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基础专练.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42174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基础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基础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基础专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基础专练.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 / 11【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基础专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基础专练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温度越低效果越明显B制作人口腔上皮细

2、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生理盐水C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都有冲洗载玻片的过程D在观察线粒体时,需用酒精灯加热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以加快染色解析:选 B 利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温度过低会将细胞冻死,因此温度一般为 4 。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中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利于实验的正常进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经解离后需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不是对载玻片进行漂洗。观察线粒体时需保持线粒体处于活体状态,不能加热。利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有加热过程。2在生物学实验中,酒精是用途较广的一种化学试剂

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鉴定植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B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为 70%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2 / 11的酒精,目的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C绿叶中色

4、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为无水乙醇,目的是溶解色素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目的是作为解离液的成分解析:选 B 鉴定植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没有使用酒精,使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使用无水乙醇,目的是溶解色素;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制成解离液。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过程都有水浴加热过

5、程B叶绿体色素提取过程中,收集滤液的试管需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而在层析过程中,不需对层析装置加盖C叶绿体色素提取过程都正确,在色素分离过程中,画滤液细线的操作也正确,但最后在滤纸条上没有清晰的色素带,最可能的原因不是利用了脱落叶片D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如果提取到的滤液颜色较浅,可往滤液中加入碳酸钙解析:选 C 蛋白质的检测过程不需要加热。由于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用到的提取液和层析液都是有机溶剂,易挥发,因此收集滤液的试管需要及时用棉塞塞紧,同时层析装置也要加盖。脱落叶片中的叶绿素已分解,只要实验操作正确,在滤纸条上还会有叶黄素带和胡萝卜素带。在滤纸条上没有清晰的色素带,最可能的原题目看错

6、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3 / 11因是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导致色素溶于层析液中。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如果提取到的滤液颜色较浅,可能是未加二氧化硅(导致研磨不充分)或加入的提取液过多(导致滤液中色素浓度较低),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钙无任何补救

7、效果。4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中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质)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B秋水仙素可通过抑制着丝点断裂诱导形成多倍体植株C鉴定细胞中两种核酸分布时常用酒精处理材料以增大细胞膜通透性D可用二氧化硅提取绿叶中色素,用层析液分离各种色素解析:选 A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可对细胞中染色体(质)进行染色;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进而诱导形成多倍体;鉴定细胞中 DNA 与 RNA 分布实验中需用盐酸处理细胞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提取绿叶中色素需用无水乙醇,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5下列关于生物学经典研究与使用方法的对应关系错误

8、的是( )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假说演绎法B林德曼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调查和系统分析的方法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建构物理模型法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解析:选 A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遗传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林德曼用调查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对 DNA 分子的结构进行研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

9、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4 / 11究;赫尔希和蔡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6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同学配制的某溶液中加入碘液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淀粉,如果用斐林试剂检测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部分水解了B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若该溶液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溶液将无任何现象C用深秋时候的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只能得到图示中

10、的和色素带D如图所示的色素带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色素带对应色素在绿叶中含量最多解析:选 D 淀粉遇碘变蓝色,如果在溶液中加碘液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淀粉。用斐林试剂检测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部分淀粉水解了,也可能是溶液中本身含有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本身呈蓝色,如果溶液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溶液仍呈蓝色,不能说无任何现象。深秋时候的菠菜叶中各种色素都含有,因此用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四种色素带都会有。图中从到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 b,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 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7.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 中均

11、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A、B、C 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5 / 11BABCAABC D无法确定CACB解析:选 C 在达

12、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 A 到 B 及从 B 到 A 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 h1 形成的静水压,故 A 中溶液浓度大于 B 中溶液浓度。同理可知,C 中溶液浓度大于 B 中溶液浓度,但由于水柱 h2 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 h1 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 A 中溶液浓度大于 C 中溶液浓度。因此,有关系 ACB。8下列有关验证实验的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探究实验题目实验设计思路A验证渗透作用发生需要半透膜B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C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D验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用发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的染料分别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

13、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结果:两种细胞融合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解析:选 D 选项 A,验证渗透作用发生需要半透膜,则实验变量是有无半透膜,所以对照组使用纱布封口,实验组使用半透膜封口,看液面是否上升。选项 B,利用质壁分离及复原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是将待测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看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为活细胞。选项 C,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相应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对照组添加等量的蒸馏水。选项 D,实验设计思路是验证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

14、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6 / 11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蛋白质鉴定时,将 NaOH 溶液和 CuSO4 溶液混合后再加入到样液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可直接将重铬酸钾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A BC D解析:选 A 蛋

15、白质的鉴定需要双缩脲试剂,该试剂在使用时要先加 NaOH 溶液然后加 CuSO4 溶液,错误;还原糖的鉴定要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正确;淀粉的鉴定要用碘液,不需要加热,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正确;鉴定酒精需要使用酸性的重铬酸钾,错误。10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 NAA 进行如下实验:分组甲组乙组丙组丁组枝条10 个,带芽10 个,带芽10 个,带芽10 个,无芽浸泡下端5105 g/mL 的NAA 溶液 10 min5101 g/mL 的NAA 溶液 10 min清水 10 min清水 10 min扦插扦插于潮

16、湿的沙土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生根较多几乎不生根生根较少几乎不生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丙组的芽能产生 NAA 促进扦插枝条生少量的根B丁组由于缺少激素来源,故扦插枝条几乎不生根C由本实验可看出高浓度的 NAA 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D由本实验不能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 NAA 浓度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

17、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7 / 11解析:选 A NAA 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体产生的。丙、丁两组比较,自变量为有无芽,幼芽可以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并被运输至扦插枝条下端,因此丙组因内源生长素的作用而生根,而丁组无芽则无内源生长素的刺激,故几乎不生根。甲、乙、丙中均带有芽,自变量为 NAA 浓度的不同,与甲组比较可知,乙组中高浓度的 NAA 抑制了扦插枝条生根。若想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 NAA 浓度,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 NAA 溶液,观察生根状况,进而确定最适 NAA 浓度。二、非选择题11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有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实

18、验现象的问题:(1)经图 1 操作后,在显微镜下可见液泡变_,颜色_。如果将图 1 中蔗糖溶液换成比细胞液浓度适当大一些的氯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2)若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 X 和 Y 表示(如图 2 所示),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则紫色越_。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_。(3)图 4 是在图 3 的_(填图中代号和具体名称)部位观察到的。图 4 中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_上,_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解析:(1)经图 1 处理后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于 30% 的蔗糖溶液中,细

19、胞发生质壁分离,因此液泡变小,颜色加深。如果换成比细胞液浓度适当大一些的氯化钠溶液,则先发生质壁分离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8 / 11现象,但随着钠离子和氯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又会吸水出现自动复原。(2)如图 2 所示,X/Y 值越小

20、,说明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则液泡也越小,因此紫色越深。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说明质壁分离现象越不明显,则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小,即细胞液浓度越高。(3)图 4 中能观察到染色体,说明它是在图 3 的分生区即部位观察到的。图4 中的甲细胞处于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乙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答案:(1)小 加深 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 (2)深 高 (3)分生区 赤道板 乙12.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回答有关问题:(1)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_(填“自”或“因”)变量。(2)“通过

21、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的实验中,提供的试剂有清水、10%的蔗糖溶液、30%的蔗糖溶液三种,试剂瓶上没有标签,制成的渗透装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则烧杯与漏斗中的液体可能分别是清水与 30%的蔗糖溶液,还有可能是_;该模拟实验说明细胞膜是一种_膜。(3)豌豆豆荚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请分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

22、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9 / 11若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来模拟其遗传方式时,选购小球时应注意_,原因是_。若用有色的小球代表等位基因,应准备_种颜色的小球。用 A 桶来代表雄性个体,用 a 桶来代表雌性个体。在 A、a 两桶内各放入代表 Y(黄色)、y(绿色)的小球,其中两种小球的数目应_。取球的过程中,要闭上眼睛,同时取球,其目的是要保证_。如果某同学按照正常方法取球,但是实验结果与理论推测差异较大,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从理论上推测,实验最后的结果中 Y 配子出现的比例为_。解析:(1)在模拟探究细胞表

23、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的变化应是自变量。(2)本题是有关生物学的模拟实验。图示漏斗中的液面上升,说明漏斗内溶液的浓度大于烧杯中液体的浓度,可能情况有多种,该模拟实验说明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3)为增加实验的随机性,选购的小球应大小、质地等一致,由于涉及两种基因,因此应准备两种颜色的小球分别代表两种基因。由于在每个个体内等位基因相等,故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小球数目应相等。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

24、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0 / 11为了抓取时更随机,应闭上眼睛进行,每次抓取小球后必须放回小桶内,以保证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目相等。如果抓取次数少或每次抓取后不把小球放回,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基因型为 Yy 的个体产生 Y 配子的比例为 1/2。答案:(1)自 (2)清水与 10%的蔗糖溶液、10%的蔗糖溶液与 30%的蔗糖溶液 半透(答“选择透过性”错误) (3)小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抓摸时手感要相同 只有这样,用手抓球时才具有随机性,更能表示配子结

25、合时的随机性,尽量避免人为误差 2 相同 实验的随机性 实验重复的次数少(桶内小球没有充分混合或抓取后的小球未放回桶内) 1/213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酶活性是指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以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2)上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_(填“对照” “对比”或“重复”)实验,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和_的作用下分解的。pH 为3 条件下的酶活性_(填“小于” “等于”或“大于”)pH 为 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_。

26、(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断依据是_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1 / 11_。解析:(1)酶活性是指酶对某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该实验是用淀粉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自变量为 pH,可以通过检测反应后淀

27、粉的剩余量来判断不同 pH 下酶的活性。(2)题图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可以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题图无显著差异,说明操作没有错误,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作用下分解了。由图可知,pH 为 3 条件下,淀粉剩余量与 pH 为 9 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说明 pH 为 3 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 pH 为 9 条件下的酶活性,因为 pH为 3 条件下,盐酸也能催化淀粉水解。(3)由图可知,1 h 后,pH为 7 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 pH 为 1 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说明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答案:(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pH 单位时间(1 h)淀粉剩余量 (2)重复 淀粉酶 盐酸 小于 pH 为 3 条件下,盐酸也能催化淀粉水解 (3)1 h 后,pH 为 7 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 pH 为1 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