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39770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共9页,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学生必须保持答题K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K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

2、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品品皆出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 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 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 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 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 议。陈子昂发现了

3、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 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图腿农夫的诗意(秋天) 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 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 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 心灵。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 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 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 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

4、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 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 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材料二: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我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母亲大都希 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 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一宋词一元曲一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 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

5、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参考答案1 .解析:选c C项,根据材料二可知,“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于 文无据。2 .解析:选D D项,根据材料一可知,在作者看来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但需要 你去“发现”,去“抓住”,去“说出”。3 .解析:选C C项,是一种发展成就,没有体现材料三中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 观点。4 .解析:从材料二开头看,采用了因果论证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引发读者的关注 和思考;从论证角度和论证方法上看,材料二意在论证“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 是一部诗的历史”,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 二在第一段先提出论点,然后

6、列举事实论证,采用的是“总分”的论证结构。参考答案: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说“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 诗意”,然后依据时间顺序列举事例进行分析。论证方法上:a.举例论证。如列举了苏轼、 曹雪芹等人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b.道理论证。如引用“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 排场证明曹雪芹是个非常好的诗人。c.因果论证。如“我们民族的母亲大都希望自己的 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论证 方式上,立论与驳论相结合。通过反驳胡适先生的文学史观点,证明本文的观点“我们民 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1.1.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文本,

7、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 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 括即可。参考答案:可以使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促进了我们 民族文学史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6. 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并且认为此番喜事十拿九稳”的表述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7. B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B项,”表明她对自己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错误,这里的“得意”是在向吉先生表明, 虽然自己答应了吉老太太,但不必担心,自己的父母也不会同意的。故选B。8. 凸显了余小姐聪明机智的形象。使结尾出乎意料,耐人寻味

8、。照应题目,以小见 大,凸显自由追求爱情的浪漫。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答时,可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三方面分析。画线的台词在结尾处,是余小姐在面对 吉老太太问题时的机智回答,在内容上有助于塑造余小姐聪明机智的形象;在结构上照应 了标题“一只马蜂”;在表达效果上以“一只马蜂”这个充满爱意的谎言作为回答和结尾, 出人意料,让戏剧耐人寻味。9. 孝顺母亲,善解人意。从为吉老太太读信的细节中,可看出他的孝顺、贴心。敢于 坚持自己的婚姻价值观念,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从吉先生对婚姻的看法和对余小姐的 言行等内容可以看出。机智灵活,幽默风趣。从他与吉老太太的对话以及与余小姐的交 谈中,可

9、看出他的幽默机智。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事件、他人评价等角度思考。文中“吉 先生:(念信)这次母亲在京,一切都好。唯有两件事不大称心。吉老太太:我有 什么事不称心?吉先生:(不答,继续读信)吉老太太:(觉得对他没有办法)倒一杯茶给 我。(吉先生倒了杯茶送给吉老太太)”从其中吉先生对吉老太太的行为和态度可以看出他 的孝顺。从吉先生对婚姻的看法,如“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和他对余 小姐的言行“吉先生:是的,你可以不可以陪我?余小姐:陪你做什么?吉先生:陪我不 结婚?(走至余小姐前,伸出两手)陪我不要结婚!余小姐:(为他两目的诚

10、意与爱所动) 可以。(以手与之)吉先生:给我一个证据。余小姐:你要什么证据?吉先生:你让我抱一 抱。(释其手,作欲抱状)吉先生: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趁其不防双手 抱之)”等内容可以看出吉先生对婚姻爱情有自己的观念看法,以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从 文中吉先生为母亲念信“这次母亲在京,一切都好。唯有两件事不大称心。”“这次母 亲在京,一切都好。唯有两件事不大称心。”及文末他面对母亲的疑问做出的回应“吉 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事?(余小姐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吉先生:(走至余小姐前, 将余小姐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等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幽默。10. C (昌尝燕时入奏

11、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 主也?”)A (高祖,是庙号。)11. C (由“吾极知其左迁”可知,周昌去做赵王相国,属于降职。)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坚持不送赵王(进京)。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很是忧虑,就 派使者召周昌(进京)。(“反” “固” “患” “使使”各1分)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自萧何和曹参之下无不对他谦恭有加。(强力、卑、下各一分)(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 “备” “非常”各1分)(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 的。(因、敝、知各一分。)参考翻

12、译周昌是沛县人,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从此周昌追随沛公。(周昌)跟从沛公入关,推翻了秦。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的时候, 周昌被授予御史大夫。曾经跟随(沛公)打败项籍,在(高祖)六年中,和萧何、曾参同 时封侯,他被封为汾阴侯。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自萧何和曹参之下无不对他谦恭有加。周昌曾经(在高祖)休 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拥抱成姬,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追赶上(他),骑在 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皇帝? ”周昌昂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 样)的皇帝。”在这种情况下高祖大笑,但是(从此却)特别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废掉 太子,立戚

13、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但)都没能成功。周昌在 朝廷上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的理由。周昌本来有口吃的毛病,又非常气愤。(他)说:“我 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 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 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 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此后,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就)不能保全了。高 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 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因为赵王

14、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去世之后 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 ”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安排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 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对。我考虑想这样,但群臣谁能(担此重 任)呢? ”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大臣都一直 敬畏他。只有周昌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 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您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周昌 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

15、给了诸侯王呢? ” 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 外,其他人谁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 ”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使者往 返了三次,周昌坚持不送赵王(入朝)。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很忧虑,就派使臣召周昌(入 朝)。周昌被召(入朝)之后.吕后派使臣召赵王,赵王果然来了。(赵王)到长安一个 多月,喝药死了。周昌于是称病辞职,不上朝觐见,三年之后去世了。12. 解析:选C “对比”错,颈联没有使用对比;“归乡无望”于文无据。13. 参考答案:内容上:“赴安

16、西”指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 建立功名。景物上:“金鞭”“铁骁” “虏障”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意境 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 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14.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4)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5)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6)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7.解析:选C面对:当面对着(人);面前对着(问题、形势等)。针对:对准。语境强调 的是对于不同的群体,孝道有不同的规范和标

17、准,应用“针对”。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 定亲自去做。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由前文的“以自己”可知,应用“身体力 行”。临深履薄:形容做事小心谨慎,提心吊胆。谨言慎行: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语境没 有“提心吊胆”的意思,应用“谨言慎行”。约束力: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的能力。控制力: 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的能力。根据语境,两个词语均可使用。18 .解析:选D画线句存在两种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应删除“围绕”;二是成分残 缺,应在“共和”后添加“的目标”。A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B项,没有改正第一处 语病。C项,“实现方向”动宾搭配不当。19 .解析:处,由前文的“天子之孝”“诸侯之孝”

18、和后文的“简单得多” “只要 就行了”可知,这里针对的是地位低的人,所以应填“对普通百姓来说”之类的内容。 处,由前文可知,在孝道方面,对天子要求最高,其次是诸侯,最后是百姓,再结合后文 的“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可知, 此处应填“地位越高”之类的内容。参考答案:对普通百姓来说地位越高四、写作(60分)略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 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 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 他很开心

19、,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 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 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 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 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 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 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 好的诗人。(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

20、 的思维方式)材料三:所谓“诗意她栖居”,是人的生活、生存的诗化。“诗意”的内涵是丰富的, 而且是多指向的。但是,笃者认为,其本质是明确的,那就是自由与和谐。自由自在,其 乐无穷,这是世上善良的人们共有的体验;自然而然,生趣盎然,则往往又是人们生存中 滋生诗情画意的根本元素。但人类的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 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还要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即所谓“充 满劳绩”。所以,如何使得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 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 这是问题的关键人类生存实

21、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人类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智能物种,本质上就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 种天缘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有过对立,有过混乱,有过和 谐,有过平衡。顺应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改造自在的自然环境, 以求更好地生存,是人类的特性。总而言之,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总是促使人类与自然环 境保持一种根本性的关系。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自然界从“起初是作为一种完 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对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 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变成对人类有益的、为人类服务的对 象。它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

22、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 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而,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 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自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摘编自宋生贵人类生存 的诗意之源)1.下列关于诗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更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 感觉。B.诗意使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使生活变得迷人、有光彩、神 秘、不可思议。C.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 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D.人类追求的诗意的生活不是

23、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其理想境界是自由与和谐。A.发现诗意,要了解自己的心灵,并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B,只要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产生心灵感应,你就会发现诗意就在眼前。C.用“唐诗一宋词一元曲一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代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D.无论禅味或是幻想,无论美丑或是善恶,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踏着满地的折枝和仍在流泻 的细股雨水,步上山去。B.修建青藏铁路时,修建了众多的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 和繁殖。C.我国发射了 “风云”二号气

24、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D.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答:5 .根据三则材料,“诗意”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只马蜂(节选)丁西林吉先生 (念信)“这次母亲在京,一切都好。唯有两件事不大称心。”吉老太太我有什么事不称心?吉先生(不答,继续读信)“第一,她这次来京的目的,本想劝她的儿子,赶紧讨个媳妇, 她可早点抱个孙儿。方头大耳,既肥且皙。暧!不想来京两月,绝少成绩,媳妇,毫无音 信,孙子,渺无消

25、息;第二这几日来,口中不言,心中闷闷。”吉老太太(稍有不快之意)我有这些闲工夫来同你们生气!你们的事,我老早就对你们讲 过,由你们自己去,我一概不管。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么你到底要怎样的一个人, 你就愿意?吉先生(耸肩)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立出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倒容 易办了。吉老太太你总是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吉先生 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因为我把它看得太正经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结婚。要是 我把它当配眼镜样,那么你的孙子,已经进了中学。吉老太太(觉得对他没有办法)倒一杯茶给我。(吉先生倒了杯茶送给吉老太太,自己亦 倒了一杯,慢慢饮之吉老太太沉思半晌)你知道不知道,你的表

26、兄已经同我说了几次,要我替他做媒?吉先生怎么不知道?吉老太太 你知道他要说的是谁?吉先生余小姐,是不是?你问过了她没有?吉老太太(很慢地回答)没有。吉先生为什么不问她?吉老太太 为什么不问?我想今天问她。(略停)好不好?(语时视吉先生)吉先生 很好,看护妇配医生,互助的原则,合作的精神,结婚时最好的演说资料。(吉老 太太微微地叹了一口气)余小姐我去看看老太太去。(起立欲走)吉先生 (起立阻之)不要走,不要走,我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没有对你说。请坐。(两人 复坐)我不在这里的时候,老太太同你讲了很多的话,是不是? 余小姐是的。吉先生 她说到我不想结婚的话没有?余小姐说了很多。吉先生你知道,我不想结

27、婚。余小姐为什么不想结婚?吉先生 因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余小姐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吉先生是的,你可以不可以陪我?余小姐陪你做什么?吉先生 陪我不结婚?(走至余小姐前,伸出两手)陪我不要结婚!余小姐(为他两目的诚意与爱所动)可以。(以手与之)吉先生给我一个证据。余小姐你要什么证据?吉先生 你让我抱一抱。(释其手,作欲抱状)余小姐(走开)等你再生病的时候。吉先生还像上次那样?说我发烧到39度?余小姐(娇嗔)对,还让你不停地住院。吉先生 不过我的母亲告诉我,说你已经答应了做她的侄媳妇,那怎么办?余小姐 (得意)那没有什么,我的父母不愿意我嫁给医生!吉先生对

28、,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趁其不防双手抱之)余小姐 (失声大喊)喔!(老太太由右门,仆人由左门,同时惊慌入。吉先生已释手)吉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事?(余小姐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吉先生(走至余小姐前,将余小姐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吉老太太什么事?怎么一回事?余小姐 (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以目谢吉先生)(有删改)【注】这篇独幕剧取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觉醒的新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 而与守旧势力对抗的一幕喜剧。开头的“信是吉先生替母亲吉老太太写的家信,信中的“她 指吉老太太。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儿子

29、吉先生读的信的内容看,吉老太太非常关心儿子吉先生的婚姻大事,但吉先生对此并不积极。B.吉先生在信里借助“媳妇,毫无音信,孙子,渺无消息等略显俏皮的话语,表现出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成家的急切心情。C.受吉先生表兄的委托,吉老太太打算把余小姐介绍给吉先生当医生的表兄,并且认为此番喜事十拿九稳。D.吉老太太嘴上说“我一概不管,但实际上却对儿子的婚事十分着急,真与假的矛盾和谐统一于她的性格之中。7 .下列对材料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选文一开头就是吉先生在念信,由信的内容引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引出了母子之间的矛盾,即儿子的婚姻大事。8 .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有一定作用,如“得意”

30、是对余小姐神情的说明,表明她对自己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C.选文语言轻松、俏皮,饶有风趣,人物之间的对话虽较为生活化,但笔触细腻,能很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D.选文虽仅有三个主要人物,情节单调,戏剧冲突也不够,但构思精巧而严密,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8 .请简要分析剧本最后画线处的台词的作用。(4分).剧本在刻画吉先生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1013题。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击破河水守监,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 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

31、六年中与 萧、曹等俱封,为汾阴侯。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曾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 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日我何如主也昌仰日:“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 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 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 为跪谢日:“微君,太子几废。”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 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日:“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 人与吕后有隙邪

32、?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日:“然,吾私忧之,不知所 出。”尧日:“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责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 祖日:“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I”尧日:“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 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日:“善。”于是乃召周昌, 谓日:“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日:“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 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日:“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 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徒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高祖崩,吕太后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 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

33、,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日:“尔 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 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注:萧、曹:指萧何、曹参。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尝燕时/人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日/我何如主也B.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日/我何如主也C.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日/我何如主也D.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

34、逐/得骑周昌/项问日/我何如主也.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是谥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B.侯,古爵位名。在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比公低一等。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指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的死叫“薨”,称大夫的死叫“卒”。A.周昌反抗暴秦,屡立战功。他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官职也一再升 迁。后来,他被封为汾阴侯。B.周昌为人强力,敢于直谏。刘邦骑在他脖子上问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君主时,他斥 责刘邦是个像桀纣一样的昏君

35、。C.周昌刚强正直,深得信任。为了保护戚姬和其子如意,汉高祖刘邦将周昌从御史 大夫提升为赵王相国。D.周昌忠于职守,坚守信义。高祖死后,吕太后欲害赵王刘如意,多次召他入京。 周昌坚持不让赵王入京。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1)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4分)(2)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4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骗。功名万里外,心事

36、一杯中。虏障燕支北,泰城太白东。离魂笑惆怅,看取宝刀雄!注虏障: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秦岭太白峰以东 的长安。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第二句以“金” “铁”饰“鞭” “嬲”,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 如在眼前。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宴,极富开阖之 力。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15 .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作说明。(6分)答:(三

37、)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 是:o(2)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洞庭湖上秋高气爽玉宇澄清水波不兴的句子是:(3)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 “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 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 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5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6)曾皙在其他三人出去后追问老师道: 孔子解释 道:j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3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有层次性的, 其 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重在立身为范,以自己的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在于,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所 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富且贵,如果缺乏自我,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即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地位不保。(),则简单得多。只要做 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孝道就越宏大, 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 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

39、,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和社会职责三者 统一了起来。个人奋斗的实戏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 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 事必躬亲临深履薄控制力B.针对事必躬亲谨言慎行控制力C.针对身体力行谨言慎行约束力D.面对身体力行临深履薄约束力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 天下共和。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 再到天下

40、共和的目标。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 天下共和的方向。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 天下共和的目标。19 .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答:四、写作(60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有时间,有书香,有朝气,有梦想。今日的莘 莘学子也终将成为明日家庭的脊梁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坚力量。对此,某 高中生有一天自问道:“我的学生时代该如何度过? ”苦思冥想之后,他(她)竟然从自家房 子里找到了所有的答案!屋顶:要高瞻远瞩。空调:要保持冷静。时钟:要珍惜光阴。日历:要与时俱进。钱包:要居安思危。镜子:要自我反省。台灯:要照亮别人。墙壁:要善于思过。大床:要敢于梦想。窗户:要拓宽视野。地板:要脚踏实地。楼梯:要步步为营。马桶:要懂得放下。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点或三点为基础写一篇演讲稿,拟 在学校的国旗下面向全校师生演讲。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