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学前诊断.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41470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学前诊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学前诊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学前诊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学前诊断.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 / 10【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学前诊断学前诊断一、选择题1(2016全国乙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

2、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选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 “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

3、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2(2016全国甲卷)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

4、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2 / 10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选 C 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 4 个营养级变为 5 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3(2015全国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5、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选 B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当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能量不是没有输入和散失,而是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4(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

6、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3 / 10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 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选 D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7、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等;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每个营养级有 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有 10%20%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5(2013四川高考)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

8、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选 B 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防治稻田害虫,可以改变能量的流动方向,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较快,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卷叶螟的数量减少,导致拟水狼蛛摄食褐飞虱增多,褐飞虱的种群密度将下降。6.(2014天津高考)图 a、b 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

9、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4 / 10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 3 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解析:选 A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任一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题图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不能反映其

10、营养结构组成,且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是均由 3 个营养级组成的;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人为输入的能量。7(2013广东高考)右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鱼 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选 A 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引入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 a、b 的数量都下降,短期内浮

11、游动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锐减后再急升最后近于稳定;鲈鱼以土著鱼为食,按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 A 项叙述正确。8(2012海南高考)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5 / 10叙述错误的是( )A

12、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析:选 D 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9(2015福建高考)下面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

13、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选 B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鲈鱼属于第五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包括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二者共有的能量为 3 7804 2007 980,因此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7 98031 920100%25%。一个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

14、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6 / 10和流向分解者等,题目中 1 357 是 1 483(太阳鱼总同化量)减去126(下一营养级摄入量)得到的,因此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比1 357 Jm2a1 要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所以食物网与无机环境不

15、能构成生态系统。10(2015四川高考)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m2 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选 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蝗虫捕食更多的植物,植物的数量和密度减少,故种间竞争会减弱。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说明其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距石头的远近影响了蜥蜴的数量,进而影响了蝗虫的

16、种群密度,最终影响了植物生物量,所以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由题图可知,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能增加蜥蜴的数量,从而导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和植物生物量增加,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二、非选择题11(2016江苏高考)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

17、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7 / 10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法,分别统计_的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 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 A 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好氧 光合放氧 厌氧 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

18、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解析:(1)部分蛋白质中含有 S 元素,污染水体中的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蛋白质分解产生的。(2)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的 N、P 等元素含量过高,N、P 元素可被水稻吸收利用。(3)图示稻田接近正方形,并且害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 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 A 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稻田中的各种异养型微生物将其分解为无机物供水稻利用,这些微生物包括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

19、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藻类被稻田中的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答案:(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4) (5)水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

20、。8 / 10生杀藻物质12(2014全国卷)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

21、形式进行。解析:(1)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可知,戊中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中能量相差不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可得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根据(1)中的食物网简图可以看出甲和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戊是生产者,而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1)戊乙丙甲丁 (2)捕食 消费者(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3(2014山东高考)6 月 8 日是世

22、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9 / 10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

23、(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解析:(1)图甲中 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维持最大的增长速率,故捕捞后的数量应处于 b 点。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24、大黄鱼种群密度时,依据计算公式可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如果被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捕食,则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下降,因此计算得出的估计值会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原来没有生物存在,后来依次出现了不同的生物群落,该过程称为群落的初生演替。(3)A 可以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A、C、D 的能量均能流向 B,则 B 为分解者,D 为初级消费者,C 为次级消费者。其中 A 通过光合作用固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

25、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0 / 10定二氧化碳,使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中,B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故两者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 7.5106 J/(m2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 1.5106 J/(m2a),故两者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5106)(7.5106)100%20%。(4)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生态系统难以维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从而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1)b 偏高 (2)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注:两空可颠倒) 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