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45982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土地的誓言第1课时科目语文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藤良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所作的i篇抒 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眷恋乡土是一种具有共通 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 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关东原野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 关东原野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 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和关键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2 .学习文中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独白式的创 作手法。过程与方法:1

2、 .通过展示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 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调动学生 的情感。2 .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本文出现的关键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 象,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品析文中关键意象的含义和关键语句的作用。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战火中的故乡情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再通过情境课 文记忆中的母亲、故乡母亲等视频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引 导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便于学生感知、理解文章内

3、 容。2 .质疑探究法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设置一些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大 胆交流回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激趣教师导入语:1931年9月18 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强行进攻 沈阳,发动了 “九一八”事变, 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 可爱的关东原野就这样被FI 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蹒了十四 年。(播放视频战火中的故乡 情)观看视频,感受东 北沦陷后的家国 之痛、民族之恨。以形象的画面、 视频最直接、最 强烈地撞击学 生的心灵,使之 产生强烈的震 撼。知识链接(读读记记)1 .关于作者。端木藏良(19121996),原 名曹汉文,辽宁昌图

4、人。现代 作家。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 母亲。主要作品有长篇小 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 海大江曹雪芹,短 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 等。2 .写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 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 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 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 无家可归。端木藤良怀着难以 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 文章,表明了作者愿意用自己 的一切去保卫祖国的思想感 情。3 .东北作家群。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东北 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 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 端木藤良、舒群等人,习惯上 被称为“东北作家群”。他们 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 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 黑土、铁蹄下不

5、屈的人民融成 一团,显示出一种浓郁的眷恋 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了解作者的创作 情况,对写作背景 和“东北作家群” 有初步了解。1 .了解相关文 学常识,扩大学 生的知识面。2 . 了解背景, 有利于学生更 好地理解课文 及作者的思想 感情。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4.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端木藏良(hong)炽痛(chi)嗥鸣(h6o)斓语(Idn)亘古(gen)默契(qi)田垄(16ng)污秽(hui)(2)词语释义。炽痛:热烈而深切。澜语:没有根据的话。亘古:远古。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1.播放情境课文记忆中的故1.观看情境课文

6、,乡。初步感知课文的诗意和情感。1.培养学生的2.请学生诵读课文第一段,白口:小白匕-4-1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2.分组讨论,谈朗侯能力。自身的理解和体2.培养学生阅内容探究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会。读分析的能力。(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3.观看微课如何3.培养学生合点拨: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做圈点批注,学习 阅读时利用圈点作探究的能力。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批注,加深对文章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内容的理解。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 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 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 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 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 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

7、 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 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 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 誓言”。(2)结合课文内容及你对东北地区的了解,交流东北印象(包括历史与物产)。提示:“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 地”(3)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 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 朗读这些句子,然后谈谈你的 理解和体会。点拨:例句:“对于广大的关 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 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 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 她召唤我回去。”4 .播放微课如何做圈点批注。5 .研读课文第二段。播放情境课文故乡母亲,画 出课文中令我魂牵梦绕的故 乡生活。我对故乡的土地发出 了哪些誓言?提示:故乡的

8、生活:“在那田 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 棵上我捉过蚱嫡,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誓言:“为了她,我愿付出一 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 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一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 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 辱.”写法探究1 .找出文中使用呼告手法的 句子,分析和理解呼告的作 用。呼告:“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 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 作用:运用呼告手法,更有利 于作者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 己的热爱、怀想和眷恋。2 .找出文中使用拟人、排比 手法的句子,分析、理解这些 修辞手法的作用。拟人:“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 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 听见她召唤

9、我回去。”作用:作者将倾诉的对象拟人 化,以“她”而不是“它”相 称,隐含将士地比作母亲的意 思,表现出作者对土地像对母 亲一样的眷恋和热爱。排比:“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 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 星”作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使语意连贯,语言气势逐渐增 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 情。在教师引导下,分 组讨论,然后发表 看法、意见。指导学生在写 作时恰当地运 用修辞手法。课堂小结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从欣赏 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 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讨论回答。全面掌握文章 内容。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 在那片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 事,表达对故乡的热爱、1不念、 眷恋之情以及饱满深沉的爱 国热情。热爱故土、热爱祖国 是人类恒久而深沉的感情,我 们都应该热爱故乡,建设最美 好的家园。布置作业查找秦牧的土地与本文作 比较阅读。按时完成。培养学生的比 较阅读能力。板书设计土地的誓言端木藤良回忆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优美的景色倾诉: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誓言:回到母亲(故乡)的身边,为她而战斗而牺牲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