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27893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4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发展战略)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展战略)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前言第壹部分规划依据、目的及背景第二部分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第三部分产业发展规划第四部分支撑服务体系前言三门,位于浙东沿海三门湾畔,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东濒三门湾,南接临海,西枕天台,北邻宁海。大陆海岸线长 167km,海域约 481.7 平方 km。全县总面积为1510 平方 km,辖 10 镇 4 乡,总人口 40 万。三门是连接宁波、温州的大陆桥,为长三角经济区南翼,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宁波机场、黄岩机场、北仑港、海门港距县城均于100km之内;甬台温、上三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04国道、甬临省道、台州沿

2、海大通道交汇境内;健跳港为天然深水良港,常年不淤,为省定台轮停泊点,健跳港区是台州港六大港区之壹。改革开放以来,三门人民凭着永不屈服、敢闯敢拼的精神,于资源相对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走出了壹条具有三门特色的工业兴县的道路。2003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9000余家,其中国有和500 万元之上工业企业为 68 家;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8 亿元,其中国有及500 万元之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2 亿元;已经形成了橡胶、机电、化工、工艺品等四大支柱行业。1978 年2004 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04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 GDP万元。当前,随着

3、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众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滨海新城建设,是三门于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三港三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滨海新城,是三门于新形势下贯彻中央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崛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先进位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战略安排、实现台州区域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滨海新城建设要求,特编制本规划,主要提出关于区块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本规划范围为三门滨海新城,主要由东部珠游溪北侧用地、晏站涂围垦工程及花鼓漫岛构成,规划总用地3057.5万。规划基准年为 2004 年,根据开发时序

4、,近期为2005 2010 年,中期为 2011 2020 年,远期为 2021 2030 年,规划以近中期为主。第壹部分规划依据、目的及背景壹、规划依据1、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2、台州市生产力布局规划(送审稿)3、台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4、台州市五大主导行业发展规划二、规划目的(壹)确立滨海新城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建成三门城市东扩的综合发展区,全县生产力布局的中心区块,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未来的三门滨海新城。(二)确立滨海新城于全市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1、三门乃至台州沿海城市和产业带的重要组成。2、近中期作为三门县城东扩的重要功能区,远期为三门县城至六敖、健跳城市组合创造条

5、件,构筑滨海城市新区。3、形成三门湾资源保护和开发及华东电力城建设的综合服务和配套基地。4、满足三门县城功能提升过程中的各项设施用地和产业用地需求,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区块。(三)确立滨海新城产业发展的重点滨海新城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工业为主导,三产联动发展。三、规划背景(壹)宏观区域经济发展背景1、国际: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持续推进,跨国 XX 公司加大了对我国的战略性投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资本流动不断加剧,国际产业结构面临新壹轮的分工调整。中国是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有着快速发展的市场容量和潜力巨大的发展

6、空间,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是世界制造业转移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台州把握这种趋势,能够更广范围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改造提升传统集群经济,拓展新兴产业,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国际贸易磨擦、国际油价走势、美元走势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壹定影响,使资源依赖外部、产品以低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有限的台州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2、国内: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进入了产业加快升级、城市化加快推进、生产和生活加快转型的新阶段。这为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尺、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随着我国人均GDP 跨过 1000 美

7、元,形成了以住宅、汽车及装备工业、基础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主导产业,这将为台州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点地开拓临港重化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也面临着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交通全面紧张、环境污染加剧以及壹些历史原因形成的矛盾激化等问题。和此同时,随国家致力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推进国内区域的平衡发展,壹些逐步成长的中西部低成本制造业将对台州现有产业的市场份额构成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也促使劳动力、土地、水等要素供给成本上升的台州资本外流。因此有效降低发展成本、实现结构的持续升级是台州今后的必由之路。3、长三角和省内:之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壹体化步伐显

8、著加快,跨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超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有望形成,中心城市于区域经济发展和重组中的地位日益强化,服务业于制造业之后急迫跟进,且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外来资本和当地资本的“联手游戏”逐步展开。于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浙江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呈现出速度较快、活力较强、效益较高的特征。省委、省政府将紧紧围绕推进“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于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构筑和谐社会。但作为资源小省,浙江于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要素资源约束问题尤为突出,其中能源、土地和人才的短缺将于较长时期内成为制约浙江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壹系列的发展趋势,

9、客观上要求台州夯实基础设施,“翻山越海”,更好地将本地经济和产业融入到长三角中去,分享集群效益和规模经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支撑制造业的升级;降低发展成本演就外来资本和当地民营资本的“联手好戏”4、台州周边地区:处于甬台温这条浙江“黄金海岸”中部的台州,其南北温州、宁波的发展势头强劲。今后壹个时期台州和宁波、温州的关系将更加紧密。通过基础设施、产业关联和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台州和宁波将呈现更加密切的关系。随着杭州跨海大桥的建成,宁波将成为联系台州和上海的必经之路;随着洋山港建设、宁波舟山港口壹体化,将强化宁波港对台州的辐射;随着宁波北仑港地区开发程度的提高,穿山半岛东南部至象山

10、等沿海地区将成为今后宁波区域开发的重点,这将有力地推进台州北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宁波是长三角重化工业的主战场。随着台州制造业结构的重型化,台州将和宁波于装备工业、造船业、石化原材料工业以及部分加工工业上形成较强的产业衔接性。随宁波城市综合实力的进壹步增强,生产型服务业规模的扩展和层次的上升,宁波城市功能对台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作为处于同壹经济地理单元的温州和台州,随着俩地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将于共享基础设施(大麦屿港口等)、加强同类型产业的联系等方面拥有更多的共识。能够说今后壹个时期台州和温州的联系也将更加密切。(二)市域及县域经济发展现状1、市内: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灵活高效

11、的机制,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摆脱了贫困落后的被动局面,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从全省后进位置跃升到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撤地设市以后,台州市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改善,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迅速增强,大城市框架初步确立,城乡互动发展的局面进壹步形成。目前台州已正式加盟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组织,成为世界第6 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第16个成员。随着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序幕的拉开以及山海协作、南北协作和回归工程的启动实施,台州正于进入壹个新的经济加速发展机遇期。但和此同时,台州于区位、资源、服务等城市竞争力各方面相对省内发达地市仍存于壹定差距,土地、水、电、人才等要素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台州

12、经济的发展。2、县内:三门经济总体实力于台州比较单薄,但近年来工农业增长速度较快。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提出力争于发展速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临港型产业发展、打造“平安三门”构建和谐社会等几方面走于全市前列的目标,和“开发三港,建设三城”(壹是开发环浦坝港经济板块,建设沿海工业城;二是开发环健跳港经济板块,建设华东电力城;三是开发环海游港经济板块,建设滨海新城)工作的开展,以及台州市实施和推进四个工程(南北协作工程、北拓工程、“天仙配”工程、人才工程),为今后壹个时期三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确定了发展方向。(三)滨海新城区域位置三门滨海新城位于三门城市东部,属于晏站涂围垦工程综合开发区域

13、,主要由东部珠游溪北侧用地、晏站涂围垦工程及花鼓漫岛构成,规划总用地3057.5万,其中晏站涂围垦工程北临旗门港,南接海游港,西靠三门城东用地,东面和花鼓漫岛相邻。建设滨海新城是开发环海游港经济板块的主要举措,是实现三门城市从山谷向滨海发展跨越的客观需要。第二部分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壹、总体思路立足滨海资源生态优势和环境基础,依托三门县橡胶、机电、工艺品等支柱产业,同时作为台州北部滨海产业拓展区,积极参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的区域分工和互补协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抓制造业发展,推动养殖、服务业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形成壹、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4、为实当下发展速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临港型产业发展、打造“平安三门”构建和谐社会等几方面走于全市前列的目标奠定基础。二、目标定位1、总体目标:以城市新区产业综合发展为目标,实现居民、企业、政府于地域上的整体、和谐、健康发展,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功能明显,区域竞争力及吸引外资能力强、生态环境优越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和三门县产业集聚中心区,形成三门湾资源保护和开发及华东电力城建设的综合服务和配套基地,成为三门乃至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实现建设三门城市东扩的综合发展区、全县生产力布局的中心区块、台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未来的三门滨海新城的建设目标。2、经济指标2010年,

15、实现工业总产值250 300 亿元,2011 2020年,依靠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年均增长 10%之上。三、开发步骤新城开发采取统壹规划、分期滚动开发的方式,分三期进行:壹期为 2005 2010 年,大约 56 年的时间,重点解决新区近期工业用地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面积为 942.6 万。二期为 2010 2020 年,大约 10 年时间,是新区进壹步开发以及和三门滨海产业带的接轨,规划面积为1235.4 万。三期为 2020 2030年以后,注重整个三门东部区域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包括三门沿海城市区域中各大功能区的协调和整合,提升新区的功能和建设要求,规划面积为879.5 万。第三部分产业发展规划壹、产业发展原则1、工业主导,三产联动发展原则工业立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台州市今后壹段时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以现代大工业带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滨海新城定位为三门县城东扩的重要功能区,因此于其产业发展上也必须以工业为主导,同时利用资源环境基础适当发展以养殖为重点的农业,以及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和为生产生活服务、完善城市功能的服务业。2、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原则对区域内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通过引导培育,形成若干个特色主导产业。特别是工业方面,根据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和台州今后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即重点发展汽摩及配件、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