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 5.4《平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48933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 5.4《平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 5.4《平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 5.4《平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 5.4《平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45.4 平移平移教案背景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 数学 3、课时:1 课时教学课题教学课题平 移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 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 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 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 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

2、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 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在第 7 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 6 章实数”中,将在实数范围内进一步研 究用坐标表示平移,在 “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推导,在 “旋转”中,将综合应用平 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平移的第 一节课.教材目标教材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二) 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平移的过

3、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 生的探究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师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节课的相关教学材料,结合自己制作的课 件,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探索动手的机会,通过主动 探究,了解平移的特征,建构平移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过

4、程 问问 题题 与与 情情 境境 师师 生生 行行 为为 设设 计计 意意 图图2【活动 1】观察一组运动现象(课件演示) ,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运动特征. (图形见课件)问题(1) 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问题(2) 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 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 是怎样绘制的【活动 2】仔细观察教材第 27 页图 5.4-1, 小组讨论后回答: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 出整个图案?若能,请任选其中两个图案,用 红笔把这个“部分”描绘出来,然后在实物 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并讲清是“怎样”由这 一“部分”绘制出来的.教师演示课件提出问 题 学生观察、思考、交 流回答问题教师

5、展示课件,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 察;提醒学生注意问题的层 次性;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 极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对 不当之处,加以点拨、帮助 修正.学生观察、思考、交 流后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找 出绘制出整个图案的“部 分”;参与其中一两个学习 小组的讨论;辅助上台选手 展示方案.活动 1 中的美丽图案, 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1.图案简单,便于观察,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通过问题(1)引导学 生观察图案的共同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 能力 3.设置问题(2)是为了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问 题(1),从而产生语言表 达和动手操作的欲望1.教材上的图案虽然美

6、 丽,也很贴近学生生活, 但都比较复杂,既不易 观察,又不便动手操作 (可能没有一个学生能 把所有图案的绘制方案 都找出.3【活动 3】 问题(1) 找到教材第 27 页图 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 大小如图的小雪人的呢? 问题(2) 观察新 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它们形状和大小有什么 关系?问题(3)找出几组对应点(例如 A 与 A,B 与 B,C 与 C,D 与 D等),连接这些对 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 有什么关系?问题(4) 象活动 1、2、3 中图形的这种移 动,数学上称之为“平移”, 请对“平移” 作出解释说说平移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思考、 讨论、 动手

7、,选出准备代表本组上 台发言的选手,上台选手利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讲清 自己的方案.观察发现:把一个图形整体 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 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 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指 导学生先描出一个小雪人, 然后向左陆续移动这张纸, 再描出第二个、第三 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画完图形,观察、交流后回 答问题(2).教师提出问题(3),指导学 生怎样找对应点,并从对应 线段的位置和长短两方面 进行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和同伴互助下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来),为突破这一难点, 我采取了以下 4 个策略:1.用前面的活动 2 来 做铺垫; 2.让学生任选

8、两个图 案; 3.教师参与学习小组 的讨论; 4.学生分组讨论,协 作学习.1.设计问题(1),主要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为下一节课“利用平 移进行图案设计”打下 基础.让学生在操作的 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会思考:我画这些 图案有什么作用?这些 图案中蕴涵什么数学规 律?教师在学生产生这 样一种心境时提出问题 (2),激发学生对问题的 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教 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主动 探究、乐于探究.设计问题(3),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 解、归纳、总结平移的 基本特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 对平移有了充分的感知, 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

9、平 移的概念,突破了教学 难点.4归纳总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 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 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 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 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 且相等.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 称平移.探索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连线的位 置和数量关系【活动 4】(1)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请 尽量用语言进行表述或用动作进行演示. (2)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画面,学生判 断是否是平移【活动 5】阅读教材,结合第 31 页的“观 察”栏目,回顾“探索平移特征”的过程, 并归纳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

10、例,认识了平 移,理解了平移的基本内涵,并探索了平移 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 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 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 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 行且相等作业: 课内作业:1.习题 5.4 第 1、2 题; 课外作业:在电脑上绘制一个美丽的平移 图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正在展 示的课件;提醒学生回忆前 面 4 个活动中图形移动的 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建构、 明晰平移的概念;参与其中 两个学习小组的讨论.学生观察、回忆、思 考、交流后建构平移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 思考、合作交流、回答问

11、 题。学生相互交流在本堂课学 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 方法、体验与感受、经验 与教训,以及可能存在的困 惑,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后 小结.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使 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 节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 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 联结,这种处理方式不 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 还有益于他们获取比单 纯知识(结论)本身更重 要的东西数学方法、 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 极情感. 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培 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 的能力,帮助学生理清 知识脉络,引导学生反 思学习过程,帮助学生 认识自我,增强信心,提 高兴趣.为了适应各层次学生的 需要,进行分层作业,让 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出

12、 课堂,从而把学生的思 维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 空间.同时, 作业的设 计让学生在课外运用所 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 究.板书设计:板书设计:55.4 平移平移的定义: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注重情景的创设 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的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 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 知识和技能,而且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情景,使原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 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很密切,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 入点,目的是使学生感受

13、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活动发现应用感悟”的模 式展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猜测、验证、交流与反思,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 己的亲身体验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让 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 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利用现代化的工具,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尽情地遨游,只有充分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迸发出创造性的火化。学生通过与他人沟通、交流、互相帮助,给 对方提供有用的信息,自己也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与意见,取长补短,去伪存真,从而掌握知识, 认清事物本质,揭示规律。 3上课后的反思与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