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doc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78102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0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doc(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1 页 共 51 页1一、望诊(除舌诊)1 1、 望神 A神:来源于先天之精,靠后天之精滋养。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精、气、神(人生三宝) 。*目光 B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在病中,正气未伤,轻证。 【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自然丰富(心) ;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 灵活,体态自如(肝肾) ;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肺脾) 。 C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病情严重阶段。 【表现】神志昏迷,言语失伦,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心) ;目暗精迷

2、,瞳神呆滞,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强迫体位(肝肾) ;呼吸异常,大肉已脱(肺脾)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谵语(邪陷心包,阴阳 离绝) 。 D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 【表现】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语言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 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突然食欲增强。 (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 ) E神乱(神志异常):轻度失神,常见于虚证患者。 (1)烦躁不安,谵妄神昏:邪热客于心包,或入于肾,烦者胸中烦,神不安,多属热。 (2)癫病淡漠寡言,闷闷不乐,精神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痰气郁结,阻蔽神明;

3、或亦有神不守 舍,心脾两虚。 (3)狂病疯狂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或自高贤、自辩智、自尊贵、少卧 不饥,妄行不休:气郁化火,痰火扰心;阳明热盛,邪热扰乱神明;蓄血瘀阻,蒙蔽神 明。 (4)痫病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肝风挟痰,上窜蒙蔽清窍;痰火扰心,肝风 内动。 F神气不足(轻度失神):虚证。 【表现】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倦怠乏力;声低懒言;动作迟缓。 (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神 气不旺。 ) (仅 00 年真题) 2 2、 望色 A常色: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表现】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隐约微黄

4、,含蓄不露;有神气光明润泽。常色有主色、客色之 分。 B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表现】晦暗枯槁,鲜明暴露;虽明润含蓄,但不应时应位;某色独见。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与面“气至” ;恶色:五色晦暗枯槁脏腑或有败坏,胃气已竭,不能荣润“气不至” 。 望诊遵经 “色以润泽为本” ,即以胃气为本之意。 善色恶色 青翠羽草兹 赤鸡冠衃血 黄蟹腹枳实 白豕膏枯骨 黑乌羽炲 (93 真题) 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2 页 共 51 页2病色交错 五 脏正病正色色生病 (吉中之顺)病生色 (吉中小逆)病克色 (凶中之顺)色克病 (凶中之逆)附注肝青黑赤黄白心赤

5、青黄白黑脾黄赤白黑青肺白黄黑青赤肾黑白青赤黄1.相生为吉,顺证。色生病 为吉中大顺。病生色为吉 中小逆。 2.相克为凶,逆证。病克色 为凶中顺,色克病为凶中 逆。(此表十分重要,92、93、94、95、96、97 真题) C面部脏腑分属 (95 真题) 灵枢五色篇:鼻明堂,眉间阙,额庭(颜) ,颊侧藩,耳门蔽。 * 庭面首,阙上咽喉,阙中(印堂)肺,阙下(下极,山根)心,下极之下(年寿) 肝,肝部左右胆,肝下(准头)脾,方上(脾两旁)胃,中央(颧下)大肠,挟大肠肾, 明堂(鼻端)以上小肠,明堂以下膀胱子处。 素问刺热篇额心,鼻脾,左颊肝,右颊肺,颏肾。 (96、01 真题)D望色十法(汪宏据)

6、 浮表,清(清明)阳,沉里,浊(浊暗)阴,泽生、润泽,夭死,枯槁,微(浅淡) 正气虚,甚(深浓)邪气盛,散(色开)病近将解、疏离, 搏(色闭)病久渐聚、壅塞。 先散后搏:病虽近而渐聚;先搏后散:病虽久而将解聚。 E五色主病 * (96、98、03 真题) (1)青:寒证(气滞) ,痛证,瘀血,惊风。 a阴寒内盛,经脉拘急,气血瘀阻脘腹剧痛面色苍白、淡青或青黑; b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心血瘀阻心胸刺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 c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现青色; (98 真题) d妇女面青肝强脾弱,少食多怒,或月经不调; (02 真题) e面青颊赤寒热往来之少阳病;面青耳赤肝火;青赤而

7、晦暗郁火。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3 页 共 51 页3【注】脾病见青色难治。 (2)赤:热证,赤甚实热,微赤虚热。 a满面通红阳盛之外感发热;脏腑实热。 b两颧潮红娇嫩阴虚火旺,虚热。 c“戴阳证”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两颧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虚热浮越, 真寒假热之危重证候。 【注】肺病见赤色难治。 (3)黄:虚证、湿证。黄色乃脾虚湿蕴之征象。 a萎黄:面色淡黄,枯槁无光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b黄胖:面黄虚浮脾气虚衰,湿邪内阻。 c黄疸(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湿热熏蒸;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 d印堂、准头黄而明润胃气来复,病将愈; e黄而枯瘦胃

8、病虚热;黄而色淡胃病虚寒。 f虚胀腹胀而面黄肌瘦。 g臌胀面色苍黄,腹筋起而胀,或面萎黄而夹红点血丝如蟹爪脾虚肝郁血瘀水停。 h疳积小儿面黄肿,或青黄,或乍黄乍白,腹大青筋。 【注】肾病见黄色难治。 (4)白:寒证,虚证,脱血,夺气。 (97 真题)a 阳虚白虚浮,苍白,晦滞;b 气虚淡白,白;c 阳气暴脱突然苍白,伴淋漓冷汗; d 血虚或夺血白而无华,黄白如鸡皮; e 里寒证剧烈腹痛、战慄面色苍白;肺胃虚寒面色淡白。 【注】肝病见白色难治。 (5)黑:寒证,痛证,肾虚,水饮,瘀血。颧与颜黑为肾病。 (93 真题) a面黑而干焦肾精久耗,虚火灼阴; b黑而浅淡肾病水寒; (03 真题) c黑而

9、暗淡,不论病之新久阳气不振; d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或水饮,或寒湿下注之带下病; (99 真题) e面黑而手足不遂,腰痛难以俯仰肾风骨痹疼痛; f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瘀血; g口黧黑肾绝。 【注】心病额见黑难治。 3 3、 望形体 A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 B弱: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燥。 C肥瘦 (1)胖而能食形盛有余;肥而食少形盛气虚多为脾虚有痰; (2)形瘦食多中焦有火;形瘦食少中气虚弱。 (94 真题) (3)“大骨枯槁,大肉陷下”气液干枯,脏腑精气衰竭,无神之恶候。 (4)胖人大腹便便,每易聚湿生痰,易患中风暴厥之证。肥人多中风,因形厚气虚,郁滞生痰,

10、痰壅气塞成 火暴厥。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4 页 共 51 页4(5)瘦人阴虚,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易患劳嗽。 D畸形 (1)桶状胸:素有伏饮积痰肺气耗散,或伤及肾气,致肾不纳气; (2)扁平胸:肺肾阴虚,或气阴两亏;瘰疬:肺肾阴虚; (3)臌胀:单腹肿大,四肢反瘦,多为肝郁或脾虚气滞水停血瘀; (4)腹肿胀病气有余,腹消减形气不足; (5)腹皮甲错,着于背而成深凹胃肠干瘪,脏腑精气衰败之恶候。 (04 真题) (6)脊骨如锯脊疳,脏腑精气亏损之极。 4 4、 望姿态 A 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外感热病发痉预兆;内伤杂病血虚阴亏,经脉失养。 B手指蠕动虚风内动(阴虚)

11、; C四肢 (1)四肢或全身振颤,头独动摇,手如索物元气已虚,或肝风内动; (2)身瞤动,振振欲擗地阳气与阴液大伤; (3)两手撮空,或循衣摸床失神之危重证候;(精损气亏) (4)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痿证,阳明湿热、或脾胃气虚、或肝肾不足; (5)四肢不用、麻木不仁,或拘急,或痿软瘫痪; (6)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痉病(破伤风、小儿惊风、痫证) ,肝风内动之热极生风、 小儿惊风、温病热入营血,气血虚经脉失养; (7)中风入脏:卒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入经络,或后遗症:神志清楚,仅半身不遂(偏瘫) ,或口眼歪斜; 脱证:卒倒口开,手撒遗尿; 闭证:牙关紧闭,两手握固

12、; 厥证:卒然昏倒,呼吸自续。 D坐形 (92、97 真题) (1)喜伏肺虚少气;喜仰肺实气逆; (2)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咳喘肺胀,或水饮停于胸腹; (3)坐则神疲或昏眩,但卧不得坐气血俱虚,或夺气脱血; (4)坐而欲起水气痰饮; (5)坐卧不安烦躁,或腹满胀痛。 5 5、望头面五官 A头面颈项与头发 (1)头面 a 头形:小儿头形过大、过小,皆为畸形; b 囟门 囟陷虚证: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或先天不足; 囟填实热:温病火邪上攻(风热,湿热) ,颅内水液停聚; 解颅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佝偻病; 方颅佝偻病,先天性梅毒。 c 头摇:肝风内动之兆,或老年气血虚衰。 医学准绳六要

13、:“头摇属风属火,而高年病后辛苦人,多属虚,因气血虚而火犯上鼓动也。 ” d 面肿:水肿与热毒肿。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5 页 共 51 页5阳水:起病迅速,眼睑头面先肿;(肺失宣降) 阴水:起病较慢,先下肢、腹部,后波及头面;(脾肾阳虚) 抱头火丹:头面皮肤焮红肿胀,色如涂丹,压之褪色,伴有疼痛风热火毒上攻,每易邪毒内陷;大头瘟: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盛,目不能开天行时疫。毒火上攻。 e 腮肿 痄腮温毒证; 发颐少阳、阳明经热毒上攻。 f 口眼歪斜:风邪中络,或络脉空虚、风痰痹阻,多病在阳明之经。 (2)颈项 a 瘿瘤:颈前颌下结喉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因吞咽而移动肝郁

14、气结痰凝,或与水土有关;b 瘰疬:颈前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珠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或风火时毒,致气血壅滞; c 头项强直:邪气实,温病火邪上攻;(风寒袭太阳经脉) d 头项软弱、头重轻垂:正气虚,肾气亏损; e 颈脉动:颈脉跳动明显(多见于水肿) ,卧则颈脉怒张心阳虚衰、水气凌心,或心血瘀阻,肺气壅 塞; 颈脉搏动肝阳上亢,或血虚重证。 (3)头发:肾气、精血。 a 发黄稀疏干枯精血不足:大病之后,或虚损病人; 【题眼】 b 突然大片脱发(斑秃)血虚受风; (94 真题) c 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肾虚、血热; 【题眼】 d 小儿发结如穗(疳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以致脾胃虚损。 B目:灵枢大

15、惑论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 肉之精为约束,” 【题眼】 (06 真题) 五轮学说: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 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 【考点、重点】(1)全目色诊: a 目眦赤心火,目眥淡白血亏; b 白精赤肺火,白精黄湿热内盛; c 珠肿肝火,眼胞皮红湿烂脾火,全目赤肿肝经风热; d 目清澈寒,目暗浊热;【注】:本章记忆 按神、色、形、态 四部分记忆,并把 每部分内容列纲。 (多选)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6 页 共 51 页6e 目胞上下鲜明痰饮,目胞色暗晦肾虚

16、。 【题眼】 (2)目形主病(目窠肿、目陷、眼突、眼生翳膜、胬肉攀眼、针眼、眼丹) a 目窠肿:水肿;脾虚肿势缓而宽软无力;脾热肿势急而色红。 老年人肾气衰下睑肿。 b 目窠内陷:目睛下陷窠内五脏六腑精气已衰,难治。 【题眼】 若里陷已深,视不见人,真脏脉现阴阳离绝。 c 眼睛突起:而喘肺胀;颈肿瘿肿;单眼突起恶候。 (96 真题) d 眼生翳膜(外障多实,内障多虚)外障眼病:翳生于黑睛,膜生于白睛六淫邪毒,或食滞、痰火、湿热,或七情郁结,脏气虚损, 或外伤; 内障眼病:外观正常,或瞳仁变色变形,出现视力障碍七情内伤、气血双亏,或肝肾不足,阴 虚火旺,或外邪引动积热而发。 e 胬肉攀眼:目眥赤

17、脉胬肉,横布白睛,渐侵黑睛心肺二经风热雍盛、经络瘀滞,或脾胃湿热蕴蒸、 血滞于络,或肾阴暗耗、心火上炎。 f 针眼、眼丹: 风热相搏客于胞睑,或由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目。 (3)目态主病* a 横目斜视肝风内动;目睛微定痰热内闭; 【考点】 (95 真题) b 昏睡露睛脾虚清阳不升,致胞睑失养、启闭失司,常见于小儿脾胃虚弱,或慢脾风。 【题眼】 (95、98 真题) c 眼睑下垂(睑废):双睑先天不足,脾肾双亏;单睑后天脾气虚衰,或外伤后气血不和,脉 络失于宣通。 d 开目喜明阳证;闭目恶明阴证。 (92、95 真题) e 目瞤:羞明流泪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多因肺热外来,贼邪不泻,或血衰气弱,

18、经络失养。 () f 瞳仁扩大肾精耗竭(濒死危象) ,也可见于绿风内障、中毒; g 瞳仁缩小肝胆火炽,或劳损肝肾、虚火上扰,或中毒。 C耳(肾, “宗脉之所聚” ,手足少阳经布于耳,手足太阳和阳明经行于而前后。 ) (1)色泽 a 润枯:正常,肉厚润泽先天肾阴充足;反之,耳薄干枯先天肾阴不足。 b 色白:寒暴受风寒,或寒邪直中;耳薄而白肾败,见于垂危病人。 c 色黑:青黑为痛;耳轮干枯焦黑肾水亏极,温病后期,肾阴久耗及下消证。 d 色红:耳轮红润正常,肾气充足;红肿少阳相火上攻,或肝胆湿热火毒上蒸;耳背见有红络, 伴耳根发凉麻疹先兆。 (2)形态 a 耳厚大形盛,肾气足;耳薄而小形亏,肾气亏。

19、 b 耳肿邪气实,少阳相火上攻;耳瘦削正气虚,肾精亏,或肾阴不足;耳轮萎缩肾气竭绝, 死症。 c 耳轮甲错久病血瘀,或肠痈。 (08 真题) d 耳痔、耳蕈、耳挺肝经怒火、肾经相火、胃经积火郁结而成。 (3)耳道分泌物(脓耳) 黄脓“聤耳” “耳湿” ,白脓“缠耳” ,红脓“耳风毒” ,臭脓“耳疳” ,清脓“震耳” :皆有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或肝胆湿热,或肾虚相火上攻所致。 D鼻肺窍,属脾经 (1)色 a 鼻色明润:无病或病将愈。 b 鼻头色青阴寒腹中痛;色黄里有湿热;色白气血亏虚;色赤脾肺蕴热;色微黑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7 页 共 51 页7肾虚寒水内停。 c

20、鼻头晦暗枯槁胃气已衰,恶候。 d 鼻孔干燥阳明热证;干燥而色黑如烟煤阳毒热深;冷华而色黑阴毒冷极。 (2)形态 a 鼻肿生疮胃热、血热。 b “鼻窒”热客阳明;“鼻痔”湿热邪毒壅结鼻窍。 (鼻息肉) c 酒齄鼻肺胃蕴热。 (长红色粉刺) d 鼻柱溃陷梅毒;鼻柱崩塌、眉毛脱落麻风恶候。 e 鼻翼闪动热邪风火壅塞肺脏;久病鼻煽、喘而汗如油肺气衰竭。 E口唇 (1)色 a 红润:正常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b 淡白:血亏,血不上荣大出血。 c 淡红:虚寒血虚,或气血双虚,体弱。 d 深红:实热。深红而干热盛伤津;赤肿而干热极;樱桃红煤气中毒。 e 青黑:淡红而黑寒甚;唇口青黑寒盛、痛极;口唇色青气滞血

21、瘀、痛;青紫血瘀; 环口黑色肾绝;口唇干焦紫黑恶候。 (2)形态 a 口唇干裂津液损伤:外感燥热,邪热伤津;亦见于脾热,或阴虚津液不足。 b 口角流涎脾虚湿盛,或胃中有热,或中风口歪,不能收摄。 (02 真题) c 新生儿撮口,不能吸吮小儿脐风;撮口色青,抽搐不止肝风侮脾。 d 口开不闭虚;口开如鱼口不能合脾绝;口开气直、但出不还肺绝。 e 久病、重症人中满而唇翻脾阳已绝; 人中短缩,唇卷缩不能覆齿脾阴已绝。 f 口糜阳旺阴虚,或脾经湿热风郁; 口疮(口破、口疳)心脾二经积热上熏(实火者烂斑密布、色鲜红,虚火者白斑而色淡红) ; 婴儿“鹅口疮”胎中伏热蕴积心脾。 g 唇风:口唇发痒,色红且肿,

22、破裂流水,痛如火灼阳明胃火上攻; 唇茧胃中积热,痰随火行,留注于唇。 (胃火) F齿、龈 (1)齿【十分重要】 a牙齿洁白润泽津液内充,肾气充足,虽病而津未伤; 牙齿黄而干燥热盛伤津,见于温病极期; 光燥如石阳明热盛;燥如枯骨肾阴枯槁。 (95 真题) b咬牙啮齿湿热动风,将成痉病;咬牙而不啮齿胃热、气窜经络; 咬牙而脉证衰胃气不足、经脉失养; 咬紧牙关难开风痰阻络,或热盛动风; 睡中齘齿内热(胃热) ,或积滞(虫积) 。 c牙齿松动稀疏、齿根外露肾虚,或虚火上炎; 小儿齿落久不生肾气亏;病重而齿黄枯落骨绝 (2)龈 a淡白血虚,血少不能充于龈络;红肿胃火上炎; 龈肉萎缩、色淡胃阴不足,或肾气

23、虚乏。 b齿龈之际,有蓝迹一线沾染铅毒。 c齿缝出血,痛而红肿胃热伤络;若不痛不红微肿气虚,或肾火伤络。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8 页 共 51 页8d齿壅:龈间长出胬肉好食动风之物。 G咽喉 (1)辨红肿溃烂 a乳蛾:咽红肿而痛,甚则溃烂、或有黄白色脓点肺胃热毒雍盛; 红色娇嫩,肿痛不甚肾水亏少,阴虚火旺。 b咽喉漫肿,色淡红痰湿凝聚; 色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或喉咙干咳气阴两亏,虚火上浮。 c咽喉腐烂,周围红肿实证; 腐烂分散浅表肺胃之热尚轻;成片或洼陷火毒雍盛 d溃腐日久,周围淡红或苍白虚证; 腐烂分散浅表虚火上炎;成片或洼陷气血不足,肾阴亏损,邪毒内陷。 (2)辨伪

24、膜:溃烂处上覆白腐,形如白膜。 a伪膜松厚,容易拭去,去后不复生胃热,证较轻。 b伪膜坚韧,不易剥离,重剥则出血,或去随即复生重证,多是白喉(“疫喉” ) ,肺胃热毒伤阴。 (3)辨脓液 a咽喉局部红肿高突,有波动感,压之柔软凹陷已成脓;坚硬尚未成脓。 b脓液稠黄实证;清稀或污秽正虚不能胜邪。 c脓液易排出,愈合快体壮正气足;脓液难清除,愈合慢体弱正虚。 H下窍(二阴) (1)前阴 a阴肿:阴囊肿不痛不痒坐地触风受湿,或水肿严重; 阴户肿胀(阴肿):作痛劳伤血分;不痛水肿; 水疝:阴囊肿大透明; 【考点】 (00 真题) 肿大而不透明、不坚硬小肠坠入囊中(狐疝) ; 疝证(气、血、筋、颓、寒、

25、水、狐)均属睾丸或肿或痛肝郁、受寒、湿热、气虚,或久立远行。b阴缩:阴茎、阴囊或阴户收缩入腹寒凝经络,或外感热病,热入厥阴,阴液大伤,以致宗筋失养, 见于阴阳虚极之危证。 【考点】 (04 真题) c阴挺(阴茄):中气不足,脾虚下陷,或产后用力过早,努伤。 d前阴生疮,破后腐烂,血水淋漓,或流脓水梅毒,或房事不洁。 e小儿阴囊紧实或色紫红气充形足; 松弛下陷,或色白气血亏而体弱多疾。 (2)后阴 a肛裂大肠热结,燥屎撑裂,或伴有痔疮。 b痔瘘肠内湿热风燥四气相合而成。 c脱肛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见于老人、小儿、妇女产后,或泄痢日久病人;习惯性便秘、长期咳 嗽,亦常为诱因。 6 6、 望皮肤 A

26、色泽 (1)皮肤发赤:丹毒、 “赤游丹毒”心火偏旺,风热乘袭(小儿胎毒) ; 发于局部流火;下肢红肿肾火内蕴,湿热下注。 (2)皮肤发黄:皮肤、面目、爪甲皆黄黄疸病。 a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口渴而舌苔黄腻脾胃或肝胆湿热; b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伴畏寒、口淡苔白腻脾胃寒湿。 (3)皮肤发黑:黄中显黑,黑而晦暗称“黑疸”色欲伤肾。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9 页 共 51 页9B润枯 (1)皮毛润泽太阴气盛;皮毛枯槁太阴气衰; 皮聚毛落肺损;皮枯毛折肺绝。 (2)肌肤甲错:兼眼眶暗黑内有干血;兼腹中急痛内生痈脓。 (00 真题) (3)皮肤脱如蛇皮,或遍身如藓,或溃烂无脓疠风

27、皮病。 C肿胀:肿胀见缺盆平、或足心平、或背平、或脐突、或唇黑,多难治。 D斑疹 (1)斑: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摸不应手。 (95、97 真题) a阳斑:温病邪入营分、血分热郁肺胃,充斥内外,营血热炽,透于肌表,从肌肉出为斑,从血络 出为疹。 顺证:稀少、色红、身热,由胸腹延至四肢,同时热退神清,邪气透泄; 逆证:稠密、色深红或暗紫,由四肢内延胸腹,大热不退,神识昏迷,正不胜邪,邪气内陷; 危重证:斑疹色黑而晦滞焦枯。 b阴斑内伤血亏。大小不一,隐隐稀少,色淡红或暗紫,发无定处,出没无常,但头面背上不见, 神志清醒,兼(虚证)脉细弱,肢凉, 。 (2)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抚之碍

28、手。 a麻疹:发作前,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耳冷,耳后红丝。 顺证:发热,身有微汗,疹出透彻,色泽红润,依出现先后回隐,身热渐退; 逆证:壮热无汗,疹点不透发,色淡红而暗(风寒外闭) ,或赤紫暗滞(热毒内盛) ,或白而不红(正 气虚陷) ;若疹点突然隐没,神昏喘息疹毒内陷。 b风疹:细小稀疏,稍隆起,色淡红,瘙痒不已,时发时止,身微热或无热风热时邪。 c隐疹:时现时隐,肤痒,高于皮肤,色淡红带白,不时举发营血虚而风邪中与经络,血为风动。 E白锫(水泡):细小的丘疱疹(泛指大小不一的一类疱疹) 。 a白锫:暑湿、湿温患者,往往皮肤上出现一种白色小颗粒,晶莹如粟湿郁、汗出不彻。 (92、9

29、5、97 真题) 晶锫(顺证):色白、点细、形如粟,明亮滋润象水晶; 枯锫(逆证):色干枯津液枯竭。 b痱子湿热之邪郁于肌肤。 c热气疮:针头到绿豆大小的水泡,常为一群或二、三群,痒,有烧灼感,好发于口角唇缘、眼睑、外 阴、包皮等处,见于高热病人风热之毒阻于肺、胃二经,湿热熏蒸皮肤。 (94 真题) d缠腰火丹:发于腰腹、胸胁部肝火妄动,致湿热熏蒸。 e湿疹风、湿、热留于肌肤,病久耗血,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 F痈、疽、疔、疖 【重点考点】 (92、93、01 真题) a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焮热疼痛,阳证湿热火毒内蕴,气血郁滞,热盛肉腐成痈。 b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阴证

30、气血虚而寒痰凝滞,或五脏风毒积热,攻注于肌肉, 内陷筋骨。 c疔:初起如粟如米,根脚坚硬较深,麻木发痒,顶白而痛暴气毒邪,袭于皮肤,传注经络,致二 气不得宣通,气血凝结。 红丝疔(“疔毒走黄” )火热毒邪流窜经脉,有内攻内陷之势。 d疖: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化脓,脓溃即愈暑湿阻于肌肤,或脏腑蕴积湿热, 向外发于肌肤,使气血壅滞。 7 7、 望排出物 A痰与涕 a痰黄粘稠,坚而成块热痰,热邪煎熬津液。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10 页 共 51 页10b痰白清稀,或有灰黑点寒痰,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为痰。 c痰清稀多泡沫风痰,肝风挟痰,上扰清空,往往伴有面青眩

31、晕,胸闷或喘急。 d痰白滑量多,易咯出湿痰,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 e痰少而粘,难与咯出燥痰,甚者干咳无痰,或有少量泡沫痰,肺燥,因秋燥伤肺。 (07 真题) f痰中带血,色鲜红热伤肺络,阴虚火旺; 咳吐脓血腥臭痰,或吐脓痰如米粥肺痈,热邪犯肺,热毒久蓄,肉腐而成脓。 g咳吐涎沫,口张气短肺痿。 h鼻流浊涕外感风热;鼻流清涕外感风寒;久流浊涕不止鼻渊。 B涎与唾 a口流清涎脾冷;吐粘涎脾热;口中涎多脾胃虚寒;口中粘涎脾胃湿热。 b涎自口角流出不自知,睡更甚脾气虚,或小儿胃热虫积。 c吐出多量唾沫胃中寒,或积冷,或湿滞,或宿食。 d多唾(亦可见)肾寒、肾虚证。 C呕吐物 a清稀无臭寒呕,

32、胃阳不足,难腐熟水谷,水饮内停,胃失和降脾肾阳衰,或寒邪犯胃所致。 b秽浊酸臭热呕,邪热犯胃,或肝经郁火,致胃热上逆。 c吐物酸腐夹杂不化食物食积,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宿食不化; 呕吐不化食物而无酸腐味气滞,频发频止,肝郁犯胃。 d呕吐清水痰涎,伴口干不饮,苔腻胸闷痰饮,脾失健运,则胃内停饮。 e呕吐黄绿苦水肝胆湿热或郁热,肝气横逆犯胃,热迫胆汁上溢。 呕吐鲜血或紫暗有块,夹杂食物残渣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或素有瘀血、血不归经;若脓血混 杂胃痈。 8 8、 望小儿食指络脉:三岁以内小儿,始见唐王超水镜图诀 。 (07 真题) A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B络脉显于风关邪

33、气入络,邪浅病轻; 透至气关,其色较深邪气入经,邪深入病重; 络脉显于命关邪气深入脏腑,可能危及生命; 络脉直达指端(透关射甲)病凶险,预后不佳。 C形色主病 (93、94 真题) a浮沉:络脉浮露表,外感表证;络脉沉滞里,外感和内伤例证。 b深浅:色深浓病重;色浅病轻;色淡虚;色滞实。 c色泽:紫红内热;鲜红外感表证;青风,痛证;色淡虚;紫黑血络闭郁,病危。d形状:络脉渐增长病进,日渐加重;渐缩短病退,日渐减轻;(97 真题) 但津伤液竭、气阴两衰,亦可见络脉缩短在风关以下;阴虚阳浮络脉延长。 络脉增粗热、实证;变细寒、虚证; 单枝、斜形病轻;弯曲、环形、多枝病重,实证。二、舌诊1 1、 舌

34、诊的意义: 判断正气盛衰; 分辨病位深浅; 区别病邪性质; 推断病情进退。2 2、 舌诊原理: A舌同脏腑,通过经络和经筋循行联系起来;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11 页 共 51 页11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 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阳明。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B舌质的血络最丰富,与心主血脉有功夫;舌的灵活运动可调节声音形成语言,又与心主神志功能有关。 舌象首先反映心的功能状态。 C舌的味觉,可影响食欲,与脾主运化和胃主受纳功能有关。且舌象也代表全身气血津液的盛衰,

35、而五脏六腑 之精又归藏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其经脉系于舌。 3 3、 舌诊方法: 光线; 姿势; 顺序(舌苔舌体) ; 饮食; 季节与时间; 年龄与体质; 刮舌、揩舌。 4 4、 舌诊内容:舌质(神、色、形、态、舌下脉络) ,舌苔(质、色) A望舌质 (1)舌神:舌质的枯荣和灵动方面。 a荣: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彩, “有神” ,虽病也有善候; b枯:干枯死板,毫无生气,失去光泽, “无神” ,恶候。 (2)舌色:正常淡红色,薄白苔。 舌色概念主证淡白舌舌色较正常人淡红舌浅 淡,甚至全无血色虚证(阳气不足) 、寒证、气血两亏; (96、03 真 题) 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寒证; 淡白光莹,

36、或舌体瘦弱气血两亏。 (00 真 题)红舌较淡红舌为深,甚呈鲜 红色主热证。 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实热证; 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虚热证。绛舌较红舌色更深外感:舌绛,或有红点、芒刺温病热入营血; 内伤:舌绛,少苔、无苔,或有裂纹阴虚火旺;(97 真 题) 舌绛少苔而津润血瘀。 (92 真 题)紫舌色紫有寒热之分。 热:绛紫而干枯少津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寒:淡紫或青紫湿润寒凝血瘀。青舌舌色如皮肤上暴露之 “青筋” ,缺少红色寒凝阳郁,瘀血。 全舌青寒邪直中肝肾,阳郁而不宣; 舌边青,或口燥而漱水不欲咽瘀血。【注】:瘀血:绛舌、紫舌、青舌。 (3)舌形:舌体的形状,胖瘦、老嫩、胀瘪及

37、一些特殊病态形状。 (01 真题) a老嫩 老: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不论苔色如何,均实证; 嫩: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虚证。 b胖大:舌体较正常舌为大,伸舌满口水湿痰饮阻滞。 舌淡白胖嫩,舌苔水滑脾肾阳虚,津液不化,致积水停饮; 舌淡红或红而胖大,伴黄腻苔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五 脏六 腑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12 页 共 51 页12【注】与心火有关: 重舌、舌衄、舌痈、 舌疮。* *瘦薄:舌体瘦小而薄。 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 瘦薄而色红绛干燥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 *肿胀: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不能闭口,不能缩回。

38、 心脾有热,血络热盛而气血上壅舌鲜红肿胀,甚伴疼痛; 素善饮酒,又病温热,邪热挟酒毒上壅,多见舌紫而肿胀; 中毒而致血液凝滞舌肿胀而青紫晦暗, (或先天舌部血络郁闭,舌血管瘤) 。 c点刺 * *点:鼓起与舌面的红色、白色、或黑色星点热毒炽盛,深入血分。 红点温毒入血,或热毒乘心,或湿热蕴于血分; 白点脾胃气虚而热毒攻冲,是将糜烂之兆; 黑点血中热甚而气血壅滞。 * *刺(芒刺):舌面上的软刺及颗粒,不仅增大,并逐渐形成尖峰,高起如刺,摸之棘手邪热内结。 芒刺而兼焦黄苔气分热极; 绛舌无苔而起芒刺热入营血,阴分已伤; 舌尖芒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胃肠热盛。 * *瘀斑:斑点不突出于舌面。 外感热

39、病热入营血,气血壅滞; 内伤杂病血瘀。 d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红绛舌有裂纹热盛伤津,或阴虚液涸; 淡白舌有裂纹血虚不润; 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有裂纹脾虚湿侵。 e光滑:舌面光洁如镜,光滑无苔,又称“镜面舌” “光莹舌”胃阴枯竭,胃气大伤,不论何种舌色, 皆属胃气将绝的危候。 淡白光莹脾胃损伤,气血两亏已极; 红绛光莹水涸火炎,胃肾阴液枯竭。 f齿痕: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脾虚、湿盛。 淡白湿润寒湿雍盛; 淡红而有齿痕脾虚,或气虚。 g重舌:心经火热,循经上冲心火,或外邪动心火。小儿多见。 * *舌衄:心经热甚,迫血妄行;肺胃热盛心火、胃热、肝火、脾虚、阳浮。 * *舌痈心经火

40、热亢盛;生于舌下脾肾积热,消津灼液。 * *舌疔心脾火毒。 * *舌疮:疮凸于舌面而痛心经热毒上壅; 疮凹陷不起,不觉痛下焦阴虚,虚火上浮。 * *舌菌心脾郁火,气结火炎。溃烂为恶候。 (4)舌态:舌体的动态,软、硬、颤、纵、歪、缩、吐弄。 (03、05 真题) a强硬: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謇涩, “舌强”热入心包,高热伤津(舌质深红) ;痰 浊内阻(舌胖、厚腻苔) ;中风或中风先兆(舌淡红或青紫) 。 外感热病:热入心包,扰乱心神;且高热伤津,筋脉失养; 内伤杂病:肝风挟痰,阻于廉泉络道,或肝阳上亢,风火上攻,筋脉失养。 (01 真题) b痿软: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气血虚

41、,阴液亏损,筋脉失养。 气血俱虚久病舌淡而痿; (99、03 真题) 热灼津伤新病舌干红而痿; (94 真题) 阴亏已极久病舌绛而痿。中医考研中医考研-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 13 页 共 51 页13c颤动:舌体震颤,不能自主气血两虚,亡阳伤津,动风。 气血两虚、阳虚久病舌颤; 热极生风,或酒毒外感热病,且习习煽动。 d歪斜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中风或中风先兆(病左偏右,病右偏左) 。 舌紫红势急肝风发痉; 舌淡红势缓中风偏枯。 e吐弄心、脾二经有热。 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往往全舌色紫;* 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f短缩:无论因虚因实,皆属危重证候。 (92、93、99、0

42、3、06 真题) 寒凝筋脉舌多淡白或青紫而湿润; 痰浊内阻舌胖而苔粘腻; 热盛伤津动风舌绛红而干; 气血俱虚舌淡白胖嫩。 g舌纵:多由舌的筋肌舒纵所致。 实热内踞,痰火扰心舌色深红,舌体胀满,舌形坚干; 气虚舌体舒宽,麻木不仁; 凡伸不能缩,舌干枯无苔危重;伸而能缩,舌体津润较轻。 h舌麻痹:营血不能上荣于舌血虚肝风内动,或风气挟痰。 i舌下络脉 (94 真题) 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肝郁失疏,瘀血阻络; 舌下络脉青紫且粗张痰热内阻,或寒凝血瘀; 舌下络脉青紫且曲张气滞血瘀。 *气血俱虚:痿软、颤动、短缩; 热灼津伤:强硬、痿软、短缩; 气血俱虚、热灼津伤:痿软、短缩; 动风:强硬、歪斜、颤动、弄舌、麻痹。 中风:强硬、歪斜。 B望舌苔 (1) 苔色 苔色主证临床意义白苔表证、寒证; 热证(特殊)舌淡苔白而湿润里寒证或寒湿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