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7707673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一箪食(dn)苟得(gu)所恶(w)B蹴尔(c)弗得(f)富贵不能淫(yn)C一豆羹(gng)不辟(b)贫贱不能移(jin)D不屑(xio)得兼(jin)威武不能屈(q)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堵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B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C那索似有千均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D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洒泄,飞得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

3、下峡去。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B他才思敏捷,写文章时,没有丝毫寻章摘句的痕迹。C李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D名著隽永耐读,如果读法得当,你就会感到开卷有益。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将在成都举办的西部国际博览会,给弘扬成都精神和成都形象带来良机。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第II卷(

4、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补全下面的古诗文名句。(1)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持节云中,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鱼我所欲也)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和两段文,完成各题。(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鱼我所欲也鱼,

5、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放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基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6、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丙)叶秀发传宋濂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福州长溪簿,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谋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不得近,邑赖以完。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如此。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弊衣一袭,至无以为敛。(节选自文宪集卷十)【注释】擢:选拔。授:任命。丞:县

7、丞:生聚:指百姓。浚濠:挖深护城河。徇:示众。1乙文选自_,作者是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竭力致身之日()(2)会金人使谋者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死了又遗憾什么呢,如果我们先走了,那么全城的百姓该怎么办呢?B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如果我们先离开了,那么全城的百姓该怎么办呢?C即使死了又遗憾什么呢,如果我们先走了,那么全城的百姓能去哪里呢?D虽然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如果我们先离开了,那么全城的百姓能去哪里呢?5甲词中辛弃疾的理想是“_”丙文中,面对强敌,叶秀发的言行印证

8、了乙文作者的主张:_(用自己的话概括)。6丙文作者评价叶秀发“天性忠义”,从他的御敌之术和卒后“无以为敛”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_、_的人,7下列对甲词和乙、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甲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抒发了词人的抗金报国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B乙文逻辑严密,气势充沛,论述了人生的理性抉择,体现了作者大义凛然的气节。C乙文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辛弃疾和叶秀发具备,普通人是无此“心”的。D甲词和乙丙两文中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增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效果。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淡泊之心自高远覃光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9、埃。”唐朝慧能的这首偈(j)子,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平、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

10、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经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11、、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

12、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开篇引用唐朝高僧惠能的一首偈子有什么作用?3结合全文,简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论证效果。4第段中的加点词“大部分”能否换成“全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5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完成

13、小题。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陈与义:宋代诗人,此词是他在北宋灭亡后,流离逃难,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午桥:在洛阳城南十里。(1)上阕中,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阅读全词,分析作者为何而“惊”。六、语言表达(共10分)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成,诗中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在你的人生路上,老师是你的引路人,他给了你知识,引导你走向光明。请你运用反复的句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80字左右)七、作文(共40分)这单元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请先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大概内容,然后写出你的感受。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人教版专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