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集合15篇19697.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5748342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实验报告集合15篇1969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报告集合15篇1969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实验报告集合15篇1969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报告集合15篇19697.pdf(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34 页 生物实验报告集合 15 篇 生物实验报告 1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实验步骤:(一)制做临时装片。(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二)安装

2、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200 倍 800 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1、学习要求: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2、材料用具: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3、实验方法和步骤:第 2 页 共 34 页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3、,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总结步骤: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实验器材或药品 水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在锥形瓶中装 30ml 水 实验前水温: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 20、20、24 针上 试验后水温: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 73、78、68 4.2J 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 温差:某 51 某 4.2=6300J 形瓶下面 53、58、44、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51.666 一

4、颗花生种子约含有 6300J 实验结的能量论 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 第 3 页 共 34 页 来。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三、制定计划(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

5、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 37的常识。控制变量唾液,以及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一支试管作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作为对照组。如果模拟牙齿的咀嚼功能、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滴入碘液后,实验组的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变成蓝色,则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二)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 2ml 清水。另一个对

6、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 A、B、C 三小块。将 A 块和 B 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 块不做任何处理。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 1 分钟之后,用 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3.取 3 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

7、理:将 A 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 2ml 唾液并震荡试管;将 B 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 2ml 清水并震荡试管;将 C 馒头放入(3)号试管,第 4 页 共 34 页 不震荡。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 37左右的温水中。4.5-10 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 2 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四: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1)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2)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已经没有淀粉,淀粉被唾液中

8、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麦芽糖没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只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与唾液的接触不充分,只有部分淀粉被分解。由此,得出结论: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生物实验报告 2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

9、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各有什么不同。实验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实验过程:第 5 页 共 34 页 一、导入课题 出示洋葱。问: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用显微镜来观察能看到些什么呢?(板书课题)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讲解并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与步骤。(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

10、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4)从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进行观察。2、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制玻片标本(最好制三份装片,便于下面的对比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在科学记录本上。2、再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到科学记录本上。3、学生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什么?它们有何不同?4、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

11、出示显微镜,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简介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每 5 人一组操作熟悉显微镜。(2)、各组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师操作演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生一步步跟着操作。)(3)、学生观察、记录、描画洋葱表皮细胞。教师巡视指导,各组的实验组长监督组员操作是否规范,要求每个人都要操作、都要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交流。组长将大家在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第 6 页 共 34 页 5、全班交流在显微镜下的发现。(1)各组推荐发言代表谈自己的发现。(2)各组将所画的观察结果向全班展示。(3)交流讨论评价。6、师小结:我们发现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更

12、清楚。我们发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而且大多呈长方形,外为细胞壁,内为无色细胞质和细胞核。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师一边描述一边画洋葱细胞简图)四、实验结束。回收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生物实验报告 3 实验:练 习 使 用 显 微 镜 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显微镜、e 字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一、对照图示认识显微镜,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

13、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 7 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 2 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 第 7 页 共 34 页 的视野。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先低后高)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 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

14、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5、收放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头。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1 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思考回答:1、在进行低倍镜观察时,使镜筒下降至接近玻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什么地方?为什么?2、光线较暗时,应选用反光镜的平面还是凹面?3、怎样计算出视眼中的图像的放大倍数?4、若视眼中“e”位于

15、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到视眼中央?生物实验报告 4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第 8 页 共 34 页 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3%的蔗糖

16、溶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过程 (见书47)五、讨论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 60左右(低于 50或高于 75)?3.如果 2 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生物实验报告 5 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中间产物蓝色

17、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第 9 页 共 34 页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三、实验步骤: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1、在载片上滴一滴 PBS 缓冲液;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

18、,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 PBS 的载片上;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4、媒染:在涂片上滴 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 30 秒-1 分钟。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 6 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 2min。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 100 某)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 5min 4、PBS 缓冲液洗 2 次 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 5min6

19、、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吖啶橙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 3、甲醇:冰醋酸(3:1)固定 5min4、PBS 缓冲液洗 2 次每次 1min 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 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四、结果与分析:1、根据随机选择的几个视野的统计,该样品的细胞凋亡率=227/506 某 第 10 页 共 34 页 100=44.9 Hela 细胞凋亡过程中核染色质的形态变化(吖啶橙染色)五、思考题:1、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是一个受基因调控、众多细胞膜受体和

20、胞浆蛋白参与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其触发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细胞内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对细胞凋亡的调控。2、细胞凋亡的特征 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3、研究细胞凋亡的方法 定性的研究方法: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脉冲场倒转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方法:各种流式细胞仪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ELISA定量琼脂糖凝胶电泳。生物实验报告 6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 1.还

21、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 0.1 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 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 沉淀。Cu(OH)2 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 沉淀,而葡 第 11 页 共 34 页 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22、: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 0.1 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 0.01 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 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3、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成橘黄色,被苏丹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 P18)四、实验用品(见书 P18)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 A,再加双缩脲 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生物实验报告 7

24、一、实验名称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二、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第 12 页 共 34 页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三、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四、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

25、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五、实验过程(见书 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六、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生物实验报告 8 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第 13

26、 页 共 34 页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方法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7 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

27、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8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说明了在目镜中看到的像是真实的像的倒像。注意事项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讨 论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答: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放片、调焦)4、清洁与收镜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答:物镜把载玻片压碎,也容易划伤物镜。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第 14 页 共

28、 34 页 答:看不到,不透明的纸会阻挡光线从物镜进入光筒再从目镜射出,所以可能什么也看不见。实验时间:20 某某.9.15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目的: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办法.2、认识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实验过程: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用洁净地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临时装片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在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

29、平。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是它的一边先解除 4 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先用低倍镜下观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四、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五、实验结束。回收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实验时间:20 某某.9.22 第 15 页 共 34 页 实验三: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目的要求:1.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认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3.熟练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显微

30、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镊子、纱布、漱口杯、牙签 方法步骤 (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用纱布擦净载玻片、盖玻片(很薄,应轻擦)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0.9%),说明:为什么用 0.9%的生理盐水,观 察洋葱表皮装片用清水,都是为了让细胞所处的环境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同,不至于胀破或变形,使细胞保持原状。3.漱净口。目的:将口腔的饭粒清除,以保证所取的细胞纯度。4.用牙签在口腔内壁轻划几下,将上面附有碎屑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5.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慢慢放 平(注意:避免产生气泡)。6.染色。在盖玻片一

31、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染液 浸润标本的全部。(二)用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节焦距,用眼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被染成桔黄色的上皮细胞.(三)绘图:第 16 页 共 34 页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 (四)整理:清洁玻片,废物放在指定位置。归纳讨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同和不同之处。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实验时间:20 某某.9.27 实验四: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

3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材料器具: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方法步骤: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2根据观察,同组间的同学互相讨论,认真填写下表。主要分布位组织类型 主要特征 功能 举例 置 皮肤,消化 皮肤,小肠腺上皮组织 排列紧密形成表面 保护,分泌 道 上皮 四肢,躯 骨骼肌,平滑肌肉组织 呈长条状紧密排列 干

33、,内脏器 收缩,舒张 肌 官 支持,连接,软骨,软组结缔组织 细胞之间间隙较大 全身各处 保护,营养 织,血液 产生传导兴神经组织 形状独特呈发散状 神经系统 神经纤维 奋 第 17 页 共 34 页 实验时间:20 某某.10.26 实验五:观察叶片结构 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 认识叶片的结构.3 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材料用具: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方法步骤: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

34、的方向,迅速切割.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 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2 在显微镜下分清业的表皮,叶肉和叶脉。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 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2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看一看叶片下表皮的细胞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四,实验结果。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答:当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膨胀张开

35、,则气孔张开,这时,蒸腾作用很强;当水分不充足时,保卫细胞收缩关闭,则气孔关闭,这时,蒸腾作用变弱。保卫细 第 18 页 共 34 页 胞能够控制气孔开关,所以也就能起到促进或减缓蒸腾作用的意义。实验时间:20 某某.12.5 生物实验报告 9 霉菌的培养与形态学观察:实验一真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目的:(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方法,掌握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有关准备工作。(2)掌握高压灭菌方法及原理 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从营养角度分析: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

36、化还原电位;?合适的渗透压。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 98100下融化,于 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2)湿热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 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 度也随之增加。在 0.1MPa 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 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实验材料与方法 配制培养基所需器材 实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器材:500ml 三角烧瓶、蓝盖瓶、5ml 刻度吸管、培养基、天平、砝码、称量纸、药勺、500ml、100m

37、l 量筒、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第 19 页 共 34 页 平皿、剪刀等。培养基等集中放讲台前高压桶内,送到洗刷室统一高压灭菌条件及注意事项 高压灭菌条件:121.3,15min。含糖培养基 113,15min。倒平板电炉加热灭菌好的培养基打开平皿包装倒平板(10 块)注意事项: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a.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b.瓶口要过火焰。c.左手掀开平皿小口。d.倾注满皿底再多一点,约 10ml(7cm 直径平皿)。e.推放一边要轻缓,不能晃起琼脂挂壁,易在培养过程中污染杂菌。f.完全凝固再翻转平板放塑料筐内,4备用。分析与讨论 (1)如何证明培养基

38、灭菌是否彻底?把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的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瓶),标上记号,置 2530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如果培养基没有什么变化,说明灭菌效果良好;如果某一位置的培养基出现了杂菌菌落,可能是摆放的太紧,导致蒸汽不畅,或锅的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所致,应根据上述情况进行改进;如果大部分或全部菌种瓶都出现杂菌,说明灭菌温度或灭菌时间不够,应提高压力或延长灭菌时间。经过几次检验都证明能彻底灭菌后,以后按同样条件灭菌的则不必进行检查。经过几次检验都证明能彻底灭菌后,以后按同样条件灭菌的则不必进行检查。(2)为什么说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由于病原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

39、过不同途径和媒介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或造成疾病流行。因此,杀灭或清除存在于体外传播媒介上的病原生物,对于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煮沸、火烧、日晒等方法杀灭或去除微生物,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实际上,除了在 第 20 页 共 34 页 临床医疗实践中需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或感染外,在微生物学实验室、食物保存、饮水净化、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等过程中都需要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实验二霉菌的接种与培养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霉菌与酵母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实验原理: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一项基本操作技术。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工具与接种方法,接种工具有接种环、

40、接种针、接种铲、接种钩、吸管、滴管、棉签等。常用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接种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无菌操作的原则: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所有器皿均须严格消毒,培养基应事先做无菌试验,接种工具使用前后须经火焰烧灼灭菌,棉塞不能乱放,始终夹在手指中。在培养四大类微生物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多数细菌为专性需氧菌与兼性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多数食品腐败菌和工业用菌种,以及人和动物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7,并且在近中性(PH6.57.5)条件下生长良好。多数放线菌为好氧菌,少数为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2830,多数适宜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PH7.58.5)。实

41、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实验设备:温箱。实验器材:毛霉、曲霉、青霉、根霉、啤酒酵母、白假丝酵母、新生隐球酵母菌、细黄链霉菌、PDA 平板、高盐察氏平板、高氏合成 I 号平板、塑料筐、20%甘油水溶液、镊子、接种铲、无菌盖玻片、无菌滤纸、无菌载玻片、石棉网、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等。(2)实验方法:平板接种:毛霉PDA 平板(点植法)啤酒酵母PDA 平板(五区分离划线法)青霉、曲霉PDA 平板(连续划线法)小室载玻片培养法:第 21 页 共 34 页 1、取灭菌后小室平皿。2、取无菌 PDA 琼脂薄层平板,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切割成 0.51.0cm2 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培养小室中的

42、载玻片上,制作过程注意无菌。3、用接种环取少量霉菌的孢子接种于培养基四周,用无菌镊子 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并(转载于:l 灭菌的 20%甘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标记,置 2830培养 35d 粮食产品的平板接种:1.取粮食样品 20g,放入无菌烧杯,加无菌水洗涤,反复 10 次,弃去水后,将粮粒倒于平皿内备用 2.镊子取粮食种入 PDA 琼脂内,每皿可接种 5-10 粒。放线菌的接种:取细黄链霉菌划线法接种,在接种的划线处,无 菌操作斜插入盖玻片数张。注意事项:1.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2.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3.接种环使用前,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把

43、环和金属丝烧红即可。4.接种环使用后,先在火焰周围把环上标本烤干,再烧灼灭菌,以免标本汽化,爆烈四溅,污染环境。5.金属杆快速通过火焰 23 次,杀灭表面微生物 分析与讨论 1、粮食中产毒真菌的种类及产生毒素?青霉、毛霉、曲霉、根霉、酵母、白念、细黄链霉菌(放线菌)青霉素、丝生毛霉素、黄曲霉素、根霉素、白念菌素。细黄链菌素 2、常用霉菌培养基有哪些?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琼脂培养基察氏培养基 3、霉菌的接种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1)连续划线法(青霉、曲霉)青霉与曲霉为局限性生长的霉菌。应采用连续划线接种法接种。(2)点植 第 22 页 共 34 页 法(根霉、毛霉)根霉与毛

44、霉生长区域比较大,应采用点植法。(3)小室载玻片培养法(青霉、毛霉、根霉、曲霉)实验三霉菌的制片与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实验原理: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m),常是细 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此染液做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四处飞散,棉兰具有一定的染色作用,染液的蓝色能增大反差。实验材料:(一)菌

45、种:在马铃薯琼脂平板上培养 34 天的青霉(Penicilliumsp.)、曲霉(Aspergillussp.)、毛霉(Mucorsp.)、根霉;(二)器材及用具: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实验方法:(一)直接制片观察 于洁净载玻片上,用镊子取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 片。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二)小室培养观察 将载玻片直接放低倍镜下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观察原则:毛霉:用低倍镜观察孢子囊梗、囊轴等。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囊孢子的形 状、大小。根霉:菌丝、孢子同毛霉,注意观察有无假根。曲霉: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有无隔膜,分生孢子着生位置,辨认分

46、生孢 第 23 页 共 34 页 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青霉: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有无隔膜,分生孢子梗、副枝、小梗和分生 孢子的形状等。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青霉和曲霉的形态有哪些异同?青霉常分布在霉腐变质的水果、蔬菜、粮食和皮革等物体上,菌体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结构的每一个分枝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进行孢子生殖。曲霉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和土壤中,曲霉直立菌丝的顶端膨大成球状,球状结构的表面放射状地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随曲霉种类的不同而呈黄色、橙色或黑色。从皮肤取材查真菌如何检查?生物实验报告 10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2.

47、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 2%的 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第 24 页 共 34 页 四、实验过程(见书47)五、讨论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两

48、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 60 左右(低于 50 或高于75)?3如果 2 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生物实验报告 11 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显微镜、e 字玻片(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 7 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 2 厘

49、米的距离)。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 第 25 页 共 34 页 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2、材料对准通光孔

50、,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实验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材料器具: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