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表面形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8913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表面形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表面形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表面形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表面形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9【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2 2 章自然环境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 6 6 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表面形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环地壳表面形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一、选择题(2018天津河区模拟)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 12 题。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

2、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第 1 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2 / 9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第 2 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答案:1.D 2.B(2

3、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市区北郊,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据此完成下题。3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ABCD解析:选 C。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而成的。图中喷出地表形成,则为岩浆,为喷出岩,是由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 C 正确。(2016高考天津卷)在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 45 题。 4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4、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3 / 95该地区 5 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第 4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中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此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 C 项正确。第 5 题,图中信息表明海岸线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壳堤需在海边经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定海平面是间歇性下降,故 A 项正确。如果是气候持续变暖或地壳阶段性下沉,则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故 B、

5、D 项错误。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会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不会形成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故 C 项错误。答案:4.C 5.A(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 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 2)和花岗岩地貌景观照片(图 3),完成 67题。6图 1 中甲、乙之间区域(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B岩层向下弯曲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4 / 9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7图 3 为甲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 2 中的( )Aa BbCcDd解析:第 6 题,根据甲、乙之间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为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但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应为河谷,A、B

6、 错;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 对;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之间区域是否存在化石,D 错。第 7 题,根据图2 中有三个箭头指向 d 判断 d 为岩浆,c 为岩浆岩,则 a、b 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图 3 中花岗岩为岩浆岩。答案:6.C 7.C(2018南昌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 89题。8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向斜谷地 乙背斜山地B甲向斜谷地 乙向斜山地C丙向斜平原 丁背斜山地D丙背斜平原 丁向斜山地9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A和B和C和D和解析:第 8 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5 / 9两侧高,

7、所以甲地为向斜谷地;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下为明显的断层构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故该地为断块山。第9 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大量的地下水汇集,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石灰岩层)岩层断裂发育明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形成于年代相对久远(中生代)的沉积岩中,图中的(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形成条件,(页岩)内部分层明显,适合恐龙化石的保存。答案:8.B 9.C(2018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

8、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极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 1 示意风化坑剖面,图 2 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 1012 题。10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 2 所示的( )A类岩石B类岩石C类岩石D类岩石11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6 / 912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D有利于吸收

9、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解析:第 10 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 2 判断,为侵入型岩浆岩,为喷出型岩浆岩,为沉积岩,为变质岩。第 11 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第 12 题,由图 1 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有利于在坑内保存积水。答案:10.A 11.B 12.B(2018九江模拟)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

10、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 1314 题。13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甲B乙C丙D丁14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7 / 9A412 世纪,侵蚀作用为主B1218 世纪,堆积作用为主C1819 世纪,侵蚀作用为主D19 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解析:第 13 题,根据文字材料叙述,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则海岸向海洋扩张。甲、乙、丁三处公元 4 世纪以后的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在公元 4 世纪以后都经历了海水侵蚀,只有丙处海岸随着时代的推

11、移,一直在向海洋深处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第 14 题,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以侵蚀作用为主。乙地海岸线 412 世纪向海洋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12 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答案:13.C 14.C(2018柳州模拟)图 a 为某游客拍摄到的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图 b 为该瀑布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 1516 题。15根据测量结果,尼亚加拉瀑布每年都会“迁移”1 m 左右,它的主要迁移方向是( )A左岸B右岸C上游D下游16有利于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有( )组成河床的岩石上软下硬8 / 9组成河床的岩石下软上硬位于断层构造带位于

12、向斜构造带ABCD解析:第 15 题,图示岩层呈水平层理构造,瀑布下的岩层上部是白云岩,下部是页岩、砂岩等,流水不断地侵蚀页岩、砂岩等岩层,一块块的白云岩崩落而下,从而使尼亚加拉瀑布向上游方向迁移。第 16 题,组成河床的岩石下软上硬,下部岩石易被侵蚀,易形成巨大落差,进而形成瀑布,正确;断层构造带处岩层错位,两侧岩层间形成落差,易形成瀑布,正确。答案:15.C 16.C二、综合题17(2018江西检测)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 4 000 m 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

13、回答问题。(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9 / 9降水少的原因。(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 4 000 m 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