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群的功能及训练方式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2272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肌群的功能及训练方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核心肌群的功能及训练方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肌群的功能及训练方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肌群的功能及训练方式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核心肌群的功能及训练方式核心肌群的功能及训练方式 核心肌群 是指附着于脊柱、骨盆、髋关节等骨骼上、并在运动或静止活动中起到保持身体基本姿势、维持姿势稳定与平衡作用的一组肌肉。是由腹肌群、背肌群、横膈肌、骨盆底肌及下肢的部分肌肉群构成的一个整体。浅层核心肌群: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胸腰筋膜、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竖脊肌等。其主要作用为产生脊柱运动及维持躯干稳定。深层核心肌群:腹横肌、膈肌、腰方肌、多裂肌及盆底肌等。这些肌肉附着于脊柱,起稳定脊柱的作用。腹内、外斜肌腹外斜肌:上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或呈水平位。下固定: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同时收缩可下拉胸廓,

2、使脊柱侧弯。腹内斜肌:下固定: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同侧回旋(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完成使脊柱向同侧回旋的动作)腹横肌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在腹横肌的中间位置在腹横肌的中间位置繫著一条胸腰筋膜,繫著一条胸腰筋膜,当腹横肌收缩时,透当腹横肌收缩时,透过拉紧胸腰筋膜,增过拉紧胸腰筋膜,增加脊椎的稳定性,因加脊椎的稳定性,因為当胸腰筋膜被拉紧為当胸腰筋膜被拉紧时,腹内压会上升,时,腹内压会上升,同时增加脊椎稳定同时增加脊椎稳定 当胸腰筋膜被拉紧时,產生一种较缓和的压力於脊当胸腰筋膜被拉紧时,產生一种较缓和的压力於脊 椎上,提供稳定脊椎的力量椎上,提供稳定脊椎

3、的力量(Aspden,1996)(Aspden,1996)横隔横隔(Diaphragm)横隔位於胸腔与腹腔横隔位於胸腔与腹腔之间,收缩时增加胸之间,收缩时增加胸廓的容积,且与腹横廓的容积,且与腹横肌共同收缩而拉紧胸肌共同收缩而拉紧胸腹筋膜,因而增加腹腹筋膜,因而增加腹内压促使脊椎趋於稳内压促使脊椎趋於稳定定(Hodges et al,1997)。腰方肌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Quadratus lumborum)位於脊椎的两侧连接髂骨,是个典型的以等长收缩的方式来稳定脊椎,能在行走时将骨盆维持在正中的位置,避免不正常的骨盆倾斜(McGill,&Cholewicki,20

4、01)。主要也是负责脊椎侧弯的动作与单边抬骨盆,通常跟腹斜肌协同收缩使骨盆向前倾斜。竖棘肌竖棘肌(Erector spinae)由骶骨延伸至头颅的一群肌肉,包含外侧的髂肋肌、中间的最长肌、和内侧的棘肌,相对於腹肌,其主要的功能是伸张躯干,使脊椎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下(Aspden,1992)。当躯干做屈曲运动时,竖棘肌担任缓冲的角色,利用离心收缩避免脊椎被突然的弯曲(McGill,&Hedlund,2000)。多裂肌多裂肌(Multifidus)多裂肌起自横突,止於上二节椎骨棘突。Wilke et al.(1995)指出,稳定腰椎的全部力量有2/3是来自於多裂肌;也有研究指出,深层的稳定肌肉虽然是

5、小肌肉群,但是利用这微小的力量,替脊椎做调整达到稳定的效果(McGill,Juker,&Kropf,1996)。横突间肌、棘间肌与迴旋肌横突间肌、棘间肌与迴旋肌(Intertransversarii,Interspinales,Rotatores)肌肉位置:横突间肌腰椎的横突之间;棘间肌腰椎到第二颈椎的棘突之间;迴旋肌起自胸椎的横突,止於上一节棘突。肌肉短但分部广,类似多裂肌,是脊椎与脊椎间的小肌肉,功能在於微调脊椎跟脊椎间的位置。横突间肌和棘间肌可以透过脊椎位置的移动,提供回馈,进而维持脊椎的稳定(N.Bogduk,1998)。这些肌肉可以透过神经肌肉控制系统调整脊椎稳定,并且可细微的调整韧

6、带达到稳定脊椎的效果(Panjabi et al,1989)。骨盆底肌骨盆底肌(Pelvic Floor)骨盆的肌肉包含了提肛肌与尾骨肌。收缩时,使邻近的内臟筋膜和胸腰筋膜產生张力,进而提升腹内压(Richardson et al,1999;Robertson,2001)。此外,骨盆底肌会与腹横肌產生共同收缩(Sarti et al,1996)。臀大肌臀大肌(Gluteus maximus)主要负责髖关节伸张的动作,在一些较激烈的躯干伸张动作和下肢伸张、外展和外转动作中,都有明显的肌肉激发状态,但在站立姿势时,较不负责静态的调节。股二头肌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位於大腿后侧的双

7、关节肌肉,自骨盆的坐骨粗隆连接至脛骨外髁和肺骨头。如果是在站姿时,臀大肌会协同腿后肌将大腿向后伸张,做等长收缩保持稳定。核心肌群的训练方法卧位训练:翻身训练;患者仰卧位,指导患者进行双桥或单桥式运动训练;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放于其膈肌处,提示患者腹式呼吸,并随着呼吸节律的交替进行加压、放松动作,另一手则对患者腹肌施以叩击或拍打手法刺激其收缩;患者将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双足平放,然后双手抱膝,治疗师协助固定患手,另一手放在患者身后支撑保护,指导患者前后摇摆身体,训练腰部选择性活动,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躯干与下肢的反方向运动,提高躯干肌屈伸的运动功能;体轴回旋运动,患者侧卧位使肩与髋反向运动;平衡

8、球半桥:患者双足置于平衡球上完成半桥动作,初期患者完成动作如较困难,可先由健侧单足置于平衡球上,另一腿置于治疗床面上。坐位训练躯干旋转训练:患者坐于平衡球上,双脚置于地面上,训练带一端固定背部,挺直双手抓握训练带,另一端至胸部高度,向背离固定点方向旋转躯干,拉紧训练带保持,并缓慢返回;患者坐位,躯干向一侧旋转,同时后倒,然后再向另一侧旋转并前屈返回长坐位,此治疗动作应健侧与患侧交替进行。由于向健侧旋转时,患侧肢体肌力不够,同时进行向前方运动并保持下肢伸展非常困难,治疗师可协助固定患肢,指导患者尽量控制下肢伸展,练习躯干的旋转与后仰,直至呈卧位的动作患者将健侧腿置于床上,侧坐于床。身体保持直立后

9、将重心向患侧倾斜并保持于患侧坐骨结节。治疗师扶持患者患侧上肢,抑制联合反应,引导患者后仰至与床面成45。当患者核心稳定性较弱时,先进行主动式后仰平移训练,以提高患侧腹部肌肉紧张度及力量。腹部力量提高后,再进行主动式后仰旋转训练,以平衡患者双侧腹部力量,提高整体 站立训练躯干向健、患侧旋转训练患者床边站立位,重心置于双脚之间,并双膝屈曲约20 度,治疗师用双膝控制患者的下肢呈外展、外旋位,双手分别放于患者的臀部及下腹部,协助患者进行骨盆前后倾运动。逐渐加大骨盆前后倾运动幅度,使体质量逐渐向患侧下肢转移,直至能将健侧下肢抬起,由患肢负重进行持续的骨盆前后倾运;患者站立位,治疗师双手分别放于患者骨盆

10、两侧,使髋关节伸展、骨盆后倾,指导患肢进行骨盆控制下步行训练,当健侧下肢处于摆动相时,治疗师协助患者将人体重心转移到患侧下肢,并防止膝过伸,指导患者将重心缓慢地向前移动,治疗师协助患者维持患肢支撑相的稳定;患者双足站于平衡软垫上,维持身体平衡,治疗师可根据患者平衡能力的情况逐渐增加难度,由双足睁眼双足闭眼健侧单足睁眼健侧单足闭眼 悬吊系统训练法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仰卧提髋俯卧提髋侧卧提髋动态收腹屈髋屈膝 核心肌群训练的作用核心肌群训练能提高四肢运动控制能力,使四肢运动能在全范围内进行,并能充分发挥力量,核心肌群的稳定性收缩可为四肢肌肉做功建立支点,提高四肢

11、肌肉收缩效能,同时还能协调不同肌肉之间运动,加快力量传递,在整体上提高四肢运动效率。核心肌群神经支配来源于双侧锥体束,具有恢复正常功能的生理基础,通过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可诱发躯干对各种肢体动作做出相应调整,以促使躯干动作方向与肢体动作方向在动态时程上呈线性关系,从而保证躯干动作与肢体动作间形成线性力量传递,进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核心部位调整反应与肢体稳定性及控制能力密切相关,通过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增强感觉信息输入,使兴奋向肢体传导,促进肢体各运动肌群协调运动;通过反复训练能增强机体对偏瘫侧肢体的感知觉,有助于加速大脑功能重组,促进偏瘫侧肢体控制能力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与ADL高度相关,ADL包括进食、修饰、如厕、洗澡、穿衣、行走等多个方面,其中大部分活动均需要核心肌群参与才能完成,故核心肌群训练有利于患者ADL能力恢复。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