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634364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4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ppt(1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教学媒体的 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改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第二章 学习需要分析第一节 分析学习需要的意义一、学习需求与学习需要分析1、学习需要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差距(学习需要)2、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学习需要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辨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2、合适途径;同时它还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学习需要分析的实质就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1、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的基础2、学习需要分析有助于理顺问题与方法、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三、学习需要分析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意义第二节 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一、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二、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1、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定义、数据收集方法p63)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定义、数据收集方法p64)3、内外结合的方法社会需要教学目标提出的期望值学习者现状对照比较调整目标对照比较找出差距三、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现状期望的

3、状况差距原因分析学习需要评价表针对差距进一步思考 p66 确定问题性质四、学习需要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p68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一、分析资源与约束条件资 源:支持开展教学设计活动、解决教学问题的所有人、财、物约束条件:对教学设计活动、解决教学问题起制或直接阻止作 用的人、财、物二、设计课题的认定概念:即判断教学设计课题是否值得进行设计哪个教学问题更值得优先设计方法: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在人、财、物、时间上要付出的代价a不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在人、财、物、时间上要付出的代价b ab 值得解决 a、b 差值大小 优先解决的程度三、阐述总的教学目标实践活动1、对一门课进行内部参照分析,并结合有关资源

4、和约束条件,确定这门课的教学问题2、列举未来工作岗位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期望,并用行为术语来描述3、对学院实施教育技术专业计划所具有的资源、约束条件设计可行性分析用表格并进行调查第三章 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需要分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学习内容分析首先是选择教学内容,确定其广度和深度。其次是揭示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安排其呈现顺序 第一节 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学习内容分析概述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采用下列步骤:1、选择与组织单元(课程、单元、项目知识点)2、确定单元目标3、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

5、4、评价内容5、分析任务6、进一步评价内容二、学习内容的选择选择教学内容就是要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来确定教学内容的纲要。例1:根据学习需要分析设定的总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电化教学基础的培训,进修教师应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并懂得在教学中使用这些手段的方式方法。第一单元 媒体与教学第二单元 媒体的选择与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录音机和扩音机的操作使用第四单元 投影器和幻灯机的操作使用第五单元 录象机和监视器的操作使用第六单元 投影和幻灯教材的编制第七单元 录象教材的编制第八单元 计算机的教学应用p77例2:根据学习需要分析汽车修理技术设定的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熟练掌握汽车的

6、保养和维修技术 调节引擎的步骤 制动器的安装和修理 变速箱的检修 冷却系统的清洁与修理 电器系统的修理 车轮校准 方向盘调整 确定培训内容的工作程序(美教育技术专家克内克F.G.Knirk 1986)p78三、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内容的安排是对已选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组织编排,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一般有三种类型q相对独立,各单元在顺序上可互换位置;q一个单元的学习构成一个单元的基础,结构在序列上极为严密;q各单元学习内容呈综合型;课程目标单元 1单元 2单元 4单元 5单元 3单元之间的综合联系组织学习内容要重视以下几方面:1、由整体到部分,有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2、确保从

7、已知到未知3、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排列4、注意学习内容的横向联系四、单元目标与学习类别的确定确定单元目标:说明学习者完成本单元学习以后应能做什么学习内容类别:q 认知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q 动作技能学习内容q 态度类学习内容例1:小学语文教学单元之一:认识四种基本句型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单元目标:使学生认识按语气分类的认识四种基本句型,并能正确朗读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类)动作技能的学习例2: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单元之一:保护有益动物单元目标:使学生了解有益动物对人类的好处 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自觉性态度类言语信息(认知类)五、学习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初步评价q学习内

8、容选择与组织的初步评价的参加者:有关学科专家、有实际经验的教师、有关行业专家和学生代表q评价学习内容选择与组织可从下列方面考虑:1、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否为实现课程目标所必须?还需要补充什么?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应该删除?2、各单元的顺序排列与有关科学逻辑结构的关系如何?在这些关系的处理上体现了什么教学法的加工?3、各单元的顺序排列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4、各单元的顺序排列是否符合教学或培训的实际情况?5、学习者已掌握了哪些内容?教学从哪里开始?计划板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9、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q 计划板的使用第二节 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p83)一、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需要学习的知识点。P84归类分析法的应用实例教学媒体的种类非投影视觉类 投影视觉类投影类 视听组合类影视类 计算 机类 幻灯胶片投影实物投影多映像系统话筒扩音无线电播音磁带录音激光唱片录音-幻灯组合学习组件语言实验室电影广播电视录象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教学机器PC机MPC计算机网络实物模型标本教科书书写板挂图照片“媒体种类”的归类分析教师特征 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师的适应性 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实际行为

10、教师的态度对教改的支持组织机构学生的 期待语言的适应性学生行为学习认知技能学生的 态度二、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法图解分析法的应用实例“影响教学行为的诸因素”的图解分析三、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从属技能的内容分析方法层级分析法的应用实例幻灯片的拍摄曝光操作照相机计算曝光安装胶卷调整焦距确定曝光 准备照相机 找到调焦环 找到光圈环确定胶卷获得曝光指数构图“幻灯片拍摄”的层级分析四、信息加工分析信息加工分析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内容分析方法。信息加工分析的应用实例 如果确实是塞纸了,将纸抽出 确定打印机

11、 阻塞了 检查输纸口 错误定位显示灯变亮 打开色带门 检查是否 塞纸 如果塞纸了,将其从一边抽出 关门 “解决打印机塞纸故障”的信息加工分析五、使用卡片的方法第三节 认知类学习内容的分析认知类学习是对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的学习一、加涅关于认知学习结果的论述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现出来。2、智力技能智力技能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例如,要求学生计算下列四边形的面积(学生以前

12、未曾解过的题目):30m20m aa40m30m20m a=+q解此题的高级规则高级规则是:加辅助虚线把图形分为长方形和三角形;把相等的三角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而后相加。q要学会上述高级规则,必须先能应用下列较简单的规则规则:求长方形面积的规则;判断直角三角形的规则;用对角线把长方形分成两个相等三角形;加法、乘法规则。q 为了学会这些比较简单的规则,学习者需要先掌握“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概念概念q 辨别辨别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掌握辨别技能技能是形成概念的基础规则是揭示两个或更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言语表述规则可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规则高级规则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

13、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形成学生创造能力认知类学习认知类学习:认知学习结果 例子言语信息 叙述某作家最著名的著作及出版日期 (简单的认知学习)智力技能 (复杂的认知学习)辨 别 区别字母“b”与“d”概 念 根据作者、风格、时代、题材将图画作品分类 规 则 使用英语语法规则造句 高级规则 已知光源距离和镜头曲率,提出一个用以预测映像大小的规则。认知策略 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更高级的认知学习)二、言语信息与智力技能学习内容的分析言语信息:归类分析、图解分析智力技能:层级分析高级规则的运用使用规则使用规则形成概念形成

14、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概念辨别技能辨别技能辨别技能辨别技能辨别技能辨别技能辨别技能辨别技能三、认知策略学习内容的分析q 认知策略的学习应与教材内容相结合q 多创造使用认知策略的问题环境实例:实例:学生通过考查发现要美化操场,必须改善跑道和绿化操场内圈。测量出计算操场跑道和内圈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并计算出来。搜集查阅各种资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比较选择哪种材料或草适合操场的美化,并预算出做这项工作所需的花费。学生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他们的收获。第四节 动作技能和态度类学习内容的分析一、动作技能学习内容的分析动作技能(亦称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以此为基础得行为的结果表现为身体运动的迅速、精确、力

15、量或连贯等方面(如:乐器演奏、绘图、实验操作、打球等)q动作技能一般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q 动作技能不是简单的外显反应,而是受内部心理过程控制的动作技能学习内容的分析运用信息加工分析法,剖析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各项从属动作技能,揭示他们之间的联系,还应列出学习这些动作技能所需掌握的相应的知识(例如:安装电器元件技能的信息加工分析p104)二、关于动作技能分析的资料收集(职业技术培训、体育技术教育、艺术教育、医学教育等)1、查阅有关资料;2、观察专家完成任务的完整过程;3、现场采访有关专家;(了解的问题p105)4、模拟;三、态度类学习内容的分析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事物、人、活动)作出行

16、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分析态度类学习内容:1、当学习者形成或改变态度后,应能做什么?(动作技能的角度)2、学习者为什么要培养这种态度?(言语信息的角度)实践活动1、选择一套较熟悉的教材,分析其中各单元的排列原则。2、在上述活动基础上,选一个教学单元,剖析其中的知识或技能要点,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3、采访一位技术人员,分析其作业过程(如烹调、机器操作等),写出任务分析报告。请被采访的技术人员评价分析报告。第四章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学习风格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

17、于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学习准备是指在从事新的学习是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第一节 学习者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确定 一、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关系教学目标:使用合适的句型表示特定的语气写出陈述句,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出疑问句,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出祈使句,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出感叹句,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辨认使用正确标点符号的陈述句,为陈述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区别陈述句与非陈述句区别完整与不完整的句子说出陈述句使用标点的语法规则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说明陈述句的作用给完整句子下定义言语信息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态度教学起点目

18、标技能预备技能学习内容分学习内容分析结果实例析结果实例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与与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是密切相关的!是密切相关的!二、对初始能力预测的方法1、对预备技能的测试2、对目标技能的测试3、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p126)第二节 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通常是指与学科内容无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他将智力与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p1102、前运算阶段 (约2至7岁)3、具体运算阶段 (

19、约7至11岁)4、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约11至15岁)二、在校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1、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点(p111)2、中学生发展的一般特点(p112)3、大学生发展的一般特点(p113)三、成人学习者的特点(p114)1、学习目的明确2、实践经验丰富3、自学能力强4、参与教学决策5、注重教学效率第三节 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摆在我们面前的实质性问题是学习者何种特性与教学方法的何种特征可靠地相互作用,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范围广阔的课题”一、学习风格的概念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接受加工方面的不同方式;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

20、同需求;认知方面的差异;(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沉思性和冲动性)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因素;(控制点、焦虑水平)生理类型的差异;(左右脑功能优势)二、学习风格的分类综合以上因素对学习风格进行分类:q 格雷戈克(A.Gregorc)1979: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抽象-随机q 克内克 1986:掌握有关学习者情况(p116)q 所罗门(Barbara A.Soloman):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四个组对八种类型 活跃型与沉思型、感悟型和直觉型 视觉型与语言型、序列型与综合型三、学习风格的测量q 所罗门(Barbara A.Soloman)的学习风格自测问卷q

21、所罗门(Barbara A.Soloman)的学习风格分析表 (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148四、学习风格与教学设计 不同的学习风格与教学内容的处理、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有什么联系?实例:利用所罗门量表检测不同学习风格的分布情况分析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工 感知输入理解活跃型67%感悟型57%视觉型69%序列型71%沉思型32%直觉型42%语言型30%综合型28%未知1%未知1%未知1%未知1%现行教育方式67%的学生活跃型 讲授型教学57%的学生感悟型 直接授递69%的学生视觉型 讲授主要运用语言28%的学生综合型 向学生教授分离的

22、知识,很少提供综合视图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q 左脑能够通过结构化有序地处理信息,擅长语言、对数字比较敏感、善于分析信息或分解信息。q 右脑通过参与操作、理解图形、寻求模型,建立隐喻,善于综合,巩固信息实践活动p127第五章 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体系教学目标体系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具体化、明确化阐明学习目标就是要使这种结果或标准具体化、明确化,为以后制定教学策略及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

23、q 学习目标表述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q学习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把教育目标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 一、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Blooms TaxonomyBlooms Taxonomy)评价Evaluation综合Synthesis分析Analysis应用Application领会Comprehension知道Knowl

24、edge复述复述回忆回忆推论推论加工加工创意创意判断判断简单问题简单问题基础问题基础问题复杂问题复杂问题低级 高级 学习目标层次学习目标层次特点特点 知道知道 对信息的回忆对信息的回忆领会领会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应用应用 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分析分析 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综合综合 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评价评价 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布卢姆关于认知学习的分类布卢姆关于认知学习的分类加涅加涅关于认知学习结果的分类关于认知学习结果的分类评 价 综 合分 析应 用领 会认

25、知策略高级规则规 则概 念辨 别知 道言语信息智力技能两种认知学习分类系统的比较q 他们都是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分类q 他们把认知领域的学习分成不同的层次二、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辛普森(辛普森(E.J.Simpson)1972:p134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哈罗(哈罗(A.J.Harrow)1972:p135反射动作、基础性的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基布勒(基布勒(R.J.Kibler)1981:p136全身运动、细微协调动作、非语言性表达、言语行为三、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克拉斯伍(克拉斯伍(D.R.Kkrathwohl)1964:p

26、136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四、我国对教学目标的研究q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p138q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p139q 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p140五、三类学习之间的联系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一、基本要求:例:学习目标:(马杰的“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模式)提供报刊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有80%的句子分类正确行为条件标准例:学习目标:(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即应写明教学对象B行为 (behavior),即应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C条件 (conditi

27、on),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标准 (degree),即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 初中二年纪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应能将卷云、云层、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ACBD二、具体编写方法1、对象的表述: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2、行为的表述 (见注)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类型)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类型)+宾语(学习内容)(能)操作操作摄象机(能)说出说出人腿骨骼的名称(能)列举列举选用教学方法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能)比较比较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同异处 行为动词的选用q 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 p144q 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 p144q

28、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 p1493、条件的表述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个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个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 行等)设备因素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信息因素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时间因素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4、标准的表述速度速度(例:在1分钟以内准备好必须的消防器材)准确准确(例:测量血压,误差在5mm/Hg以内)质量质量(例:加工与标准样板的偏差值不超过1/10英寸)实例:p1455、基本部分与选择部分基本部分:行为的表述 不能省略选择部分:教学对象、条件、标

29、准 可省略6、内外结合的表述行为目标虽然避免了传统方法表述目标的含糊性,但它本身也有缺点: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因而可能引导人们只注意学习者外在行为变化而忽视其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格郎伦(N.E.Gronlund)1978:领会领会本单元专门术语的涵义:本单元专门术语的涵义:(表现为)将专门术语与它们所代表的概念联系起来在造句中使用某些专门术语指出术语之间的同异三、学习目标的层次阐明学习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编写学习目标 把学习目标组成一个体系表示学习目标层次的双向细目表 p151实践活动 学生选择自己较熟悉的教材,为其中某教学单元编写学习目标。注明各学习目标的要求(如:“

30、知道”、“领会”、“应用”等),说明各条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第六章 教学策略的制定为什么要教学(需求)?教学从哪里开始(起点)?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终点)?从“起点”到“终点”需要教学哪些东西(内容)?采取哪些教与学的行动?即要为既定的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策略采取哪些教与学的行动?即要为既定的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第一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两位学者乔伊(B.Joyce)和威尔(M.Weil)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环境感受器效应器感觉记录器反应发生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执行控制期 望 信息加工就是以通过分析

31、我们周围世界的信息而获得知识为中心,以智力发展为目的,而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都是通过学生积极介入他们的环境来实现的。运用信息加工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既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又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技能教学信息加工的实例:一位语言教师想要学生理解动词的概念。他首先讲解这个概念的定义,并把这个概念与学生已知的名词概念联系起来,然后向学生提供例句,要求他们判断哪些是动词。待学生熟练后,教师再要求他们自己举例加以解释。第二节 教学活动程序 信息加工理论可以揭示出人类学习的内部过程。在此认识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这个过程施加外部事件外部事件的影响,就是教学活动了。教学设计目的是要科学地影

32、响学习的内部过程,所以,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外部的教学事件,优化教学活动的程序,是制定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一、历史上对教学程序化的探索1、近代教学活动程序的尝试性研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倡导的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2、赫尔巴特学派的探索(知识灌输)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五段教学(预备、提示、联系、統合、应用)p1613、杜威学派的探索(做中学)杜威学派的探索(做中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省思维”的理论p162 基尔帕特里克(1918)1.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现成的环境,去引起学生进行设计的动机;2.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决定进行设计的目的;3.依据目的,由学生确定达到目

33、的的行动计划;4.学生根据计划自己组织实行之;5.学生对实行的结果进行评价;替代性策略生成性策略减轻认知负担提高加工效果时间能力动机任务的紧迫性4、前苏联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教育改革 p163二、我国常用的教学程序1、传递传递-接受程序接受程序 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2、引导引导-发现程序发现程序 基本过程:3、示范示范-模仿程序模仿程序 (适用于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基本过程: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1)定向阶段2)参与练习阶段3)自主练习阶段4)迁移阶段讲解示范单个动作联锁动作熟练应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4、情境情境-陶冶程序陶冶程序

34、(适用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基本过程: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注:有意心理活动和无意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三、当代国外有影响的教学程序1、概念获得概念获得 (归纳的信息加工模式)基本过程:呈示资料和确认属性验证获得的属性分析思路策略概念获得的接受程序和选择程序 p168学生从观察实际例子开始,再形成抽象概念2、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 (演绎的信息加工模式)基本过程: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教学媒体的 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改实例:如第一章末尾归纳出的教学设

35、计过程的组成要素和一般模式便可充当本课程各章的先行组织者3、掌握学习掌握学习 基本过程:学生定向常规授课揭示差错纠正差错再次测试4、指导学习指导学习 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内部过程的外部事件,因此教学的程序应该与学习阶段以及学生内部活动过程相吻合。教学活动的步骤学习的阶段1、引起注意2、告诉学生目标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诱发学生行为7、提供反馈8、评定行为9、促进记忆和迁移接受期望工作记忆检索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检索和强化检索和归纳教学活动和学习阶段的关系教学活动和学习阶段的关系第三节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36、由教学原则指导,借助教学手段(工具、媒体或设备)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由教师的行为,又有学生学的行为,而且两者相赋相成。一、与获得认知类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2、演示法演示法是指在教学中围绕某些能被感知的事物,让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是一种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活动。3、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连贯地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独立地得出结论的方法。4、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5、练习法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

37、学知识、技能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6、实验法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去进行独立作业的方法。7、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实际操作,把从课堂上,理论上习得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的方法。二、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1、示范示范-模仿法模仿法2、练习练习-反馈法反馈法三、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教学方法1、直接强化法直接强化法2、练习练习-反馈法反馈法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有机组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教学方法记忆事实记忆概念记忆程序记忆原理运用概念运用程序运用原理发现概念发现程序发现原理讲授演

38、示谈话讨论练习实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最好较好一般不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哲学教育建筑机械讲授 X X演示 X X X谈话 X X X讨论 X练习实验 X X X X X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最好较好一般较差 X学科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学科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例如:演示、讨论、讲授的组合法 讲授、实验、讨论的组合法 谈话、讲授、练习的组合法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小组相互作用一、集体授课p1801、优点2、缺点

39、3、适用二、个别化学习p1821、优点2、缺点3、使用要点二、小组相互作用p1821、优点2、缺点3、使用要点第五节 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1、学习准备 6、积极反应2、学习动机 7、重复练习3、目标范例 8、知道结果4、内容组织 9、个别差异5、适当指导实践活动1、学生旁听某优秀教师的一个单元的课,或观看一部示范教学录象片,列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媒体,分析它们的适宜性。2、学生选择自己较熟悉的课题,为它制定教学策略,可以与前一章编写教学目标的活动相衔接。第七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第一节 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分类媒体媒体的概念:“媒体”源于拉丁语“medium”意为“二者

40、之间”;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媒体是人的延伸”(媒体的本质特性);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概念: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以传递教育信息为最终目的时,我们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诊 断提示信息告诉结果信息处理教学媒体反 应接受信息接受结果信息处理评价教师学生123456783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一、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媒体是人的延伸”1、固定性2、扩散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二、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英国开放大学的贝茨(A.Bates)博士的教学媒体观:1、媒体一般

41、是灵活的、可替换的。2、每种媒体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即一套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固有法则。3、不存在对任何教学目标都最擅长的“超级媒体”。各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不同媒体的优缺点又是各不相同。4、对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还存在某种媒体,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媒体,即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专长。q 日本教育技术专家坂元昂教授提出的教学媒体特性评比表(p194)功能、目标、代价、使用方法 q 我国的常用的教学媒体特性一览表(p195)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三、教学媒体的分类1、从传递信息的通道,即接受信息的感官来看,教学媒体可分为:单通道、双通道、多通道单通道、双通道、多通道2、从

42、传递信息的范围来看,教学媒体可分为:大规模教学用、集体教学用、个别化教学用大规模教学用、集体教学用、个别化教学用3、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教学媒体可分为:单向、双向单向、双向4、从所传递的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系来看,教学媒体可分为:真实性、模拟性、符号性真实性、模拟性、符号性5、从使用者自行控制的程度来看,教学媒体可分为:可控、基本可控、基本不可控可控、基本可控、基本不可控第二节 教学媒体的依据和模型一、媒体选择的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二、媒体选择的模型1、问题表 p1992、矩阵式 p2003、算法型 p200 功能(静止画面)功能(静止画面)代

43、价(挂图或幻灯)代价(电影或录象)4、流程图 p201 例如选择视觉媒体流程图电 影参观展览电 视野外旅行观摩示范 参与演戏设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广播 录音照片 幻灯视觉符号言语符号戴尔的“经验之塔”5、戴尔的“经验之塔”第三节 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一、对媒体要求的描述二、有关流程图的运用(依据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流程图)1、集体授课的媒体选择流程 p2042、个别化学习的媒体选择流程 p2053、小组相互作用的媒体选择流程 p206三、最佳选择的作出照片挂图投影幻灯 能否得到 制作成本 复制费用 准备时间 技能要求 设施要求 维护要求 学生心态 教师心态实际因素

44、备选媒体选择媒体需要考虑的实际因素选择媒体需要考虑的实际因素四、媒体运用设想的阐明课题课题名称名称知识点知识点目标目标水平水平拟选拟选媒体媒体媒体内媒体内容要点容要点使用使用时间时间资料资料来源来源媒体在教学媒体在教学 中的作用中的作用媒体使用媒体使用 方式方式1知道幻灯创设情景录象引发动机边播放、边讲2领会录象3应用4教学媒体运用说明一览表教学媒体运用说明一览表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情景、引发动机;反映事实、显示过程;示范演示、验证原理;提供练习、训练技能;媒体使用方式:设疑 演示 讲解;讲解 演示 概括;演示 练习 总结;边播放、边讲第四节 教学材料的运用教学材料的来源:选取现成的选取现

45、成的;修改原有的修改原有的;编制尚无的编制尚无的;一、教学材料的选取和修改 教学材料选取流程图(p210)二、选择与编制教学材料的一般原理1、共同经验原理共同经验共同经验TS2、抽象层次原理语义学奠基人A.柯兹布斯基提出:“抽绎的阶梯”抽绎抽绎即把事物的共同点抽取,然后推广应用到具有同样性质的其他事物上桌子上的那只苹果一般苹果水果(从苹果、桔子、梨等抽取的共同特征)食物(从水果、蔬菜、肉类等抽取的共同特征)生活水平(从食物、住房、衣着等抽取的共同特征)经济状况(从生活水平、工农业生产、金融事业等抽取的共同特征)3、重复作用原理4、知觉组织原理知觉是大脑将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的整体的过

46、程实践活动p214第八章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q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评价试行结果和对对方案进行修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q评价是修改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节环节。教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范畴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一、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激励功能3、调节功能4、教学功能二、教学评价的种类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

47、身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1、相对评价 这种评价就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sNn-1N1N2N3Nn相对评价示意图1030507090学生数分数学生成绩正态分布示意3、绝对评价 这种评价就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sNn-1N1N2N3Nn绝对评价示意图1030507090学生数分数正 偏 态1030507090学生数分数负 偏 态学生成绩偏态分析示意学生成绩偏态分析示意3、自身评价 这种评价既不是在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

48、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定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Nn-1N1N2N3Nn自身评价示意Nn-1N1N2N3Nn过去状态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诊断性评价(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其是否具有实现新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5、形成性评价 这种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

49、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6、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后评价目的摸清学生底细以便安排学习了解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检查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评价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法经常性测验、作业、日常观察考试或考查作用查明学习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确定学习效果评定学业成绩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对比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对比p222按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50、和定量评价三、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四、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1、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评价使教学设计及其成果更趋有效(教学设计的内部动力)3、评价能调节教学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第二节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q 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q 教学材料的评价指标一、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大致包括目标目标、学生学生、教师教师、教教材材、方法方法和管理管理等。1、与目标因素有关的指标2、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q 可以从表情上分析学生对讲课速度和功课难度的适应性;q 可以从课堂提问中分析学生对功课的理解程度;q 可以从课堂秩序上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