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培优学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41155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培优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培优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培优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培优学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22【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 3131 讲群落的结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培优学案构和演替培优学案考纲明细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群落的演替()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板块一 知识自主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强调该区域中全部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2特征: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4种间关系(1)种间关系类型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例:狼和兔、鹰和鼠。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

2、和空间等。例:牛和羊、农作物和杂草。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例:蛔虫与人,噬菌体和细菌。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大豆和根瘤菌。(2)生物种间关系的分析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2类型三、群落的演替四、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 / 221土壤小动物的作用: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2取样:取样器取样。3采集:诱虫器(利用小动物避光避热特点),吸虫器。4观察和分类可借助放大镜、实体显微镜观察,借助动物图鉴分类。5统计和分析: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

3、法统计。 深入思考1群落中物种多少与群落的稳定性有何关系?提示 群落结构的形成是不同物种的有机结合,一般而言,物种越多,群落的种间关系越复杂,群落的稳定性越强。2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且 A 捕食 B,二者间用一屏障隔开,经一段时间养殖使二者均达到最大值,倘若在此时撤掉屏障,请推测两种群的变化趋势。提示 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 A 捕食种群 B,种群 B 的数量减少,而种群 A 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 B 的数量减少,种群 A 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 B 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 A 和种群 B 将出现此消彼

4、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自查诊断1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答案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3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答案 4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3 / 22答案 5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 )答案 板块二 考点题型突破考点 1群落的结构海南高考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

5、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 该种鱼的幼体可以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也可以捕食浮游植物,所以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 正确;幼体可捕食动物和藻类,但成体仅捕食动物,可见该种鱼幼体和成体所处的营养级有区别,B 正确;水体中不同物种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该种鱼的成体和幼体属于同一种群,其分层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 正确,D 错误。答案 D题型一 种间关系的判断12017河南洛阳统考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四

6、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三种蝌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蝌蚪的存活率如图,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三种蝌蚪的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无捕食者的池塘中,甲蝌蚪数量呈“J”型增长4 / 22答案 D解析 从柱状图中可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多,甲与丙数量下降,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与丙,A 正确;在捕食者为 0 时,甲与丙数量较多,乙较少,在捕食者较多时,甲与丙数量减少,乙相对增加,说明三种蝌蚪的竞争关系可能受捕食者影响,B 正确;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很低,甲和丙的存活率很高,此条件下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

7、乙消失,C 正确;无捕食者的池塘中,蝌蚪间存在竞争,甲蝌蚪数量呈“S”型增长,D 错误。22017邯郸摸底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 b 生物对 a 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 B解析 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系,A 正确;乙图是捕食关系图,两种生物能共同进化,B 错误;丙图是竞争关系图,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与 X 竞争的种群消

8、失,X 种内斗争会加剧,C、D 正确。易错警示(1)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2)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3)种内斗争与竞争。简记为:“同斗争” “异竞争” 。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另外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5 / 22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题型二 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3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

9、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答案 C解析 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 正确;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B 正确;在农业生产上要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属于植物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但合理密植反映的是同一种群内植物的种群密度,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C 错误,D 正确。42017盐城模拟下图中 A、B、C 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

10、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答案 C解析 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A、D 错误,C 正确;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属于群落的6 / 22垂直结构,B 错误。知识拓展区分“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1)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

11、,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2)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图所示。考点 2群落的演替2015全国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

12、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 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 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度加强,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 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 正确。答案 D题型一 演替类型的判断12017山东莱芜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7 / 22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

13、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答案 B解析 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 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 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 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 错误。2. 2017包头模拟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 N 年,甲、乙

14、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答案 C解析 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 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 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 正确;第 N 年,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 错误。技法提升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题型二 演替规律及趋势8 / 2232017四川绵阳诊断某山坡 25 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所有树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

15、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B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 25 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杨D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变高答案 C解析 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基本组成成分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 错误;由表格分析可知栎树的最大树龄为 1314 年,栎树是山坡最晚出现的树木,B 错误;松树没有 56 年以下树龄的个体存在,故其最先停滞增长,由表格数据分析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杨,C 正确;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 错误。4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

16、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顺序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级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 到 E 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可利用光因遮阴而减弱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低,但对光有较高需求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能9 / 22力也较强D顶级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完全相同答案 D解析 由图

17、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在演替过程中,可获得的营养物质在增加,而可获得的光在减少,A 正确;由演替过程可知,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又由可获得的光在减少可推测后来替代物种耐阴的能力也较强,C 正确;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演替起点不同,因此演替的过程、速率不同,D 错误。易错警示1.群落演替的三个易错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

18、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2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实验十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广东高考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10 / 22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 土壤中的动物因食物来源和栖息条件不同,在土壤中也存在分层现象,A 错误;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共生等,B 错误;土壤盐碱度不同,导致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有差异,土壤中的动

19、物群落结构会因此存在差异,C 正确;表层土中含有的动物数量较少,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 错误。答案 C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答案 B解析 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 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

20、 错误;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C 正确;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D 正确。22017河北衡水调研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装置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11 / 22C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

21、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便于小动物的采集,A 正确,C 错误;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B、D 正确。板块三 方向真题体验12017海南高考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

22、竞争关系答案 D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 A 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 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 A 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 错误。22016海南高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2 / 22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答案 D解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 正确;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

23、、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B 正确;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C 正确,D 错误。32015四川高考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m2 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 A解析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A 错误;蜥蜴活

24、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 正确;距石头的远近可改变群落中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的生物量,因而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 正确;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 正确。42017天津高考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火烧 15 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13 / 22(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

25、种,最好种植_,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答案 (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解析 (1)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针阔混交林比草本、灌木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更复杂的分层现象,因此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分析图中曲线,火烧 15 年后,草本、灌木的物种数即丰富度都是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乔木更高,在与草本、灌木的竞争

26、中更易获得阳光,即草本与灌木获得的阳光逐渐减少。(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氮磷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就慢。火灾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其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快,能加快氮磷循环。(4)据植被演替过程图可知,该林区物种数为草本灌木乔木,据此可知,最下面的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用样方法调查群落物种丰富度时,若样方面积过小,统计的物种就不全面,当达到最大物种数的样方面积后,继续增大样方面积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故对于乔木来说,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 S3。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2017西北工业大学附中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

27、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14 / 22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 K/2 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答案 A解析 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A 正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 K/2 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而“J”型曲线的增长率一直不变,B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可能形成森林,但是若环境条件不利,就不会到达森林阶段,C 错误;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

28、方数会影响调查结果,D 错误。22017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下面关于森林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C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答案 D解析 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等,关键因素是光照强度,A 正确;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B 正确;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有关,有明显的差别,C 正确;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D 错

29、误。32017山东济宁期末下列对不同生态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15 / 22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C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竞争关系 D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反映人类活动减少后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答案 A解析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A 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B正确;“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竞争关系,C 正确;“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反映人类活动减少后对群落演替的影响,D 正确。42017山东潍坊

30、期末松球鱼身体表面产生一种特殊的黏液,发光细菌乐于生活在这种黏液上并发出柔和的光,引诱其他生物靠近,有利于松球鱼捕获猎物。松球鱼和发光细菌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寄生 C捕食 D互利共生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松球鱼和发光细菌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互利共生。5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模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成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图不能推断出 (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

31、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答案 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数16 / 22逐渐减少,A 正确;由图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推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无法判断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变化情况,C 错误;各层次中有机质的含量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D 正确。62017吉林长春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C种群的性别比例

3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答案 D解析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种群间的关系,A 错误;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是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的,B 错误;种群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C 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正确。72017贵州六校联考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

33、重现森林C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 A解析 甲地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发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17 / 22而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原来存在过的植被也被彻底消灭,因此其发生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A 错误;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仍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 正确;森林阶段植物的分层现象更明显,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C 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逐渐提高,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D 正确。82017海南省市模拟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

34、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B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皆为森林阶段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都会提高D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答案 A解析 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A 正确;一般森林阶段是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若环境比较干旱,则不能形成森林,B错误;群落演替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提高、稳定或减少,C 错误;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 错误。92014全国卷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

35、系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二者属于捕食关系,A 正确;水稻和青蛙不是竞争关系,B 错误;植物病毒 V 与水稻是寄生关系,C、D 错误。18 / 22102017江西上高模拟黄猄蚁是聚果榕上常见的蚂蚁种类。黄猄蚁能通过捕食在榕果表面产卵的寄生榕小蜂,减少其在榕果上的产卵;但是对进入榕果的传粉榕小蜂捕食较少,那些有黄猄蚁栖息的榕树上榕果种子产量较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黄猄蚁与聚果榕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B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两种榕小蜂、黄猄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传粉榕小蜂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答案 C解析 黄

36、猄蚁与寄生榕小蜂之间是捕食关系,存在能量流动,A 错误;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之间不是寄生关系,寄生榕小蜂与聚果榕是寄生关系,B 错误;由分析可知,两种榕小蜂、黄猄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 正确;传粉榕小蜂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但是不存在竞争关系,D 错误。112017大庆模拟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相同群落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答案 D解析 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

37、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 错误;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的演替,B 错误;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C 错误;无论是乱石窑裸地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都是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D 正确。19 / 2212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答案 C解

38、析 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种群密度,A 错误;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B 错误;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 正确;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法,D 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吉林二调为改善某草场生态环境,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结果如表(单位是kg/hm2)。(1)对表中植物数量的调查,通常采用_法。(2)重度放牧会导致总现存生物量减少,长期下去,会导致营养结构趋向于_,该草场的群落会发生_演替。(3)白三叶和鸭茅的植株高度有差别,呈镶嵌式分布,表明草原群落具有_结构。(4)人

39、为播种牧草,从能量流动角度看,是为了_。(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增大,_增多。答案 (1)样方 (2)简单 次生 (3)空间(水平) (4)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白三叶、有害植物解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且取样的数量要足够多等。(2)重度放牧会导致总现存生物量减少,长期下去,会导致营养20 / 22结构趋向于简单,该草场的群落会发生次生演替。(3)白三叶和鸭茅的植株高度有差别,呈镶嵌式分布,表明草场群落具有空间(水平)结构。(4)人为播种牧草,从能量流动角度看,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

40、,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5)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白三叶、有害植物增多。142017成都模拟某水库中人工养殖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为了提高鱼类的产量,必须不断投放饵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水库的总能量是_。(2)水库中不同种类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体现出群落的_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_。(3)若不考虑食物因素,下图能表示同水层中不同种鱼的关系是_。(4)为确定青鱼数量是否达到捕捞标准,常采用_法调查其数量。把 2 千克以上的青鱼捕捞后,余下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5)如果该水库由于经营不善而被废弃,则之后的群落演替将在_上与人工养殖时

41、存在很大不同。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以及人工投放饵料的能量 (2)垂直 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 (3) (4)标志重捕 增长型 (5)速度和方向解析 (1)该水库包括各种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由于不断投放饵料,所以流经水库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及人工投放饵料的能量。(2)水库中不同种类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表现出了分层现象,故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动物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21 / 22(3)据图示曲线特点可知,图中为捕食关系,为互利共生关系,为竞争关系;若不考虑食物因素,水层中不同种鱼的关系是竞争关系,为图中。(4)青鱼活动能力较强,故常采用标志

42、重捕法调查其数量。把 2千克以上的青鱼捕捞后,余下青鱼主要是年幼个体,故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5)由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水库废弃之后的群落演替将在速度和方向上与人工养殖时存在很大不同。152014全国卷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3)据调查,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 50 年来,由于人

43、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 “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22 / 22(3)变快 未发生改变解析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环境条件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是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该地区最后也会出现荒漠化,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