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7357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1【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精选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6 6) (含解析)(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链接-班固认为汉初分封“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 。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解析:A 由材料可知,班固认为汉初分封成就了文帝大业,而武帝实行推恩令,导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造成王莽叛乱,由此可知 A项正确。1.(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

2、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 / 11答案 D解析 古代监察制度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A项错误;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是指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错误;“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

3、实效”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2.(2018江西高三调研,26)唐朝武周(武则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经济继续繁荣B.政府税收大幅下降C.军阀割据更加突出D.新的经济形态萌芽答案 B解析 拥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数量减少,导致政府税收下降,故 B项正确。链接-(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1921 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4、成立后,要进行(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故 A 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 B 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3 / 11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 D 项正确。3、(2017咸阳质检,2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 ,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 ,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

5、政府( )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答案 D解析 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而英法等国是按照国际惯例和清政府进行交流,在清政府眼里只有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而没有国家平等原则和国际法等近代外交的理念,故 D 项正确。4、(2017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0)某条约签订后, “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这表明( )A.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C.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D.清政府

6、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中“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可知强调的是甲午战后列强侵华的情况,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 A 项错误;4 / 11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发生在甲午战后,故 B 项正确;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是中国近代列强侵华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故 D 项错误。5、(2018江西高三调研,28)1845 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英国“丽如银行”等

7、外国银行进驻清朝( )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的转型答案 C解析 材料不能体现外国银行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故 A 项错误;这些外国银行利用中国的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有利于旧式金融业向西方银行学习,客观上有利于新式经济因素的产生,故 B 项错误;外国银行通过钱庄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C 项正确;外国银行只是利用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并不是为了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转型,故 D 项错误。链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由于欧洲与世界的贸

8、易联通,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包括人种、商品、技术、观念,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以此来纪念克里斯特夫哥伦布。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引发了价格革命 5 / 11C.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解析:C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 A 错误;价格革命是指在欧洲出现的黄金、白银贬值的现象,与材料不符,故 B错误;从材料中“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故 C 正确;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而非局限于欧洲,故 D 错误。6、(2018资阳一模,33)1834 年英国济贫

9、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中“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可以得出为社会提供很多自由劳动力,根据题目中的时间 1834 年,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故此法案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故 A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出现社会矛盾,故 B 项错误;1834年的济贫法属于英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而且伴随着民主的不

10、断完善也会不断改进,故 C 项错误;结合题目的时间和内容,并非集中于救济观念,故 D 项错误。7、(2017天津红桥一模,4)2015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英国女王的高规格接待。英女王曾对英国人民6 / 11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女王说的“其他一些事情”是指( )作为国家元首接见外宾 任命首相 组织内阁 维系英联邦成员关系A. B.C. D.答案 C解析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故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链接-1970 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的

11、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政治奋斗目标已趋向完成B.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C.遭到超级大国的分裂破坏D.逐步背离了其成立初期的宗旨解析:B 当时的世界仍然是两极对峙格局,因此不结盟运动的政治目标并未趋向完成,故 A 项错误;20 世纪 60、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增加经济问题的议案,主要是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 B 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并未遭到美苏的分裂破坏,故 C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成立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其推动构建新的合

12、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符合其宗旨,故 D 项错误。7 / 118.(2017宣城二模,30)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 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 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 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答案 B解析 材料中的学者不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民主科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有利于各国学者的访华讲学,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哲学家,还有文学

13、家,故不是哲学教育受到重视的体现,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没有政治领域的巨变,故 D 项错误。9.(2017全国 100 所名校高考冲刺三,2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 “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并未占据主导,故 A 项错误;题目中只是说马克思主义思想8 / 11的出现,并未

14、说明西学的势力减弱,故 B 项错误;题目中仅提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未提到其他思想并存,故 D 项错误。10.(2018唐山一模,27)关于核定地价,孙中山明确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按价征税,税率为百分之一;第二,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孙中山这种设想的考虑是( )A.防止社会革命爆发B.防范地主弄虚作假C.防止地主垄断土地D.消除按面积纳税弊端答案 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可知孙中山这种设想是为了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并不是防止社会革命的爆发,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按价征税” “按地契之价收买

15、地主的土地”得出防范地主弄虚作假,故 B 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设想是为了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而做的准备,当时地主已经垄断土地,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核定地价”的基础是土地面积,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9 / 11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

16、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12 分)解析:根据材料及中国民主革命史中的相关史实进行考虑,主要的妥协事件有辛亥革命中的南北议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和重庆谈判,然后对这些具体的事件围绕着妥协的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行说明。答案:示例:(1)南北议和。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后,南方的革命党人和北方袁世凯所控制的清政府

17、进行的和谈。和谈虽迫于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压力,南方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达成协议,但有利于减轻南方革命政府内外交困所面临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又避免了流血斗争。(2)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 年 1 月起至 1927 年 7 月,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 年 12 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 。在中国共产党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10 / 11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8、4)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协商谈判,1937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对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5)重庆谈判。1945 年 8 月至 10 月,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了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谈判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12 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示意图。对上述示意图提出你的认识,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探讨。(说明:提出一种或多种

19、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 示例:认识: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众多条约,清政府以“剿发捻,勤远略”为目的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其中以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洋务运动客观上在革新工业生产方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1 / 11解析 首先要审题准确,根据题干及图片,可得出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些认识,如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近代工业推动了民生、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政治性较突出等。从中选一种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