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3059148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同步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孙权劝学教案一、谋篇立意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可分两层: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二全文抓住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 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 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 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 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 之快之大,至于鲁肃

2、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 的余韵。二、以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 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 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 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说,又可以感到 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入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 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 “学”

3、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 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 愧的坦然态度,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 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三、侧面烘托及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 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

4、中的“吴下阿蒙”乂将吕蒙的过去与 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四、精当的详略安排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 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 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 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五、精炼的语言与紧凑的情节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四)【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

5、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土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 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 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 日:”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解释加点的词。(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至之晚乎(3)昱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

6、有才干1 .翻译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2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3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4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附阅读答案:【古今异义词】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一词多义】1、对_一说:说;是;命名、称谓2、用;认为;更加3、到;过错4、好处;增加、更加;5、重新;还;初更,时间单位【成语积累】.“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 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土别三日,刮目相待

7、”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1.迟、晚,怎么,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3.年纪大,事务多。4.提 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二)1.幼时丧父,读书。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自教你,不要学费。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 人,赞美邮原少而好学。(三)1.这,离开,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3.相同之处:虚心 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 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 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

8、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 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四)1.不久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 习。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 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亳无冗繁之处。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 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乂使鲁肃惊叹,吕蒙乂紧承其叹发出“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

9、序。六、引导学生自读的教学建议木文是课内自读课文。篇幅短小,含意深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理解,有些生字生 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本教案由课件站整理.要引导学生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 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并当堂背熟全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 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来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细心体会这段对话的情味。教 学本课,可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进行快速背诵竞赛, 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等等。在课件站内,本教案无须注册就可免费下载,百度搜索课件站,提示官网,网址:教学设计示例一、创设

10、情景,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 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 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H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 家,史学家。三、阅读分析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3 .课文注释补充。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 相比如何。遂:于是4

11、.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本教案由课件站整理,在课件站内,本教案无须注册就可免费下载.百度搜索课件站,提示官网,网址:(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 “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 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5 .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

12、书,自以为大有所益。”6 .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7 .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8 .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 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9 .提问:请解释“刮目相

13、待”并造句。(目标3)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 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10 .当场背诵全文。四、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五、布置作业1 .课后练习一、二、三。2 .背诵全文。3 .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4孙权劝学精读精练基础积累与运用.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卿()涉()邪()孰()遂()岂()1 .依据课文,解释

14、下列词语的意思。当涂掌事:涉猎:才略:大兄:2 .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3 .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5 . (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 年间史事。(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6 .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 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1)比喻人学识尚浅。()(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

15、看人。()另写的一段文字:7 .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 习的重要性。【精段阅读】初,权谓吕蒙臼:“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土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

16、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 .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3 .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 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 在这里是“当时专学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O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4 .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2)卿言多务,孰

17、若孤答: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 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 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 .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拓展阅读】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日:“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 意待也,君宜顾之。”

18、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 不虞?”肃造次应日:“临时施宜。”蒙日:“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 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日:“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 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 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过:(2)诣:(3)就:(4)悉:2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 .句子翻译(1)将何

19、计略以备不虞?译文:(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译文:4 .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答:5 .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答:参考答案:【基础积累与运用】1.卿qing涉shC邪y6孰shU遂sui岂qi 2.当官掌权,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3.邪:表 示疑问的语气,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己”、“罢了”的语气。乎:表示感 叹的语气,同“啊”。4. C5. (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休战国(2) 易书礼6. (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 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

20、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 学中取得了令人刮忖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 阿蒙啦! ”7.比喻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精段阅读】1. C(A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周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2.我 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 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 转折关系的连词。4. (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乂充满期望。(2)神情 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

21、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5. B (正面)6.参考答案: 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拓展阅读】1.(1)经过,(2)至小(3)走近,(4)全、都。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 (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 (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 种地步。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 与他“结友”而别。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此 答案仅在参考,只要说的有理即可。)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3、过:及鲁肃过寻阳(4、益:自以为大有所益(

22、5、更:即更刮目相待()自以为大有所益()人恒过()曾益其所不能()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香远益清()是日更定矣(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及比较阅读题【重点字词】1、卿今当涂掌事()2、蒙瞪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迨丝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多始就学()7、及鲁肃过寻阳()8、卿今者才略()9、即更刮目相待()()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词】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一词多义】1、谓:权谓吕蒙日()谓为信然()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3、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蒙乃始就学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成语积累】.“吴下阿蒙”.“土别三日,舌I目相待”【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土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平公日: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

24、乎? ”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平? ”平公日:“善哉! ”秉 烛夜读【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味行乎:与摸黑行 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1 .解释加点词。(1) 土别三日,即里刮目相待及鲁肃过寻阳恐已甚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 .翻译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一(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仁)【甲】初,权谓吕蒙日:“

25、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臼:“ 土别三 口,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邮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日:“童子何泣?”原日:“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日:”欲书 可耳! ”原日:“无钱资。”师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 间,诵孝经论语。1 .解释加点词。

26、(1)但当涉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邮原少孤(4)欲也可耳2 .翻译句子。(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 .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一。乙文侧重,(三)【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臼:“土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日: “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日:“我昔 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 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1 .解释加点词。(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2 .翻译句子。(1) 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3 .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