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押题专练.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7062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押题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押题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押题专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押题专练.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20【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第 0101 讲讲 商周的政治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押题专练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押题专练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宗族观念的强化【答案】D 2 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 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

2、圣人的英明之举 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答案】A 【解析】武王分封先代贵族意图得到其对新政权的认可,故 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下为公的观念,故 D 项错误。3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2 / 20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史实:秦朝废分封,

3、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答案】A 【解析】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商族的残余势力,可以得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故 A 项正确;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这一史实是正确的,但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血缘政治,结论错误,故 B 项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史实正确,结论错误,汉朝初期就实行过分封制,故 C 项错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

4、封史实正确,根据这一史实得不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故 D 项错误。4据记载,公元前 892 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3 / 20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答案】A 5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 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 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 人士特悬

5、: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16 人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 D社会等级森严【答案】D 【解析】材料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反映出西周分封制(礼乐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贵族生活腐化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 A 项错误;血缘色彩浓厚是宗法制的特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等级制,故 B 项错误;音乐发展迅速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 C 项错误;社会等级森严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4 / 20仅见于春秋 左传的朝见就有 101 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 )受朝国鲁国晋国齐国楚国越国

6、纪国次数39 次38 次11 次10 次2 次1 次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答案】A 7龙和凤是我国古代的两大图腾,北方(中原地区)尊龙;南方(尤其是楚地)崇凤。据统计,在屈原的辞赋中龙和凤各出现了 24 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所谓的龙舟也是凤站在龙头上充当舵手,驾驭着龙舟行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南北地方文化的巨大差异B传统的分封制遭到破坏C战国时政治中心已移至南方D周朝的礼乐制已分崩离析【答案】B 【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楚国把自己的图腾的地位置于中原的图腾之上,说明其已不“服从”于中央政权(周王朝)的权

7、威,即不认同和周王朝之间的等级关系,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题目中均未体现。5 / 20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可得,秦朝用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贵族政治,这种制度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通过法律等手段使国家的管理趋向制度化,故 A 项正确;从宗周时代到大秦帝国时代都实行人治,故 B 项错误

8、;在管理国家时,秦朝注重礼法并用,故 C 项错误;秦朝实行专制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本框架,故 D 项错误。9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以“子议父” “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尊严 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 D取消分封制度【答案】A 1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6 / 20A导致秦短命而亡 B有利于君主专制C不利于巩固政权 D更有利于百姓【答案】D 【

9、解析】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导致秦短命而亡的是其暴政,故 A 项错误;郡县制是有利于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由材料“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可知,郡县制也可能不利于巩固政权,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即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更有利于百姓,故 D 项正确。11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 、 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A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B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C

10、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D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答案】D 12(2017南昌高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7 / 20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答案】A 【解析】从“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可知,秦统一文字对中国民族统一有重要影响,故 A 项正确;民族

11、融合是指民族间的交流联系密切,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秦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的制度,与材料“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不符,故 C项错误;秦统一文字是在统一六国之后实行的,故 D 项错误。13.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 ;对“族坟墓” ,郑玄注:“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材料中的“族坟墓”( )A.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答案】A【解析】 “族坟墓”意为同宗族的人死后,活着的族人会让其归葬本族墓地,有利于凝聚宗族,维护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故

12、A 项8 / 20正确;周朝尚未实现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故 D 项错误。14.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答案】B【解析】一夫多妻习俗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观念影响形成的,故 A 项错误;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 B 项正确;宗法制度中并未实行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故 C 项错误;宗法制中并未

13、涉及对婚姻观念的影响,故 D 项错误。15.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 ,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答案】C9 / 2016.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后天常常会出现阶层间的流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社会流动”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C.宗法制的破坏 D.百家争鸣的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封建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并未形成,故 A 项错误;西周统治阶

14、层赖以存在的分封制瓦解,使得周王室衰微,诸侯叛乱,即阶层间的流动,故 B 项正确;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的等级制度,但宗法制主要解决贵族在财产、权力和地位方面的利益分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与阶层流动联系不大,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错误;百家争鸣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阶层流动、诸侯争霸在思想上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17.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宗法礼乐制逐渐崩溃【答案】D

15、18.据中国史纲 ,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10 / 20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 。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答案】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春秋战国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的称呼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 A 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了统治者自身称谓的一种变化,没有体现权力不断加强,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势力,故 C 项错误;人主尊号的变化和社

16、会转型相适应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19.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 )A.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的采邑制发展到战国的郡县两级制,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加强,根源于生产力的提高(小农经济的发展、11 / 20铁犁牛耕的使用),选择 B 项符合题意。诸侯争霸和分封制崩溃均是表象,郡县制的形成是法家思想推广的结果,但不是根源,排除A、C、D 项。20.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

17、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答案】C2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C【解析】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都实行人治,故 B 项错误;秦朝时

18、期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这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 C 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秦12 / 20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 D 项错误。22.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答案】B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恶之首。家长对子女不仅有主婚权,而且大清律例有关惩治“子孙违反教

19、令”罪的条例中,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直到解放前,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家庭又把向国家交纳田税赋税以及服差役当作重要的责任,宗法制家庭成为维护封建国家的有力因素。随着一体化结构的强化,封建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强宗法制度。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以至于在结构形态上也和国家社会组织一样由三个子系统组成。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一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材料二 直到晚清时期,传统的中国家庭同一个微型王国一样,13 / 20家长拥有君主之权威,他有权实施家法并操纵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政府承认家庭的这种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

20、妹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许多研究西学的学者开始推行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家长的权利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男女作为国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这些观点,动摇着家庭关系的根基,在年轻人中间广为流行。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家族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家庭中家长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16 分)【答案】(1)特点:以宗法制为依托;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宋明时期空前强化。(2)原因:近代中国国门洞开,西方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与发展,

21、传统儒学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政治变革的推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由“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可知,以宗法制为依托;由“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 “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可知,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由“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可知,宋明时期空前强化。第(2)14 / 20问,从内、外两方面分析, “外部”根据材料二“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概括;“内部”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政治改革的推动、思想解放的潮流等方面分析。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之为“封建社

22、会” ,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 feudal system 相比拟,其结果总是尴尬。欧洲之feudal system 被称为 feudalism 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日作者以此名词综合叙述中世纪一般政治及社会特征,并未赋予历史上的意义征之中国传统文献, “封建”也与“郡县”相对,所以将汉唐宋明清的大帝国、中央集权、文人执政、土地可以买卖、社会流动性大的郡县制度称为封建,更比拟为欧洲的 feudal system,就是把写历史的大前提弄错了。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论证。(12 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观点:称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为“封建社会”

23、是不恰当的。论证:封建社会是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形态的一种概括。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更类似于实行分封制的西周时期,即: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没有绝对的统治权;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故“分封制”通常也被表述为“封建制” 。秦汉以来,随着三公九卿、郡县制等一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5 / 20制度的实行,君权日益得到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逐渐加强。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

24、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摘编自春秋公羊传材料二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 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

25、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16 / 20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9 分)【答案】 (1)内涵: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周礼为行为总则;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2)困境:

26、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西周贵族群体沦丧。(3)保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度。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

27、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17 / 20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 准确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一个观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中央集权制度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示例 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

28、发展的产物。(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18 / 20史发展的产物。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29、、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诸侯国的实践、韩非子的理论等多角度论述,至少 3 个方面,每个层面 2 分。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示例 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科举制度则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分

30、化相权,加强皇权。派文官担任地方最高长官,把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适应了对辽阔疆域管辖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中央集权发展达到顶峰。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纵向发展角度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必拘泥于全部答出所列出19 / 20的几个朝代,能够任意答出三个时期(其中必须包含隋唐时期)即可,但是答出的三个时期要能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论

31、证充分,每一个时期的论述应能说明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非单纯的罗列史实。示例 3: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或答“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亦可。)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不同的方面,如政治上、思想上等,说明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危害。史论结合,不同的方面都能举出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论点。20 / 20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