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模型.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463339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模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9】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模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模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模型.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模型姚玉平(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广东 揭阳 522000)摘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有利于高校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客观、公正地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将每一个二级指标细化成具体的三级指标,再给出相应的权重,最后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给出综合评判。这种方法无论对于专家评估或自评,可操作性强,方便适用。关键词:评估;指标;权重;模糊评判矩阵;综合评判1 问题提出 根据教高【2004】1号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将建立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今后,高等职业院校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评

2、估。教高厅【2004】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通知,决定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从2004年起,在五年内分期分批完成对本地区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第一轮评估。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实际上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基本标准和要求,评估的原则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通过评估,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适应经

3、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给出了评估指标体系,由6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构成,每个二级指标又给出了指标等级标准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以及每个指标的内涵说明。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二级指标的主要观测点有些比较抽象模糊,且只给出了A、C两个等级标准,等级标准不好把握;另一方面,每个指标只给出了定性地描述。这样就容易导致各被评院校在进行自评,及专家到校进行评估时,很难准确而又客观地进行评估。2 问题分析首先,我们根据二级指标的具体含义,及相应的观测点,给出相应的三级指标,而且三级指标的刻划尽量具体,再根据每个三级指标在

4、相应二级指标中的位置,以及对二级指标的影响程度,给出三级指标的权重。每个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的权重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都有给出,又由于所有指标都是定性的,因此我们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给出一个综合评估方案。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及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指标体系,我们给出了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对每个三级指标给出相应的评判集,据此确定其隶属度,构造出二级指标的模糊矩阵,最后确定各一级指标的隶属度,从而求出综合评判,对高职高专院校作出客观的评估。3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3.1 确定指标集与权重向量首先确

5、定一级指标集U=U1,U2,U3,U4,U5,U6,其中,U1=“办学指导思想”,U2=“师资队伍建设”,U3=“教学条件与利用”,U4=“教学建设与改革”,U5=“教学管理”,U6=“教学效果”,权重向量为(0.2,0.15,0.15,0.2,0.15,0.15);再构造二级指标集U1=U11,U12,U2=U21,U22,U3=U31,U32,U33,U4=U41,U42,U43,U44,U5=U51,U52,U6=U61,U62,其权重向量分别为W1=(0.4,0.6),W2=(0.6,0.4),W3=(0.3,0.4,0.3),W4=(0.3,0.3,0.3,0.1),W5=(0.4,

6、0.6),W6=(0.4,0.6);再构造三级指标集U11=U111,U112,U113,U12=U121,U122,U123,U21=U211,U212,U213,U214,U215,U216,U22=U221,U222,U31=U311,U312,U313,U314,U315,U316,U32=U321,U322,U323,U33=U331,U332,U41=U411,U412,U413,U42=U421,U422,U423,U43=U431,U432,U433,U44=U441,U442,U443,U444,U51=U511,U512,U52=U521,U522,U523, U524,U

7、61=U611,U612,U613,U614,U615,U62=U621,U622, U623, 其权重向量分别为:W11=(0.4,0.3,0.3),W12=(0.3,0.5,0.2),W21=(0.2,0.1,0.2,0.3,0.1,0.1),W22=(0.5,0.5),W31=(0.2,0.3,0.1,0.1,0.2,0.1),W32=(0.5,0.3,0.2),W33=(0.5,0.5),W41=(0.3,0.4,0.3),W42=(0.5,0.2,0.3),W43=(0.6,0.2,0.2),W44=(0.2,0.2,0.4,0.2),W51=(0.5,0.5),W52=(0.3,0

8、.3,0.2,0.2),W61=(0.3,0.1,0.2,0.2,0.2),W62=(0.2,0.5,0.3).见表31.3.2 确定指标评判集每个三级指标都可以给出一个评判集V=A,B,C,D,E,其中A=“优秀”,B=“良好”,C=“合格”,D“基本合格”,E“不合格”,专家根据被评院校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三级指标给出一个评判。有些三级指标可以给出量化评判标准,见表32.表32 三级指标评判集三级指标优秀(A)良好(B)合格(C)基本合格(D)不合格(E)U21116:117:118:121:121:1U21235%25%15%10%10%U21330%25%20%10%10%U21470

9、%60%50%30%30%U21520%15%10%5%5%U21630%20%10%5%5%U31250004000300020002000U313109877U31498766U33230%25%20%15%15%15%15%U432100%90%80%70%70%U433100%80%60%50%50%U43490%80%70%60%60%U62185%78%70%60%60%U62290%80%70%60%60%U61190%80%70%60%60%U61270%60%50%40%40%注:其它三级指标的评判集均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3.3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记第i个三

10、级指标的评判为1,2,56.其中 ,j=1,2,3,4,5据此构造相应二级指标的模糊评判矩阵为3.4 综合评判由以上方法可得15个二级指标的模糊评判矩阵:由于本模型中的所有指标的权重都比较均衡,根据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因此我们运用模型M(,)来计算二级指标的评语向量,即, , 由此得一级指标的模糊评判矩阵Ri=(T ,即则相应的评语向量为,即,令,则即为6个一级指标的隶属度,其隶属度向量记为,于是可得综合评判为 :。表31各级评估指标及其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权重办学指导思想U10.2定位与办学思路U110.4定位与发展规划U1110.4教育思想观念U1120.3教学中心地

11、位U1130.3产学研结合U120.6行业企业参与办学U1210.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U1220.5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培训U1230.2师资队伍建设U20.15师资结构U210.6生师比U2110.2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U2120.1高级职称教师比例U2130.2“双师”素质教师比例U2140.3兼职教师比例U2150.1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U2160.1质量与建设U220.4教师质量评价标准和考核U2210.2师德师风建设U2220.2学生评教满意率U2230.3教研科研成果U2240.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U2250.1教学条件与利用U30.15教学基础设施U310.3教学行政用房U3110.2

12、生均仪器设备值U3120.3百名学生用计算机台数U3130.1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U3140.1图书馆及校园网U3150.2体育运动设施U3160.1实践教学条件U320.4校内实训条件U3210.5校外实训条件U3220.3职业技能鉴定U3230.2教学经费U330.3经费保证U3310.5教学经费占学费比例U3320.5教学建设与改革U40.2专业U410.3专业设置U4110.3教学计划U4120.4专业教学改革U4130.3课程U420.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U4210.5教材建设U4220.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U4230.3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U430.3实践训练体系U431

13、0.3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U4320.3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比例U4330.2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通过率U4340.2素质教育U440.1“两课”教学改革U4410.2职业道德教育U4420.2课内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U4430.4学生心理健康U4440.2教学管理U50.15管理队伍U510.4管理机构及管理水平U5110.5学生就业与指导U5120.5质量控制U520.6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U5210.3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U5220.3教学质量监控U5230.2毕业生质量调查U5240.2教学效果U60.15知识能力素质U610.4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合格率U6110.3英语应用能力累

14、积通过率U6120.1职业关键能力U6130.2必备知识U6140.2基本素质U6150.2就业与社会声誉U620.6新生报到率U6210.2毕业生就业率U6220.5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U6230.3参考文献:1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2 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秘书处,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南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Model For Level Evaluating With Person With Ability TrainIn Vocatial And Technical CollageYAO

15、Yu-ping (Dept. of Math. And Computer Science , Jieyang Guangdong 522000 ,China)Abstract:Task for level evaluating with person with ability train in college , it is propitious to deepen teach reforms , constantly improve teach quality .It is especially improtance to evaluate of impersonlity and justn

16、ess .The first every the second class guide line shall be decomposed to frondose the third class guide line ,the second presented out corresponding weight ,finally using multilayer Fuzzy synthetic judge ,giving the college evaluation result . The method is provided with good maneuverability ,convenience and apply ,whether experts evaluating or the college evaluate-self.Key word: evaluation ; guide line ; weight ; fuzzy judge matrix ; synthetic judge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