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637074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ppt(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09-3月-232前前 言言 儿儿童童作作为为一一个个特特殊殊群群体体,是是全全社社会会关关注注的的焦点,儿童的健康状况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焦点,儿童的健康状况牵动着每一个家庭。儿儿童童传传染染病病防防治治工工作作具具有有特特殊殊性性,做做好好儿儿童常见传染病防治工作是我们的共同职责。童常见传染病防治工作是我们的共同职责。打倒病菌打倒病菌打倒病菌打倒病菌,决不放过决不放过决不放过决不放过!09-3月-23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 1、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2 2、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3 3、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改善环境卫生条件4 4、控制医

2、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5 5、学校执行两个制度:、学校执行两个制度:学生缺课登记追访制度、晨检制度学生缺课登记追访制度、晨检制度09-3月-234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1 1、对对传传染染源源的的控控制制措措施施:“五五早早”(早早发发现现、早早诊诊断断、早早报报告告、早早隔隔离离、早早治治疗疗)、病病人人分分级级管管理理;污污染染场场所所、物物品品的的卫卫生生处处理理和预防措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预防措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 2、针针对对切切断断传传播播途途径径的的措措施施:“消消、杀杀、灭灭”(消毒、杀虫、灭鼠)(消毒、杀虫、灭鼠)3 3、针针对对保保护护易易感感人人群群的的措措施施:免

3、免疫疫预预防防(接接种疫苗)、个人防护、预防服药种疫苗)、个人防护、预防服药09-3月-235七种常见传染病:七种常见传染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水痘 手足口病风疹09-3月-236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病原学 麻疹病毒是RNA病毒,人是唯一宿主,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鼻、咽和气管的分泌物中),血/尿液和WBC中也含MV。病毒在外界抵抗力:室温下仅能存活23小时,如开窗通风半小时病毒即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阳光、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都能杀灭它。

4、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从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讲话直接传播)。人群易感性:未患过麻疹或未经疫苗免疫者都易感染(显性感染 90%);病后免疫力持久;6个月内婴儿因有母传抗体而不易感染发病;外来流动儿童/成人麻疹多见。1 1 1 1A A A A 麻麻 疹疹09-3月-237临床表现(潜伏期约为10天左右)典型麻疹:分3期,若无并发症,病程约1014天。前驱期: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打喷嚏、流泪、眼睛发红、怕光、眼分泌物多等),可伴有厌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症状。病后23天时,口腔粘膜斑(科氏斑)。出疹期:高热,可伴嗜睡、谵妄

5、和抽搐。发病第4天左右出疹。出疹顺序出疹顺序:先耳后、发根,逐渐发展到颜面、躯干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皮疹特点皮疹特点:充血性(手压退色)斑疹和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大约25天皮疹出齐,疹多可融和成片。恢复期:热退,症状减轻,按出疹的顺序皮疹消退,可出现小的脱屑,皮疹色泽变暗短期留下褐色的色素斑。1 1 1 1B B B B 麻麻 疹疹09-3月-238临床表现 非典型麻疹:轻型麻疹:见于1岁以内婴儿(母传抗体尚未完全消退)、曾接种麻疹疫苗者往往表现为轻型。重型麻疹:病毒毒力较强或机体抵抗力低,或因严重细菌感染所致。可表现为中毒性、休克性、出血性等。成人麻疹:全身症状较重,尤其是胃肠道症状多见

6、,粘膜斑持续时间长,肝脏容易受累,但并发症较少。1 1 1 1C C C C 麻麻 疹疹09-3月-239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原发性/继发性肺炎)、喉炎及中耳炎、心肌炎/心功能不全、脑炎等治 疗一般治疗及护理: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1 1 1 1D D D D 麻麻 疹疹09-3月-2310预防控制v免疫接种:儿童满8月龄时接种1针麻疹疫苗,1岁半时复种1针;小学一年级、初一、高中三年级、大学新生加强1针。v病人管理:及时报告、转运、隔离、消毒、个案调查。v流行时措施:疫情监测(“五早”)、室内空气消毒/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和聚会活动等。学校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学生缺课登记和晨检制度。1 1

7、1 1E E E E 麻麻 疹疹09-3月-2311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猪头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病毒性感染,是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涎腺(唾液腺)的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良性自限性疾病,可出现脑炎、睾丸炎等合并症。法定的丙类传染病之一。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人是唯一宿主,感染后1/3表现为亚临床感染。病毒存在于早期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以及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病毒在外界环境里的抵抗力较差。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很强。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多见。2 2 2 2

8、A A A A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09-3月-2312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23周,起病急,多无前驱期症状。涎腺炎涎腺炎:多见腮腺炎,如有前驱症状则表现为发热(39-40)、头疼、食欲不振等,随后腮腺肿大。特征:局部发热不红、发亮、不化脓,两侧肿大不对称,肿大以耳垂为 中心,周围的蜂窝组织水肿,出现面部不对称,腮腺触之柔韧且有触痛,进食时疼痛加重,肿大约45天逐渐消退,口腔检查可见腮腺管口红肿。可伴有颌下腺或舌下腺的肿大。一般病程1014天。脑膜脑炎 胰腺炎或睾丸炎2 2 2 2B B B B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09-3月-2313并发症 脑膜炎、脑炎或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睾丸炎或

9、卵巢炎,胰腺炎等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可挤出脓液(涂片及培养可见化脓菌)。症状性腮腺肿大: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用某些药物而导致腮腺肿大。特点: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治疗 无特效治疗,一般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无效。一般护理(隔离,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酸性食物,流质或软食为宜);对症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并发症)。2 2 2 2C C C C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09-3月-2314预防措施 预防要点:隔离患者,接触者检疫3周,接种疫苗。v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至腮

10、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接触者留验3周,对可疑者立即暂隔离。v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接种。v切断传播途径 2 2 2 2D D D D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09-3月-2315概述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该病流行范围广、传播快、发病率高、特别是洪涝灾害地区,一旦水源受污染,更容易发生和蔓延菌痢,食物受污染可引起食源性暴发。菌痢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为G-杆菌,依抗原结构不同,分为四群:志贺、福氏、鲍氏及宋内氏。在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宋内氏最强、福氏次之,志贺最弱。在蔬

11、菜、瓜果及被污染物品上可存活12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长数周。对酸和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日照30分钟、加热至6010分钟或1001分钟即可杀灭。3 3 3 3A A A A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09-3月-2316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学校等集体单位若食品、水源等受污染会引起暴发。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间无交叉免疫力。常年散发、夏秋季高发。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天(数小时至7天);病前不洁饮食史。依据病程及病情分急性与慢

12、性两期及六种临床类型:急性菌痢(急性典型菌痢、急性非典型菌痢、急性中毒型菌痢)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迁延型、隐匿型)3 3 3 3B B B B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09-3月-2317v急性菌痢:1.急性典型菌痢:起病急,畏寒、高热(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开始为稀糊便或稀水便、量多,继而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10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病程约一周左右。少数患者因呕吐严重,补液不及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发生继发性休克。2.急性非典型菌痢: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35次/日),多粘液、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

13、病程一般为45天。3.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突然高热起病,肠道症状状不明显,依其临床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即: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3 3 3 3C C C C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09-3月-2318慢性菌痢 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多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细菌耐药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1.急性发作型:约占5%,临床表现较急性典型菌痢轻,恢复不完全,一般是半年内有痢疾病史或复发史。2.迁延型:发生率约10%,常有腹部不适或隐痛,腹胀、腹泻、粘液脓血便等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亦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久

14、可有神衰症状。左下腹压痛,可扪及乙状结肠,呈条索状。3.隐匿型:约23%,一年内有菌痢史,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以上,但粪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3 3 3 3D D D D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09-3月-2319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加;粪便镜检:可见较多WBC或脓细胞,少量RBC或巨噬细胞;粪便培养:检出痢疾杆菌(分群)治疗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3 3 3 3E E E E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09-3月-2320预防措施v管理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特殊人群定期体检以发现带菌者(调离岗位)v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管好水源、食物和粪

15、便,消灭苍蝇),个人卫生(洗手),卫生制度,环境消毒等。v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服药,口服活疫苗v医护人员防护:规范操作,注意消毒3 3 3 3F F F F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09-3月-2321概述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老弱者、婴幼儿易并发肺炎。潜伏期短、常呈自限性、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病原学 系RNA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病毒结构由内到外分三层:核心层、膜蛋白层、包膜层(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HA、NA决定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抗原结构,

16、具有变异特性。按HA和NA抗原差异,HA分15个亚型,NA有9个亚型。抗原变异是流感病毒独特的和最显著的特征。流感病毒不耐热、对消毒剂敏感,但对干燥、寒冷有相当的耐受力。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甲型流感可能有动物传染源(猪/马、牛、鸟);病初传染性最强,传染期57天。4 4 4 4A A A A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09-3月-2322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通过说话、咳嗽、喷嚏散布至空气中。也可经接触毛巾、食具、玩具等日常物品传播。传播速度与人群密集程度有关。学校幼托机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17、:普遍易感,一般以520岁发病较高,还有年老体弱者、特殊人群(医护人员、教师、保育员等)也是高危人群。新型流感病毒出现时则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流行季节流行季节流行季节流行季节:冬春季较多,南方在夏、秋季也可流行。4 4 4 4B B B B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09-3月-2323临床表现 潜伏期1-2天(数小时至3-4天)症状较普通感冒重,突然起病,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或不明显,少数还可有腹泻水样便。发热3-5天后仍感明显乏力。年老体弱者、年幼者病情可持续发展,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性痰液、呼吸急促、紫绀等。据临床表现分三型: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流感。

18、4 4 4 4C C C C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09-3月-2324临床表现 单纯型单纯型:最常见,急起畏寒、发热(39-40)、头痛、肌肉酸痛,显著乏力,咽干痛。时有上感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等)。一般症状持续一周左右。肺炎型肺炎型:多见幼儿及年老体弱多病者。高热持续,咳嗽剧烈、血性痰、呼吸急促、发绀、双肺湿罗音,X线检查可见双肺散在絮状阴影。重者因心血管功能不全及肺水肿而死亡。中毒型中毒型:极少见,患者有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脑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高热不退、神志昏迷、谵妄、血压下降,儿童抽搐,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改变等。4 4 4 4D D D D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09

19、-3月-2325治疗原则对症处理:解热镇痛剂和支持疗法,抗继发感染。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阿洛昔韦中药治疗:4 4 4 4E E E E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09-3月-2326预防措施 疫情监测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药物预防)4 4 4 4F F F F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09-3月-2327概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病原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单核

20、吞噬系统中繁殖,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袭皮肤及内脏,引起发病。流行病学 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无免疫力的儿童接触后90%发病;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疱疹液)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染。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5 5 5 5A A A A 水水 痘痘09-3月-2328临床表现 1.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2.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

21、分布。3.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辐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5 5 5 5B B B B 水水 痘痘09-3月-2329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及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5 5 5 5C C C C 水水 痘痘09-3月-2330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管管管理理理理传传

22、传传染染染染源源源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结痂为至。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保护易感人群措施:水痘减毒活疫苗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通风、避免接触病人等5 5 5 5D D D D 水水 痘痘09-3月-23316A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概论概论 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传染途径 空气传播、经口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主要为学龄儿童 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一般需隔离2周。本病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

23、,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流行。09-3月-23326B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2-7天,无明显前驱症状,多突然发病约半数病人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发热(38左右),1-2天内手脚、口腔内出现疱疹,伴有疼痛、拒食、流涎。病程7-10天。09-3月-2333手足口病严重病例手足口病严重病例起病急,进展快。发热,伴手、足、口腔粘膜疹、呕吐咳嗽等,短期内出现ARDS、CNS异常、心衰等多脏器损伤,可在数小时死亡。09-3月-23346c诊断诊断疑似病例疑似病例5岁以下,近三天有发热史,并有以下任岁以下,近三天有发热史,并有以下任意两项表现着:意两项表现着:1.有咳嗽呕吐症状有咳嗽

24、呕吐症状2.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无力及抽搐等神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无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经系统表现3.手、足、口腔、肛周疱疹或溃疡手、足、口腔、肛周疱疹或溃疡4.胸片异常胸片异常5.有类似病例接触史有类似病例接触史09-3月-23356c诊断诊断重症病例重症病例疑似病例伴以下表现之一者:疑似病例伴以下表现之一者:1.持续高热不退持续高热不退2.肌无力、肢体抖动、抽搐加重,意识障碍、腱肌无力、肢体抖动、抽搐加重,意识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膜刺激征(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膜刺激征(+)3.面色苍白、面色苍白、HR末梢循环不良、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血压异常4.呼吸困难或节律不整、紫绀、肺部罗音、

25、实变呼吸困难或节律不整、紫绀、肺部罗音、实变体征体征5.血血WBC明显增高(明显增高(15x109)或显著降低)或显著降低(9mmol/L)7.胸片异常在短期内明显加重胸片异常在短期内明显加重09-3月-23366d手足口病治疗手足口病治疗无特效治疗,主要对症和护理为主无特效治疗,主要对症和护理为主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休息和饮食:卧床1周,饮食清淡,禁食辛辣、过咸、冰冷的刺激性食物3.口腔护理:避免继发感染4.皮疹护理:衣着宽大、勤换洗,剪指甲,抗生素软膏应用5.发热的护理:6.预防处理:提高免疫力、尽早隔离、避免人群聚集处09-3月-23377A风风 疹疹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幼龄儿童。但在学校、军营等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暴发流行09-3月-23387B7B风疹的临床表现风疹的临床表现1、前驱期短,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轻;2、无口腔粘膜斑,皮疹出现快,消退亦快;3、出疹前即有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并一直持续到病愈;4、退疹后无色素沉着或细糠麸样脱屑5、并发症少,预后好。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