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6350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3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2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精选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1生物试卷生物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若在 c 点切断,则刺激 b 点后,a 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B. 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 B 间不能直接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 A 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 B 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 C 对应的浓度D. 图丁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 T 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答案】C【解析】甲图中,若在 c 点切断

2、,刺激 b 点后,a 点会兴奋,但肌肉不会收缩,A 错误;乙图中 B 是淋巴,可与淋巴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 是血浆,可与血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 错误;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所以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 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 C 对应的浓度,C 正确;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D 错误。- 2 - / 28【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射弧结构、人体内环境及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生长素作用特点、免疫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3、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 下列选项中,与图中所示概念的从属关系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酵母菌属于异养型生物,A 项错误;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B 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项错误;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 项正确。3. 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 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 液与 B 液中的各种成分含量基本相同B. 图中 B 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糖的含量

4、有关C. 图中甲所代表的结构名称是下丘脑,激素 Y 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D. 图中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A 液是组织液,B 也是血浆,C 液是淋巴,血浆中的蛋白质比组织液和血浆中明显要多,故 A 错误。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故 B 错误。图 II 中甲是下- 3 - / 28丘脑,乙是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丙是甲状腺,故 C 正确。图中四个过程中,是促进,是抑制,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4. 下图细胞、和物质 E、F 的关系可能是( )细胞细胞物质 E物质 F

5、A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B效应 T 细胞病原体抗体抗原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DT 细胞浆细胞淋巴因子受体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细胞能产生 E 物质,作用于细胞表面的物质 F。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表面的受体,故 A 错误;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故 B 错误;甲状腺细胞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表面的受体,故 C 正确;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代谢以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6、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 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体液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4 - / 28B. 图中甲表示胰岛 B 细胞,乙表示胰岛 A 细胞C. 结构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 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答案】D【解析】由图分析,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故 A 正确。血糖浓度升高,则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促进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故 B 正确。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故 C 正确。血糖升高,则胰

7、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 D 错误。【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6. 生活中有以下现象: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 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 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 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答案】D【解析】婴儿尿床,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并且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说明低级的排尿中枢受高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D 正确。不能说明婴幼儿在夜间

8、产生的尿液比- 5 - / 28白天多,A 错误。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也会到大脑皮层,但是为发育完整,B 错误。无意识的排尿属于神经反射活动,C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7. 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 A 代表人体下丘脑,a 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 b、c 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 若 A 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 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 若 A 代表燕麦胚芽鞘,a 为单侧光,则 b、c 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9、D. 若 A 代表人体 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他丘脑中,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他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将兴奋传递给大脑,产生渴觉,A正确;B、诱捕雄虫可干扰昆虫的正常交尾,使其性别比例失调,并导致种群密度他降,B 正确;生长素在单侧光的作用下,会发生横向运输,其运输部位在尖端,C 错误;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D 正确。- 6 - / 28【点睛】本题以生命现象的模型为背景,综合考查动物、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种群密度的变化及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

10、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以下关于蛋白质及其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动物激素都是蛋白质,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B. 神经递质受体位于突触前膜,能与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 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 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动物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故 A 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在突触后膜上,故 B 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该过程

11、属于体液免疫,故 C 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 下列关于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A. B. - 7 - / 28C. D. 【答案】A【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A 正确;进食后由于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液中

12、血糖浓度降低,过一段时间后血糖,血糖降低,则胰岛素也应该下降,B 错误;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降低时,散热量增加,人的产热量也随之增加,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C 错误;突触小泡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内,而树突末梢或细胞体不存在突触小泡,D 错误。10. 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B. 图甲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 图乙 d 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 图乙中抗体浓度由 n 上升到 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8 - /

13、 28【答案】A【解析】据图甲,图甲不需要抗原刺激也能进行过程,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 正确;图甲过程增殖分化形成 B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B 错误;图乙 d 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分化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 错误;图乙中抗体浓度由 n 上升到 m,表示机体的第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 错误。【考点定位】免疫调节。11. 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代表过敏原B. 代表溶酶体

14、酶C. 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D. 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可合成并分泌抗体【答案】C【解析】受伤眼球流出的晶状体蛋白成为抗原,引起免疫反应,A 错误;表示 T 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B 错误;表示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C 正确;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 B 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D 错误。- 9 - / 28【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据图分析,表示抗原,表示淋巴因子,表示记忆细胞,表示浆细胞。12. 下列有关生物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15、 神经细胞的树突可以为酶提供更大的附着面积,提高代谢效率B.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液中葡萄糖过少,导致细胞供能不足C. 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光一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D. 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细胞的树突可以增加与神经元轴突的接触面积,有利兴奋的传递,故 A 错。胰岛素分泌不足时,无法充分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供能,导致血糖浓度过高,故 B 错。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少于背光一侧,从而造成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向光弯曲生长,故 C 错。过敏反应为极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抗原),机体形成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故 D 正确。考点

16、:本题考查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3. 如图,一棵植物被纸盒罩住,纸盒在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A. 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10 - / 28B.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C.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D.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中,固定幼苗,旋转纸盒,幼苗只有在右侧会间断接受光照;固定纸盒,旋转幼苗,则幼苗各部分均

17、匀接受光照;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幼苗只有向着开孔的部位接受光照。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14. 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 B,则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 DB. 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 C 表示,则侧生长素浓度小于 CC. 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经浓度大于 10-6mol.L-1 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答案】D- 11

18、- / 28.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15. 荷兰学者 Went 于 1928 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 1h2h 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A. 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 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 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 单向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温特实验能证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从顶端向下运输,运

19、输到下部并能促进下面部分的生长,故 A、B、C 正确;不能证明单向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故 D 错误。- 12 - / 28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表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甲乙丙顶芽摘除保留保留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0PPm2PPm0PPmA. 细胞分裂素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顶端优势B. 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C. 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D.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答案】A【解析】对比甲组和丙组可知

20、,顶芽的存在能抑制侧芽的生长,故B、C 错误;对比乙组与丙组可知,使用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顶端优势,因此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生长有关,故 A 正确,D 错误。17.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B. 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C. 该图可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13 - / 28D. 该图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答案】D【解析】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

21、,A 错误;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B 错误;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是开始时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C 错误;没去掉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在虚线之上,去掉顶芽后,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D 正确。【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18. 下列活动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

22、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计算数值会偏大,故 A 错误;由于土壤小- 14 - / 28动物有避光的特性,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若没有打开电灯,采集到的小动物会偏小,故 B 正确;若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重捕时已经标记过的动物会偏少,计算结果会偏大,故 C 错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于界线上的个体应该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样方线上的个体全部统计使结果偏大,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调查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

23、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 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B. 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C. 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种群主要是在低温低湿条件下生存,乙种群主要是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生存,而温度和湿度是通过影响出生率等来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故 A 错误,D 正确。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进行明确判断,故 B 错误。垂直

24、结构和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不是种群故 C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20.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 15 - / 28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t1t3 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B. t4t5 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 t3t5 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D. t2 时刻甲种群数量接近 K/2【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二者为竞争关系,甲最后呈衰退型,甲的竞争力小,在 t1t2 时间段内,甲乙增长率一直增加,不是 S 型增长;t2t3

25、时间内甲种群和乙种群出生率都是大于死亡率,种群呈增长趋势;t3t5 甲为衰退型,乙还是增长型,t1t2 时间内甲乙种群的数量增长较快,但不呈“J”增长,而是“S”增长;t4 时间时,甲的种群增长率最小,乙的种群增长率最大【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特征21.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 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C. 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 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 K 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随机分布是种群的分布特征,故 A 错误。池塘养- 16 - / 28鱼过程中为

26、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要投放饵料来补充能量,故 B 正确。弃耕农田上因为有土壤条件的保留是次生演替,故 C 正确。自然条件下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曲线,且 K 值往往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与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2. 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b 可表示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B. c 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d 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 a、b、c、d 依次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 种群,种群是指在一

27、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不属于种群,A 错误;c 为群落,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正确;d 为生态系统,主要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错误;a、b、c、d 依次表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23. 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17 - / 28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C. 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 互利共

28、生、捕食、竞争【答案】D【解析】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考点定位】种间关系24.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是一个种群池塘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和真菌是一个群落稻田中所有的东亚飞蝗是一个种群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蒙古草原上有很多种羊,不属于同一个

29、种群,错误;池塘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包括真菌)是一个群落,错误;稻田中所有的东亚飞蝗是一个种群,正确;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18 - / 28错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故 B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5. 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分别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种类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B. 生态系统的种类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

30、律C.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D.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所以 C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6.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人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 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 48%n,则( )A

31、. 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 52%n B. 羊同化的能量为 64%n- 19 - / 28C. 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 16%n D. 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36%n【答案】B【解析】64%n 是羊同化的能量,A 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羊同化的能量为 64%n,B 正确;羊同化的能量为 64%n,其中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 48%n,因此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不是 52%n,C 错误;羊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因此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小于 16%n,D 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7.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 1 中属于次级消

32、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 图 1 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 4 个营养级C. 图 2 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 G kg 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G/125 kgD. 图 1 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也将大量减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次级消费者为肉食动物,食草鸟为草食动物,为初级消费者,故 A 错。图 1 中猫头鹰占有不同食物链,有不同营养级,故 B 正确。绿色植物增加 G kg 时,蝉增加 G/5,黄雀直接从蝉获取G/55020=G/250kg;蝉增加 G/5,螳螂增加G/55020=G/250kg,黄雀从

33、螳螂获取- 20 - / 28G/25020=G/1250kg;故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G/250+ G/1250=“6“ G/1250 kg,故 C 错。图 1 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可以从其他食物链获取食物,数量不会减少,故 D 错。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28. 如图,有关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B. 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34、D. 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循环,而能量是不能被循环利用的,A 错误;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通过人类的活动,可以调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B 错误,C 正确;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说

35、法中,错误的是( )- 21 - / 28A. 化学信息的实例是某种动物用自己的尿液来标记领地B. 昆虫被蜘蛛网粘住时,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是一种物理信息C. 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有害昆虫的雌雄交配,使昆虫的繁殖力下降,属于生物防治D. 孔雀开屏这种“求偶炫耀”是一种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信息,不能在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此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为化学信息,A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B 正确;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有害

36、昆虫的雌雄交配,使昆虫的繁殖力下降,属于生物防治,C 正确;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某种信息为行为信息,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0.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是(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C.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D. 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答案】C- 22 - / 28解: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

37、正确;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B 正确;C、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强,但是也有例外,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 错误;D、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D 正确故选:C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综合题二、综合题31.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治疗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1)寒冷刺激时_分泌增多,说明它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功能。此实例说明人的体温调节方式为_调节。(2)下丘脑和垂

38、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调节,体温调节的枢纽是_。(3)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抗体 A,该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_病。(4)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 C 进行- 23 - / 28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 X 分泌_及细胞 Y 的_过程来减少抗体 A 的产生。(5)和浆细胞相比,图中细胞 W 不仅能增殖分化而且还能_。【答案】 (1). 甲状腺激素 (2). 神经体液 (3). 分级 (4). 下丘脑 (5). 促甲状腺

39、(6). 自身免疫 (7). 淋巴因子 (8). 增殖分化 (9). 保留对抗原的记忆(或识别抗原)【解析】试题分析:以题意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治疗机理”为解题的切入点,梳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液免疫的过程、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从题图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作答。(1)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功能,从而增加产热。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此实例说明人的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分析图示可知: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控垂体的活动,再由垂体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控制甲状腺的活动,因此下丘脑和

40、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体温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3)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的抗体 A 能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这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的自身免疫病。(4)细胞 X、Y、Z 分别为 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分析图示可知:物质 C 可以通过抑制细胞 X 分泌淋巴因子及细胞 Y 的增殖、分化过程来- 24 - / 28减少抗体 A 的产生。 (5)图中细胞 W 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相比,图中细胞 W 不仅能增殖分化而且还能保留对抗原的记忆(或识别抗原) 。32. 如图

41、1 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图 1(1)由图 1 可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2)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的作用效果分别为_、_、_。(3) 三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_。(4)(每空 2 分)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剂 2,4D 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有关实验。图 2图 2 为由 10mL108mol/L 的 2,4D 溶液配制系列浓度溶液的操作示意图(由 10mL108mol/L 的 2,4-D 溶液的烧杯中取 1mL 至 2 号烧杯中,再向其中注入 9mL 水,摇匀后取 1mL 至 3 号中,以此类推),对5 号烧杯中的

42、2,4D 溶液的操作还有_,该操作体现- 25 - / 28对照实验的_原则。该实验可以用_作为观察指标。【答案】 (1).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 (2). 促进 (3). 促进 (4). 抑制 (5). 根芽茎(或茎芽茎(或茎芽根)。(4) 依题意“由 10mL108mol/L 的 2,4-D 溶液的烧杯中取 1mL 至 2号烧杯中,再向其中注入 9mL 水,摇匀后取 1mL 至 3 号中,以此类推”可知:对 5 号烧杯中的 2,4D 溶液的操作还有移去 1mL 溶液,以保证各烧杯中溶液的链相等。该操作体现对照实验的等量原则。(5)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 2,4

43、D 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因此可以用生根的平均条数作为观察指标。33. 图 1 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 2 为某生物的- 26 - / 28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1)在图 1 所示的食物网中,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地生存。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若图 2 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 C 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 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 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3)采用样方法调查

44、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4)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_(填“负反馈”或“正反馈” )调节的结果。【答案】 (1). 调节种间关系 (2). 增长型 (3). 6.25N (4). 随机取样 (5). 负反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查对种群特征、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种群的“J”型增长、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分析种群增长率,进而判断种群的年龄组成。(1)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在 C 点时,出生率大于

45、死亡率,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该种群每年均以 150%的增长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 N,则- 27 - / 28两年后它们的数量为 N(1+150%)2=6.25N。 (3)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随机取样。(4)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增多,昆虫天敌随之增多,使昆虫数量不会呈现“J”型增长,这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34. 如图 A 为碳循环示意图,图 B 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形式进行循环。(2)图 A 中、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 B 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

46、。(4)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 15 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克。【答案】 (1). CO2 (2). 光合作用 (3). 分解作用(或呼吸作用) (4). 非生物成分(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5). 87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物质循环。解答此题,可根据 A 图中的箭头判断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 CO2 形式进行循环。(2)图 A 中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 B 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应- 28 - / 28该包括非生物成分(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 15 克,且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则鹰从兔、鼠、蛇分别获得 5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520%20%+(520%20%+520%)20%= 875 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