) 产业结构仍处于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低层次阶段,加工度不深,附加值低,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扩大;2) 农业生产没有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经济,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3) 旅游资源虽十分丰富,但开发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创新程度低,旅游产品(包括本地有特色、便于携带的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严重滞后。4) 由于蒙阴县临近地区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城市的消费群体,因此在相邻区域获得的服务收益和接受的经济辐射都极其微弱。5) 蒙阴县政府自身财力有限,能用于城市基础设

45、施建设和产业更新发展的资金更是紧张。2.2.2. 交通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的优劣,是影响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京沪高速公路以及沂蒙公路的建成,蒙阴县交通情况近几年来虽已有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地处山区的地形条件限制,相对山东省其它现实来讲仍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1) 部分支线公路的路面等级仍然较低;2) 基于行政区划的公路收费很大程度上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 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未能形成多种交通方式联合运作的模式,特别是缺少铁路交通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环境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蒙阴县经济,特别是旅游、商贸等第三产

46、业的发展。2.2.3. 人才缺乏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蒙阴县总人口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初级职称以上人员共53709人,仅占总人口的10.8%,主要分布于文化、卫生、教育、工业、建筑业、商业贸易等行业。另有文盲、半文盲55227人,占总人口的11.1%,人口素质偏低。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才)流动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地加强。对蒙阴县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 在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才)在学业结束后大多数读选择了留在或者迁往大城市,人才外流现象严重;2)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农民的精英也大多进入大中城市成为城市中的农民工,因此蒙阴县已经成为“人员(才)输出县”,造成目前人才

47、资源远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3. 蒙阴县区域综合竞争力分析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城市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获得更多的资源城市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来制定城市的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胜出。传统区域经济学主要是讨论如何通过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来达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是立足于本身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它从区域局部内在的条件出发,分析区域经济特征,并以此为规划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据。而竞争力的比较更多从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间的竞争角度入手,旨在对区域经济条件与实力进行比较,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从而创造比竞争者更有利的条件,吸引外部资源,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次规划对临沂市域范围内各区县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期望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蒙阴县在市域内的发展现状,潜力和应该发挥的优势,同时在市域范围中对蒙阴县进行合理的定位,并且为蒙阴县空间结构布局提供外部影响因素分析。表2-2 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权重个数合计社会竞争力人口县域总人口0.1534非农业人口0.20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