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小组成员臧炜罗丽刘鸿武张剑陈萍江笑怡陈扬史喆黄岚.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77606402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作小组成员臧炜罗丽刘鸿武张剑陈萍江笑怡陈扬史喆黄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制作小组成员臧炜罗丽刘鸿武张剑陈萍江笑怡陈扬史喆黄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作小组成员臧炜罗丽刘鸿武张剑陈萍江笑怡陈扬史喆黄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作小组成员臧炜罗丽刘鸿武张剑陈萍江笑怡陈扬史喆黄岚.ppt(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制作小组成员臧炜罗丽刘鸿武张剑陈萍江笑怡陈扬史喆黄岚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序 历史悠久的北京,曾经是五朝帝都,先后经历了34位皇帝。以北京地区的寺庙而言,佛寺居多,近一千多座。另有道观、清真寺等。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21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282处。其中最著名的为八刹三山(寺);年代最久的为潭柘寺;规模最大的为太庙。“天下名山僧占多”说的是寺庙大多建在环境清幽的山上,利于僧尼修行诵经。但有些寺庙与市民的城市生活密不可

2、分,如市民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求财乞福、去祸消灾、求学问官、家宅平安诸般愿望,都要到相应的寺庙求神问卜,烧香还愿,所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城市寺庙文化现象。北京寺庙文化间接地反映着北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为人们考察北京宗教文化的渊源、发展与兴衰,提供了客观的脉络与历史轨迹。由于北京寺庙众多、分布广,我们将按地区给以介绍和阐述。东城区的寺庙 北京孔庙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中国第二大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是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官方祭祀孔子的场所,除了三代皇帝,袁世凯在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之后也曾前往北京孔庙祭孔。雍和宫是藏传佛教寺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

3、区北新桥北雍和宫大街。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是在明代太监官房旧址上建的皇四子(后为雍正帝)的府邸,初称胤贝勒府。东城区的寺庙 东四清真寺位于东城区东四南大街。元至正六年(1356)建成;明正统十二年(1447)重修;1920年改建。现为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驻地。通教寺是北京现存惟一的尼僧寺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直门北小街针线胡同。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原为明代太监所建。清代改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每逢佛教重大节日,寺内举行大型法会。东城区的寺庙 智化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路北。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初为明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英宗赐名“报恩

4、智化禅寺”。寺坐北朝南,初建时分左、中、右三路,现存中路。宣仁庙俗称风神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是故宫外八庙之一。清雍正六年(1728)敕建,以祀风神。其规制仿中南海时应宫(祀龙神),赐号“应时显佑”,意在祈求神灵保佑免受风害。西城区的寺庙 广化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建于元代,明成化、万历,清道光、咸丰年间数度重修,光绪二十年()重建。年月日(农历七月十五)广化寺举行开光、升座典礼。广济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大街53号。明天顺元年(1457)山西潞州僧普惠与弟子圆洪在尚衣监廖屏资助下,在金代西刘村寺遗址重建此寺。成化二年(1466)赐名

5、弘慈广济寺。后二次重建,多次维修。整个寺院幽静宏敞,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西城区的寺庙 白塔寺 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元至元八年()世祖忽必烈钦定在大都城内辽释迦佛舍利塔旧基上建造大型佛塔,由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监造。年重修后的妙应寺及白塔正式开放。年拆除山门前的商店等建筑。白云观 北京最大的道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滨河路白云观街。唐开元十年()唐玄宗下旨建天长观,并赐石刻老子像尊,奉祀于观内。大高玄殿中国惟一一座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景山前街。因有座拱券式殿门,故旧称“三座门”。年重建大德胜牌楼。护国寺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始建于

6、元至元二十三年()。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成化八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为明代皇家巨刹。宣武区的寺庙 延寿寺延寿寺 北京地区有多处延寿寺,分别位于宣武区、丰台区、昌平区等。宣武延寿寺。位于琉璃厂东北延寿街附近。建于东魏元象元年(538),曾称尉使君寺、智泉寺,毁于后周。隋代修复,建浮图5层,改名普觉寺。唐代称龙兴寺,立精舍,将东、西浮图命名为殊胜和永昌,赐寺额“延寿”。辽重熙年间受灾,后又复修。金天会年间金人掳宋徽宗赵佶及其臣妃,置于延寿寺内囚禁。大定二十一年(1181)寺庙异地重修。元末废弛。明宣德八年(1433)重修,嘉靖年间划入外城。后废弃。法源寺法源寺

7、 北京市内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武区法源寺前街。唐贞观十九年(645)太宗李世民为悼念出征阵亡将士而建,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竣工,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改名顺天寺。中和二年(882)毁于大火,后重建。五代时一度改为尼庵。宣武区的寺庙|慈悲庵慈悲庵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陶然亭公园中心岛西南角。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0余平方米。元代建。|三圣庵三圣庵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武黑窑厂街。清代建。1949年后曾在庵内设北京市接济站,后为民居。|崇效寺崇效寺 位于宣武区崇效胡同。为唐贞观元年(627)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宅所建。初名崇孝寺,后谐音为崇效

8、寺,又称枣花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3)重修。崇效寺清初以枣花出名,中期以丁香花著称,后以绿、墨牡丹闻名京师。1954年寺中牡丹移植于中山公园内。|观音院观音院 旧址位于宣武儒福里和自新路之间(今菜市口大街中段)。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分为东、西两院,两院之间有天桥相通,称过街楼,民间讹传过街楼是“阴阳界”。1998年因建菜市口大街,观音院西院及过街楼将迁往异地重建。|昊天寺昊天寺 辽代皇家佛教寺院。旧址位于宣武区西便门内大街路西。清宁五年(1059)秦越大长公主将其宅第棠阴坊施舍建寺。20世纪50年代在此建兵器工业部第五设计院及其附属厂(长城光学仪器厂)。宣武区的寺庙|圣安寺圣安寺 位于宣武南

9、横西街(见南横街)。金天会年间建,初称大延圣寺。明、清年间多次重修。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四面有后殿、瑞象亭、天王殿等建筑。大雄宝殿内有西方三圣,为明代遗物,1949年前于该寺设武训小学,后为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江南城隍庙江南城隍庙 旧址位于宣武区南横东街东端路北。原为建于元初的佑圣王灵应祠。1949年后城隍庙一带建成居民区。五道庙五道庙 北京地区建有多处五道庙,建在各街巷、村镇中,供奉五道将军神。三教寺三教寺 旧址位于宣武区白纸坊东街。明万历年间始建,初称玉皇庙。寺于20世纪80年代拆除,改建三教寺幼儿园等单位。都土地庙都土地庙 旧址位于宣武门外长椿街。元代称老君堂。1995年拆除土地庙,

10、建宣武医院。牛街礼拜寺牛街礼拜寺 又称牛街清真寺。北京四大清真寺之一,也是明代回教四大官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北京现存伊斯兰教寺院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处。清真女寺清真女寺 北京最早的女清真寺。旧址位于宣武寿刘胡同。牛街地区危房改造时拆除。宣武区的寺庙 报国寺报国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安门内大街(见广安门大街)报国寺前街。始建于辽代,明初塌毁,成化年间重建。明宪宗赐额“慈仁寺”。清康熙十八年京师地震,慈仁寺塌圮。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赐名“大报国慈仁寺”,俗称报国寺。长椿寺长椿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武区长椿街。明万历二十年(1592)由明神宗之母李太后下令所建,神宗

11、赐额“长椿”。李太后死后,被奉为“九莲菩萨”,寺中保留有多宝佛塔、九莲菩萨像。后明思宗绘制一幅生母刘太后像,悬挂于寺内。清康熙十八年(1679)京师地震,寺院颓毁。二十年重建。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后继有修缮。2004年4月宣武区政府开始筹备将其改建为宣南文化博物馆。崇文区的寺庙 花市清真寺花市清真寺 伊斯兰教在北京的四大古寺之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花市大街。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明、清两代曾多次修缮,其中崇祯元年(1628)、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重修规模较大。占地面积1797平方米,现存建筑礼拜大殿为寺中最大的建筑。大殿左右墙壁上原有古兰经文,已剥落无存。殿对面

12、有上谕碑亭一座,原放置雍正帝御碑,后将碑移出。寺中敬古堂、沐浴室、经房、住房等建筑保存完整。存有清代木匾、牌匾、碑刻等文物。1912年中国回教俱进会在此成立,成为近代中国穆斯林爱国运动之发祥地。1980年后,花市清真寺先后接待国内外来宾数十次,来自科威特、埃及、巴基斯坦、利比亚、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1985年8月,清真寺阿訇马浩川作为北京市穆斯林朝觐团成员去沙特阿拉伯朝圣。崇文区的寺庙 法华寺法华寺 北京外城大寺之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明代始建,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重修。清代法华寺一带是八旗军队的营房,顺治十八年(1661)改设正蓝旗教场。民国初年,被辟为临时停

13、灵的灵房。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大殿和部分配房。拈花寺拈花寺 北京市有2处拈花寺,分别位于崇文区、西城区。崇文拈花寺。位于板厂南里,原为石氏万柳堂家祠。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1978年原殿宇、厢房全部拆除。隆安寺隆安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崇文区白桥南里。明景泰五年(1454)始建。天顺后百年间逐渐荒废。2003年市政府再次对隆安寺进行修缮,恢复其旧貌。崇文区的寺庙|夕照寺夕照寺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夕照寺街与夕照寺中街交叉路口。明初即已创建。原有古松图高松赋两幅艺术珍品保存在北京文物研究所。|法藏寺法藏寺 位于幸福东街南端铁路西侧。原称弥陀寺,因寺中建有法塔一座,故俗称法

14、塔寺。1966年法藏寺塔被拆除。|天庆寺天庆寺 位于崇文东晓市街。寺墙上嵌有“天庆禅林”石额,为后世人镌刻。1949年后曾改为小学、文化站。后辟为天坛少年之家。|火德真君庙火德真君庙 北京有多座火德真君庙,主要的两座位于西城区和崇文区,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崇文火德真君庙。又称花市火神庙。位于西花市大街。后殿于40年代烧毁,仅存前院主殿3间和东、西配殿各3间。|妈祖庙妈祖庙 又称天妃宫、天后宫。崇文区也有一处妈祖庙,位于东便门外通惠河上大通桥边(今北京站东街)。妈祖为护航救难的神祗,明永乐年间加封为普济天妃,清康熙年间加封为天后。|蟠桃宫蟠桃宫 北京地区有2处蟠桃宫,分别位于崇文区和房山区。崇

15、文蟠桃宫。全称护国太平蟠桃宫,又名太平宫。位于崇文门东大街。明代始建,清康熙年间重修。海淀区的寺庙 大觉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淀区西北阳台山麓。始建于辽朝咸雍四年(1068年),因寺内有清泉流入,故又名清水院。金代称灵泉寺,是辽代金章宗时著名的西山八院之一。万寿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淀区长河北岸广源闸西侧、西三环北路,是京西明清两代著名皇家寺院。始建于唐朝,称聚瑟寺。卧佛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海淀区西山北的寿安山南坡,距市区20公里,与香山、碧云寺植物园形成一个游览区。因在1321年用铜50万斤铸造了一尊臣佛和12弟子的泥塑像,故俗称卧佛寺。海淀区的寺庙 碧云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6、,位于海淀区香山公园北门外,是西山最宏伟壮丽的古寺院。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初名碧云庵。大正觉寺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始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年),名真觉寺。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是典型的金刚宝座塔,建于明朝就乐年间,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因慈禧太后庆寿而重修,为避讳,更名为大正觉寺。因此正觉寺内建有五座金刚宝座塔,故俗称五塔寺。海淀区的寺庙 大慧寺俗称大佛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淀区,明朝正德年间(1513年)始建。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大钟寺又称觉生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西路

17、。因寺内悬有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大铜钟而被俗称为大钟寺。20世纪80年代后,每年除夕夜零点敲钟108下,以作北京除夕迎新春活动之一。1992年永乐大钟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朝阳区的寺庙 东岳庙是中国道教两大派系之一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道观,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该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朝阳门外大街。元延祐六年(1319)始建,元、明、清历代几度扩修,其间明正统十二年(1447)英宗赐名“东岳庙”。清道光年间东岳庙道士马宜麟扩建东、西道院,于庙内创办义学,东岳庙声誉大增。光绪二十六年(1900)京东义和团民众在庙内江东殿之前设坛习武,八国联军曾劫掠东岳庙。常营清真寺是北京四大清真寺之一,

18、其他三座为牛街礼拜寺、东四清真寺、通州清真寺。常营清真寺位于常营乡。明正德年间修建,清嘉庆年间重修。该寺为郊区建筑规模最大的清真寺。朝阳延寿寺位于王四营乡马房寺东北。明嘉靖十七年修建,二十四年重修。主要建筑有钟鼓楼、罗汉殿、藏经殿,千佛殿等。寺后有十方诸佛宝塔。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延寿寺,现只有宝塔遗存,较为醒目。朝阳马王庙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外馆斜街。始建于清代。朝阳区的寺庙 黄寺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定门外黄寺大街。因寺顶全部由黄色琉璃瓦覆盖而得名,分为东、西黄寺,也称“双黄寺”。后东、西黄寺均为清达赖、班禅喇嘛隔年来京奉贡遣使的下榻之所。两寺大部现已不存,仅存清净化城塔院,成为

19、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管庄清真寺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管庄乡管庄村。始建于清代。1946年重修。清真寺现为当地穆斯林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伊斯兰教学生做礼拜活动的场所。九天普化宫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朝阳门外大街。明万历年间修建。2002年对其进行修复,施工时挖掘出的清代石碑,现立碑于宫前。石景山区的寺庙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翠微山南麓。该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正统八年(1443)竣工。这所庙宇规模宏大,以壁画精美闻名 于世,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慈善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天泰山,有24处殿堂,100多间房舍,是道释合一的古寺庙,为旧日京城百姓进香求子求福、许愿还愿的地方。因

20、其环境秀美、幽静,爱国将领冯玉祥曾三次隐居慈善寺。石景山区的寺庙 皇姑寺位于石景山区西黄村。初称顺天保明寺,清康熙年间改称显应寺。始建于明天顺初年,寺有天顺六年(1462)铸造的铜钟。关于建寺的原因,有一段吕姓尼姑救英宗的传说。嘉靖十二年(1533)将天顺六年(1470)的铜钟重新翻铸,现存大钟寺。明万历元年(1573),慈圣皇太后又率众捐一口铜钟。清康熙十六年至五十年之间,皇姑寺毁于火。康熙五十年(1711)重建。康熙皇帝御制碑文,以纪其事,同时易名显应寺。现存皇姑寺是康熙重修时的规模。寺庙坐北朝南,山门、天王殿已无存。第二进院落观音殿,第三进院落老祖殿。第四进院落药师阁无存,西配殿尚存。双

21、泉寺在达濠区政府东北,皇帝帽石与三界岭中间山坡上。1984年由汕头佛教会倡建,香港同胞及村人集资营造,越年落成。在建寺开山整地中,获得该处两清泉,泉水甘冽,终年不绝,故名。有当代名僧茗山法师题寺名门匾。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境内广植花木,并于右侧山岗上构筑一净舍,曰“山水轩”,日供游人休息品茗。寺后两侧山上各建一亭,北曰“玉泉亭”南曰“浣泉亭”,寺后有石刻数处点缀环境。登此近瞰濠江全,远眺南海烟波,为本区添一游览胜地。姚家寺塔位于石景山区卢师山八大处证果寺以东l公里。塔高约10米。为八棱七级,塔旁为汉萍禅师墓。姚家寺即圣水寺,或曰胜水禅林。因该寺水井水质纯正,而得名。丰台区的寺庙 延寿寺位于丰

22、台区大井村。明万历元年创建。寺庙已塌毁,现存石碑二座:一为明万历三十五年“敕谕碑”。一为明崇祯十三年(1570)“效建护国延寿寺碑”。碑阴为线刻菩萨像,位于原大殿前。万佛延寿寺后殿大悲阁内菩萨铜造像庄严端正。福生寺位于丰台区长辛店镇张郭庄村349号,建于明代,1999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方位为坐北朝南,整个寺庙由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后殿(五间)和东西配殿(各三间)组成(现在前殿和东西配殿已无明显的分间痕迹)。忠祐寺位于南苑乡马回甸村。坐北朝南,存正殿3间,大式硬山,绿琉璃筒瓦。后殿3间,明间有抱厦。山门3间。东西配殿12间。外墙上书有“忠祐禅林”字样。正殿后墙有石刻为丰台区保护

23、文物。延庆的寺庙 灵照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莲花湖北岸,初建于金代,原名观音寺,原末兵焚,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在原址重建。正统五年秋(1440年)明英宗敕赐额日“灵照寺”。后经历代僧人不断扩建,使寺院规模宏大,自成格局,曾为延郡胜景之一。灵照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3678平方米,建筑面积1065平方米。二进院落,三层殿宇。山门殿,天王殿,大雄殿座北朝南建在半轴线上,两侧配殿是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镇寺宝幢屋、聊房。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庄严雄伟,气宇不凡。昌平区的寺庙 敕赐和平寺位于长城八达岭南麓昌平卫星城西北15公里的龙凤山脚下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敕赐和平寺由唐代名将尉迟恭监建,由

24、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延寿寺风景区位于昌平区长陵镇黑山寨村北2公里处,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延寿寺始建于元末明初,先于十三陵。寺内供奉汉白玉释迦牟尼和碧玉观音,由加拿大居士罗道安先生礼送。碧玉观音高1.2米,非常稀有,价值连城。寺院内的天下奇松如虬龙飞腾栩栩如生。延寿圣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传说世代僧人饮用此水,都寿活百余岁。门头沟区的寺庙 戒台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南部马鞍山。因寺内建有中国佛教最大的戒坛,又名“戒坛寺”。现存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同时保留有辽代风格。潭柘寺是北京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有“京都第一寺”之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山麓

25、。传寺址原为一龙潭,山上多柘树,故得名潭柘寺。灵严寺是北京地区仅存的元代木结构古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齐家庄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永乐年间为尼庵。年再次修缮。房山区的寺庙 圣米石塘圣米石塘简称南庙。位于房山区史家营乡柳林水村莲花山。洞壁上端嵌有明嘉靖年间所立的“重修圣米石塘圣泉寺造石佛碑”。洞底有一层米粒大的光润的白石碴,称圣米,该洞由此得名。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一大宝 库。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历经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千余年,刻经1122部,3572卷,刻石14278块,分藏于石经山九个藏经洞和

26、云居寺地穴 之中。房山区的寺庙 云居寺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总章二年(669年)的石刻上,隋唐时代已具相当规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上寺在石经山上,寺址已无考,下寺即今遗址。辽、金时代无能为力居寺因刻造石经知名,故有石经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清初又必称西域寺,仍然保留着云居寺之名。白水寺白水寺俗称大佛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房山区歇息岗,始建年代不详,原名兴隆寺。明景泰年间和成化元年(1465年)重修。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时,建释迦殿、弥勒殿、禅堂、山门等建筑。寺坐北朝南,仅存无梁大殿。通州的寺庙 通州清真寺亦是北京四大清真寺之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清真寺胡同。元代修建。明正统、万历年

27、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增修。1933年被侵华日军炸毁部分建筑,后修复。1945年曾为大学校址。1966年后遭到破坏,1996年修复后重新开寺。殿前古钱套纹石阶垂带为元代遗物。寺前胡同曾因寺而名清真寺街。大兴的寺庙 大兴区双塔寺大兴区双塔寺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塔寺遗址。位于安定镇站上村。原有一黄土台基,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古刹双塔寺遗址。寺早废。70年代初期,尚有明景泰五年(1454)重修碑记座,螭首龟趺。碑文记汉光武帝时此地有双砖塔。现碑石已遗失,遗址处仅存古银杏树1株,胸围1.73米,干高15米。按最后重修塔寺时所植计算,树龄当在500年以上,为大兴区古树之最。无碍禅师塔位于大兴区

28、榆垡镇履磕村内。200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有古刹灵言寺。寺西南角处遗留元至元九年(1272)建造的砖塔一座,是名僧无碍禅师之墓塔。该塔造型大方,刻工简练,因年代久远,损坏比较严重。顺义区的寺庙 开元寺位于顺义县城。又名龙兴寺,俗称东大寺。唐大历五年(770)以前建,寺内有唐代开元寺碑、金枢密副使王晦之碑。据金史列传记载:贞佑二年,元兵围顺州城,王晦率兵团守,城破被杀。后人乃于其死节之处,刻石立碑。明清,寺庙内曾经是官府举行重要的礼仪之所。庙宇建置有山门、月台,大殿两进。椒园庙位于顺义县椒园山。外墙由巨石砌就,硬山挑大脊做顶。砖仿大檐,中间有相同仿檐2层,下层内壁呈圆形,正南绘一大鹏

29、金翅鸟,上坐一佛如讲经状,余壁绘众多善男信女礼佛听经。顶部穹隆形,遍绘粉色云藻,四壁皆绘有关黄帝的传说故事,如黄帝出生,造指南车和大战蚩尤等古代传说。属清末民初之作。阁后尚有一座殿宇,面阔3间,也为无梁结构,内绘彩色壁画,但已模糊不清。怀柔的寺庙 红螺寺位於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距县城约10公里。该寺初建於冬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名“护国资福寺”。因该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蛳,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红色光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俗称“红嫘寺”。平谷的寺庙 兴善寺遗址位于南独乐

30、河镇峨嵋山村东1公里。寺东有灵泉涌出,又名灵泉寺,俗称水峪寺。兴善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重修。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清时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后毁于战火。丫髻山为北京著名的“五顶”、“两山”之一。现保存有碧霞元君祠、回香亭、紫霄宫等建筑遗迹以及大量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碑刻。已被列为北京市级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岩禅寺遗址在刘家店乡孔城峪村,辽乾统年间,义琛禅师建于栲栳山。明景泰年间重建,规模增倍,敕赐为云岩禅寺。抗日战争时烧毁,只存断壁残碑。双泉寺遗址又名香盘寺、双泉禅院,位于靠山集村北的茅山(又名双泉山),为金代重建群体建筑。金章宗曾率王妃、公主驻于寺内。建筑已毁,存金代石碑1块。密云的寺庙 超胜庵位于云峰山顶。距密云县城60公里。占地500多平方米,南北呈长方形。辽代始建,明清时重修。密云文庙位于密云县城内鼓楼东大街路北。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始建。占地4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正院前有牌楼式大门。是密云县仅存的一座明清殿式古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