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2讲洋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8357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2讲洋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2讲洋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2讲洋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2讲洋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4【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2 2 章自然环境中的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 1212 讲洋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讲洋流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一、选择题(2018海口联考)读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图中的实线箭头)示意图,完成 12 题。1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的主要成因是( )A受极地东风影响而成B受东北信风影响而成C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D受东南信风影响而成2图中 a、b、c、d 四条虚线箭头能表示将撞毁邮轮的冰山搬运至此的洋流的流向是( )Aa BbCcDd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2、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地处中纬度地区,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第 2 题,a 虚线箭头的方向与拉布拉多寒流的流向基本一致,可将北极地区的冰山搬运至此。答案:1.C 2.A(2018洛阳联考)下图示意世界某海运航线部分线路。读图完成34 题。3该海运航线沿途可信的是( )A培森附近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大陆西岸B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往返能耗率相近2 / 14C焦亚陶罗直达瓦伦西亚航次冬季顺风D从拉斯帕尔马斯至瓦伦西亚常年顺风顺水4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沿岸和拉斯帕尔马斯环境都深受沿岸洋流影响,洋流的影响使沿岸地区( )A降水均明显增加 B温差均变小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D环境演变差异大解析:第 3 题,培森

3、附近受亚马孙河淡水的稀释作用,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大陆西岸;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航线沿途有巴西暖流流经,往返时分别顺逆洋流,能耗差距较大;焦亚陶罗直达瓦伦西亚航次冬季逆西风航行;从拉斯帕尔马斯至瓦伦西亚常年逆加那利寒流航行。第 4 题,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沿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拉斯帕尔马斯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二者环境演变差异大。答案:3.A 4.D(2018马鞍山模拟)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 56题。5M 区可能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雾 B云层C降水D渔场6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增加沿岸大气湿度 B增加沿岸大气温度C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D

4、厄尔尼诺影响加剧解析:第 5 题,由图示分析,该地在大陆的西岸,盛行东南风,形成离岸流,冷水上泛,形成寒流;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海雾。第 6 题,该地盛行风为东南信风,在其影响下3 / 14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导致冷水上泛,形成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冷水上泛导致底层营养物质到达表层,饵料丰富形成渔场。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寒流减弱,水温上升的现象。答案:5.A 6.C(2018南京模拟)下图是世界部分重要海上航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78 题。7下列航程中,基本是顺水的是( )A横滨到温哥华 B悉尼到香港C新加坡到亚丁港D旧金山到利马8下列港口中,洋流能对沿

5、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的是( )A珀斯 B利马C横滨D旧金山解析:第 7 题,从横滨到温哥华依次为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因而基本为顺水。第 8 题,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横滨沿岸有日本暖流流经。答案:7.A 8.C(2018合肥模拟)下图示意某年 6 月琼东沿海某地理事物分布(甲图)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乙图)。据此完成 911 题。96 月,琼东沿海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10根据乙图推断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A浮游生物 B降水总量C光照资源D风能资源11与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最相似的海区是( )4 / 14A澳大利亚西部沿海 B秘鲁西

6、部沿海C索马里东部沿海D美国东部沿海解析:第 9 题,乙图显示琼东沿海水温低于海洋中部,而夏季应该是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沿海水温应高于海洋中部。出现沿海水温低的原因可能是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所致,同时乙图显示东部海域水温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据此可推断琼东沿海 6 月盛行风为西南风。第 10 题,从该事物分布来看,越靠近海岸越多。由于该季节盛行西南风,琼东沿海地区为上升补偿流,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A 正确。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B 错误。光照资源大体与纬线平行,而图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C 错误。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风力小,D 错误。第 11 题,甲图

7、所示地理事物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与索马里东部沿海空间位置相似,并且索马里沿海与海南岛东部沿海均为夏季时西南季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二者最为相似,故选 C。答案:9.C 10.A 11.C二、综合题12读 7 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3)7 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解析:(1)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的。(

8、2)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是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3)7 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5 / 14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流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4)沙漠带的形成主要受冬夏季都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及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流动。(2)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 24 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 24 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3)较多。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

9、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4)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13(2018上海区模拟)海洋环境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太平洋中有一个“垃圾旋涡” ,基本上是由浮动的废弃塑料物品和碎片构成。据研究人员统计,全球每年产生 2.6 亿吨塑料制品,其中 10%以垃圾的形式被抛进大海,而太平洋上这处“垃圾旋涡”是最集中的垃圾场,面积达 343 万 km2,中心最厚处达到 30 m。这种“垃圾旋涡”所产生的危害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1)

10、简要描述“垃圾旋涡”出现位置的大致范围,分析大量塑料垃圾的来源。(2)参与构成“垃圾旋涡”巨大水流运动的洋流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典型的风海流?(3)分析太平洋“垃圾旋涡”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6 / 14解析:(1)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垃圾旋涡”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类似,可以依据洋流的分布进行描述。结合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可以比较容易想到垃圾的产生原因。(2)根据所学的洋流分布作答。(3)主要从生态环境(海洋污染、海洋生物等)、经济环境(海洋水产的发展、交通运输等)及社会环境(食品安全等)三个方面考虑。答案:(1)“垃圾旋涡”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以北回归线附近为中心。 大量塑料垃圾随

11、河流进入海洋;海洋船只、渔船等抛弃的废弃物,随洋流运动进入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2)参与并构成“垃圾旋涡”的洋流有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其中属于典型风海流的是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3)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大面积聚集海域,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导致一些鱼类和海鸟中毒死亡,与此同时,以海洋水产为食品的人类也会受到危害;对海洋航运造成影响;影响海洋渔业捕捞。高考大题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一) 地形和地貌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地形和地貌为主题的考查没有单独出现过,只是在一些主题中渗透有关地形和地貌的考题,如 2

12、016 年全国卷T36(2)考查了冲积平原对茉莉花种植的影响,2016 年全国卷T37(1)考查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015 年全国卷T37(1)考查了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2014 年全国卷T36(2)考查了地形对河流含沙量大小的影响,2013 年全国卷T36 考查了地形对气温和大气环境的影响等。综合分析可知高考对地形和地貌这一主题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地形、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上。7 / 14高考对地形和地貌这一主题的考查仍会延用前几年的命题模式,将地形、地貌渗透到其他主题中考查,其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如下:(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典型地貌类型(如喀斯特地貌、冲积扇、三角洲、雅丹地貌

13、等)和地形区的成因。(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环境等要素的影响。(2018泉州考前适应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土层厚达 3050 m,其底层为分布稳定的粘土和粉质粘土,不易透水,其上为冲积形成的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的松散含水介质。该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图 1 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 A 和 B 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图 2 为城市 C 附近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4、(1)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简析黄河下游易决口的自然原因。(2)描述冲积扇上城市 A 和 B 一线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3)判断城市 C 附近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推断其成因。(4)分析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答案:(1)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降低;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涨;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2)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8 / 14小。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3)沉积发生中断(沉积不连续)

15、,缺失了 P1 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 P1 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4)山麓冲积扇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也便于城市规划建设;冲积扇地下水量大且易于保存;结构较松散的沉积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地下空间资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高考大题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二) 天气与气候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天气和气候为主题的综合题有 2018 年全国卷T37 和 2015 年全国卷T37。2018年全国卷T37 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侧重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16、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等压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的成因、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影响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等。2015 年全国卷T37 以青藏铁路建设为背景,以青藏铁路沿线等温线图、路基两侧热棒照片及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和相关文字材料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气温分布特点、原因及对冻土层分布的影响,大气和地面受热原理及应用等。高考对天气与气候主题的考查仍会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如下:(1)运用大气、陆面、水面的受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9 / 14(2)以区域等高线、等温线

17、、等降水量线和其他统计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以区域的天气统计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天气特征、气象灾害和大气环境问题。(4)以区域图、统计图等材料为载体,考查气候特征、成因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影响及防治措施。(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18、。(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解析:(1)仔细读图,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及其数值变化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存在一个高压系统,中部存在一个低压系统,故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部。(2)锋面的形成与冷暖空气交汇有关。图示低压(气旋)中,北上的暖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会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T 时刻前,图示西北部(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会形成冷锋。故 T 时刻前图示区域的锋面数量为 3 个。(3)读图可知,P 点位于暖锋锋前,很可能有降水过程,暖锋过境,气温升高;之后暖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转好,气温较高;随后,冷锋移动至该地,冷锋过境,气温会下降,可能产生降水;冷锋过境后,冷空气控制该地区

19、,天气晴朗,气温较低。(4)春季,中低纬地区升温快,10 / 14高纬度地区还没有出现明显增温现象,南北部温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大,大气运动快。春季处于冬、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2)3 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

20、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2018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气温年较差达 101.8 ,是世界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北半球的寒极就在这里。当地居民生活幸福,以长寿著称于世。居民的食物以鱼、马肉和奶制品为主,还会采摘野生浆果补充营养。这里的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房子特别厚实,门窗有四五层。这里有“三大怪”:屋子木桩上面盖(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 0.9 m 的间隔);水管不埋露在外;汽车启动直线开。(1)分析北半球的寒极在奥伊米亚康而非北极点的原因。(2)从地理角度分析奥伊米亚康居民普遍长寿的原因。(3)推

21、测奥伊米亚康“三大怪”的成因。答案:(1)奥伊米亚康地处东西伯利亚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处于山地环绕的盆地之中且地形北低南高,南下冷气流至此抬升积聚,11 / 14使盆地内部更加寒冷;北极点地处北冰洋,海冰覆盖,海冰(水)比热容大,(并有热量从冰下传向冰上的低层空气,)致使冬季气温比奥伊米亚康高。(2)严寒能杀死细菌,空气洁净(无明显环境污染);当地存在富有营养而健康的饮食(以及纯净的水);保持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压力小(或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3)屋子木桩上面盖: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发生房屋倒塌;水管不埋露在外:冻土深厚,无法在地下开挖管线(水管沿线有加热设施以防冻);汽车启动直线开

22、:防止因道路结冰而出现汽车打滑或侧翻,防止极端低温带来的汽车零部件损坏而产生故障。高考大题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三) 河 流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河流为主题的综合题主要有 2018 年全国卷T37、2016 年全国卷T36 和 2016 年全国卷T36。2018 年全国卷T37 以乌裕尔河和扎龙湿地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河流的治理等。2016 年全国卷T36 以欧洲罗讷河流域等高线图和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罗讷河的水文特征、河流的综合治理、恢复河流生态等问题。2016 年全国卷T36 以南美内

23、格罗河流域图和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河上很少有桥)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等问题。试题均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高考对河流这一主题的考查仍会以流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如下:12 / 14(1)结合流域图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和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及效益。(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

24、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解析:(1)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

25、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2)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逐渐增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13 / 14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积聚,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4)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进行分析。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

26、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

27、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河流的自然水文过程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向下游流动,是河流物理化学过程与地貌形成过程的驱动力。同时,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引发生物的生活行为,例如鱼类产卵、树种散布等。图 1 为黄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图中阴影部分)位置图,图 2 为黄河河流水文过程与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生活史过程关系示意图。(1)简述高流量过程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14 / 14(2)据图分析河流流量变化对湿地生物生长的影响。(3)推测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退化的原因。(4)结合河流水文变化特点,提

28、出修复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解析:(1)从示意图看,高流量过程的流量增加,水位上升,流速加快,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2)从图中发现流量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应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芦苇等在培育、发芽阶段需要水量较少,营养生长阶段需水量大,生殖后期、种子扩散阶段需水量减少等。(3)由湿地退化可推断黄河径流量减少,径流量的减少有自然原因,更是上游用水量增加的结果。(4)从图中可知,水文特征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近年来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退缩。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系统,要通过人工调节。答案:(1)流量迅速增加且增幅变大,流速加快,水位升高;水体中溶解氧与营养物质增加;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2)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行为特征。如芦苇在每年 3 月初开始发芽,5 月中旬后,进入营养生长期,需水量大,8 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需水量降低。49 月是黄河河口水文过程的高流量时期,对应着河口典型湿生植被,如芦苇、翅碱蓬的发芽成苗、生长等关键阶段。(3)上游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河流断流;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减少;湿地生物锐减,生态系统退化。(4)借助黄河调水调沙活动,增加洪峰流量,使尽可能出现洪水漫滩过程;45 月适当增大流量,促进湿地生物发芽生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