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7374925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范进中举》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 题:范进中举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写作手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 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教 学单元。本文承接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 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文章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 比

2、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 较好的基础。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 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二、教学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教材处理: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 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长课文尤其 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 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本

3、文与孔乙己一文主题方面的差异。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小说中涉及到的其他内容(如范进中举前后的故 事情节)2、认真研读教学用书,在广泛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二、学生预备1、自行了解有关作者及作品的简单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感知情节,能流利复述。4、初步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比较其中举前后的变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与学法: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训练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师 适当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来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并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导入:我们学过

4、鲁迅的文章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 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请大家先看一段影片。师:大家知道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吗?是谁疯了?他是因为什么疯了?中了举为什么反而会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 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 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 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 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

5、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 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 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 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 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 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 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 小说儒林外史。3、关于作品儒林外史“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 是一

6、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 篇讽刺小说,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 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 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儒林外史共55回,刻画了 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确实是一幅 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4、介绍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 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 主考

7、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 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 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 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 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 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重试中 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二、明确学习目标: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2、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 毒害。3、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方法进行讽刺的艺术写作手法。三、复述课

8、文,整体感知:1、复述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熟悉课文内容。(学生看图复述故事情节)2、明确课文层次:(全文分成两个部)第一部分(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1)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 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 户的训骂,他竟然

9、“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 功名的热衷。(2)中举后 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 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 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 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 兄道弟

10、,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 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 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 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 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 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 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 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颠中的情景,别的都“昏

11、 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二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 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他是一个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的人物形象。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看图表分析人物形象)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 私的典型市份的性格,跃然纸上。3、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 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 的权势。)4、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后有

12、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 世态炎凉。)5、明确文章主题:(出示范进中举前后对比图表,比较后明确本文的主题)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范进中 举癫狂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制度对读 书人心灵的荼毒,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 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世态的炎凉。五、鉴赏精彩语段: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思考:1、范进喜疯的过程可分为几个过程?2、语段中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分别起了什么作用?3、对范进疯态的描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讽刺

13、了什么?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 上集。侧面描写有: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 了一跳,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众人拉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这一情节运 用了夸张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 毒害及对人的灵魂的扭曲。六、写作手法赏析: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思考本文主要用了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进行分析)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1)对比一一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2)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

14、;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 替他扯了几十回。”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 o(3)直接写实 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 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 势的市价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 的情状。七、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却又发疯了?讨论并归纳:范进从20岁

15、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 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己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 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憎人,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 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 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 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的喜 极发疯。八、拓展延伸: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这两篇小说进行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 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麻木不 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写作意图类似,均是控诉封建社会、科举制 度的罪恶,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九、布置作业:1、范进中举了,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什么说在他身 上还体现了封建科举的罪恶?2、写一篇读后感范进的发疯与孔乙己的断腿板书设计:范进中举吴敬梓 范 进:猥琐懦弱、圆滑世故、热衷功名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模拟试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