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2516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ppt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第六章 小城镇专项规划11道路交通系统1.1概述城镇道路是指在城镇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1.1.1道路的分类和分级(1)公路:是联系城镇与城市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道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分为: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按其在城镇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按其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2(2)城镇道路:联系着城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城镇中心、居住区、工业区、文化商业区小城镇道路分级: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镇区道路系统组成31.1.2小城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小城镇道路规划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量确定相

2、应的道路级别和布局,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镇区道路规划技术指标规划技术指标道路级别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计算行车速度(km/h)403020-道路红线宽度(m)24-3616-2410-14-车行道宽度(m)14-2410-146-73.5每侧人行道宽度(m)4-63-50-30道路间距(m)500250-500120-30060-1504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中,常用的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技术指标有:线路非直线系数:指道路起点与终点间实际的交通距离与两点间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主要用衡量路线的便捷程度道路网密度:指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与小城镇用地面积的比值;用来衡量道

3、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性 城镇道路网密度=城镇道路总长度/城镇用地总面积(km/k)道路面密度:指城镇道路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反映城镇建成区内城镇道路拥有量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其他指标:广场面积、公共停车场面积等51.2小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2.1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所在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和道路规划衔接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一致与村镇总体规划协调与配合与土地利用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相配合满足近期建设的同时,考虑长远性61.2.2小城镇道路布置的基本要求满足村镇交通运输的要求新建与原有路网的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合理规划路网布局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注意村镇景观和面貌的要求满足辐射各

4、种管线的要求71.2.3小城镇道路网类型(1)方格网式(棋盘式,农村传统的街道形式)适用于地形较平坦的村镇主要特点:有利于建筑布置、市政工程建设和方向识别;交通组织简便,通行能力大,车流分布均匀;某条道路受阻可方便绕道;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大干道间距一般300-600m8(2)环形放射式适用于规模不大的平原地区村镇优点: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利于中心与各功能区的联系,中心突出;非直线系数比方格网小,易于组织城镇的轴线系统和景观;不足:交通组织不如方格网灵活;不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9(3)自由式常见于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小城镇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利于减少工程造价,节约道路的工程造价不足:

5、非直线系数大建筑用地分散,不利于建筑和工程管线布设10(4)混合式(也称综合式)111.2.4小城镇道路交通组织(1)对外交通组织对外交通对小城镇的影响:形成与发展(沿陆路、水上交通线)影响工业、仓储等用地选择和村镇发展方向 影响村镇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公路在小城镇中的布置:A.过境路沿小城镇边缘相切通过B.过境路与乡镇保持一段距离,通过一两条入城道路与小城镇联系C.公路高架通过城镇,高等级公路经过城镇时,可将高架公路作为过境公路12(2)镇区交通组织道路网功能明确,系统清晰过境交通与村镇交通分流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分流人车分流(人流较多地区,为保保障交通顺畅和出行安全)渠化交通:指实施路口的综

6、合治理与局部拓宽渠化 131.3小城镇道路线型设计1.3.1小城镇道路横断面设计定义:道路横断面是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规划道路路幅的边界线,是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 14道路红线内一般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安排各种管(沟)线所需宽度的总和15(1)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车行道宽度的大小以“车道”或“行车带”为单位单条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3.5-3.75m行驶车辆间的最小安全距离是1.0-1.5m行驶车辆与边沟距离为0.5m车行道宽度的计算公式如下:N=(A+B)M+C式中:A车辆距边沟的最小安全距离(m)B车辆宽度(m)C两车错车时的最

7、小安全距离(m)M车道数16(2)人行道一般高出车行道8-20cm一般一条人行道宽度为0.75m,在人口密集区域为0.85-1m。一般主干道设4-6条、次干道2-4条 人行道(3)绿化带构成:分车绿带(车车,又分为中间分车绿带和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车);路侧绿带(人红)功能和作用: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村镇 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保障行车安全、快速 起到备用地的作用17行道树绿带以乔木为主,树下可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若只种植行道树,需采用透气性路面材料株距应不小于4m,为何?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分车绿带注意行车视野环境(形式简洁、树木整齐)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

8、距离0.75m中间分车绿带,在路面高度0.6-1.5m合理配置常绿植物,有效阻挡夜间眩光两侧分车带宽1.5m以上,乔木为主,但不宜搭接?小于1.5m,以灌木为主18路侧绿带布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单行种植、双行种植、错位双行种植路侧绿带宽度在8m以上,可设开放式绿地有条件,应结合水面与岸线设计滨水绿带,在道路和水面间留出透景线19(4)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道路横断面根据交通方式的不同,分为: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道路横断面的选择根据城镇性质和规模、道路功能和等级、地形条件、交通量等实际情况确定三块板:红线宽30m以上,机动车多,行车速度快,非机动车多的主干道两块板:双向交通均匀的过境

9、道路或村镇交通性道路一块板:红线30m以下,机动车少,行车速度慢,自行车与行人多的村镇道路20道路横断面设计时还要综合考虑沿街建筑使用、街道景观、工程管线的布设一般来讲,当B/H1时,建筑与街道之间有一种亲切感,街道空间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流动感,容易形成繁华闹市的气氛;B/H=12之间时,由绿化形成的界面作为烘托,步行空间仍可保持一定的建筑亲切感和较为热闹的气氛;B/H2时,道路往往布置多条绿化带,空间更为开敞,街道气氛将被逐渐冲淡。在实际应用中多取B/H=12为宜。21表6-322 道路的横坡是以道路横断面为视角,道路中心或一端到另一端的坡度,用百分数来表示。横坡的设置主要考虑车行道、人行道

10、、绿化带上的雨雪水能够迅速的排入道路两侧或一侧的雨水井或边沟。道路横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路面的材料、道路组成部分的宽度、当地降雨强度、道路纵坡大小等因素。23表6-4241.3.2小城镇道路平面设计(1)主要内容定线:确定起点、终点、中间控制点、横断面布置平曲线设计:选定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加宽、缓和半径解决直线(曲线)与曲线的连接计算行车视距,排除曲线内侧视线障碍确定分车带、人行道绿带、杆线设施的位置对沿线的交叉口、广场、桥涵、排水设施以及其他设施,确定位置、形式和尺寸25(2)道路平曲线直线段之间的连接曲线转折角7以内,设计车速50km/h以内,可不设平曲线,折线相连26 圆曲线半径27

11、超高 道路实际允许的最大转弯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 包括超高缓和段和超高端28(3)行车视距(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反应距、制动距、保险距反应距离,发现障碍物到开始制动制动距离,车辆开始制动到车辆停止保险距离,停止后,留安全距离5-10m会车视距双方离路面1.2m高驾驶员的视点据经验,会车视距等于停车视距的2倍291.3.2小城镇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沿着车行道中心线的竖向剖面需考虑:规划要求;地形、地质情况;路面排水;工程管线埋设等组成:竖向直线和曲线(1)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任务合理确定车行道中线或其他特征点连线在竖向上平顺起伏的线形

12、设计各路段的纵坡度及其坡段长度确定路线和桥涵构筑物的标高保证视距要求,确定竖曲线计算施工高度30(2)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的要求线形平顺,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迅速保证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出入口等衔接平顺两侧街坊及道路上地面水的水利排泄(纵坡度0.5;道路测石顶面低于两侧建筑物地坪标高;地下管线有最小覆土厚度)考虑各控制点的要求(道路中线标高、河流最高水位、建筑物地坪标高等)路基稳定,工程量小31(3)道路的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最大纵坡:一般,平原6%;丘陵7%,特殊8%-9%;村镇3%(考虑非机动车)最小纵坡:一般,0.3%-0.5%,主要考虑雨水排泄(降雨量;路面类型;管径大小)(4)竖曲线(

13、衔接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凸形竖曲线32一定车速下,保证足够的视距应设置凸形竖曲线:村镇主干道 ,次干道 ,其他道路凹形竖曲线一定车速下,行驶平顺,乘客舒适应设凹形竖曲线:村镇道路主、次干道 ,其他道路331.4小城镇道路交叉口设计1.4.1平面交叉口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平面交叉口的类型与特点交叉口类型道路夹角()交通组织适用范围街角建筑十字形75-105方便广易处理X形105,75行人过街,转弯交通不利尽量避免难处理T形75-105较简单主次、次支易处理Y形105,75十分不利尽量避免难处理错位较简单主次与支路易处理复合复杂多路交汇较难处理环形中心岛,高效大路口较易处理341.4.2平面交

14、叉口设计(1)平面交叉口类型的选择 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90的十字形和T形交叉口 尽量使相邻交叉口之间的道路直通35(2)平面交叉口的改建X形 十字形Y形 T形近距离的错位交叉,宜合二为一复杂交叉口改为环形交叉口复杂交叉口封闭和改道363738(3)交叉口的视距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视距三角形39(4)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一定条件下随行车速度而变化 主干道20-25m 一般道路10-15m 居住小区及街坊道路6-9m 非机动车道3m401.5小城镇停车场规划1.5.1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路内:快捷、方便,交通隐患路外(专用和公共):不方便,对交通影响不大1.5.2小城镇静态

15、交通技术指标(1)停车场规划指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人均0.8-1.0(机动车80%-90%)单个停车带面积:路边,16-20;露天,25-30;室内,30-35;摩托车,2.5-2.7;自行车,1.5-1.841(2)机动车停车场的布置基本要求按照规模、用地、性质进行总体布局宜采用单向靠右行驶路线,最好与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尽量减少对干道交通的影响,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m以外,一般设置在次干道上出入口要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右转出入车道;少于50个停车位,可设一个出入口,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个以上应设2个出入口,且间距大于20m综合考虑路面材料、绿化、照

16、明、排水等设计需要42车辆的停放方式43车辆的停放方式停放方式优点缺点平行式所需停车带较窄,车辆进出方便、迅速占地长,单位长度停放车辆最少垂直式用地少,单位长度停放车辆最多占地宽,使用相对不便斜放式宽度随停放角度而异,场地受限时可采用44(3)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布置一般以中小型为主,分散就近布置行走方向一致,线路尽量不交叉停车带间的走道宽度应为推车行走所需宽度的数倍实行分区分块停放,便于识别和存取出入口宽度一般至少2.5-3.5m停车泊位数45自行车尺寸以28型为设计标准:1.93*0.60*2.25m占地面积1.5-2.2/辆停放方式:垂直式和斜放式根据场地条件,采用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462市

17、政工程规划2.1小城镇给水系统工程规划2.1.1内容、范围内容:预测用水量、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水厂位置及规模;布置输水和配水管网范围:应与总体规划一致(水源地在规划区外,则水源及管道应纳入)472.1.2给水系统工程的组成取水工程:选择水源及取水点,建造取水构筑物,将水提升至一级泵站净水工程:建造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输配水工程:敷设输配水管网,建造泵站、水塔、水池等给水设施,输送到用户 以?为水源的,常省去水处理构筑物,改为氯消毒等简单处理 地下水482.1.3用水量预测(1)用水量:给水系统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等;统一供给以外的,包括取自水井的、公共

18、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等49综合生活用水:居民日常生活用水 +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 工业企业用水:工业生产过程用水 +职工生活用水 浇撒道路和绿地用水 管网漏损水量 消防用水50(2)用水量标准 国家规范+实地情况综合生活用水量(地区经济+水资源状况等)用水量预测:在综合生活用水量的基础上,以一定比例推算;或工业用水量等分别采用其他方法计算估算给水干管管径,预测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51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包括饮用、洗涤、烹饪和清洁卫生等与室内建筑设备完善程度、居民生活习惯和地区气候条件等有关中小城市,参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村庄,参照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5253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

19、物、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使用时数、小时变化系数根据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确定54表3-555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包括职工生活用水量和生产用水量生活用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生产用水:表3-6、3-7。一般由生产工艺部门提供用水定额资料,或参照同类型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56表3-657主要畜禽饲养用水量标准 农家散养的少量猪、羊、禽类的用水量包括在农村生活饮用水量中58浇撒道路和绿地用水标准一般,浇撒道路,2.0-3.0L/(d)浇撒绿地,1.0-3.0L/(d)管网漏损水量综合生活用水量、生产用水量、浇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之和的10%-12%单位管长供水量小或供水压力高时可适当

20、增加59未预见用水量综合生活用水量、生产用水量、浇撒道路和绿地用水管网漏损水量之和的8%-12%消防用水量建筑设计防火标准、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0(3)水质与水源选择1)水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2)水源地表水:江河、湖泊、水库水等,浑浊度高,易受污染61江河水:一般径流量较大,适合于村镇取水;一般都要经过净化处理工艺湖泊及水库水:一般水量较大,水质较清,悬浮物较少;但易繁殖藻类及浮游生物海水:一般作为冲洗水和冷却水;用于饮用水成本太高62地下水:泉水、承压水、潜水,不易受污染(适度开采)潜水:储量较丰富,易受污染层间水(特:承压水):埋藏较深,不易污染,常作给水水源泉水(特:自流泉):由地下

21、承压水补给,水量稳定,水质好,可作给水水源充足的水量,良好的水质63表6-72.1.4小城镇给水系统(1)水厂设置用地控制指标64水厂位置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不受洪水威胁良好卫生环境(宽10m的绿化带)交通、供电、生产及废水处理方便近远期兼顾靠近取水构筑物65(2)给水管网的规划布置主干管方向应与给水的主要方向一致输水管网:区域规划和总体规划;规划期给水规模和近期建设;宜沿道路铺设;应尽量采用重力输水(最小坡度应大于1:5D);干管一般设两条配水管网:城镇规划;给水规模;沿道路布置,但避开主干道;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66配水管线布置形式树状网优点:总长度短、构造简单、投资省缺点:安全可靠性较差

22、,末端水质宜变坏适用: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村镇,或村镇的建设初期;小区或街坊内的管网67环状网优点:安全可靠性强(两个方向来水的管线形式,便于检修和临时供水);减轻管网中水锤造成的影响缺点:增加了管线总长,造价高适用:对用水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村镇68树状网环状网相结合;远期近期相结合692.2小城镇排水系统工程规划2.2.1内容、范围内容:划定排水范围、预测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排放标准、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综合利用的途径范围:与总体规划一致(当处理厂在规划区外,应纳入)702.2.2排水量(1)污水:居民综合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综合生活污水量=综合生活用水量(平均日)综合生活污水排

23、放系数(75%-85%)工业废水量=工业用水量(平均日)工业废水排放系数(75%-90%)71(2)雨水: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水量(进入雨水管渠的雨水量)与降雨量的比值暴雨强度 某一连续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i=h/t or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722.3排水系统2.3.1排水体制(1)合流制:用同一灌区系统收集和输送各种村镇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直流式合流制: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优点:造价低、管理方便 缺点:严重污染水体,不符合环保要求73截流式合流制:临河岸建截流干管,其上设置溢流井,下游设置污水处理厂 优点:相比直流式处理了部分污水 缺点:超过干管截流能力的污

24、水经溢流井直接进入水体,对水体仍有较严重污染(2)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雨水排水系统)分别在两个或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放74图6-12、6-1375完全分流制: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合理选择排水体制:根据总体规划,结合地形、水文、水体、气候、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考虑新建地区宜采用分流制;合流制应设置污水截流设施766-14、6-15772.3.2废水受纳体江、河、湖、海、水库、运河等受纳水体;荒废地、劣质地、山地、受纳农业灌溉用水的农田等受纳土地废水:足够的环境容量(包括土地);雨水:足够的排泄能力782.3

25、.3污水管网布局主要内容: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选择污水处理厂和出水口位置;拟定污水主干管和干管的走向确定泵站的位置要求:结合地形确定污水处理厂、出水口位置;排水管道宜沿道路敷设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主干管沿地势较低道路布置;减少与河流等交叉,避免穿越劣质土壤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雨水、污水管渠均按重力流设计管道敷设应符合工程管线综合规划792.3.4排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1)排水泵站 由主干管布置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宜单独设置,周围宜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隔离带(2)污水处理厂 集中处理时,宜选在镇区下游;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需要;夏季最小风频上风向;宜靠近出水口、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

26、80表6-9污水处理厂规划预留用地面积812.3.5污水处理与雨水利用、排放综合利用。密集区建污水处理厂;远期处理率达70%-80%系统水平。应根据当地发展、水体条件、对水质要求等确定合理利用处理后水(尤其水资源不足地区)处理程度。应按用水的水质标准确定;排入水体的量按环境容量确定规划方案。应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环境不受影响污泥处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822.3小城镇供电系统工程规划2.3.1内容、范围内容:用电负荷、电力平衡、确定供电电源、电压等级、供电线路主网规划、供电设施配置(详规包括中压配电网规划)、高压走廊、近期主要建设项目范围:与总体规划一致(当供电电源在规划区外时应纳入)83预测方法:电力弹性系数法、增长率法、负荷密度法、回归分析法、人均用电指标法(总体规划阶段);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单耗法(详细规划阶段)计算应包括:生产和公共设施用电、居民生活用电84常用预测方法:电力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用电量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值)总用电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85 现状年用电量 规划期末年用电量 规划期末年份 现状年份86增长率法 现状年人均综合用电量 年人均综合用电量增长率 规划期限 K可依据人口增长和各产业发展速度分阶段进行预测 87负荷密度法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