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414084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pdf(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指导推进“十三五”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共金华市委关于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决定 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一、发展成就与发展背景(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全市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强化“合力兴旅”措施,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较

2、好地完成了 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1.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旅游总收入从 2011 年的 344.3 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756.6亿元,全省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第5位;旅游接待人次数从2011年的3604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7087.57万人次,两项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 21.75%和 18.4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 年旅游业增加值为237 亿元,占GDP 比重为7.1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3.7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4A级景区9家,新增3A级景区12 家,总数分别达18 家和16家。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总数达5 家。

3、全市旅游项目数量、总投资和实际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纳入国家旅游项目管理系统的在建项目从 2011 年的 37 个增加到 2015 年的96 个,项目总投资从 2011 年的229.5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69.51亿元,年度实际投资从2011年的7.5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1.55亿元。2.市场营销成效明显。全市旅游系统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组织开展系列旅游营销活动。先后与阿里巴巴、携程、腾讯微信开展OTO 战略合作,设立全国首家地级市旅游淘宝馆美丽金华旅游馆;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为目标市场,开展高铁沿线营销,推出“乘着高铁去旅行”主题线路产品;摄制金华旅游微电影囧梦金华,开

4、展视频宣传;组织“高校媒体记者探访金华古村落”“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到金华过大年”等系列推广活动;推出“明星+体育”旅游营销模式;联动周边城市推出“缤纷金丽温衢”“江南仙境游”“浙中逍遥游”等系列跨区域联动产品。通过系列线上线下精准营销,金华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3.旅游公共服务逐步完善。按照国际化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旅游道路交通标识牌;在金华、义乌等高铁站增设旅游咨询服务点;推进浙中绿道网绿道建设563公里,旅游慢行系统不断完善,游客出游更为便捷。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各县(市、区)均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推出“微官网”“微攻略”和“微服务”,“金华旅游

5、”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和阅读量均居全省前列,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旅游好微信TOP10”。4.合力兴旅氛围日益浓厚。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发展的五大千亿产业之一,制定金华市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并将旅游工作列入对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体系,统筹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商贸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进一步融合,旅游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全市“千军万马抓旅游”的氛围日益浓厚。5.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全市认真宣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强化行业监管,整顿市场秩序;强化服务和指导,提升行业品质;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强化安

6、全监管,保障旅游安全,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创建平安旅游企业超100家;倡导文明旅游,加强行业文明和诚信建设,提升行业满意度,支撑“信义金华”城市形象。(二)发展背景。1.发展机遇。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国家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着力推动形成旅游业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共享的发展新格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沪杭金发展带节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域旅游将为推动我市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契机。高铁时代新机遇。长三角地区高铁时代来

7、临,高速列车“公交化”密集开行,金华已纳入杭州“半小时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一小时交通圈”,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通达时间大幅缩短,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更为显著。高铁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够有效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我市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共建共享区域旅游资源,借力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借势升级区域旅游产品,补齐短板,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共建金华新要求。浙中城市群是我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平台,我市承载着引领浙中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浙中区域旅游目的地构建的重任。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的总体目标。共建金义都市区“同心圆”,打造浙中城市群

8、旅游经济共同体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大众旅游新需求。旅游需求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常态化的国民品质生活新需求,游客的旅游需求日趋多样化,旅游需求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等复合型旅游转变,从景区门票等初级消费向综合体验消费转变。“十三五”期间,我市旅游业要依托丰富资源,多元开发,有效供给,将金华打造成为品质化、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新契机。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明确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鼓励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支持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我市乡村旅游文化底蕴深厚、古村落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海外学子家+”模式成为金华乡村旅

9、游发展的一大亮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持续推进,我市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契机。“十三五”期间,金华乡村旅游将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发展瓶颈。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深化。“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全面的产品体系,但面对不断更新、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旅游交通、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等有效供给仍存在不足,体现为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休闲度假产品供给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强化旅游产业要素改革,增加多元供给主体,提升供给容量,创新多样化旅游产品。中心城区带动力有待增强

10、。各县(市、区)旅游发展不平衡,市本级作为区域发展中心,旅游业发展辐射带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具有金华特色的丰富自然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市区与各县(市、区)、各主要景区之间的旅游交通集散体系相对薄弱,在游线串联、客源共享方面缺乏有效联动,全域旅游协同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提高市本级旅游经济首位度,串联市、县、镇、村、景区协同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公共服务品质有待提升。“十二五”期间,金华旅游公共服务有了较大发展,但与服务全域化、品质化目标仍有差距。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智慧旅游系统等有待完善;自驾车营地、车辆租赁、骑行绿道等服务设施建设仍有不

11、足;旅游便民服务体系有待提升,推广形式有待加强,购物支付形式多样化有待创新;旅游标识系统有待完善,自助导游服务亟待推广;旅游安全标识需要进一步覆盖。龙头企业引领有待升级。以横店影视城、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东阳中国木雕城、中国科技五金城等为核心的重点旅游企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对本地有较大的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但多数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发挥龙头旅游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培育金华本地旅游企业提升壮大,同时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以先进经营管理带动全市旅游企业整体提升。行业发展人才有待充实。旅游人才特别是管理服务、规划策划、市场营销等专业

12、人才较为缺乏,旅游产业发展的全域化、国际化水平不高;相关科技人才缺乏,旅游科技支撑能力偏弱,智慧旅游发展亟需人才支撑。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的总体目标,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三条廊道”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打造“旅居福地、信义金华”品牌形象,把我市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美丽金华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幸福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产业,开创金华旅游

13、业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新局面。(二)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的总体目标,把金华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撑全市未来发展的千亿重点产业,成为在更高水平上建设“美丽金华”的重要带动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产业,把金华打造成为集“世界商都、国际影都、文化名城、养生福地”于一体的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1.实力更强。保持旅游经济中高速增长,力争到2020 年,旅游总收入达 1750 亿元,跻身全省前四位,年均增幅超 15%。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两个高于”,即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省旅游业年均增长率,逐年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中的比重。过夜游

14、客人均逗留时间超过 2 天,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提高到 1750 元以上。“十三五”期间计划重点建设100个旅游项目,总投资1770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151亿元。“十三五”期间,市本级和每个县(市)启动创建 1 家 5A 级景区,全市力争创建 4A 级景区 20 家以上、3A级景区40家以上。2.结构更优。旅游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带动力显著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更加健康持久。以旅游业发展实现“一业带五化”,通过发挥旅游业的催化剂作用和乘数效应,带动全市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产业化。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

15、重力争提高到 8.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15%以上;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9.2%;旅游业对住宿业、餐饮业、运输业、文体娱乐业、零售业的贡献度明显提升。3.品牌更响。通过产业融合和产品创新,构建全国一流、海外知名的金华旅游品牌体系,打响“旅居福地、信义金华”品牌形象,创建、命名、推出一批最美旅游目的地,包括最美都市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商贸购物旅游、影视体验旅游和商务会展旅游等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乡村生态、影视文化、商贸购物、温泉养生、古婺文化、宗教文化、运动休闲、商务会展”八大主题旅游产品和相关旅游线路。4.品质更高。旅游市场秩

16、序、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实现市场有序、竞争有序、管理有序、出游有序,使文明旅游成为常态,全面提升全市旅游行业服务水平,推进游客满意度逐年提升。整体统筹城市公共服务与旅游服务体系规划建设,让来金游客和本地居民充分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建立覆盖全域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提高金华旅游服务信息化水平。三、发展布局与重点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要在深化旅游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全域统筹,以营销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坚守品牌战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完善公共服务,全力推进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助力打造“美丽金华”。(一)优化布局,全域旅游。用全域旅游的理念统领城乡发展,强调全域化布局、全产业

17、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共享,实现全市旅游产业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转变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市、县互联互动,推动全域旅游空间联动发展,着力增强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带动力。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构建城乡全域一体化新格局。深度挖掘全市丰富的山水、乡村、文化等旅游资源,整合大旅游产业,通过大项目开发建设,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培育金华旅游增长极。1.优化空间结构。构筑“一环串联、双擎驱动、多片支撑”的金华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串联一条旅游大环线:以综合交通廊道和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为契机,坚持“全市统筹、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依托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闭合圈,辅以旅游专线、骑行绿道

18、等,串连浙中城市群,集聚主要旅游产业板块,在“十三五”期间将全市旅游产业核心环打造成形。培育两大旅游驱动引擎:发挥集聚力、辐射力和驱动力,推动金华全域旅游优化升级。以“休闲养生旅游”为主打产品的引擎,重点布局在市区、兰溪市、浦江县、武义县;以“影视商贸旅游”为主打产品的另一引擎,重点布局在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打造多个旅游主题片区:主题化整合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旅游片区,打造古婺文化旅游片区(以金华市区和兰溪市为主)、乡村生态旅游片区(以浦江县和磐安县为主)、运动休闲旅游片区(以金华市区和武义县为主)、宗教文化旅游片区(以金华山旅游经济区、义乌市和永康市为主)、商贸影视旅游片区(以义乌市、东

19、阳市、永康市和金华市区为主)等多个旅游主题片区;培育“影视文化、特色购物、温泉养生、古婺文化、宗教文化、乡村生态、运动休闲、商务会展”八大主题精品旅游产品,沿大环线培育旅游新业态,形成“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打造四大旅游产业发展带:通过打造浦江-兰溪-婺城-金东-武义古村体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婺城-金东-武义-永康-磐安宗教文化康体养生旅游产业带、婺城-金东-义乌-东阳娱乐购物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带、义乌-东阳-永康商务商贸会议会展旅游产业带,实现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营销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表1 县(市、区)发展指引 县(市、区)发展目标 发展方向 县(市、区)发展目标 发展方向 婺

20、城区 全面整合资源,做活山水文章,培育精品线路,促进文旅、农旅、工旅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乡村民宿、采摘游、民俗游等旅游业态,将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南山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将婺城新城区打造成为金华商务旅游次中心 依托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发展箬阳-雅畈垅、莘畈垅、塔石垅、琅琊库区外-长山等乡村旅游,串点成线,打造乡村旅游风景线 金东区 争创国家休闲农业公园,打造长三角都市乡村休闲度假基地 借助金东区苗木、人文、商贸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以“都市乡村”的发展模式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形成“一核、一体、三区”的覆盖全域的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空间格局 金华开发区 充分挖掘金西三镇人文、

21、山水资源,推进文化、体育、农业、工商贸易、互联网高新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将金西打造成集养生康体、运动挑战、生活体悟、研学交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域化、多维度的慢生活旅游综合体 围绕“禅意九峰漫游金西”主题,以姑蔑古国文化为灵魂,以全域化景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为躯干,以“品牌景区+特色小镇+风情古村+精品游线”的空间结构为骨架,以“溪水+绿道+登山步道+阡陌小道+绿色交通”的微循环为经络,打造乡村漫游生活新模式 金华山旅游 经济区 创建5A级景区,挖掘儒释道三教文化,打造华东一流的生态度假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 围绕双龙胜景、大仙圣地、禅学中心、浙中凉都四大旅游品牌,构建“一山两镇”旅游新格局,形成集

22、朝圣祈福、避暑养生、探险运动于一体的全域化旅游新局面 兰溪市 打造集山水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养老、休闲度假、会议接待、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以“人文兰溪、山水兰溪、休闲兰溪”为特色,打造“一心、两核、三区”的空间布局,与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古城、古镇、古村互动发展,形成有机连接的旅游网络 东阳市 强化城区、横店旅游一体化,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打造影视旅游名城,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打造华东地区一流、全国知名的观光休闲型旅游目的地 紧紧围绕影视文化游、木雕红木家具游、山水休闲游三大旅游品牌,着力构建“一都、二城、三区、三镇”的旅游发展

23、新格局 义乌市 推动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提升形成一批旅游购物游憩街区和综合体,树立国际旅游购物推动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重点打造购物旅游区,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梳理包县(市、区)发展目标 发展方向 城市形象,打造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国际知名的世界商务旅游胜地 装一批义乌中高端品牌购物商品,争取72小时过境免签机场口岸政策,设立免税商店,发展免税购物。“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与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相匹配的“一核、两翼、三片、四带”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永康市 依托方岩丹霞、西溪影视、城区五金、全市乡村等资源,以赫灵方岩小镇创建、A级景区创建、工业旅游资源发展、影视资源新创意为手段,以建设中国

24、优秀山水工贸一体型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永康旅游新增长极 以永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三区”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形成观光休闲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影视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品牌 浦江县 全域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力打响“诗画浦江、乡愁家园”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浦江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乡村文化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围绕建设“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的任务,以打造全域旅游为发展目标,形成“三轴、四区块”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结构 武义县 紧紧围绕“温泉名城,养生胜地

25、”总目标,以“改革、创新、融合”为主基调,以“商、养、学、闲、情、奇”新要素为方向,丰富“五养”产品,建成更加发达的旅游经济强县、区域知名的养生旅居目的地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按照“把全县建成景城一体、景村一体、宜居宜游的县域大景区”总体思路,重新架构“一城、五镇、四区、三廊”产业空间,进一步提高全县旅游产业空间运行的整体效率。按照“中心开花,四周起浪”的空间发展理念,采用“品牌景区+旅游风情小镇+特色项目点”的空间集聚模式,着力打造全域养生集聚区 磐安县 按照“全县一景、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以“药乡磐安,身心两安”为主题,以“乡村慢生活+中医药健康养生”为特色,全力打造“江南生态养生源”

26、和中国生态文明示范旅游目的地 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规划为龙头,构建全县“一核、两区、两镇”主体空间布局,并通过廊道扩散形成有机一体的休闲养生大景区,以融合为途径,引领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2.构建全域旅游体系。旅游规划全域化。围绕都市区“同心圆”建设,按照“多规合一”理念,打破行政区域概念,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统一规划。启动金华市区全域旅游规划修编,按照“覆盖全域、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原则,建立“市本级县(市、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精品村/休闲旅游示范村/“海外学子家+”民宿特色村5大层次空间结构体系,促进旅游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

27、划等重点规划的衔接,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规划引导实现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域一体化。旅游产业全域化。实施“旅游+”工程,促进旅游+新型城镇化、旅游+新型工业化、旅游+农业现代化、旅游+信息化、旅游+生态经济融合发展,形成全域化旅游产业和业态。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影视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养生旅游、购物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十大重点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全域化发展。旅游平台全域化。实施“三级创优”工程,创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培育一批旅游风情小镇,认定一批休闲旅游示范村,全力推动旅游业创业创新,全力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业综合贡献度、游客满意度和人民群

28、众的获得感。“十三五”期间,全市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5 个、旅游风情小镇10个、休闲旅游示范村20个。以项目为主抓手,推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域化、A 级旅游景区全域化、乡村旅游精品区全域化、旅游综合体全域化,实现旅游发展平台一体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全域化有机结合,丰富旅游业态,培育核心吸引物,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旅游服务全域化。构建全域旅游发展领导机制,强化政府主导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管理体制,完善旅游综合协调管理、旅游综合执法、旅游综合统计监测、旅游综合规划管理、旅游社会参与等机制体制。制订全域化旅游项目建设规范,将全域旅游项目建设规范标准纳入美丽城防、美丽公路、城市

29、基础建设等相关项目中,确保在公共设施建设中配套旅游功能,考虑游客需求,融入旅游元素,实现市民、游客主客共享。加快建设开放式的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通景公路、标识标牌、旅游绿道、智慧服务、旅游厕所、停车场和景区环境等提升工作。建立健全“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全域旅游统计评价机制,建立全域旅游统计目录库。3.提高市本级旅游经济首位度。以“一山一城”为龙头,提升市本级旅游经济首位度。金华山旅游经济区要充分挖掘利用黄大仙文化、佛教文化、古婺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打造黄大仙文化公园、智者文化园、中国婺文化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努力将金华山打造成为与“五岳”齐名的三教文

30、化朝圣名山;以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为抓手,整合山上、山下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完善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培育休闲旅游业态,把金华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养生度假圣地,旅游产业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推进婺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建设,整合古子城、万佛塔、天宁寺、八咏楼、侍王府、八咏桥、中国婺剧院、燕尾洲以及三江六岸资源,推进城市休闲与娱乐、文化展示与体验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月光游”系统、“漫游”系统、休闲购物系统、城市场馆体验系统等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力争 23 年内将金华婺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推进环城休闲度假区建设。九峰山茶禅休闲度假区:依托温泉、“禅宗

31、祖庭”达摩文化、万亩茶园、姑蔑古国历史文化等资源,推进茶禅小镇建设,整合寺平、莘畈和厚大溪等资源,培育温泉娱乐、禅境养生、文化体验、民俗休闲产品。南山生态休闲度假区:推进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发,打造仙源湖水上运动娱乐休闲区、梅溪滨水休闲观光区、安地古镇生活休闲区、项村垅生态农家休闲区、雅干垅民宿休闲体验区、安雅田园湿地度假区。石门蓝镇创意休闲度假区:依托石门农场区位优势、生态农业和历史人文资源,规划打造集创客、创意、研发、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于一体的生态型、智慧型、创业型特色小镇。金东都市乡村休闲度假区:重点打造智慧都市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宗教休闲旅游、名人古村旅游,挖掘施光南、艾青等名人

32、效应,打响“希望田野”品牌,争创中国国家休闲农业公园。金义“田园智城”综合休闲度假区:利用金义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开发购物体验旅游产品,打造集购物游乐、文化寻根、生态观光、乡村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区。表2 中心城区各板块支撑项目列表 板块 支撑项目 建 设 内 容 中心板块 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 形成“一城、两巷、一带、两环”的结构。“一城”指古子城,“两巷”指酒坊巷、八咏路,“一带”指博物馆发展带,“两环”指城垣遗址历史文化散步道和酒坊巷石榴巷旌孝街鼓楼里八咏路传统街巷环线 太平天国城 对侍王府等历史遗存保护修缮基础上,修复古练兵场和点将台,策划“梦回太平天国”表演,共同打造全国唯一的“太平天国城

33、”。项目设置包括侍王府、传统作坊区、古练兵场、点将台等 鼓楼里文化创意园区 进一步提升鼓楼里文化创意园区品质,形成古城LOFT、艺术教学中心、创意产业基地、收藏培训中心等四大功能空间,打造集文化体验、时尚休闲、商业消费、艺术品生产展示、艺术教育为一体的文化创意 中心板块 产业园区 非遗文化一条街 以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要元素,在东市街集中展示和体验,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以金华火腿、金华酒、婺州举岩茶为核心的主题餐饮类项目,以东阳木雕、东阳竹编、浦江剪纸等为核心的传统工艺体验类项目,以金华道情、婺剧、兰溪摊簧、浦江乱弹为核心的戏曲类项目,以黄大仙文化、方岩庙会为核心的民俗类项目,以及诸

34、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东阳卢宅营造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武义俞源古建筑群营造技艺等婺派建筑技艺展览展示项目,全方位展现金华文化特色,打造金华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空间 南宋文化风情街 规划以八咏路和八咏楼为核心,重点展示南宋历史文化,迁建与南宋名人有关的历史建筑,恢复具有传统浓郁地方特色、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商业服务,展示古子城历史存留的浓郁南宋文化 万佛塔公园 建设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万佛塔公园,包括重建万佛塔、塔下寺、梅花门、古城墙等,将整个公园打造成为浓缩金华宋、明、清以及近代历史的文化展示场地和金华城市文化窗口 婺酒文化 在酒坊巷开辟以金华酒为主导的婺酒文化一条街,体验品味金华寿生酒

35、、东阳白酒、义乌白字酒、武义大曲等,参观体验金华酒的制作工艺过程,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的婺文化酒吧等。参观展示抗战文化的台湾义勇队旧址纪念馆、传统民居、酒泉井等文物遗迹点 东部板块 金满湖“地心世界”项目总占地面积290亩,规划建造大型城市生态型主题乐园,主要由地心大秀场区、神秘岛区、造梦工厂区、机械幻城区和深海历险区、主题商业区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等组成 西部板块 九峰温泉休闲 度假区 依托九峰山风景区,以温泉水疗为引擎,以本土文化为灵魂,以度假物业为保障,打造“温泉度假综合体”,核心功能包括温泉娱乐、温泉度假、禅境养生、商务会议、文化体验、民俗休闲等,建成包含五星级温泉精品酒店、温泉养生、温泉房产

36、等为主体的温泉养生城,开发九峰温泉会议酒店、婺州水街、云间茶汇、竹林健康会所、九峰花溪湿地公园、婺州人家、禅泉水境、茗香书院、竹韵山居等项目 南部板块 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湖山型生态旅游度假区,形成“一轴、一心、三翼”的空间结构,北部为集观光游览、运动康体为一体的梅溪滨水休闲观光主轴;安地古镇为集旅游服务、生活配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活休闲中心;南部为仙源湖生态保护区;西部为集生态观光、农家乐集群为一体的项村垅生态农家休闲区;东南部为集生态观光、民宿体验、运动康体为一体的雅干垅民宿休闲体验区;东北部为集旅游服务、休闲度假、运动康体、田园观光为一体的安雅田园湿地度假区。

37、开发项目包括安地镇休闲基地、金华市水上运动中心、安雅湿地公园、户外运动基地、十里桂花长廊、双子湖生态教育农园、高山果蔬园、雅干垅风情民宿、创意园区等 北部板块 金华山旅游 经济区 着力打造国际化风景名胜区、国内重要的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布局旅游观光区、森林保护区、生态居住区、休闲度假区、低碳产业区等五大功能区块。山上建成黄大仙文化公园,山下复建千年古寺智者寺,打造智者佛学文化园;山前打造婺文化体验区,建成中国婺文化博览园,形成“三教合一”的独特景观,打造成国内特有的“三教”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二)深化改革,激活市场。1.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鼓励东阳市、义乌市、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等旅游产业

38、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先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浦江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旅游工作,推进义乌市打造世界商务旅游目的地,推进武义县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磐安县省级森林养生旅游试点。鼓励各县(市、区)通过创建各类国家级、省级示范区,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工作,在制度创新、资源整合、特色培育、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全面打造旅游产业品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以旅游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重点,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实现部门横向数据共享、主要景区和主流OTA 数据对接,完善旅游产业基础数据库,加快建设基于大数据的

39、全市旅游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充分融入并借力腾讯、携程、同程等网络龙头企业的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平台,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网上预订、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推进旅游“电商换市”,努力扩大金华旅游在线交易的市场规模。积极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化,配合省旅游局完成以“一网一库一线一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全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特色酒店、高等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 WiFi 全覆盖。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等试点工作。市区要发挥区域中心优势,引领全市“互联网+旅游”的快速发展。支持各县(市)创建全国智慧旅游示范城市。3.创新旅游管

40、理体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休闲旅游发展中心、旅游推广中心。探索成立金华市旅游集团公司,作为旅游资源统筹化、市场化运作的主体和平台。设立旅游市场营销中心、信息数据中心、产业融合发展中心等,负责规划战略等研究、所辖资产的经营管理、旅游资源及产品的策划开发与经营管理、投融资管理、培育完善市场、承办重大节会活动等工作。积极探索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区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发展中介组织,在强化行业监督自律、推进标准化建设及质量评定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4.优化投融资平台。以打造旅游千亿产业为载体,建设大项目,搭建大平台,打造大板块,培育大企业,推动全市旅游业向

41、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不断优化旅游项目投融资结构。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聘请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专注于金华旅游产业投融资,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全市旅游进行全面开发,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支持、协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创新。打造一个开放的产业平台,促进旅游产业与不同产业跨界融合。大力推进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支持企业通过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 模式参与政府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积极鼓励旅游项目众筹,引导社会资本共同为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创意项目搭建众筹平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对旅游产业的投资、开发、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升级,实现旅游快速产业化、资本化、国际化。

42、(三)美化品牌,立体营销。1.构建旅游总体品牌体系。从大区域、大格局、大品牌的更高视角定位金华旅游,打造处处是风景、处处有风情的“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加强对“旅居福地、信义金华”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口号的研究、建设与传播。“十三五”期间,全市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推进品牌提升,丰富并拓展品牌内涵,强化产品品牌的整合宣传,开展最美景区、最美旅游线路、最美民宿、最美旅游厕所、最美旅游纪念品、最美旅游人物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构筑金华“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各县(市、区)针对优势资源,突出本地特色开展品牌宣传营销,支撑全市打造“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专栏1 各县(市、区)旅游品

43、牌体系和宣传语 婺城区:仙山胜水、浙中花都 金东区:希望田野、美丽金东 金华开发区:禅意九峰、漫游金西 兰溪市:千年商埠、风雅兰溪 东阳市:强市名城、两美东阳 义乌市:汇览全球、商贸天堂 永康市:五金之都、魅力永康 浦江县:诗画浦江、乡愁家园 武义县:温泉名城、养生武义 磐安县:养生秘境、浙源磐安 2.实施“四大营销”行动。实施联合营销,打造城市群旅游共同体。坚持“资源共用、市场共拓、品牌共树”,加强全市旅游线路的整合与联动,打响山水生态、浙中文化、影视旅游、商贸会展等特色品牌,打好“旅居福地、信义金华”整体品牌,提升金华旅游整体形象。着重谋划实施好“婺州古城-横店影视城”双城游、“义乌商贸城

44、-横店影视城”双城游、“武义温泉城-义乌商贸城”双城游、“永康五金城-武义温泉城”双城游等项目,形成浙中“五城联动”的客源交换互动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市营销协作,深化金丽温衢联合营销。实施高铁营销,拓展客源市场。围绕重点客源地开拓市场,做深长三角城市群旅游营销。在金华高铁“当日达”的17个省会城市开展重点营销,积极拓展江西、福建、山东、安徽等省份高铁沿线城市客源市场,努力开拓北京、广州、西安等高铁沿线远程主要城市客源市场。实施智慧营销,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打造融合线上营销系统、智慧自助导游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等功能的“浙中旅游一站式大数据平台”,促进“互联网+旅游”的全面运用

45、。整合景区、住宿、餐饮、购物、民宿、租车等企业和商家加入旅游大数据平台。加强相关部门旅游信息的共享,旅游、交通、交警、气象、环保部门负责将各类指数信息整合到“浙中旅游大数据平台”中,方便游客一站式查询。强化捆绑组合营销,进行个性化、多样化自由组合,通过旅游大数据平台,以优惠套票的方式推荐给游客,变旅游营销“各自为战”为“组合出拳”。实施节庆营销,丰富旅游活动系列产品。做好创意互动文章,举办文化艺术类、古村落古婺婚典、美食购物类、金华山国际露营节等节庆活动,同时注重线上和线下之间、主办方和游客之间的互动,增强游客体验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充分开发利用金华 3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02项省级

46、非遗项目资源,将婺剧、斗牛、炼火、道情、龙灯、浦江抬阁、永康“十八蝴蝶”“九狮图”等民俗文化项目转换成旅游节庆产品,借鉴宋城千古情、横店梦幻太极等成功经验,将金华婺剧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打造差异化的旅游演艺产品。做好保健养生文章,策划一批“气养”“水养”“心养”“文养”“食养”和“药养”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开发温泉养生、药膳养生、文化养生、禅修养生、运动养生等业态。表3 大型旅游节庆节事活动策划思路 层级 节庆名称 策划思路 国际性 金华火腿节 金华火腿享誉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基础,以金华火腿为核心打造国际性文化、旅游、商贸节庆品牌,举办文化论坛、旅游嘉年华、商贸交易会等系列活动

47、,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国际盛会 全国性 金华旅游节 综合展示金华历史、文化、山水、生活等各个方面,兼具旅游、商务、会展、经济交流等多种功能,多地多场景联动,打造金华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盛会 中国婺文化论坛 婺文化是金华本地的特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唯一性。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举办中国婺文化论坛,着重弘扬国学经典,开展学术研究、国学教育、国学养生等系列相关活动 中国传统古村落 保护大会 依托金华数量众多、品质优越的传统古村落资源,邀请院校、行业专家、公众共同参与,成立全国性的古村落保护权威机构 金华非物质文化 遗产节 依托金华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策划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活动 表

48、4 旅游节庆节事活动分类 类型 节庆节事活动 文化艺术类 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双龙之夏”文化旅游节、金华山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金华非遗嘉年华、古婺婚典、八婺名人论坛、金华萨尔斯堡音乐节、类型 节庆节事活动 横店主题电影周、艾青文学月、中国婺文化论坛、施光南音乐节、金华摄影节、义乌文化艺术节、浦江书画节、磐安读书旅游节 美食购物类“美味每刻”金华美食节、浙菜厨艺大比拼活动、万国餐饮节、义乌市进口商品购物节、金华火腿节 商贸会展类 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华华东农产品博览会、中国药膳养生博览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浙中城市群经济合作高峰论坛、浙江民企高峰论坛、金东农博会果蔬花木盆景

49、展销会、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国绿色旅游论坛、永康中国五金博览会、金华创意生活展、“婺州瓷韵”婺瓷巡展活动、武义国际养生博览会、磐安中药材交易博览会 民俗活动类 金东大佛寺庙会、诸葛八卦村祭祖、永康方岩文化庙会、金华斗牛狂欢节、磐安赶茶场 乡村休闲类 金华国际茶花节、“金西之春”金华油菜花节、兰溪兰花节、兰溪杨梅节、义乌莲藕节、仙源湖桂花节、中国宣莲节、佛手文化节、金华乡村文化旅游节、俞源圆梦节、磐安杜鹃花节 康体运动类 金华山国际露营节、武义温泉节、金东骑行活动月、环九峰山自行车赛、武义汽车摩托车越野赛、乡村马拉松赛 其 他 金华“最美旅游目的地”评选、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大会

50、、丹溪文化养生节、孝义文化节、金华“慢生活”节(四)强化供给,集聚产业。1.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按照产业集聚、要素集约、产城融合、功能集成的要求,把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特色小镇作为主平台,着力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金华山、三江六岸、仙源湖、兰溪兰湖、东阳东白山、东阳-永康影视文化、义乌商贸、浦江仙华山、武义温泉、磐安云山等十大产业集聚区,每个板块旅游投资额超20亿元。表5 金华十大产业集聚区主要项目列表 产业集聚区 主要项目 金华山旅游休闲区 婺文化博览园、智者文化园、黄大仙文化园、金华山旅游服务综合体、大盘天景区旅游综合开发、越龙谷国际度假中心 三江六岸休闲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