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064627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3年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目的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2、辨认植物,能简朴描述植物的特性;3、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测,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见解;4、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测、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5、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性,产生结识植物的浓厚爱好。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 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师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也可以提供一段有关植物 的视频,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紧接着让学生 “说说你知 道的植物”。学生也许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教师要注意组织和引导学

2、生描述他们 知道的植物是什么样的。例如,“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 里?”等。在学生说完后,教师还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 使学生结识更多的植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全班学生的见解,将信息汇总并 保存下来,形成班级登记表,张贴在班级中,并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记录内容,补 充学生对植物的结识。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画图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科学时一种重要的记录手段,规定一定要明确。教师要引导 学生注意画出叶的轮廓、叶脉的走向、叶片的颜色。这些专业的术语不需要学生掌握, 但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测,发现的特性越具体,比较和寻找就越容易。2

3、、探索:到校园里去找一找在寻找前,教师先要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 识。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和铺垫,对于这些问题一年级的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帮助他们梳理,达成共识。到教室附近 的树木旁寻找,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沿等特性匹配的时候才算是 找到了。安全问题也要让学生自己发现、互相提醒。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任务的指向性 要很明确,这样才干保证后续的活动有条不紊。“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重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 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性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

4、对手中的叶反复观测、比对。同一片叶,往往可以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 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尚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3、研讨:根据叶的什么特性找到了植物在开展了充足的探索活动后,学生有话要说, 有话可说,此时交流、研讨显得尤为重要。教科书提醒可以围绕 “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 特性找到植物的?” “在哪里找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 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 面向大家说出自己的发现、见解和想法,而不是仅仅告诉老师并得到一个“是“或者否 的答案,需要让学生从一年级起探索。第5课 植物是

5、“活”的吗教学目的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性。3、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多种感官观测、比较植物的特性及其变化。4、乐意倾听、分享别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5、培养学生结识和研究植物的爱好6、珍爱生命,爱惜身边的植物。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 图画等相关资料教学过程1、聚焦:植物是“活”的吗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 说说理由。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此时教师 可以呈现一盆植

6、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 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 “班级登记表”中。学生提出的理由也许会有: 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 阳光、水,要施肥等。2、探索: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哪些观点可以作为活”的证据?教科书安排 了两项活动,让学生进行观测和交流、研讨,帮助学生明晰。第一个活动中,学生把自己在第 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测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 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再次观测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

7、说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植物和登记表,并把小组形成的想法 向全班同学说一说。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 掉。为了帮助学生结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 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 “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结识到“会长大” “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第二个活动中,教师用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 按顺序依次观测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 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结识

8、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如何的变化过程。教师还可以让 学生 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如何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结识 到植 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假如学生还带来了其他证明植物是“活”的的照片 和资料,教师要给予鼓励,并给他们机会展示和说明。3、研讨:哪些证据可以说明植物是“活”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着班级登记表”并 回忆前面的观测、讨论,说说哪些证据可以说明植物是“活”的。学生说完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一起讨论,明晰并巩固结识。 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圈一圈认为植物是“活”的的理由。教师出示塑料花,再次提问:“这是第1节课时我们观测过的塑料花,它是活的吗? 说说理

9、由。”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角度说说塑料花不是“活”的的理由。这时可以适当展 开班级辩论。附:胡萝卜盆栽种植方法 从菜市场或者超市买一根新鲜的胡萝卜,假如家中有冷藏的 也可以。切下胡萝卜顶端大约3厘米长的一小段,将它养在水中,就能长出翠绿的叶来。 种植要点:由于胡萝卜叶的生长需要养分,所以这个胡萝卜头不要切得太薄,由于越厚长得越茂盛,注意不要削皮。取一个浅盘,加入大约o . 5厘米高的水,放入胡萝卜,再把浅盘放在有 光照的地方。要注意经常换水。第12天:切下来的胡萝卜上出现芽点。第35天:天气暖和的话,大约5天就能长出 新叶。第67天:新叶慢慢生长,同样需要我们耐心养护。第811天:最早长出的那片细

10、 细的叶慢慢地打开,呈绿色的羽毛状。此后,第二片及更多的叶会陆续长出。 假如胡萝卜开始腐烂,就要立即取出丢弃。校园里的植物教学目的1、在实地观测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性和名称。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3、通过实地观测,结识周边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性。4、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5、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测中提出感爱好的问题。6、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积极与别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别人。7、产生结识植物的爱好,养成珍爱生命、爱惜植物的意识8、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9、植物可以美化

11、人类的生活环境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教学过程1、聚焦:到校园里去观测和结识植物 教师可以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 照片,问 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教师适时介绍植物 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性。这样做事实上也在启发学生,去室外时应当观测 什么、描述什么,给出可供模仿的范本。教师可以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 物实物,请学生观测和描述。这时教师可以初步形成班级登记表。记录内容可涉及学生 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 及生长需要阳光

12、和水等。2、探索:观测校园里的植物到校园里去观测和结识植物,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 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规定: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不到有危险的地方 去;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教师要带领学生排队前往室外,一方面把他们带领到事先拟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 围在一起进行观测,再次明确观测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测、记录活 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3、研讨:交流我们观测的植物 观测、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

13、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测和记录结果时,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性,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 到的植物,尚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也许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局限性,教师 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性?这棵 植物开花了,以后会如何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登记表中。最后教师设疑:在观测和记录的过 程中你们还碰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 学生继续 观测和探索的爱好。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1课在观测中比较教学目的1、观测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2、不同的观测和比较方法,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3、能从

14、多种角度观测和比较物体4、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测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5、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6、乐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7、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8、7解观测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结识活动教学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规定:长短不 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佳是缩放 比例相同 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1.聚焦情境导入。建议采用视频导入,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允许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2 )聚焦问 题。在学生观测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提炼:我们需要进

15、行比较,这样才干知道恐龙的大小。2、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1 )明确观测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 们排序。(2)探究规定: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每人都要及时记录 比较结果。(3 )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学生进行观测比较,教师观测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 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要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 上。可以弓I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 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3、研讨报告: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起点和终点教学目的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16、。2、拟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记。4、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5、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6、发展在平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7、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8、乐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9、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10.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结识世界的基本方法。11、结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1、聚焦(1 )游戏导入。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测。(2)问题聚焦

17、。教师提问:“如何才干知道谁跳得更远呢?”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 落脚线。2、探索:纸蛙跳远比赛体验纸蛙跳远。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达起点, 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达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达纸蛙跳了多远。(2)拟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 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 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

18、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 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3)纸蛙跳远比赛。发材料。分小组活动。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拟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 养成记录的好习惯。谁的纸蛙跳得最远。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拟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比较小 组成员的纸蛙,拟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规定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测、比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 的纸蛙。3、研讨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 生基于实验的关键环节,有根据

19、地说出自己的结论。接着可以提问:“观测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 息?” “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尚有其他可以拟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对齐起点,拟定终点。4、贴纸条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目的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测、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发展在平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5、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6、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7、意识到细致的一一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教师出示教科书第

20、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重点让学生辨识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当学生表达出 “长叶子的是植物;开粉色、红 色花的是植物;池塘边长在石头缝里的也是植物”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假如学生描述不清,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大图上指认。对于水中的植物,学生容易忽视,教师要注意提 醒。教师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考考学生的眼力,同时促使学生对植物的寻 找更加全面。 最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 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这个问题的交流结果教师也需要及时 记录在班级登记表中。在图中有一只蝴蝶,教师可以提

21、问:“蝴蝶是植物吗?”学生肯定会说“不是”,然后教 师可以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也许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 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结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3、塑料花是植物吗“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 引导学生对第3个问题的讨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 行对比,在小组观测、交流后,再组织全班讨论。学生都知道塑料花不是植物,所以这里教 师要重点组织学生讨论的是“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也许会说塑料花不 是“活”的。从结果 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 长需要水、空气、

22、 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 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对于初入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很 难做出这样的回答。此时,学生只从材料上去描述也是可以的。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 能力与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见解。4、种一棵植物教师可以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 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 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应使学生了解植物的选择及其哺育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推 荐采用教师演示的植物种植方法。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涉及花盆、8、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

23、们结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学过程1聚焦问题引入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 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以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 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来测量长度 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2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1 )预测桌子高度相称于多少。让学生观测桌子的高度,再观测手指一的长度,最 后做出桌子高度相称于多少的预

24、测。(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的指尖与下一的指尖 必须紧紧相连;在一与一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 学生拟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测量纸带的长度。教师要讲解探究环节,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 提醒学生注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一的指尖与下一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纸带上 写上姓名、日期。展示纸带,观测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

25、面)粘贴好。3、研讨请学生先观测一会儿纸带。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同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因素导致测 量结果不同样的呢?” 比较纸带上的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 的见解也许涉及: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也许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 准确地做到一紧连着一;很难做到每一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 同样,有些 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4、拓展与思考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的问题?课后可以开展的测量活动如活动手册所示,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 己家的家

26、具长度。第4课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的1s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3、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4、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5、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毕测量任务6、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7、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8、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9、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1 0、乐意关注和客观看待别人的测量结果教学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登记表。教学过程1、聚焦

27、(1)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过程和结果。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真实反映 桌子的高度。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2)聚焦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2、探索:测量(1 )物体的选择。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位的物体):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提 问:你们小组会选哪两种物体来测量?”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登记表上画“V。测量桌子和书。教师要先提醒学

28、生测量注意事项:拟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 条直线摆放;可以运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分发材料。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度。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写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个测量 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单位时的读数问题。(3 )报告测量结果。可让部分先完毕测量任务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班级登记表里,也可让学生报告 数据由教师填写。3、研讨(1 )引导学生观测数据,提醒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测。(2)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也许出现的观点 有: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很不

29、同样;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非常接近; 用同一个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用不同物体作 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引导学生对比纸带正面和反面用物体测量与 用手测量的结果,得出结论。学生也许的观点有:物体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更 准确;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手的长 度不同,一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第5课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的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4、逐步适应使

30、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5、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6、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7、积极关注别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8、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9、结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善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 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称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登记表教学过程1s聚焦(1 )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 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

31、以我们需要全班 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当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 呢?” 发标准物。学生观测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分小组报告。 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陷。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同 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 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陷是,假如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 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2、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学生观测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

32、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教师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碰 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可提前问,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教师提问:讲 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 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教师观测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 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 连;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5)汇总

33、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登记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生报告后由教师填写。3、研讨(1)观测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让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 (很接近,准确度高)。(2 )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更长一些?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 化比较。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如何做又快又准确。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 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4、布置课外活动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第6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目的1、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2

34、、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环节进行制作。3、运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4、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5、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6、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7、体会工具的改善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8、结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善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教学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 生活动手册、塑料桶。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体完毕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他们是如何测量的。 实物展示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个小塑料桶,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

35、 沿长度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教师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 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2、探索(1 )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介绍制作环节和注意事项: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 姓名和制作日期。 学生制作纸带。教师观测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题的学生。(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先测量书的长度。由于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先让学生观测小桶,预测小桶底部边沿的长度,然后测 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注意帮助在测量时读数困难的学生。3、研讨(1 )

36、观测数据。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 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4、布置课外活动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 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目的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故意义的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性,并与同伴讨论 和交流4、细致观测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5、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6、发展在平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7、逐步

37、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8、乐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测结果9、 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10、意识到观测、比较和测量是人们结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1s聚焦(1)引入尺子。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 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2)明确任务。观测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2、探索(1 )观测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 学生小组 合作学习。交流观测、比较结果,

38、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2)用尺子测量物体。教师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出 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相应的刻度;介绍如何读数。请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 并记录测量结果。土、小 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 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第2课观测一棵植物教学目的1、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2、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3、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多种感官观测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性。4、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测到的信息5、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性表现出探究

39、爱好6、能认真观测、认真记录7、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惜植物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1、聚焦:我们来观测一棵植物教师选择教科书上的菊花,教师出示一盆菊花,问问“谁结识它?”在菊花没有开放的情况下,不少学生也许并 不结识它。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猜一猜,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猜不出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菊花开花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测盛开的菊花再次猜测植物的名称,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3、研讨教师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学生小组讨论后报告。也许 的观点如前所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它。学生一般都能说出许多菊

40、花的生长地点,体现出菊花分布 的广泛与它的生长环境。2、探索:它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观测菊花。教师可先将菊花 放在讲台上让全班学生共同观测。教师要组织学生关注菊花的整体,指认出茎、叶等器官, 并希望学生能意识到泥土中尚有根。这时让学生用科学词汇来描述这些结构是很有必要 的。在观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棵植株的高度、茎的数量、叶子的数量等信息,让 观测的内容更丰富,观测的活动更富有趣味。整体观测完一棵菊花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前完毕学生活动手册上“画一棵菊花” 这个活动,把观测和记录整合在一起。教师要重点指导画菊花的环节,可采用学生跟着教 师一起画的方法,先画地面,再画茎,然

41、后画根,最后画叶。画完请学生说一说,你画的菊 花是什么样的?”菊花的叶比较难画,在整体观测时需要提醒学生对形状、大小和位置加 以注意。3、探索:观测它的茎和叶从观测整棵菊花到观测它的茎和叶,学生经历了从整体观测到局部观测的转换。建议 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盆菊花。教师需对观测方法进行指导,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可以用手 摸、用鼻闻等。这时教师可规定学生边观测边修改学生活动手册中自己画的菊花,鼓 励 学生将茎画得更像一点、叶画得更像一点。学生画好后一边展示一边交流,“你观测到 的茎和叶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图画,用语言进一步描述植物茎和叶的特性。4、探索:画画这棵植物这也许已经穿插在第2和第3个环

42、节中了。用画图贯穿全课, 带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观测一棵菊花:先整体画菊花,再局部观测茎和叶并修改自己画的菊 花,这时绘画已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观测能力的手段。学生一开始画得不那么像没关关系 在掌握方法后,他们一定会越画越好。5、研讨:说说你观测的植物关于菊花的研讨,在探索过程中也许已经展开了,这时可 以让学生交流种植了一个星期的小植物长得怎么样了。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展示、交 流第1课的登记表,同样不要忘掉提醒学生继续照顾和观测自己种的植物。6、拓展:观测一棵树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观测菊花的方法,先整体再局部地观测 一棵大树。怎么去观测,教师还应进一步指导:树有多大,有多高(和谁去比一比),茎有多

43、粗(抱一抱),叶是 什么样的(和菊花的比一比);大树上尚有小动物,你能找到吗?同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画 一画观测的这棵树。假如课堂时间宽裕,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观测校园里的大树。假如室外活动组织有困难, 也可以带学生到窗边去看看大树。第3课 观测叶教学目的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性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感官观测叶的外部形态特性,并用简朴的语言进行描述。3、通过观测、比较各种各样的叶,结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4、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爱好5、乐意倾听、分享别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

44、表达6、结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聚焦:叶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在教学前应先准备好各种供学生观测的叶,这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只有以 充足的材料作为观测的对象,才干进行有价值的观测活动。教学开始后,教师可出示叶,直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问题,指向对叶的外部形态特征 的观测和描述。教师有必要先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楚完整的叶的图片,让 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佳,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丰富学生对植物的结 识。紧接着教师提出“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

45、的地方? ” 学生 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当然这些名称学生也许表述得并不规范,教师可 以帮 助学生纠正。学生能尝试着用一用这些名称就可以,不做硬性规定。“是不是只是一片 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教师可以用这样的问题,进一 步引导学生结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2、探索:观测各种各样的叶教师出示需要观测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结识 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选择哪些叶,可以参照教科书,也可以根据校园实际情况来选择。 叶的数量不必太多,但要典型。接着教师可以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 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这个活动可以

46、让学生的思维从图片转换到对实物的辨识上, 培养学生的观测、比较能力。知道了叶的名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测、比较各类叶的不 同之处。在观测之前,教师应进行观测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 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观测之后,教师要组织全班交流,对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 ” “叶的大小如何? ” “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教师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结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 现 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 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

47、性。叶的形状只规定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教师还可以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 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 “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同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由于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 同的”,帮助学生更充足地结识叶。3、探索:观测同一棵植物的叶 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 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由于两片叶的颜色、大小不同,学生也许会认为是两种 不同植物的叶,此时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它们其实是同一棵植物的叶,是从同一根枝条上摘下来的,并把这根枝条展示给学生看。再提出观测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这时教 师需要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 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 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叶有什么特点?它会如何变化?”的研讨,是让学生将自己观测后的发现进行整理 和归纳,进一步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