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49133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313 植树的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的形象。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挖掘文章中的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教学重点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教学难点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有一篇文章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普 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 在荒原上,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你想

2、知道这篇文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的牧羊人,学后看看能带给我们怎样 的启示。 导入二(情境导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假如 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不随波逐 流之船,不惧困难之鹰植树的牧羊人。1.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 认为是法国 20 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 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2.交流背景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用 23 年时间为我们写的震撼心灵的环保主题的 故事,当这

3、本书送到出版商手里时,仅仅有 7 页是打字机打出来的,其余全部是作家一笔一笔 手写的。画家弗瑞德里克拜克花费了 5 年时间以熏瞎一只眼睛为代价来完成这部作品的绘 画。让乔诺于 1953 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 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 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 多个国家翻译发表。植树的牧羊人是让乔诺晚期的作品,是虚构的小说世界。虽然是 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3.知识链接 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事例

4、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 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一周 内有 60 多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2(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 年美国洛杉矶市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在太阳紫外光线 照射下产生化学烟雾,这些烟雾使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 提高。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 放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几千居民患病,事件发生第三天有二十人 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浓雾积聚,头两 星期死亡 4 000 人,两

5、月内又有 8 000 多人死亡。 4.积累字词 (1)注音 废墟(x) 干涸(h) 坍塌(tn) 戳(chu)酬劳(chu)流淌(tng) 水渠(q)乍看(zh) (2)解释词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一)整体感知 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交流点拨】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 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

6、认真细致的 高贵品质。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点拨】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点题,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 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 第三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 第四部分(19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第五部分(21):再次点题,抒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3.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 【交流点拨】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芜,村庄废弃,泉眼干涸,狂风呼啸。 再见牧羊人树木挺拔,重见溪水。 最后一次相见微风飘香,树木歌唱,泉水长流,人口增加,村庄富饶。 设计意图:

7、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 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下一步深层阅读作铺垫。 (二)深层探究 在你眼中,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他是个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人。牧羊人种橡树, 不在乎是谁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别人知道不知道,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3他还是一个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房间收拾得整齐、餐具洗得干 净等细节可以看出。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对牧羊人的描写,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明确要点:学习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以后的写作中应用。第二课时1.作者的文学常识。 2.

8、提问词语的解释。(一)深层探究 1.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 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 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我”作为 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 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 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 圣感。 2.遇上牧羊人之

9、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这样写为了与后文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3.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 【交流点拨】通过写居民的精神境界的变化,从侧面衬托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他不仅改变 了荒漠,还改变了人。 (二)品析语言 赏析下列句子。 (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 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2)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

10、再仔细 盖上泥土。 【交流点拨】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盖”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 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3)“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 选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动作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 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盖”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4愿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牧羊人,种植希望、播下幸福,成为“奇迹”的创造者。生活中直面不幸,勇敢超越,实现人生价值的又何止牧羊人一个呢?请你再找找身边的 “植树的牧羊人”的事迹,和同学们交流。(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