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同步练习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37604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 同步练习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 同步练习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 同步练习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 同步练习 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同步练习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堵塞(se)疏浚(jun) 鸟瞰(kan)A.窥见(kul) B.老妪(ou) *C.翌日(li) D.惟妙惟肖(xiao)匀称(ytin) 汶河(xiao)和谐和港)并行不悖(bdi)河堤(dl) 拱桥(g6ng)残损(stin) 娓紫嫣红(ydn)解析:A项,“匀”应读“ydn”; B项,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妪”应读“yd”; C项,“翌”应读“yi”。A.簇拥彩虹别致巢臼B.造形栈桥陡坡驻足C.婉如桥墩惬意悠久D.徜徉古朴迥异椭圆解析:A项,“巢臼”应为“窠臼”;B项,“造形答案:D)如”。3.对下列

2、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应为“造型”;C项,“婉如”应为“宛胜景(胜利) 豁亮(亮) 惟妙惟肖(相似) 巧妙绝伦(绝对)A.驻足(停留) *B.窥见(从缝隙里看)C.鸟瞰(看)D.匝道(周)解析:A项,胜景(美好);B项,窥见(暗中观察);D项,巧妙绝伦(极、最)。答案:C.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顺序的一项是()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 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

3、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 边也怎么样。A.B.C.D.解析:做顺序调整判断题,一般不要忙着找“第一句”,而要先寻找逻辑上结合最紧密的 句子。以本题为例:句讲“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下面就应该举 例子来说明,也就是 句,所以两句肯定紧挨着,于是就排除了 A项;再下面 就该交代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了,那就是两句了,两句是一组设问句, 问 答,前后,于是我们就确定了的顺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答案:C.选出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俨然:很像真的。B.推崇:十分推重。C.翌日:晴朗的日子。D.孩提:幼儿。解析:C.翌日:第二天。答案:C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

4、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 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 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 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像蹲鱼一 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 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鲜鱼和其他鱼类的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 乎是一个多头鱼

5、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飞鸟,特别是那些在纽芬兰近海岛屿的山坡上做窝 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一一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 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 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 动。我们的生物功能,或许就是建筑某种丘。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 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 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

6、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科学中使用的通讯系统应能为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积累机制提供简洁而易操作的模型。齐 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 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6 .选段中的粘菌和鲜鱼在生活中体现了怎样的行为特点?它们和人类的行为特点有什么不 同?7 .“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8 .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A. “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这样的事”指粘菌的细胞到处 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B.作者看到人

7、类“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从而对于人类的前进抱着悲观的态度。C.从选文中,我们可以推断:作者不赞成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观点。D.作者列举了粘菌的群体性生活以及大海中的蟒鱼和天空中的成群飞鸟,说明了集群在 种群生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相互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E.作者引用齐曼在自然杂志上的著文指出,人类应该像生物一样加强社会合作,发 挥集体的力量。参考答案:6 .粘菌和蟒鱼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而人类本应该比动物更互相依赖,联系 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但是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盲目自大,不能充分 认识自身生存的危机。7 .“电路”比喻社会结构,人的

8、社会联系,“通电”,指人们意识到个体之间融合的重要 性从而互相联系、同步活动。作者认为人类的生存如同昆虫一样,被联系在一个系统的“电 路”之中,这种“电路”不为许多人所意识。但人类作为更高级的生物,应该也有可能认识 到这一独特的性质。8 .解析:A项,“这样的事”指“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B项,尽管作 者看到人类“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但是他也看到“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 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说明其态度是乐观的。答案:A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臭氧层壳是乌龟的“盔甲”。蜗牛身上背着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它们的“盔甲”

9、。 虽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战士身上的甲胄、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服一样,都是保护自身的。我们人类和万物能够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护着呢?地球的表面几百千米的大气层,阻挡着侵入地球的流星,它使绝大多数的流星还未到达 地面就已烧光,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但是,若要称之为“盔甲”还不够格。真正称得上是 地球“盔甲”的,却是在大气层中浓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臭氧层。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味的气体,重量为空气 的 1.72 倍,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是氧气的一种不稳定的形式。在离地表1550千米 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2030千米的

10、高度浓度最高,这就是人 们常说的“臭氧层”。如果把大气中所有的臭氧全部集中起来,覆盖在地球表面也不过形成只 有3毫米厚的一个层。臭氧虽很稀少,但它能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UVC和UVB,而 对生物无害的紫外线UVA它却一点也不吸收,全部让其到达地表。正是由于臭氧层具有这种 特殊的本领,才使地球“穿”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盔甲”,构成了对付紫外线的天然屏障。然而,对人类和生物至关重要的地球“盔甲”,现在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活动产生 的大气污染物乘着上升气流钻入高空,与臭氧发生作用,使大气中的臭氧正在减少。卫星监 测察明,从19691986年,北纬30。60。,大气中的臭氧减少了 1.7%3

11、%,中国是受 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冬季臭氧损失约6.2%。要知道,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 射就增强2%。要知道,保护臭氧层,这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9 .下面对这篇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说明了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B.本文介绍了臭氧层的有关知识及如何保护臭氧层的问题。C.本文说明了臭氧层的有关知识及臭氧层遭到破坏的情况,并强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D.本文介绍了臭氧层的有关知识及强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10 .文中第一段看起来似乎与文章没多大关系,是否可删去?为什么?11 .简要概括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12 .把臭氧层称为“盔甲”,是因为它有

12、一种特殊的本领。这种特殊的本领是指什么?13 .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讲究分寸,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从下列选项中选 出正确答案填在句后的括号内。A.表示估计B.表示程度C.表示限制(1)中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2)冬季臭氧损失约6. 2%。()(3)对人类和生物至关重要的地球“盔甲”,现在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4 .给这篇文章选择一个最佳标题,它是()A.臭氧层B.地球的保护层C. “盔甲”D.地球的“盔甲”(二)9.解析:A、B、D三项概括得都不全面。答案:C10 .不可以。因为这一段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臭氧层的作用。11 .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气流进入高空,与臭氧

13、发生作用,使大气中的臭氧正在 减少。12 .它能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13 . (1) C (2) A (3) B14 . D二、语言运用15.仿照例句,从生活中选取一个恰当的事物从正反两方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 用的句子。例句:彩虹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人生。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事物:正面:, O反面:, O15.解析:所谓从正反两方面立意,简单的理解就是写出同一事物的优点和缺点、贡献和 危害。参考答案:圆规 正面:规规矩矩,从不越雷池半步。反面:永远规范别人,从来不规 范自己。哈哈镜 正面:扭曲自己,带给他人欢乐。反面:因为自己腰板不直,才很难透视

14、他人 的正直。16.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物种,你还知道哪些物种有明显的群居特性?深入观察,分析它们的生 活习性,考虑一下它们的社会习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迪意义?略同步练习2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鳞鱼 斐然 柴扉 诽谤 B.梗节 鳗直 哽咽 田展*C.模型 摸索 摩崖 磨房 *D.蹩脚 *隐蔽 *憋闷 鳖裙 *解析:A项的“鳏”“扉”读“fGi”,“斐”“诽”读“ai”; C项中的“模” “摩”读6”,“摸”读“血”,“磨”读“脸”; D项的“蹩”读“bi6”,“蔽”读“bi”,“憋” “鳖”读“bi“。B 项全读gengo答案:B.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窠臼

15、迷惑岛屿清天白日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解析:A项中“清天白日”应为“青天白日”;B项中“讫今为止”应为“迄今为止”;C项中 “筹画”应为“筹划。“富丽堂黄”应为“富丽堂皇”。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 的细枝。(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 作。(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平地,解析:“规格”意为“产品质量的标准,如一定的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规范”意 为“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16、“反映”意为“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iWj 墙,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A.规格反映翻过绕过越过B.规范反映越过绕过翻过C.规格反应越过翻过绕过D.规范反应翻过绕过越过“反应”意为“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后三个依据逻辑断定。答案:C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 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B.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C.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

17、片断的知 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JD.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解析:A项冒号应为破折号;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C项句号放在引号外。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来独 往,野心勃勃。 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 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 生物,它们的

18、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 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解析:A项“野心勃勃”含贬义,应用“雄心勃勃工 答案:A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诸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 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B.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C.现在刮着一股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甘于寂寞、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不多,他则是其中的一 个代表。D.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处理、贮存、取出信息,

19、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 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解析:A. “公诸于世”重复赘余;C. “其中”指代不明;D. “处理、贮存”不合逻辑。 答案:B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离窠外出寻找花 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一一注意根据 太阳偏转调整方向。)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 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 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

20、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 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 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 蜂基因组。7 .从文段中提取要点,并概括文段主旨。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先分析句子的层次,然后抽取主干,连缀而成。参考答案:要点:单个蜜蜂是一个体动物;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 育中的组织,又像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的多边形晶体;分群时,像一个卵细胞分裂一样。 主旨:蜜蜂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8如何理解蜜蜂“又是动物的组

21、织、细胞或细胞器”?请根据文本选段举例说明。 解析:要分别回答“是动物的组织”“是细胞或细胞器”的含意。参考答案:说蜜蜂“是动物的组织”,因为单个蜜蜂离窠外出寻找花蜜时,它也不是独立的, 它要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行动,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说蜜蜂“是细胞或细胞器。因为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像细胞器; 蜜蜂分群时,一半跟着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像一个卵子(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 一样,因而像细胞。9 .分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解析:画线句子显然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参考答案: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蜜蜂是

22、一个有组织的群体的特点。10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选文部分也能体现这一特点。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加以体会。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参考答案: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一一注意根据 太阳偏转调整方向。“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 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等。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海豚任何一种动物,体形小,便怕我们;体形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 例外一一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其构成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 弋的海豚还能把他救起来。它们为何喜欢我们?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

23、人类的这种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过任何其他动物的东西一 一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禁止猎杀海豚。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 约时: 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很自然。如果有人对您说捕杀了一条鲨鱼, 你的反应会很平静。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杀了呢?那可就不一样了!用鲨鱼翅烧汤自然 是珍保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人类喜欢海豚。这表现在许多小事上,比方说,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 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第一,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第二嘛,驯兽 种糖果加鞭子的驯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强化训练,即奖赏和惩罚。 而海豚是唯一一

24、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用正面肯定的强化方式训练。对海豚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训练员突然转身离去,因为海豚喜欢嬉戏和学习。当海豚突 然领会到训练员让它做什么,它会欣喜异常,跳跃、欢笑。然后,当训练员离开或在某个角 落里观察它时,海豚无需任何命令,全凭自己的意愿,一次次练习刚刚学会的动作,以便第 二天施展出来使人们娱悦。海豚是唯一一种乐于与人在一处而不争自由身的动物。任何一种动物,哪怕是最驯服的, 也会伺机逃脱樊笼,然后死掉,因为它们荒疏了(或者根本不会)自己获取食物的技能。而 训练有素的海豚,哪怕是习惯了多年海洋馆里坐享切好的鱼肉块,也不会在大海中饿死一一 它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捕到鱼:海中鱼很多,而能

25、像海豚那样游的可没有。即便是偶尔获得自 由,海豚最终还会回到人那里。在黑海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在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暴风 雨毁坏了几处铁围栏,撕破钢丝拉成的防鲨网。于是夜里海豚游到了大海里,而早上它们便 全部回来了。海豚为什么会救那些溺水者?它们是从哪儿知道这个徒劳地蹬腿挣扎的家伙是呼吸空 气的,因此需要紧急把他送到他生长的陆地上去?那是因为它们看到我们是透明的!救助的 概念根植于它们的天性中,而且由于海豚不但具有视觉,还有超声波方式的接收系统,所以 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这种生物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也就是 说呼吸空气!比起鱼来,海豚同与自己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更“投脾气

26、”。除了人类以外,与海豚“投脾气”的还有海豹。海豚也喜欢海豹,当然,程度不及喜欢 人类。海豚属于顽皮的一族,它们喜欢捉弄不太聪明的海豹,像玩球一样逗弄海豹,而后者 大为光火。(海豚与人).对第二段信息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海豚对人类的友好态度。B.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人们将海豚纳入自己的道德规范。C.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被通过,是因为海豚的味道没有鲨鱼翅鲜美。D.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出台后,人类又制定了针对其他动物的类似的国际公约。解析:A项结合第二段准确理解此段第一句中“这种态度”,即可判断;B项根据第二段第一 句后半部分可判断

27、;D项由“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可知这种公约并非这一个。文中说“用 鲨鱼翅烧汤自然是珍保美味”,并不能说明海豚的味道不佳,故C项错。答案:C12.“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 是()A.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B.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能用正面肯定的强化训练。C.这是由于人类喜爱海豚。D.这是因为海豚需要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解析:“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是驯兽的方法,海豚不需要,它只需“奖赏”。故D 项错。答案:D13.下列不属于海豚救那些溺水者的原因的一项是()A.救助概念植根于它们的天性之中。B.因

28、为人类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需要呼吸空气。C.因为它们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D.海豚喜欢与它们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解析:文中说“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 非真“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故C项错。答案:C14.对文中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人类并非只有在听说海豚被捕杀时,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静。B.海豚自觉地训练源于它喜欢嬉戏和学习。C.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的海豚游回来的原因是它们荒疏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D.海豚喜欢人类的程度超过喜欢海豹。解析:“荒疏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的是其他一般动物,而不是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训练 有素的海豚。故C项错

29、。答案:C(二)表达交流.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解析:王杏花追问也就意味着她对事情要追究底细,寻根究底,此处要填的熟语或成语必须 符合这一意义。参考答案:打破砂锅纹(问)到底(或:刨根问底).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 料袋”等同于“方便袋”一一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 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 两次方便,十儿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 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儿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解析:“不是而是”句点明环境污染的原因是“贪图个人方便”,明确了这个信息和语段的主要用意,答案就好组织了。 参考答案:切莫贪图方便贻害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