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2讲.doc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76986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2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2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2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2讲.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讲 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实验一、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条件实验:在 500mL 的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反应现象。现象与解释: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用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二、分子的性质二、分子的性质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如小玻璃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向水中加入一个小糖块。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观察现象。现象与解释:糖块溶解后,容器内液面下降

2、。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三、质量守恒定律三、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实验 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实验 2:把装有无色 NaOH 溶液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蓝色 CuSO4溶液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再把小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现象与解释:上述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都是平衡的。说明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实验 1:在各盛有 10 mL 水的 2 支试管中,分别缓缓地加入 NaCl 和 KNO3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现象与解释:实验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水里,NaCl 和 KNO3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实验实验 2:给上述“实验 1”中盛有 KNO3溶液和剩余 KNO3固体的试管缓慢加热,边加热,边振荡。实验实验 3:给上述“实验 1”中盛有 NaCl 溶液和剩余 NaCl 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少量水,边加边振荡。现象与解释:“

4、实验 2”中, KNO3固体继续溶解;“实验 3”中 NaCl 固体继续溶解。这两个实验说明,中温度升高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实验实验 4:在各盛有 10 mL 水的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gNaCl 和 0.1g 熟石灰,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后在观察现象。现象与解释:室温下,2gNaCl 完全溶解在 10 mL 水中,得到均一、透明的溶液;0.1g 熟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经充分振荡并静置后,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说明,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的,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的。五、结晶原理五、结晶原理实验:在烧杯里加入 10g NaCl 和

5、KNO3的混合物(其中 NaCl 的量较少) 。注入 15mL 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 KNO3晶体的析出。现象与解释: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较高温度下的 KNO3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 KNO3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降温时,大部分 NaCl 仍溶解在溶液里。六、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六、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把相同条件下的 HCl、CH3COOH、NaOH、NaCl 溶液和氨水分别倒入 5 个烧杯中,接通电源。观察灯泡发光的明亮程度。现象与解释:连接插入 CH3COOH 溶液和氨水的电极上的灯泡比其他 3 个灯

6、泡暗。HCl、NaOH、NaCl 是强电解质,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成离子;CH3COOH 和氨水是弱电解质,在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故 HCl、NaOH、NaCl 溶液的导电能力比 CH3COOH 和氨水强。七、离子反应七、离子反应实验:在试管里加入少量 CuSO4溶液,再加入少量 NaCl 溶液。观察有无变化。在另一支试管里加入 5mL CuSO4溶液,再加入 5mL BaCl2溶液,过滤。观察沉淀和滤液的颜色。在第三支试管里加入少量上述滤液,并滴加 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再滴加稀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现象与解释:第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蓝色;第二支试管中有白色沉

7、淀生成,溶液为蓝色;第三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支试管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第二支试管中,CuSO4电离出来的 Cu2和 BaCl2电离出来的 Cl都没用发生化学反应,而 SO42与 Ba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 BaSO4白色沉淀。八、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八、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实验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再加入 5mL 盐酸,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现象与解释:手有温暖的感觉,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实验 2:在一个小烧杯里,加

8、入 20 g 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 34 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 10gNH4Cl 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 Ba(OH)28H2O 与 NH4Cl 充分反应。观察现象。现象与解释:玻璃片上的水结成冰。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九、比较金属性强弱九、比较金属性强弱1钠、镁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钠、镁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小烧杯。观察反应现象和溶液颜色变化。取两小段镁带(已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3mL 水,并滴入 2 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试管至水沸腾

9、。观察现象。现象与解释: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呈红色;镁与冷水无明显变化,加热缓慢反应,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呈红色。说明镁的金属性比钠弱。2镁、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镁、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实验 1:取一小片铝和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 2mL1mol/L 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与解释: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镁快。说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实验 2:分别向 MgCl2溶液和 AlCl3溶液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现象与解释:向 MgCl2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 NaOH 溶液,白色沉淀不溶解;向 Al

10、Cl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 NaOH 溶液,白色沉淀溶解。说明 Al(OH)3的碱性比 Mg(OH)2弱,即铝的金属性比镁弱。十、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十、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1:在两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里,分别加入 10mL1mol/L 的盐酸和 10mL0.1mol/L的盐酸。观察现象。现象与解释:在加入 10mL1mol/L 的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逸出,而在加入10mL0.1mol/L 的盐酸的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很慢。许多实验证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11、。实验 2:取三个小烧杯,编号为 1、2、3。用黑笔在烧杯底部画上“”字。按下表中的数量先分别在烧杯中加入 Na2S2O3溶液和蒸馏水,摇匀。然后再同时向 3 个烧杯中加入2mLH2SO4溶液,搅拌并记录开始时间,到溶液出现混浊现象使烧杯底部的“”字看不见时,停止计时。编号加 Na2S2O3溶液的体积mL加 H2O 的体积mL加 H2SO4溶液的体积mL所需时间s1552273231002现象与解释:溶液出现混浊现象使烧杯底部的“”字看不见所需的时间,第 1 个烧杯最长,第 3 个烧杯时间最短。3 个烧杯中,第 1 个烧杯 Na2S2O3的浓度最小,反应速率最慢;第 3 个烧杯 Na2S2O3

12、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用类似于上述“实验 2”的方法,根据下表完成实验。编号加 Na2S2O3溶液的体积mL加 H2O 的体积mL加 H2SO4溶液的体积mL温度所需时间s1552室温2552热水浴3552沸水浴现象与解释:溶液出现混浊现象使烧杯底部的“”字看不见所需的时间,第 1 个烧杯最长,第 3 个烧杯时间最短。3 个烧杯中,第 1 个烧杯中温度最低,第 3 个烧杯中温度最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质量分数为 5的 H2O2溶液和 3 滴洗

13、涤剂,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 MnO2粉末。观察反应现象。现象与解释:在 H2O2中加入 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在没有加 MnO2粉末的试管中只有少量气泡出现。可见催化剂 MnO2使 H2O2分解的反应加快了。十一、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十一、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混合 10mL0.01mol/LFeCl3溶液和 10mL0.01mol/LKSCN 溶液,溶液立即变成红色。把该红色溶液平均分入 3 支试管中。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 1mol/LFeCl3溶液,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 1mol/LKSCN

14、溶液。观察这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与第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相比较。现象与解释:当加入 FeCl3溶液或 KSCN 溶液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都变深了。这说明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更多的 Fe(SCN)3。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把 NO2和 N2O4盛在两个连通的烧瓶里,把一个烧瓶放进热水里,把另一个烧瓶放进冰水里。观察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并与常温时盛有相同混合气体的烧瓶中的颜色进行对比。现象与解释:在烧瓶中存在平衡:NO2(g) N2O4(g) ;H0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深,说明 NO2浓度增大,既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

15、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 NO2浓度减小,既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十二、盐类的水解十二、盐类的水解实验:把少量 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的固体分别加入 6 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使之溶解,然后分别用 pH 试纸加以检验。现象与解释:CH3COONa、Na2CO3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NH4Cl、Al2(SO4)3是弱碱强酸盐,其水溶液呈酸性;NaCl、KNO3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十三、原电池原理十三、原电池原理实验: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

16、。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右图) ,观察现象。现象与解释:用导线连接后,锌片不断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铜片:2H+2eH2(还原反应)十四、电解原理十四、电解原理实验实验 1:在一个 U 形管中注入 CuCl2溶液,插入 2 根石墨棒作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电池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观察 U 形管内发生的变化及试纸颜色的变化。现象与解释:接通直流电源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这是析出的金属铜;在阳极石墨棒上有气泡放出,并可闻到刺

17、激性的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可以断定放出的气体是 Cl2。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实验实验 2:将上述“实验 1”的装置中的 CuCl2溶液换成饱和食盐水,进行类似的实验。现象与解释:在 U 形管的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阳极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说明放出的是 Cl2;阴极放出的气体是 H2。同时发现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这说明溶液里有碱性物质生成。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2H+2eH2(还原反应)实验实验 3:如图所示,在烧杯里放入硫酸铜溶液,用一铁制品(用酸洗净)作阴极,铜片作阳极。通电,观察铁制品表面颜色的变化。现象与解释:银白色的铁制品变成紫红色。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阳极:Cu2eCu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